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武器化”与数智时代的国家安全
1
作者 董青岭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8-94,共7页
当前,伴随着大国数字地缘竞争的日渐加剧,人工智能“武器化”趋势日渐明显。这突出表现为:在军事领域,人工智能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用作军事武器;在外交领域,计算外交正在掀起一轮智慧外交革命;在国内政治领域,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地被... 当前,伴随着大国数字地缘竞争的日渐加剧,人工智能“武器化”趋势日渐明显。这突出表现为:在军事领域,人工智能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用作军事武器;在外交领域,计算外交正在掀起一轮智慧外交革命;在国内政治领域,人工智能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一种政治干预工具。放眼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转型业已拉开帷幕,在智能化浪潮的驱动下,人工智能将无所不在,传统的国际竞争正在悄然演化为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竞争。在此背景下,我们的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脆弱、更不安全,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和社会变革工具,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济竞争、军事竞争与政治竞争武器,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严峻挑战。而要应对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带来的技术风向变化,需要用计算思维来理解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来治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器化 人工智能风险 计算政治 大国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现状、趋势与对策
2
作者 朱启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52,共8页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安全,给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治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不断演化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提供了新的赋能手段和工具。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体现在技术全面赋能安全治理体...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影响国家安全,给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治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不断演化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筑牢国家安全防线提供了新的赋能手段和工具。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基本逻辑,体现在技术全面赋能安全治理体系、影响算法自主与政治治理的动态平衡、推动国际治理格局的权力转移等方面。从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赋能国家安全的发展趋势看,要不断优化战略布局、多维度预置运用手段工具、坚持创新动能与协同治理相结合的发展路径,从而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领域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 科技赋能 安全治理 国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重塑国家安全的范式和逻辑 被引量:4
3
作者 鲁传颖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5,共5页
人工智能技术兼具战略性、通用性及军民两用性特点,因而在国家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带来极大的赋能效应,甚至对现代战争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因其自身的技术特性,为国家安全治理带... 人工智能技术兼具战略性、通用性及军民两用性特点,因而在国家安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带来极大的赋能效应,甚至对现代战争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提升国家安全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人工智能也因其自身的技术特性,为国家安全治理带来了风险来源多样化、系统安全脆弱性、治理边界模糊及威胁认知不确定性等挑战,由此重塑了国家安全治理的范式和逻辑。当前亟需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管机制与伦理规范,并积极构建风险韧性社会,以确保人工智能在促进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同时,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国家安全 技术治理 敏捷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报文化视域下人工智能赋能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解析
4
作者 陆灿 杨建林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3,32,共9页
[研究目的]新兴技术成为大国竞争新舞台,其政策呈现多变特征。美国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情报领域,从情报文化视域切入对其进行解析,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为我国相关领域战略制定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结合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 [研究目的]新兴技术成为大国竞争新舞台,其政策呈现多变特征。美国将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情报领域,从情报文化视域切入对其进行解析,有助于把握其发展脉络,并为我国相关领域战略制定提供启示。[研究方法]结合文本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Geert Hofstede的经典民族文化维度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情报文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引导作用,探讨当前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的发展现状,并基于情报文化的深层次影响,预测其未来发展态势。[研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赋能美国国家安全情报工作呈现以下特点:情报组织架构日益多边化;情报布局侧重高不确定性规避;情报工作模式体现强烈的个人主义特征;情报联盟与合作存在男性主义倾向。未来发展趋势包括“情报界-工业界-科学界”融合的情报复合体,新技术民族主义驱使的前置防御,人机深度协同的情报工作模式,以及服务其全球战略的盟伴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情报工作 人工智能赋能 情报文化 技术民族主义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安全”双维互促:国家调制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立法的审视
5
作者 梁伟亮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21,共11页
人工智能立法研究应全景式探讨包括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财税金融等在内的发展促进型的宏观调控法律机制及数字竞争、产品质量、用户数据权益保护等在内的安全治理型的市场规制法律机制等问题。由此可见,从国家调制理论视角审视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立法研究应全景式探讨包括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财税金融等在内的发展促进型的宏观调控法律机制及数字竞争、产品质量、用户数据权益保护等在内的安全治理型的市场规制法律机制等问题。由此可见,从国家调制理论视角审视人工智能立法具有必要性。在人工智能立法中,基于人工智能发展激励、安全治理和法律理念塑造中的现实需求,国家调制视角是最能发挥经济法促进法、保护法和禁止法功能的独特视角,能够将鼓励、促进手段与限制、禁止手段相结合,从维度上拓展立法研究的视角。在人工智能立法中国家调制的实现方式和限度上,一是以法律化方式塑造国家调制的有效性,二是采用比例原则调试国家调制的限度,实现对人工智能的“系统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发展-安全 国家调制理论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二)
6
作者 胡江昊 刘珊珊 +7 位作者 彭佳妮 卢梦圆 张傲然 陈宇涵 段玉山 丁荣 谭文育(图) 周文涛(图)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F0002-F0002,F0003,64,共3页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活动设有两场主旨报告和四场分论坛,共组织38场学术报告,线下参与师生超800人次。上午的主旨报告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中...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活动设有两场主旨报告和四场分论坛,共组织38场学术报告,线下参与师生超800人次。上午的主旨报告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张晓虹教授主持。欧亚科学院院士、杰青、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黎夏作题为《人工智能与GIS空间分析》的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地理空间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地理学的技术革新与学科转型。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随机森林等算法突破传统GIS的静态分析局限,能实现动态数据实时处理与复杂空间决策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数据 地理空间人工智能 复杂空间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数据安全保护的挑战及刑法应对 被引量:6
7
作者 聂立泽 王祯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数据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上,传统模式选择以数据主体为锚定权利的基准,在赋予数据主体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以告知—同意原则作为数据主体的权利边界,建立涉及刑法、民法...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数据安全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数据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上,传统模式选择以数据主体为锚定权利的基准,在赋予数据主体相关权利的基础上,以告知—同意原则作为数据主体的权利边界,建立涉及刑法、民法等多个领域的数据安全制度。但不得不承认,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这种基于数据主体权利的数据保护模式逐渐表现出认知与结构性困难,需要从路径选择上进行转变。相对于以数据主体权利为核心的保护模式,刑法可以从风险的角度考虑,以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作为理论参考,从承认数据主体具有完全理性转变为承认其具有有限理性,将数据安全保护的主要关注点从数据主体的权利保障转移到数据安全风险的预防和管控。此外,在数据安全保护的实质层面上,生成式人工智能侵害数据法益的行为可以概括为行为人利用或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实施的行为,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演化、运行过程中“自主”实施的行为。刑法应以风险作为主要考量因素,结合已有规定对上述两种行为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风险预防 数据安全 刑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形态演变:一项系统研究的尝试 被引量:2
8
作者 封帅 薛世锟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72,156,157,共21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 在人工智能时代,政治安全的内涵正在被不断深化和持续拓展,各国面临的政治安全风险也愈发复杂。根据系统科学理论,政治安全可以构建为一种政治安全系统,包含正反要素、四大结构面与动态稳定的功能。人工智能在经历从游离到输入的时序过程后,作为一种新的要素与政治安全系统发生互动。人工智能与政治安全的互动遵循“技术—应用—风险—系统”的逻辑过程,并实现对系统内其他要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全面且深刻,使得人工智能开始大面积嵌入政治安全系统,重构了政治安全结构。政治安全正在面临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更复杂的风险形态,包括权力安全、制度安全与价值安全在内的政治安全内部生态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推动整个政治安全形态经历深刻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安全 国家安全 系统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一)
9
作者 胡江昊 刘珊珊 +1 位作者 谭文育(图) 周文涛(图)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F0002-F0002,F0003,64,共3页
2025年5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一级巡视员李天顺,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 2025年5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人工智能时代的地理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普陀校区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一级巡视员李天顺,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孟钟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王军,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周立旻等出席大会。中小学地理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段玉山教授再次当选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理事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人工智能时代 理事会成立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的必要性及现实路径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其仔 李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3,共9页
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是应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必然选择,是破除制度约束、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先手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要构建以治理取向、治理机制、治理架构、治理工具... 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是应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的必然选择,是破除制度约束、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先手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要构建以治理取向、治理机制、治理架构、治理工具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治理取向方面,要以赋能人类社会发展为目标,实施“负责任”的监管;治理机制方面,要发挥行政治理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治理和社群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治理架构方面,要强化协同治理、构建人工智能监管合力;治理工具方面,要充分利用法律、政策、规范标准等强制性和指导性治理工具。未来,我国应明确监管范围、技术要求和底线原则,推动人工治理国际合作,构建“1+N”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 治理模式 国家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跨境数据安全规制——基于DeepSeek、ChatGPT等主流AI的思考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亮 陈希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8,F0003,共10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其迭代发展须依赖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跨境数据流动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形成协同共生的客观事实,但数据要素依其分类分级引致程度不一的跨境数据安全问题。在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逻辑与特性...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其迭代发展须依赖数据要素的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跨境数据流动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形成协同共生的客观事实,但数据要素依其分类分级引致程度不一的跨境数据安全问题。在耦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逻辑与特性的背景下,亟需规制措施确保国家、组织及个人数据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中处于被有效保护及合法利用的安全状态。观之主要国家已出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规制方案,由于国家间的利益关切需求不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程中的跨境数据安全规制尚存在无法弥合的差异。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代产业革命叠加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规则变革的浪潮下,我国应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遵循“数据本位—技术本位—合作本位”的规制进路,就生成式人工智能中的跨境数据安全尽快建立符合本土实际且引领国际的规制架构,为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据安全 数据跨境 新质生产力 DeepSeek ChatG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实验室安全评估与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向伟 王文君 +2 位作者 焦丽媛 田庚 盖建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5-260,共6页
为解决实验室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工、效率低、主观性强及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构建新管理体系。通过部署传感器、物联网设备采集实验室温度、湿度、设备运行等多类型数据,并经清洗、去噪、归一化预处理,构... 为解决实验室传统安全管理依赖人工、效率低、主观性强及缺乏动态性等问题,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构建新管理体系。通过部署传感器、物联网设备采集实验室温度、湿度、设备运行等多类型数据,并经清洗、去噪、归一化预处理,构建含设备、试剂、人员、环境安全指标的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与AIGC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实现风险动态评估与预警反馈闭环管理。同时实施实时监测自动控制、智能决策支持、个性化安全培训教育等智能优化策略。结果表明,该体系能够精准识别隐患、有效预警、优化管理、提升效率、降低事故率,将AIGC技术深度融入实验室安全管理各环节,综合提升管理的智能化、精准性与动态性,推动实验室安全管理向智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管理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动态评估 智能优化 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野下医疗人工智能中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焦点与策略
13
作者 莫琳芳 李喆 +3 位作者 甘辉亮 李立 王岳杨 张慧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9-999,共11页
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医疗领域是其深入应用的领域之一。发挥大数据和AI优势需共享整合医疗数据,但平衡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是重大挑战。本文从数据主权与跨境流动的合规性、患者隐私与数据泄露风险、知情同意与患者... 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迅速,医疗领域是其深入应用的领域之一。发挥大数据和AI优势需共享整合医疗数据,但平衡隐私保护和数据共享是重大挑战。本文从数据主权与跨境流动的合规性、患者隐私与数据泄露风险、知情同意与患者自主权的挑战、算法“黑箱”与数据滥用的监管问题、技术依赖与供应链安全风险、隐私保护与公共健康利益的平衡困境6个方面,分析了全球视野下医疗AI中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焦点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 隐私安全 数据安全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瑞琛 唐慧 周国琛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8,共10页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 基于2016—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为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城市数智化转型与企业数字创新的关系及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设立后,该试验区的企业数字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机制检验发现,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企业吸收能力和增加城市创新活力是城市数智化转型影响企业数字创新的主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数字创新的推动作用在东部城市和竞争激烈的行业更显著。这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点政策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创新行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 数字创新 人力资本水平 吸收能力 城市创新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策略——评《多媒体与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极简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璐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8-409,共2页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多媒体数据的易复制性、易篡改性及在网络中的广泛传播,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为多媒体安全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数据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由于多媒体数据的易复制性、易篡改性及在网络中的广泛传播,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人工智能技术为多媒体安全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先进手段,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识别、分析并处理多媒体数据中的安全隐患,为多媒体内容的保护、版权维护及真实性验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媒体安全中的应用实践,既可提升信息安全防护的智能化水平,亦可在维护网络环境健康、促进信息传播秩序、保障个人隐私权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技术 传播秩序 应用策略 深度学习 信息安全防护 多媒体数据 机器学习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助推食品安全
16
作者 曲爱玲 柳青 马长路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7期105-107,111,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推动食品领域应用和产业升级,其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食品安全作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危。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现状,剖析人工智能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 近年来,人工智能推动食品领域应用和产业升级,其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食品安全作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危。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现状,剖析人工智能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深入应用。实践证明,人工智能已成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砝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食品安全 砝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侦查大模型的架构、范式与安全应用
17
作者 聂江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4,共9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人工智能侦查大模型为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生成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侦查大模型不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假设—验证”模型,而是新一代基于算法算力的“预测—导侦”模型。未来人工智能侦查大模... 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人工智能侦查大模型为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生成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人工智能侦查大模型不是基于数据分析的“假设—验证”模型,而是新一代基于算法算力的“预测—导侦”模型。未来人工智能侦查大模型的设计与运行,要匹配智能算法和超级算力,融合数据驱动与技术指引,弥合逻辑谬误与训练缺陷,创设人机协同智能侦查的应用场景,形成智能导侦的新范式,同时要警惕和防范技术赋能的各种异化风险,促进人工智能侦查大模型的安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侦查大模型 智能范式 安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国家竞争力的机理机制
18
作者 余南平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44,共12页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其颠覆性、自创生、通用性和互操作性,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重塑国家竞争力的机理机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从国家竞争力理论范式转换、经济范式重构、科学研究范式革新、安全保障强化及话语权塑造等维度全方...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以其颠覆性、自创生、通用性和互操作性,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变革,重塑国家竞争力的机理机制。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从国家竞争力理论范式转换、经济范式重构、科学研究范式革新、安全保障强化及话语权塑造等维度全方位影响国家竞争力。中国需依托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驱动、政府支持、全球治理与合作等既有优势,加速技术创新与生态构建,以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提升国家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颠覆性技术 国家竞争力 量子思维 范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讯: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成果——《人工智能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一书出版
19
作者 马仁杰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67,共1页
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成果——《人工智能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为全国首部以“人工智能+档案工作”为主题的研究专著,为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该书由安徽省档案馆、安... 国家档案局重点科技项目成果——《人工智能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一书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为全国首部以“人工智能+档案工作”为主题的研究专著,为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该书由安徽省档案馆、安徽大学档案馆、讯飞智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联合完成。该书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当前主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在档案行业中常见的应用场景;深入分析了AI技术给传统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典型的应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科技项目 档案行业 传统档案管理 国家档案局 出版发行 档案管理理论 武汉大学出版社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虚假信息的内生安全治理框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蒲泓宇 李洪晨 赵星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140,共8页
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虚假信息困境,文章基于内生安全理论构建治理框架并进行检验,框架核心在于整合虚假信息检测的异构技术,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和决策机制,搭建异构元件池,测算内生安全框架下虚假信息检测准确率变化。研... 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虚假信息困境,文章基于内生安全理论构建治理框架并进行检验,框架核心在于整合虚假信息检测的异构技术,模拟人类认知过程和决策机制,搭建异构元件池,测算内生安全框架下虚假信息检测准确率变化。研究发现:算法组合的优化和选择对提高系统检测效能至关重要;基于内生安全框架的策略需要构建阻断虚假信息传播机制实现主动防御和响应,并开发治理工具集提升检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虚假信息 内生安全 治理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