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算法厌恶抑或算法欣赏——人工智能时代的个体算法认知及其反思
1
作者 吴志鹏 文军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9,170,171,共18页
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在于人们对于技术的接纳。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厘清个体的算法认知对于加快建立智能社会新形态与推动数智社会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个体对于算法的认知呈现出算法厌恶与算法欣赏... 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在于人们对于技术的接纳。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厘清个体的算法认知对于加快建立智能社会新形态与推动数智社会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个体对于算法的认知呈现出算法厌恶与算法欣赏的双重表征,并受到情境特征的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当人类被算法完全替代时、面对主观性质的任务时或面临奖励的激励结构时,人们往往表现出算法厌恶的倾向;反之,当人类与算法实现回环时、面对客观性质的任务时或面临损失的激励结构时,人们通常表现出算法欣赏的态度。其中,引发算法厌恶的主要动因包括算法错误与归因偏差、伦理困境与隐私担忧、角色替代与自主威胁;而性能优势与算法熟悉、效率至上与认知卸载、技术光环与象征资本则是促成算法欣赏的主要动因。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跨文化与跨学科研究,在增进人们对于算法理解的同时,进一步释放算法的普惠效应,加快形成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认知 算法厌恶 算法欣赏 人工智能 数智社会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设计遇见AI:人工智能设计产品对消费者响应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斌 芮建禧 +2 位作者 俞炜楠 李爱梅 叶茂林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14-1932,I0002-I0007,共25页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AI设计产品与创新是未来一大趋势。文章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6个递进实验(N=1418)探讨了设计来源(人类设计vs.AI设计)与产品类型(怀旧产品vs.创新产品)对消费者响应模... 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AI设计产品与创新是未来一大趋势。文章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通过6个递进实验(N=1418)探讨了设计来源(人类设计vs.AI设计)与产品类型(怀旧产品vs.创新产品)对消费者响应模式(欣赏vs.厌恶)的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结果发现,对于怀旧产品,消费者更偏爱人类设计,呈现AI厌恶;对于创新产品,消费者更偏爱AI设计,呈现AI欣赏,即出现了“人类设计-怀旧产品”、“AI设计-创新产品”的匹配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加工流畅性在此匹配效应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同时温暖感知与能力感知是导致加工流畅性的关键。此外,AI-人类协同设计模式、AI拟人化特征及消费者自我建构类型均在其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文章不仅揭示了消费者对人工智能设计不同类型产品的赞赏或厌恶的响应模式及其深层机理,同时亦为人工智能新时代下的AI+设计的战略规划及营销策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设计来源 产品类型 消费者响应模式 人工智能厌恶或人工智能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合理使用规则及其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可心 肖冬梅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101,共9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包含作品在内的数据进行训练,导致著作权纠纷频发。考察日本著作权法合理使用规则及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训练数据领域的适用性,对我国处理相关纠纷和完善著作权例外制度有借鉴意义。文章梳理日本人工智能训练数据... 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包含作品在内的数据进行训练,导致著作权纠纷频发。考察日本著作权法合理使用规则及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训练数据领域的适用性,对我国处理相关纠纷和完善著作权例外制度有借鉴意义。文章梳理日本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合理使用规则的历史演变与规则制定的政策考量,探寻日本经验的可鉴之处。研究发现,日本著作权法第30-4条和第47-5条是专门针对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合理使用规则,将非欣赏性使用目的确立为合理使用认定的要件;该规定具有灵活性,能够回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著作权之需;但也存在规则确定性弱化、缺乏必要说明义务的局限。文章认为我国著作权法应当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作品进行数据训练设置一般性合理使用条款,即以非欣赏性使用目的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合理使用作品的判断依据;为防止该合理使用范围过宽,应严格限制生成式人工智能输出端的生成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训练数据 欣赏性使用 合理使用 著作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对人工智能产品的算法厌恶研究述评及展望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游 梁哲浩 常亚平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5-1732,共8页
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系统梳理以用户对人工智能产品的算法厌恶为对象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既有文献主要围绕算法厌恶的定义和测量,以及算法属性、任务类型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引发算法厌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算法厌恶的发生机制和... 通过文献回顾的方法,系统梳理以用户对人工智能产品的算法厌恶为对象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既有文献主要围绕算法厌恶的定义和测量,以及算法属性、任务类型和个体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引发算法厌恶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算法厌恶的发生机制和应对策略;同时,上述研究通常基于自我服务偏差、社会认同理论与常人理论,提出各自关于算法厌恶的理论解释。基于此,未来可以从算法厌恶的边界探究、算法厌恶的心理根源挖掘、算法厌恶的应对策略研究,以及算法厌恶的动态演化研究等4个方面进一步拓展算法厌恶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算法厌恶 人工智能产品 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欣赏VS算法厌恶:短视频智能推荐下的用户“算法悖论” 被引量:7
5
作者 乐承毅 王子鑫 孔维伟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0-181,共12页
[研究目的]探寻用户在使用人工智能推荐服务时算法厌恶态度与持续使用行为相悖的现象,有助于企业理解用户的算法厌恶效应,优化短视频平台的人工智能推荐服务。[研究方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技术接受理论,从算法欣赏和算法厌恶的角度构... [研究目的]探寻用户在使用人工智能推荐服务时算法厌恶态度与持续使用行为相悖的现象,有助于企业理解用户的算法厌恶效应,优化短视频平台的人工智能推荐服务。[研究方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技术接受理论,从算法欣赏和算法厌恶的角度构建算法悖论理论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对研究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结果发现,短视频平台智能服务中存在用户算法厌恶态度与持续使用行为相悖的“算法悖论”现象。用户通过权衡感知利益和风险来决定持续使用行为,且感知利益可以通过算法欣赏积极影响持续使用行为,而算法厌恶对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作用微弱且不显著;平台依赖负向调节算法厌恶与持续使用行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乐观偏差的调节作用不显著;fsQCA分析进一步发现,算法悖论的产生路径可以分为感知利益与风险权衡分析和理性与非理性双重因素驱动两种模式。研究结果为短视频平台中算法悖论现象产生机制提供了理论解释,为优化人工智能推荐在短视频平台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人工智能 算法悖论 算法厌恶 持续使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