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内障术后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安怀 胡焰山 李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674-1677,共4页
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指行白内障手术3mo以后的脱位。不同于早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脱位主要是由于悬韧带断裂和囊袋收缩,通常在... 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伴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最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是指行白内障手术3mo以后的脱位。不同于早期人工晶状体脱位,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脱位主要是由于悬韧带断裂和囊袋收缩,通常在白内障手术后数年才发生。近些年来,晚期自发性人工晶状体脱位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0a后的累计发生率为0.1%,25a后为1.7%。在白内障术后长期随访病例中,90%患者存在悬韧带功能不全和/或囊袋收缩。多个因素可能导致晶状体悬韧带的脆弱和囊袋收缩,其中50%患者中可以观察到囊膜剥脱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高龄、高度近视、葡萄膜炎、创伤、既往玻璃体切割手术史、视网膜色素变性、特应性皮炎、糖尿病、既往曾发生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有结缔组织疾病。对于这些易感因素的认识,有助于我们以后对高风险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 白内障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显微镜照明直视下单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脱位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晋 叶鸿飞 +2 位作者 邱晓頔 蔡蕾 卢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9-1303,共5页
目的:描述一种显微镜照明直视下、经单通道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手术技术。方法:收集2013年至今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自发性人工晶状体(IOL)囊外脱位或IOL复合体脱位至玻璃体腔的病例。术后... 目的:描述一种显微镜照明直视下、经单通道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的手术技术。方法:收集2013年至今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自发性人工晶状体(IOL)囊外脱位或IOL复合体脱位至玻璃体腔的病例。术后随访至6mo。本文详细描述了该手术技术,并回顾性总结了8例典型病例。结果:共40例患者接受了该手术方法。与IOL全脱位至玻璃体腔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玻璃体切除手术史、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或悬韧带断裂、既往眼部外伤史、长眼轴、Ⅱ期IOL植入、陈旧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或抗青光眼手术史。术中所有患者的IOL均顺利取出。随访期内未发生与手术步骤相关的术中或术后并发症。术前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CDVA)位于20/133至20/25间,末次随访时(术后6mo)基本持平。眼压值均位于正常范围。结论:显微镜照明直视下单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是一种处理IOL脱位的相对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能缩短手术时间,并大大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单通道 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脱位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雷献文 陈小虎 王德亮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脱位 白内障术后 手术治疗 小切口 老年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 玻璃体积血 眼科中心 高度近视 后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四通路玻璃体切割在人工晶状体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高磊 王富华 孙英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报道改良四通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1 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脱位。方法:一位青年性白内障患者,双眼白内障术后均发生人工晶状体后脱位,其 1 眼应用改良四通路玻璃体切割技术将人工晶状体复位,另 1 眼应患者的要求而未行手术治疗。结... 目的:报道改良四通路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1 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脱位。方法:一位青年性白内障患者,双眼白内障术后均发生人工晶状体后脱位,其 1 眼应用改良四通路玻璃体切割技术将人工晶状体复位,另 1 眼应患者的要求而未行手术治疗。结果:术中和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患者术眼视力迅速回复,术后 14mo 最佳矫正视力为 0.5;而未行手术治疗的另 1 眼发生全视网膜脱离,仅残余手动视力。结论:改良四通路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后脱位的一个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四通路玻璃体切割术 人工晶状体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 PPV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春实 张巧思 +2 位作者 邹吉新 刘新 张立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08-1811,共4页
目的:评估25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20-01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完全脱位于玻... 目的:评估25G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工晶状体(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于玻璃体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1/2020-01应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完全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患者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取出脱位的IOL复合体,未出现医源性视网膜损伤,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4眼,视网膜格子样变性2眼,分别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随访6~18mo,BCVA(LogMAR)由术前的0.40±0.30提高到术后的0.33±0.25(P=0.040)。所有病例末次随访BCVA均达到术前BCVA。术后等效球镜度与术前IOL屈光度预测值相差的绝对值≤0.75D。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IOL位置良好,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25G玻璃体切割联合IOL睫状沟缝合固定置换手术是治疗IOL囊袋复合体脱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囊袋复合体脱位 人工晶状体 玻璃体切割术(PPV) 睫状沟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