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沙英虹 史要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外伤性晶体半脱位,后囊破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破损,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IOL)缝线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诊6个月,15例患者术后视力...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5例外伤性晶体半脱位,后囊破损,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破损,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IOL)缝线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随诊6个月,15例患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对无晶体囊膜及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体悬韧带大范围松解施行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房型人工晶体 睫状沟缝合固定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房型PMMA人工晶体板层巩膜迂回缝合固定法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徐为海 宋邦伟 +2 位作者 王珊珊 任荣 高桂芬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7期1102-1104,共3页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学的发展,常规的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已变得十分成熟和简单,但是在临床上仍然会碰到一些复杂的病例无法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需要通过缝线技术进行人工晶体的悬吊固定。由于后囊膜破裂往往会有玻...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学的发展,常规的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已变得十分成熟和简单,但是在临床上仍然会碰到一些复杂的病例无法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的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需要通过缝线技术进行人工晶体的悬吊固定。由于后囊膜破裂往往会有玻璃体脱出,此时患者眼压往往很低,常规制作巩膜瓣,做巩膜瓣下悬吊线穿刺难度高,而且长时间低眼压和手术暴露操作,极易导致爆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然而在基层医院,同样存在有无法预备各种规格的悬吊式人工晶体的情况,从而无法满足临时应急的需求。我院针对以上情况,从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对其中11名(11眼)需行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患者使用普通后房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晶体采用一种改进的人工晶体睫状沟悬吊固定缝合方法,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人工晶体 后房型人工晶体 缝合固定 板层巩膜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人工晶体植入 脉络膜上腔出血 人工晶体悬吊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晶体后囊膜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晓明 王元贵 +1 位作者 韩霞 李昕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应用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弥补因医源性或外伤等造成的无晶体后囊膜眼不能植入人工晶体之缺陷,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种新型手术。我们自1991年11月开始,选择8例单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本,经1月至半年的观察,效果满意。... 应用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弥补因医源性或外伤等造成的无晶体后囊膜眼不能植入人工晶体之缺陷,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种新型手术。我们自1991年11月开始,选择8例单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本,经1月至半年的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 8例均为单眼白内障,其中外伤性白内障5眼,老年性白内障1眼,并发性白内障2眼,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4岁,最大6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后房型 固定 缝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叶勇 张淑华 +3 位作者 陈红茹 鲍凌云 钟干芳 曾秋娴 《现代医院》 2014年第4期44-45,48,共3页
目的对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2月于本院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活动中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处理的180例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 目的对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疗效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2月于本院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活动中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处理的180例后囊膜破裂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或睫状沟植入术方式处理,B组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缝线固定术方式处理(仅上袢缝舍1针固定),C组采用前房角支撑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式处理。结果A、B、C三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均在4000元人民币左右,住院费用较低,且患者手术时间短,手术后1个月患眼裸眼视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玻璃体积血、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C组患者出现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概率21.67%、6.66%相比都明显小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三种处理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保证了白内障复明活动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 后囊膜破裂 一期植入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上袢缝合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