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政污泥基人工土壤的制备及其环境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宋桢桢 张必武 +2 位作者 高宏宇 杨祥 李继彦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4,共9页
基于采矿区生态修复材料的需求,结合市政污泥丰富的有机组分,文章提出了以市政污泥为主要原料、以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为辅料制备了一种用于矿区生态修复人工土壤(SWS)的研究方案。结果表明,SWS的最优制备参数为:原料配比为0.03,水... 基于采矿区生态修复材料的需求,结合市政污泥丰富的有机组分,文章提出了以市政污泥为主要原料、以钢渣、粉煤灰、脱硫石膏为辅料制备了一种用于矿区生态修复人工土壤(SWS)的研究方案。结果表明,SWS的最优制备参数为:原料配比为0.03,水灰比为2.0%,铝粉掺量为0.02%,养护温度为40℃,养护时间为24 h。根据SEM分析,SWS微观结构呈现出较为紧密的层片状排列,孔隙丰富,有助于提高保水性能和降低流失率。重金属化学形态分析表明,Cd、Cu、Ni从酸雨易溶解态/可氧化还原态转化为稳定的残渣态。重金属潜在风险评价表明SWS属于低风险等级,SWS中的脂肪族有机物减少,芳香族类有机物和腐殖质增加,不仅有助于植物生长,也促进土粒胶结成团聚体和团粒结构,增强SWS的抗侵蚀能力。种子发芽实验表明SWS不具有植物毒害作用。该文为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市政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市政污泥 人工土壤 化学形态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重建 被引量:22
2
作者 钱华 柏明娥 +2 位作者 刘本同 邵顺流 洪利兴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6年第B12期83-86,106,共5页
在探讨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性质及其在土壤分类中定位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国内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复绿中比较常见的厚层基材型和植被混凝土型等人工土壤配置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当前人工土壤重建的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人工土... 在探讨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性质及其在土壤分类中定位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国内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复绿中比较常见的厚层基材型和植被混凝土型等人工土壤配置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当前人工土壤重建的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人工土壤重建中团粒性、保水性和保肥性等农业技术特征以及依附性和稳定性等工程技术特性的构建要点,并对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重建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人工土壤 重建 改良 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AAS测定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朝琼 房晨 +3 位作者 艾应伟 高宏英 潘丹丹 李新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15-2218,共4页
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关系到边坡植被的恢复。优化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的分析条件,建立了测定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分析评价了铁路岩石边坡人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最佳消解体系为HN... 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直接关系到边坡植被的恢复。优化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的分析条件,建立了测定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方法,分析评价了铁路岩石边坡人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最佳消解体系为HNO3-H2O2-HF,回收率在95%~105%之间、精密度和相对偏差分别小于4%和5%。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中Cd,Pb,Zn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土壤,其浓度分别为对照土壤的4.7,1.3,1.2倍;但Cr,Cu,Fe的浓度与对照土之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提供了可靠方法,为铁路岩石边坡的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原子吸收 人工土壤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位与坡向对岩石边坡人工土壤腐殖质组分及有机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宏英 艾应伟 +4 位作者 王克秀 陈朝琼 潘丹丹 李传人 李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4-248,共5页
针对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的典型岩石边坡,以临近的自然边坡为对照,就坡位与坡向对岩石边坡人工土壤腐殖质组分及有机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边坡人工土壤富啡酸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坡中>坡上>坡下,胡敏酸含量表现为坡中&... 针对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的典型岩石边坡,以临近的自然边坡为对照,就坡位与坡向对岩石边坡人工土壤腐殖质组分及有机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边坡人工土壤富啡酸和有机质含量均表现为坡中>坡上>坡下,胡敏酸含量表现为坡中>坡下>坡上,腐殖酸比表现为坡中=坡下>坡上。在同一坡位,岩石边坡人工土壤有机质含量均低于自然边坡。岩石边坡与自然边坡土壤中富啡酸含量均以坡中最高。在岩石边坡坡向上,西坡的人工土壤胡敏酸含量显著低于东坡、南坡、北坡,但东坡、南坡、北坡之间的人工土壤胡敏酸含量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坡向之间的人工土壤富啡酸含量差异不明显,腐殖酸比表现为南坡=北坡>东坡>西坡。岩石边坡富啡酸、胡敏酸与土壤理化性质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人工土壤 腐殖质 坡位 坡向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和坡向对遂渝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植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裴娟 艾应伟 +2 位作者 刘浩 张志卿 曾丽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1,共5页
针对采用客土喷播人工土壤进行植被恢复的铁路边坡,对铁路边坡岩石创面人工土壤植被的盖度、高度、根深、根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坡位、坡向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边坡植被盖度在不同坡位... 针对采用客土喷播人工土壤进行植被恢复的铁路边坡,对铁路边坡岩石创面人工土壤植被的盖度、高度、根深、根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坡位、坡向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边坡植被盖度在不同坡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坡下(87%)>坡上(31%)>坡中(19%)。铁路边坡坡位对植被的盖度、高度、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但对根深、根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Marg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影响不显著。铁路边坡坡向对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表现为西坡>北坡>南坡>东坡,但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Marglef丰富度指数以及植被的盖度、高度、平均根深、根幅、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的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边坡 人工土壤 植被恢复 坡位 坡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生土类型对岩石边坡人工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培俊 艾应伟 +3 位作者 陈朝琼 李伟 王倩 裴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3-208,共6页
针对川中丘陵区遂渝铁路的典型岩石边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对来源于不同植生土类型的岩石边坡人工土壤以及自然边坡自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边坡人工土壤和自然边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量、... 针对川中丘陵区遂渝铁路的典型岩石边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对来源于不同植生土类型的岩石边坡人工土壤以及自然边坡自然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的差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石边坡人工土壤和自然边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细菌数量均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土壤容重表现为岩石源植生土>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真菌、放线菌数量以及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农田源植生土>岩石源植生土;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自然边坡土>岩石源植生土>农田源植生土(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和容重相关关系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生土 岩石边坡 人工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土壤中氮磷氯元素降雨侵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媛媛 邱利平 +3 位作者 赵本淑 龙凤 李绍才 孙海龙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利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场次、初始养分量和坡度对人工土壤N,P,Cl 3种营养元素径流损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径流水中N,P,Cl元素养分质量浓度与降雨场次之间呈对数关系、与初始养分量和坡度之间呈线性关系;(2)N,P,Cl元素养... 利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研究了降雨场次、初始养分量和坡度对人工土壤N,P,Cl 3种营养元素径流损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径流水中N,P,Cl元素养分质量浓度与降雨场次之间呈对数关系、与初始养分量和坡度之间呈线性关系;(2)N,P,Cl元素养分流失量与降雨场次呈对数关系、与初始养分量和坡度之间呈线性关系;(3)降雨场次对氮元素的作用明显高于磷和氯元素,坡度对N,P,Cl元素的作用大小依次为:Cl,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壤 径流损失 降雨场次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有机添加物对岩石边坡植被恢复人工土壤抗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晓亮 李杰华 +2 位作者 彭婷婷 蔡胜 辜彬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5,共5页
分别选取鸡粪有机肥和泥炭土作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人工土壤的有机添加物,通过常规工程措施进行原料混配和人工土壤喷射,以研究草本植被成坪期内其对人工土壤抗蚀性的改良效果。运用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度、分散率等指标,对人工土壤... 分别选取鸡粪有机肥和泥炭土作为岩石边坡植被恢复人工土壤的有机添加物,通过常规工程措施进行原料混配和人工土壤喷射,以研究草本植被成坪期内其对人工土壤抗蚀性的改良效果。运用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度、分散率等指标,对人工土壤抗蚀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有机添加物对于提高人工土壤抗蚀性均有显著作用;(2)鸡粪有机肥组各处理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团聚度和分散率3项指标几乎都显著优于泥炭土组对应处理(p〈0.05),鸡粪有机肥改善人工土壤抗蚀性效果显著优于泥炭土;(3)各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鸡粪有机肥组有机质含量与团聚度、分散率和分散系数3个指标相关性显著,而泥炭土组有机质含量与所有指标相关性均不显著。(4)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于泥炭土,在人工土壤配比设计阶段,通过添加鸡粪有机肥能够更好地对人工土壤抗蚀性能进行预控。(5)在本研究中原料土壤∶鸡粪有机肥(质量比)为2.41-2.94时,人工土壤抗蚀性能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植被恢复 人工土壤 有机添加物 土壤抗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不同有机和无机固体废物配制人工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姚粉霞 陈贵屏 +3 位作者 胡伟 徐冰 陈亚军 封克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3,共6页
以生活污泥、牛粪、蚓粪、菌菇渣、粉煤灰、脱硫石膏、钢渣和煤矸石8种固体废物为原料配置人工土壤,探讨不同有机和无机固体废物配比对人工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人工土壤中,粒级〉0.250mm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总体在2... 以生活污泥、牛粪、蚓粪、菌菇渣、粉煤灰、脱硫石膏、钢渣和煤矸石8种固体废物为原料配置人工土壤,探讨不同有机和无机固体废物配比对人工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人工土壤中,粒级〉0.250mm的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总体在20%~50%,接近或达到正常的自然土壤标准,制得的人工土壤为弱碱性,pH实测值在7.12~8.14。培养过程中,人工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大大降低。生活污泥组、蚓粪组人工土壤在培养过程中呈现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而牛粪组人工土壤在培养过程中虽然有较多的有机氮被矿化,但同时也有较多的硝态氮被重新同化成有机氮。合成的人工土壤在物理、化学、养分和生物毒理学性质方面均已达到自然土壤相关参数的正常范围值,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但由于部分固体废物原料重金属超标,则应尽量避免用于种植可食用类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固体废物 无机固体废物 人工土壤 技术新成土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孙宗健 王金生 腾彦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2,共3页
土地处理系统作为生态学处理方法,实际上是追求土壤、含水层和植物的“处理”与“利用”两个功能的总体实现。人工土壤渗滤工艺正是针对传统土地处理工艺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人造填料代替土壤,构造人工土壤环境;有效改善... 土地处理系统作为生态学处理方法,实际上是追求土壤、含水层和植物的“处理”与“利用”两个功能的总体实现。人工土壤渗滤工艺正是针对传统土地处理工艺的改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它使用人造填料代替土壤,构造人工土壤环境;有效改善了土地处理工艺占地较大和处理负荷低的弊端。并通过对人工土壤渗滤工艺的实际应用,对工艺的处理效果进行了研究,尤其是通过一系列的微生物试验,对工艺中的核心部分——“人工土壤”的生物特性以及构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壤 渗滤 污水处理 土地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限铁路边坡人工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郭雪姣 艾应伟 +2 位作者 王克秀 陈娇 冯春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7-211,217,共6页
选取四川盆地中部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的岩石边坡为研究对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就不同年限铁路边坡和自然边坡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分布特征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4种边坡土壤团聚体中整体表现为自然边坡〉2003年... 选取四川盆地中部遂渝铁路遂宁站附近的岩石边坡为研究对象,以临近自然边坡为对照,就不同年限铁路边坡和自然边坡土壤团聚体中碳、氮、磷分布特征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在4种边坡土壤团聚体中整体表现为自然边坡〉2003年边坡〉1996年边坡〉2007年边坡;土壤氮含量在4种边坡土壤团聚体中表现为自然边坡〉2003年边坡〉2007年边坡〉1996年边坡。土壤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5mm,5-3mm,〈0.25mm 3个团聚体粒级。不同粒级中碳、氮和磷的含量分布都表现为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逐渐增加。4种铁路边坡土壤不同粒级团聚体中的C/N随着土壤团聚体粒级的减小而逐渐减小。磷在不同粒级中的含量差异与土壤质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边坡 人工土壤 恢复年限 碳氮磷 土壤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土壤渗滤-湿地系统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 被引量:9
12
作者 孙宗健 滕彦国 王金生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2-84,共3页
根据仿生学的理论,和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作用,对农村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合理改善,构建人工土壤渗滤-湿地系统。通过试验,对系统的去除机理和组合优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过长期的稳定运行,表明即使在进水浓度较高的情况... 根据仿生学的理论,和自然界恢复能力与自净能力的强化作用,对农村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合理改善,构建人工土壤渗滤-湿地系统。通过试验,对系统的去除机理和组合优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经过长期的稳定运行,表明即使在进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系统COD、BOD5去除率分别为70%~90%、70%~80%,TN、NH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95%、8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农村污水处理 人工土壤渗滤 分散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及综合毒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振岚 陈红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5,共6页
以城市污泥为主要成分,添加不同比例的单一辅料(草炭、磷矿粉、粉煤灰)配成不同的城市污泥人工土壤,研究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综合毒性,并揭示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向黑麦草的动态迁移.结果表明: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 以城市污泥为主要成分,添加不同比例的单一辅料(草炭、磷矿粉、粉煤灰)配成不同的城市污泥人工土壤,研究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综合毒性,并揭示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向黑麦草的动态迁移.结果表明: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综合毒性均较污泥明显下降;当粉煤灰添加比例为20%时,人工土壤中Cu、Zn、Pb、Ni生物有效态含量下降最多,分别为28.75%、36.09%、34.85%和36.52%,此时,重金属综合毒性指数降幅最大,为2.7×10-3;与污泥相比,各配比人工土壤中重金属向黑麦草的迁移能力显著降低,非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黑麦草中重金属富集浓度与人工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间存在正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壤 城市污泥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综合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人工土壤在屋顶绿化中的运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顾美萍 吴树芳 彭光途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8期94-95,98,共3页
屋顶绿化是现代都市中提高绿化空间的有效途径,作为屋顶绿化所需的轻质人工土壤,一直被技术人员所关注和研究。就屋顶绿化对人工土壤的要求、常用的人工土壤材料以及人工土壤的混合情况等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屋顶绿化的发展,选择理化性质... 屋顶绿化是现代都市中提高绿化空间的有效途径,作为屋顶绿化所需的轻质人工土壤,一直被技术人员所关注和研究。就屋顶绿化对人工土壤的要求、常用的人工土壤材料以及人工土壤的混合情况等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屋顶绿化的发展,选择理化性质适宜的、较易混合的人工土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人工土壤 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切挖边坡创面人工土壤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丽霞 刘浩 +4 位作者 周南华 张志卿 裴娟 李伟 艾应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2-807,共6页
土壤结构的特性对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在土地资源日渐匮乏、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把握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结构形成和演变的影响已成为土壤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促进土壤水分有效性和养分循环... 土壤结构的特性对农林业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在土地资源日渐匮乏、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的今天,把握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结构形成和演变的影响已成为土壤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土壤结构能够促进土壤水分有效性和养分循环,提高土壤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水蚀和风蚀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挖边坡 人工土壤 土壤结构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和PAM对人工土壤颗粒水分蒸发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洋 龙凤 +2 位作者 李绍才 王琴 孙琦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2期44-47,69,共4页
合理的保水剂和聚丙烯酰胺(PAM)用量能够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水分有效量,对干旱地区或者土壤缺水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模拟试验,分别从累积蒸发量、含水率变化及蒸发失水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定量研究了保水剂与... 合理的保水剂和聚丙烯酰胺(PAM)用量能够减缓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水分有效量,对干旱地区或者土壤缺水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模拟试验,分别从累积蒸发量、含水率变化及蒸发失水比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定量研究了保水剂与PAM用量对人工土壤颗粒水分蒸发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保水剂和PAM对蒸发确有抑制作用,随着PAM用量的增加,累积蒸发量和蒸发失水比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PAM用量为2 g/m2的处理水分蒸发量最小,保水效果最好;而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累积蒸发量与蒸发失水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保水剂用量超过175 g/m2后对蒸发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PAM 人工土壤 累积蒸发量 蒸发失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质边坡人工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营养元素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玉玲 王瑞君 +1 位作者 李林霞 辜彬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9期53-57,共5页
以浙江省舟山市人工修复的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人工土壤营养元素和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简单相关分析中,脲酶活性与全氮、全磷及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含量... 以浙江省舟山市人工修复的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人工土壤营养元素和酶活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简单相关分析中,脲酶活性与全氮、全磷及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速效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全磷含量呈正相关;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全磷、有效磷和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回归分析中,土壤酶活性与营养元素建立的方程显著性均为强或极强,全氮、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对土壤酶活性的正向影响较大。3典型相关分析中,蔗糖酶活性与全氮含量关系最密切,蛋白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氮和全磷含量关系最密切。3种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土壤中全氮、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植被恢复 人工土壤 土壤 回归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在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中的迁移特性研究
18
作者 陈朝琼 辜雨露 +3 位作者 冷叶浪 康镇 黄启航 刘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543-3548,共6页
山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岩石边坡,前期研究表明边坡创面人工土壤受Pb污染,且有中等程度的富集。土壤类型、植被搭配类型是影响Pb迁移特性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却未见人工土壤及植被搭配类型对Pb迁移特性影响的相关报道。该研究... 山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产生了大量的岩石边坡,前期研究表明边坡创面人工土壤受Pb污染,且有中等程度的富集。土壤类型、植被搭配类型是影响Pb迁移特性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却未见人工土壤及植被搭配类型对Pb迁移特性影响的相关报道。该研究以铁路岩石边坡创面人工土壤为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析了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解吸特性及机制;运用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实验,进一步考察在暴雨径流作用下,Pb在不同植被搭配类型的边坡人工土壤中的迁移过程。结果表明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量随着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加而急速增加,等温曲线呈"S"型,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人工土壤对Pb的吸附行为,R2为0.91。二次幂函数方程能较好描述NH_4AC对铅的解吸过程,R2为0.96。人工土壤有高岭石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属于高岭石型图谱。高岭石表面—OH、腐殖质表面—OH和—COOH参与吸附作用,置换出H+。人工土壤易将交通运输产生的Pb固定,但又容易再次释放。不同植被搭配类型边坡Pb流失量表现为草本>草本+灌木>草本+灌木+乔木。暴雨径流作用下Pb随沉积物相流失是边坡创面人工土壤Pb流失的主体,边坡土壤的侵蚀是导致Pb迁移扩散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边坡植被的恢复,减小边坡人工土壤的侵蚀作用是防止Pb迁移扩散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壤 迁移 岩石边坡 植被搭配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边坡植被恢复成坪期人工土壤抗蚀性研究
19
作者 潘树林 辜彬 杨晓亮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0,共6页
以浙江省丹山市普陀区朱家尖机场周边岩石边坡植被恢复施工现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鸡粪(CM)和泥炭土(PS)两种有机物,组成两组不同配比成坪期人工土壤各12种。通过分析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含量等指标,计算了人工土壤的无机黏粒类、微... 以浙江省丹山市普陀区朱家尖机场周边岩石边坡植被恢复施工现场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鸡粪(CM)和泥炭土(PS)两种有机物,组成两组不同配比成坪期人工土壤各12种。通过分析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含量等指标,计算了人工土壤的无机黏粒类、微团聚体类、水稳性团聚体类、有机胶体类4大类11小类的抗蚀性因子。然后利用主成分法分析各因子对土壤抗蚀性的贡献,并据此对人工土壤抗蚀性和添加不同配比有机物的抗蚀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人工土壤抗蚀性指标可压缩为微团聚类、无机胶粒类和水稳性团聚类3大类,其中团聚度、团聚状况、分散率为最佳抗蚀性评价指标;(2)由于PS组不能满足主成分分析,无法定量评价不同配比的抗蚀性效果;(3)通过相关主成分线性函数及综合指标函数分析,CM组处理质量比为:原土/CM=2.41时,人工土壤抗蚀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人工土壤 成坪期 主成分分析 抗蚀性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土壤微量元素降雨侵蚀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本淑 宋媛媛 +4 位作者 邱利平 李绍才 孙海龙 李付斌 龙凤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5期44-47,73,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手段,研究了降雨场次、坡度和初始养分含量对人工土壤中铁、锌、锰3种微量元素降雨侵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锰元素在径流中的浓度和侵蚀量与降雨场次呈负相关,用幂函数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80以上;降雨...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手段,研究了降雨场次、坡度和初始养分含量对人工土壤中铁、锌、锰3种微量元素降雨侵蚀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锰元素在径流中的浓度和侵蚀量与降雨场次呈负相关,用幂函数拟合,相关系数均达0.80以上;降雨径流量与坡度间呈线性负相关,铁、锰、锌流失量与坡度间也呈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90以上;铁、锰、锌侵蚀量与初始养分含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壤 微量元素 降雨场次 坡度 初始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