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人工信息素控制水稻害虫
1
作者 唐仕华 《中国农村科技》 1995年第4期54-54,共1页
据报道,英国威尔士卡迪夫大学在研究利用人工信息素控制水稻钻心虫蛾繁殖方面获得成功。水稻钻心虫使世界水稻每年减产18%—25%,这种害虫的蛾在水稻茎里产卵繁殖,使用普通的杀虫剂收效不大。
关键词 信息 控制水 利用人 水稻田 英国威尔士 杀虫剂 研究利用 水稻害虫 人工信息 获得成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传感器数据和人工调控信息的工作面直线度智能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岩 付翔 +2 位作者 王然风 贾一帆 张智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1,共8页
目前综采工作面直线度调控采用基于工作面推移行程等传感器数据和人工观测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但存在传感器数据和人工调控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传感器数据和人工调控信息的工作面直线度智能预测方法。对支... 目前综采工作面直线度调控采用基于工作面推移行程等传感器数据和人工观测调控相结合的方式,但存在传感器数据和人工调控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融合传感器数据和人工调控信息的工作面直线度智能预测方法。对支架推移油缸行程、支架立柱压力、采煤机位置等进行数据清洗,并按照正常推溜调控距离和调整推溜调控距离进行分类,构建由工作面正常推溜调控距离矩阵和累计推溜调控距离矩阵组成的工作面直线度分析矩阵;通过特征工程对工作面直线度分析矩阵进行特征提取,生成特征矩阵作为样本,将人工调控距离对应的工况类型作为样本标签;采用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建立工作面直线度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搭建的工作面直线度预测模型准确率最高,为91.41%。将该模型应用于高河煤矿2312工作面,结果表明,在运行30 d、115次割煤循环的工作面直线度预测过程中,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面直线度 推移行程 传感器数据 人工调控信息 工作面直线度分析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应用人工合成信息素防治仓储物害虫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奇 田本志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20余年来仓储物害虫信息素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分为1.害虫信息素的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涉及昆虫信息素的结构分析与鉴定,人工合成,活性测定和筛选;2.信息素的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涉及害虫的大量诱捕,诱捕器结构... 本文综述了近20余年来仓储物害虫信息素的研究结果,。这些研究分为1.害虫信息素的基础研究方面,主要涉及昆虫信息素的结构分析与鉴定,人工合成,活性测定和筛选;2.信息素的应用研究方面,主要涉及害虫的大量诱捕,诱捕器结构设计,捕获仓虫的效能与筛选,及迷向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信息 防虫 仓库 害虫防治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奇 田本志 +2 位作者 许国庆 吕成军 谢春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21-326,共6页
采用自行设计 ^K式及仿制圆筒式诱捕器 ,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 (Z ,E) 9,12 tetradecadie nylacetate (简称TDA)为引诱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影响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 采用自行设计 ^K式及仿制圆筒式诱捕器 ,以人工合成性信息素 (Z ,E) 9,12 tetradecadie nylacetate (简称TDA)为引诱源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影响诱捕器诱捕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效果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测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日平均温度在 18 5~ 2 6 2℃ ,人工合成性信息素TDA散发日数 9~ 37天 ,温度 (X1)、TDA散发日数 (X2 )、当日释放蛾 (雄 )量(X3)、累计 2日释放蛾量 (X4 )、累计 3日释放蛾量 (X5)等 5个因素与每日诱捕蛾量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对 5个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筛选 ,得出线性回归方程 :Y =- 2 7 31+1 37X1+0 2 8X3,回归系数R ( 0 90 ) >R0 0 1(n - 2 ,0 6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日平均温度 (X1)、当日释放蛾量 (X3)与诱蛾量 (Y)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谷螟 人工合成性信息 影响因素 诱捕器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雄虫对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鲁玉杰 张孝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9-53,共5页
测定了实验室人工饲养的棉铃虫雄虫对人工合成性信息素6种组分的不同组合、不同比例及剂量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雄虫对Z11 16∶Ald和Z9 16∶Ald的97∶3(质量比)的混合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阈值为40μg·L-1.6种... 测定了实验室人工饲养的棉铃虫雄虫对人工合成性信息素6种组分的不同组合、不同比例及剂量的触角电位(EAG)反应.结果表明,雄虫对Z11 16∶Ald和Z9 16∶Ald的97∶3(质量比)的混合反应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大,最高阈值为40μg·L-1.6种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成分均能引起雄虫的触角电位反应,Z11 16∶Ald激起的触角电位最大,其次是Z9 14∶Ald,Z9 16∶Ald.将Z11 16∶OH加入到Z11 16∶Ald和Z9 16∶Ald的混合物中明显抑制雄蛾的EAG反应,将16∶Ald加入两者混合物中引起最大的EAG反应.混合物中的比例的轻微变化会引起雄虫触角电位较大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人工合成性信息 触角电位反应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势场引导信息素扩散的机器人导航规划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克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8-272,共5页
为了保证机器人自动导航过程中沿着最优路径前进,提出了基于势场引导信息素扩散的导航规划方法。建立了工作环境的栅格模型;在分析传统蚁群算法缺陷基础上,提出使用人工势场引导信息素扩散,制定了栅格环境下信息素扩散方向查询表,建立... 为了保证机器人自动导航过程中沿着最优路径前进,提出了基于势场引导信息素扩散的导航规划方法。建立了工作环境的栅格模型;在分析传统蚁群算法缺陷基础上,提出使用人工势场引导信息素扩散,制定了栅格环境下信息素扩散方向查询表,建立了信息素扩散量的圆锥模型;在人工势场引导下,信息素扩散到隐含最优路径附近区域,将蚂蚁搜索范围限制在一个隐含最优路径的局部区域内,减小了蚁群搜索空间。经仿真验证,与传统蚁群算法相比,人工势场引导算法的信息素能够快速聚集在最优路径上;与另一改进蚁群算法相比,势场引导算法规划出导航路径的迭代次数减少了一半,消耗时间降低了约一个数量级,保证了导航规划的快速性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导航规划 人工势场引导信息素扩散 信息素扩散方向查询表 信息素扩散量圆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业信息与信息、情报、农情的逻辑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徐亚平 《现代情报》 1988年第3期7-9,共3页
农业信息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还在讨论之中。因此,在具体运用这一概念时常常与相近的概念发生混淆,本文试图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 农业信息 逻辑关系 军事情报 人工信息 农情 情报概念 农业生产活动 外延 农业科技信息 新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信息三维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初步探讨
8
作者 李志军 赵康林 《隧道建设》 2013年第9期757-767,共11页
目前工程施工企业大多已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生产,而沿用的人工单机办公信息管理模式过程繁琐、数据规范性差,直观性和即时性不足,已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初步探讨了该系统的研发应用情况,对该系统的研发背... 目前工程施工企业大多已跨行业、跨区域经营生产,而沿用的人工单机办公信息管理模式过程繁琐、数据规范性差,直观性和即时性不足,已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结合工程管理实际,初步探讨了该系统的研发应用情况,对该系统的研发背景、具体功能、平台架构、实现原理及思路、前景及价值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施工企业生产信息三维管理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可基于日常工程生产进度数据生成直观、动态的3D工程模型来及时展示工程项目生产相关信息。通过该系统在北京地铁六号线、仁赤高速公路项目及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的试运行、实践应用,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了人力、物力资源,总体适用于一般施工企业的管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生产信息 三维管理系统 平台架构 人工单机办公信息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新闻、信息的传播与控制
9
作者 晓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9年第3期116-118,共3页
【正】 “新闻是一种信息”,这已是新闻学中无须证明的一条公理。然而,当我们把申农1948年创立的现代信息概念引入新闻学时,确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有的称新闻与信息是双胞胎,为“兄弟”关系,有的谓信息与新闻是源与流,为“母子”关系;... 【正】 “新闻是一种信息”,这已是新闻学中无须证明的一条公理。然而,当我们把申农1948年创立的现代信息概念引入新闻学时,确有一种无所适从之感,有的称新闻与信息是双胞胎,为“兄弟”关系,有的谓信息与新闻是源与流,为“母子”关系;更多的则论,信息便是新闻,新闻就是信息,如此云云,定义众多。为了确立新闻学自身的信息范畴,本文试图从新闻与信息在传播与控制诸方面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与流 信息范畴 不确定性 发展变化 概念引入 自然信息 客体 发展趋向 人工信息 客观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赤眼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的嗅觉反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白琪 田俊策 +2 位作者 鲁艳辉 臧连生 吕仲贤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4-589,共6页
为明确3种稻田常见赤眼蜂,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螟黄赤眼蜂T.chilonis Ishii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对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为明确3种稻田常见赤眼蜂,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螟黄赤眼蜂T.chilonis Ishii和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 Matsumura对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反应,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赤眼蜂对0.01、0.1、1、10、100和1000μg 6种不同剂量性信息素诱芯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二化螟性信息素对稻螟赤眼蜂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吸引作用不明显。而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对3种赤眼雌蜂仅在特定浓度下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这说明赤眼蜂可以利用寄主的性信息素对寄主进行定位。利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对赤眼蜂吸引力的特性可用以促进非稻田生境中的赤眼蜂向稻田迁移从而提高稻田的生物防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 人工合成性信息 赤眼蜂 嗅觉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文件特点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海斌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6,共3页
本文从7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文件的特点:计算机与网络系统的规定性;多种信息媒体的集成互动性;逻辑上的自由组合性;光磁载体的高密度性;信息的非人工直接识读性;物理空间中的自由移动性;信息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 电子文件 特点 信息人工直接识读性 物理空间中自由移动性 信息可操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的形成
12
作者 赵惇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7-41,共5页
人类的出现和主体能力的形成,是系统演化的结果。本文拟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对人类及其主体能力形成的过程作粗略的考察。
关键词 主体能力 观念体系 耗散系统 主体性活动 群体结构 系统演化 思维器官 结构和性能 人工信息 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软件产业:“蛋糕”亟待做大
13
作者 柳平延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37-38,共2页
随着世界科技浪潮的蓬勃兴起,一个以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人工信息智能技术———软件产业,在科技领域得到迅猛发展。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不仅正在全面改造着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同时... 随着世界科技浪潮的蓬勃兴起,一个以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人工信息智能技术———软件产业,在科技领域得到迅猛发展。软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不仅正在全面改造着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同时也更加有效地激活了人类脑力劳动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基地 民族软件产业 发展滞后 软件销售 科学技术现代化 科技领域 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工信息 软件产业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新脉络的梳理与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子丹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5期9-18,共10页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粮食储藏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研发都得到加速发展。在简要回顾上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本世纪以来粮食科技取得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从微观、宏观、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三个维度对粮食... 本世纪以来,中国在粮食储藏领域的科学理论、研究方法、应用技术研发都得到加速发展。在简要回顾上世纪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对本世纪以来粮食科技取得的新发展进行了归纳,从微观、宏观、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三个维度对粮食科技发展新脉络进行梳理和展望。微观维度的发展是指粮堆生物体的微观机理研究的进展。从粮食基础参数研究起步,介绍了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生命科学理论和方法支持下,对粮食籽粒、储粮害虫和微生物的微观参数、特征、代谢和品质变化规律、以及真菌毒素防控技术等研究取得的新成果。宏观维度的发展是指在储粮生态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研究粮食储藏中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互相影响。介绍了在粮堆生物场和物理场等多场耦合理论支持下取得的新成果。在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维度的发展方面,介绍了我国粮食领域人工智能(AI)的发展过程,在机理驱动AI和数据驱动AI相结合的“机理+数据”双驱动AI的新理念指导下取得的新成果。通过对发展新脉络的梳理,提出展望:一是在发展战略层面,要通过科技提升粮食流通系统管理能力,包括粮食储备安全的监管技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和追溯、提升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等,仍然要继续开展重大粮食科技难题和“卡脖子”问题的行业攻关。二是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层面,运用好粮食领域“技术平移”优势和交叉学科突破优势,推进理论创新和技术迭代,加快步入中国粮食储藏科技发展的高速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储藏 微观维度 宏观维度 信息化与人工智能维度 生命科学 粮堆生物场 “机理+数据”双驱动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