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五四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与中国新文艺传统
1
作者
赵梓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1,共8页
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新文学已然形成新的传统。关于这一传统的发生动因,学界曾从外来影响等方面做过深入的讨论,而对新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较少寓目。实际上,不管“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还是“自然传统”,新文艺之结胎都离不开...
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新文学已然形成新的传统。关于这一传统的发生动因,学界曾从外来影响等方面做过深入的讨论,而对新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较少寓目。实际上,不管“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还是“自然传统”,新文艺之结胎都离不开对古典文学的否思性评判。五四诸子借助外来资源,运用新的思维眼光审视固有文学遗产,不仅“发现”了传统,而且“发明”了传统;正是这些新发明因子与作家新创造元素的相互涵摄,一种新文艺雏形才得以形成。由于时代因素、知识视野的局限,五四人批判遗产的策略方法不免有所偏颇,有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检验,然其以批判为继承、以继承促发展的努力,对现代文艺传统的形成还是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作家
古典文学批评
新文艺
传统
人学传统
写实
传统
自然
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体本体论人学的基本建制及其动摇——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上)
2
作者
陈曙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人类理性天然具有一种对事物穷根究底的品格,对人自身也一样,天然地要求反思人之为人的存在论根据。自古希腊以来,人类便开始了对于人自身的终极追问,这一追问塑造了人学史上坚不可摧的实体本体论传统。实体本体论的僭越严重地冒犯了&qu...
人类理性天然具有一种对事物穷根究底的品格,对人自身也一样,天然地要求反思人之为人的存在论根据。自古希腊以来,人类便开始了对于人自身的终极追问,这一追问塑造了人学史上坚不可摧的实体本体论传统。实体本体论的僭越严重地冒犯了"存在",遮蔽了人的现实生活,它试图把现实的人消融于无限的"实体"之中。西方传统人学在实体本体论的引领之下,走进了一条没有出口的胡同。这种人学形态的集大成之时同时也必定是它的终结之日。为实体祛魔,恢复感性的崇高地位,这是19世纪哲学家们遭遇的重大课题。在终结实体形而上学的人学革命中,费尔巴哈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人学存在论道路,以"我欲故我在"的存在论原则颠覆了"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极大地动摇了实体本体论人学的基本建制,但终归未能贯彻到底而止步于"感性直观"。"感性直观本体论"的出场确实提供了发动一场人学存在论革命的可能性,但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传统
人学
存在论革命
实体本体论
感性直观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五四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与中国新文艺传统
1
作者
赵梓陶
机构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现代语言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1,共8页
基金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作家话语转型研究(1949—1966)”(CSC NO:202208060018)。
文摘
经过百年艰辛探索,中国新文学已然形成新的传统。关于这一传统的发生动因,学界曾从外来影响等方面做过深入的讨论,而对新文学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较少寓目。实际上,不管“人学传统”“写实传统”,还是“自然传统”,新文艺之结胎都离不开对古典文学的否思性评判。五四诸子借助外来资源,运用新的思维眼光审视固有文学遗产,不仅“发现”了传统,而且“发明”了传统;正是这些新发明因子与作家新创造元素的相互涵摄,一种新文艺雏形才得以形成。由于时代因素、知识视野的局限,五四人批判遗产的策略方法不免有所偏颇,有的观点经不起推敲检验,然其以批判为继承、以继承促发展的努力,对现代文艺传统的形成还是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关键词
五四作家
古典文学批评
新文艺
传统
人学传统
写实
传统
自然
传统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体本体论人学的基本建制及其动摇——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上)
2
作者
陈曙光
机构
武汉大学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批准号:10 FZX 001)
文摘
人类理性天然具有一种对事物穷根究底的品格,对人自身也一样,天然地要求反思人之为人的存在论根据。自古希腊以来,人类便开始了对于人自身的终极追问,这一追问塑造了人学史上坚不可摧的实体本体论传统。实体本体论的僭越严重地冒犯了"存在",遮蔽了人的现实生活,它试图把现实的人消融于无限的"实体"之中。西方传统人学在实体本体论的引领之下,走进了一条没有出口的胡同。这种人学形态的集大成之时同时也必定是它的终结之日。为实体祛魔,恢复感性的崇高地位,这是19世纪哲学家们遭遇的重大课题。在终结实体形而上学的人学革命中,费尔巴哈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费尔巴哈开辟了"回归感性"的人学存在论道路,以"我欲故我在"的存在论原则颠覆了"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哲学传统,极大地动摇了实体本体论人学的基本建制,但终归未能贯彻到底而止步于"感性直观"。"感性直观本体论"的出场确实提供了发动一场人学存在论革命的可能性,但绝不是这场革命的实现,更不是这场革命的完成。
关键词
西方
传统
人学
存在论革命
实体本体论
感性直观本体论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五四作家的古典文学批评与中国新文艺传统
赵梓陶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实体本体论人学的基本建制及其动摇——马克思人学存在论革命研究(上)
陈曙光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