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放疗前增强T1WI影像组学分数预测胶质母细胞瘤长期不良预后风险
1
作者 王飞 全冠民 袁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4,92,共8页
目的探讨放疗前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的影像组学分数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不良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GBM放疗前MRI与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训... 目的探讨放疗前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的影像组学分数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不良预后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GBM放疗前MRI与临床资料,将所有病例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基于训练组构建模型,于验证组行效能验证。在CE-T1WI图像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小于等于中位值(OS=380天)定义为预后不良,大于中位值为预后良好,以此分为两组,各38例;比较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间临床、常规MRI及影像组学指标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指标,构建基于临床因素、常规MR特点以及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比较不同模型对OS较短受试者的预测效能。结果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P=0.025)、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较短(P<0.001)、随访期内存活率较低(P<0.001)、残腔壁强化趋向于粗线或结节状(P=0.018)、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高信号正交值增长率(hyperintense orthogonal growth rate of FLAIR,rFLAIR)(P=0.024)及增强扫描强化正交值增长率(relative contrast enhancement,rCE)(P=0.002)较大。多因素分析显示,残腔壁粗线或结节状强化[风险比(hazard ratio,HR)=2.127]为GBM患者PFS较短的独立预测因素;年龄较大(HR=1.046)及残腔壁粗线状或结节状强化(HR=2.105)为OS较短的独立预测因素,影像组学分数对于OS较短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R值分别为2.392(P=0.003)和1.129(P=0.054)。训练组及验证组中,综合模型预测OS较短的AUC分别为0.822、0.841,表明包含影像组学分数的综合模型对不良预后有预测意义。结论基于放疗前CE-T1WI的影像组学分数可作为预测GBM不良预后的影像生物学指标,且有助于改善常规MR+临床模型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 预后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超声用于显微镜下原发性幕上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芳娴 马惠钰 +1 位作者 张巍 何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3-586,共4页
目的 观察术中超声(IOUS)用于显微镜下原发性幕上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3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WHO 4级原发性幕上胶质母细胞瘤,根据术中是否应用IOUS分为IOUS组(n=65)与对照组(n=65);比较2组患者一般... 目的 观察术中超声(IOUS)用于显微镜下原发性幕上胶质母细胞瘤切除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13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WHO 4级原发性幕上胶质母细胞瘤,根据术中是否应用IOUS分为IOUS组(n=65)与对照组(n=65);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析IOUS的应用价值。结果 IOUS组肿瘤深度大于,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及手术时长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IOUS组28例、对照组分别2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IOUS组硬膜下积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OUS可有效降低原发性幕上胶质母细胞瘤显微镜下切除术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及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手术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源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类器官的构建及鉴定
3
作者 吕宗强 王洪祥 +4 位作者 孙波 罗宁 李荣 王春琳 陈菊祥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7-585,共9页
目的 建立和鉴定成熟稳定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类器官,为GBM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准确和个体化的临床前模型。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获得患者来源新鲜GBM组织样本,经初步处理后,利用干细胞培养基分选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并对其进行鉴定。将... 目的 建立和鉴定成熟稳定的胶质母细胞瘤(GBM)类器官,为GBM的研究和诊治提供准确和个体化的临床前模型。方法 通过外科手术获得患者来源新鲜GBM组织样本,经初步处理后,利用干细胞培养基分选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GSC)并对其进行鉴定。将GSC在类器官培养基中进行三维培养、传代,成功培养出GBM类器官。通过H-E染色观察GBM类器官组织学形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干性和亲本肿瘤相似性鉴定,通过裸小鼠原位成瘤实验对其进行体内原位成瘤能力鉴定。结果 从9例人源GBM样本中构建了7个GBM类器官,其形态似“神经球”,平均类器官形成时间为1周。H-E染色结果显示,GBM类器官在高倍镜下的组织学形态与GBM肿瘤组织极为相似;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GBM类器官具有干性特征及组织细胞学相似性;裸小鼠原位成瘤实验结果显示,GBM类器官相比于普通GBM细胞成瘤能力更强。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人源GBM类器官,该类器官保留了原始GBM组织细胞学特征,为未来GBM的研究与诊疗提供了新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胶质母细胞细胞 类器官 胶质母细胞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增量价值研究
4
作者 梁泓中 周庆陆 +4 位作者 陈夏宜 郭睿 张学梅 肖运平 覃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 目的:探讨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增量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PCNSL及48例GBM患者术前增强T1WI、增强T2 FLAIR图像。比较PCNSL组和GBM组在增强T1WI、增强T2 FLAIR上强化特征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增强T1WI、增强T2FLAIR强化特征鉴别PCNSL和GBM的诊断效能。结果:2组在增强T1WI的强化比例和强化均匀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增强T2 FLAIR的边缘强化和中心强化上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和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增强T1WI强化特征、增强T2 FLAIR强化特征的AUC值(P<0.05)。结论:增强T2 FLAIR对增强T1WI鉴别PCNSL和GBM有一定增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胶质母细胞 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在胶质母细胞瘤生物学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邓慧 张孟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7-592,共6页
低氧是实体瘤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参与塑造癌症进化的微环境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低氧诱导因子介导的转录调控是细胞感知和适应低氧机制中重要的调控方式。近年的研究表明缺氧对肿瘤生长、自噬、血管生成、免疫微环境、代谢重编程... 低氧是实体瘤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参与塑造癌症进化的微环境并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低氧诱导因子介导的转录调控是细胞感知和适应低氧机制中重要的调控方式。近年的研究表明缺氧对肿瘤生长、自噬、血管生成、免疫微环境、代谢重编程等生物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综述从以上方面讨论低氧在胶质母细胞瘤各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未来针对肿瘤缺氧因素的靶向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低氧 缺氧诱导因子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中药砒霜活性成分的光化疗免疫纳米聚合物制备及其抗胶质母细胞瘤免疫激活
6
作者 张瀚文 施雅利 +2 位作者 王心蕊 狄留庆 王若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6-776,共11页
目的共载中药砒霜活性成分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和光敏剂(IR780)的纳米聚合物,协同化疗和光疗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治疗脑胶质瘤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体内靶向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有ATO与IR780的聚乳酸-羟基乙... 目的共载中药砒霜活性成分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和光敏剂(IR780)的纳米聚合物,协同化疗和光疗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治疗脑胶质瘤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和体内靶向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载有ATO与IR780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AI),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tterer,DLS)测定不同投料比下的粒径、电位、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筛选最佳制备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检测PLGA/AI的形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PLGA/AI光谱学特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IR780的载药量与包封率;透析袋法测定ATO在有无激光照射下的生理释放度;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拍摄了PLGA/AI在GL261细胞中的摄取情况;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考察了PLGA/AI的细胞摄取机制;构建3D肿瘤球模型模拟了PLGA/AI在实体瘤中的深度穿透;噻唑蓝比色法与活死染色研究了PLGA/AI体外两药协同的抗肿瘤药效;DCFH-DA染色与FCM测定CD80 CD86共刺激分子共表达验证了PLGA/AI诱导的体外光化疗免疫激活;尾静脉注射后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考察了PLGA/AI在体靶向性与离体主要器官的组织分布。结果ATO与IR780的最佳投料比为1∶10,其粒径为(134.11±2.19)nm,Zeta电位为(-7.02±0.649)mV,PDI为0.254±0.059,在TEM下呈均匀规整的圆球状。荧光光谱结果证明IR780成功负载到了PLGA上,而PLGA/AI中IR780的载药量测定为(2.53±0.02)%,包封率为(71.26±0.38)%。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ATO在IR780介导的光动力作用下具有激光响应性释放。细胞摄取的共聚焦拍摄及流式荧光测定结果显示,PLGA/AI可通过网格蛋白有效被肿瘤细胞内吞。体外细胞活力考察、ROS检测、树突状细胞成熟考察实验表明其能通过诱导大量ROS生成激活免疫细胞从而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体内靶向性与生物分布考察则验证了PLGA/AI具有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高渗透性,从而进入肿瘤部位。结论中药砒霜活性成分ATO与IR780以PLGA作为载体,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形成了纳米聚合物,可跨越BBB有效在肿瘤部位积累,基于“扶正祛邪”联合化疗与光免疫激活,具有长期抗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IR780 三氧化二砷 免疫治疗 纳米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LY86-AS1和KHDRBS2低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王莎莎 赵文浩 +2 位作者 何锡宁 张杨杨 常文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3,共9页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抗原86反义RNA 1(LY86-AS1)和含KH结构域的RNA信号转导相关分子2(KHDRBS2)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0161数据集,采用加权基...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抗原86反义RNA 1(LY86-AS1)和含KH结构域的RNA信号转导相关分子2(KHDRBS2)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0161数据集,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鉴定与GBM发生密切相关的LY86-AS1和KHDRBS2。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分析LY86-AS1和KHDRBS2表达与GBM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个数据集分析LY86-AS1和KHDRBS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LY86-AS1和KHDRBS2在GBM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获取KHDRBS2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KHDRBS2的蛋白表达。结果 LY86-AS1和KHDRBS2在GBM组织中低表达,且与GBM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Y86-AS1和KHDRBS2低表达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LY86-AS1与初始B细胞、浆细胞、活化自然杀伤(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KHDRBS2与初始B细胞、浆细胞、辅助T细胞、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LY86-AS1和KHDRBS2在GBM中低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可能作为GBM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GBM) 长链非编码RNA LY86-AS1 KHDRBS2 免疫细胞浸润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蛋白3在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中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晓雪 李婉 +6 位作者 曹婉昕 许芳 杨红 迟湘胤 杜冠华 夏明钰 王金华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81-1289,共9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和侵袭性最高的4级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所有肿瘤的30%。由于GBM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治疗GBM的特定靶点。目前替莫唑胺(TMZ)是治疗GBM唯一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存在药物响应率低和极易...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恶性程度和侵袭性最高的4级胶质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所有肿瘤的30%。由于GBM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尚无治疗GBM的特定靶点。目前替莫唑胺(TMZ)是治疗GBM唯一的一线化疗药物,但存在药物响应率低和极易耐药等问题。因此,开发新的靶点及新型GBM治疗药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正五聚蛋白3(PTX3)作为五聚体蛋白质超家族成员,已被证实对多种肿瘤具有促进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TX3在GBM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PTX3可以促进GBM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增强GBM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能力,促进GBM恶性进展。鉴于PTX3在GBM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PTX3的结构,生理作用,表达调控,在GBM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PTX3潜在治疗神经胶质母细胞瘤的药物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胶质母细胞 作用机制 药物靶点 表达调控 五聚体蛋白超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探讨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9
作者 谢佳秀 梁金行 +7 位作者 何俊慧 李懿 周容妃 周桂丽 韦冬梅 刘丽敏 韦桂宁 李冬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4-992,共9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干预24 h对T98G细胞活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DNA损伤检测实验和RT-qPCR实验检测...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探究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干预24 h对T98G细胞活力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DNA损伤检测实验和RT-qPCR实验检测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对T98G细胞的增殖、迁移、DNA损伤和修复能力的影响。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处理T98G细胞后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拟黑多刺蚁的活性成分及关键靶基因,RT-qPCR检测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作用T98G细胞的IC50值为4.57 mg/mL。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克隆形成数目和迁移率降低(P<0.05,P<0.01),T98G细胞DNA损伤增加(P<0.01),DNA损伤修复基因RAD50、MRE11表达降低(P<0.05,P<0.01)。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有363个基因表达上调,1006个基因表达下调。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免疫等反应调控。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参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抗胶质瘤的关键靶基因是F3、TLR4和LY96。RT-qPCR验证实验显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能降低F3、TLR4、LY96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拟黑多刺蚁活性组分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T98G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诱导DNA损伤并抑制DNA损伤修复途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3以及抑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黑多刺蚁 胶质母细胞 DNA损伤修复 转录组测序 组织因子(F3) TOLL样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通过下调RhoA表达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
10
作者 王明山 刘纲 +2 位作者 李斌 王鑫 刘伟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94-499,共6页
目的:分析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6例GBM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 目的:分析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迁移、侵袭、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的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26例GBM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分析GBM组织中RhoA表达情况及与GBM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A-172细胞及U-118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对照组(空载质粒)、Evo组(空载质粒+30μmol/L Evo)、RhoA组(pcDNA3.1-RhoA)和Evo+RhoA组(30μmol/L Evo+pcDNA3.1-RhoA)。采用CCK-8、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愈合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Evo对A-172及U-118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Western blot检测Evo对细胞中RhoA、ROCK、MMP-2及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hoA在GBM组织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比较,Evo组可显著抑制A-172及U-118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与侵袭,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中RhoA、ROCK、MMP-2及CyclinD1的蛋白表达(P<0.05);而Evo+RhoA组则可逆转Evo对GBM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能力的影响,同时逆转对GBM细胞相关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Rho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胶质母细胞 RHOA 迁移 侵袭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转录因子3调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王明山 王慧娟 +2 位作者 张凯 刘伟 王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究通用转录因子3(basic transcription factor 3,BTF3)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基于TCGA、GEPIA2、UALCAN在线数据库分析GBM组织中BTF3的表达水平。敲减BTF3对GBM细胞迁移、... 目的:探究通用转录因子3(basic transcription factor 3,BTF3)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迁移、侵袭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基于TCGA、GEPIA2、UALCAN在线数据库分析GBM组织中BTF3的表达水平。敲减BTF3对GBM细胞迁移、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CCK-8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进行检测;敲减BTF3对GBM细胞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进行检测。此外,通过将KD-BTF3稳转GBM细胞注入裸鼠皮下,对成瘤大小进行分析,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瘤体组织中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相较于正常组织,GBM的BTF3表达异常上升;2)敲减BTF3后,GBM细胞侵袭、迁移和增殖等生物学行为显著下降;3)敲减BTF3后,p-JAK2、p-STAT3蛋白表达下调,JAK2、STAT3蛋白表达不变,而p21蛋白表达增加;4)敲减BTF3后,可抑制GBM成瘤,且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结论:BTF3在GBM中高表达,可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GBM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转录因子3 胶质母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GALT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
12
作者 敖欣 龙云峰 +3 位作者 张峥嵘 张明珠 乐壮 苏延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2-999,共8页
目的探究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1GALT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其对GB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C1GALT1在GBM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选择两种代表性的GBM细胞(U251和LN18),构建敲低C1GALT1的GBM... 目的探究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1GALT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其对GB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C1GALT1在GBM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选择两种代表性的GBM细胞(U251和LN18),构建敲低C1GALT1的GBM细胞系并进行体外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C1GALT1对GBM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转录组数据分析可能的信号通路。采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1GALT1在GBM组织中高表达(P<0.05),其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1GALT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1GALT1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01)。转录组测序和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结果显示C1GALT1参与到细胞衰老信号通路,敲低C1GALT1后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C1GALT1在GBM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衰老增强GBM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GALT1 胶质母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还原蛋白1的K197位点乳酸化修饰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3
作者 段国良 韩庆亮 范仕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的K197位点乳酸化修饰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通过免疫荧光和乳酸化泛抗体技术,对比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的差异,并结合高通量质谱... 目的: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的K197位点乳酸化修饰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通过免疫荧光和乳酸化泛抗体技术,对比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的差异,并结合高通量质谱与修饰组学分析,筛选出PRDX1蛋白及其K197位点作为研究焦点。(2)用乳酸(5、10和15 mmol/L)、葡萄糖(5、10和25 mmol/L)或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1、5、10和15 mmol/L)处理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和LN229细胞,用EdU增殖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取U87MG、LN229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的表达。对10 mmol/L乳酸组和未加乳酸组细胞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表达及乳酸化修饰水平。(3)构建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siRNA(si-LDHA)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si-Con,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4)构建PRDX1 shRNA(sh-PRDX1)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sh-Con,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的表达。(5)构建PRDX1 K197R(突变型)质粒、PRDX1 WT(野生型)质粒和sh-PRDX1质粒,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表达与乳酸化修饰水平。取PRDX1 K197R和PRDX1 WT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后,CCK-8法和EdU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6)构建裸鼠成瘤模型,将PRDX1基因K197R突变及未处理的LN229细胞进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每组6只裸鼠,18 d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乳酸化修饰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查肿瘤组织内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细胞实验中,乳酸和葡萄糖的添加显著促进了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和迁移,并增加了PRDX1的乳酸化修饰水平(P<0.05);相反,糖酵解抑制剂2-DG则抑制了这些效应。si-LDHA转染实验显示,LDHA的敲减降低了PRDX1的乳酸化修饰水平(P<0.05)。重要的是,PRDX1的K197点突变显著降低了PRDX1的乳酸化修饰水平,并抑制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裸鼠致瘤实验进一步验证了PRDX1 K197R组的肿瘤生长显著减缓,Ki67增殖指数和乳酸化修饰水平降低(P<0.05)。结论:PRDX1的K197位点可发生乳酸化修饰,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过氧化还原蛋白1 乳酸化 点突变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复发机制与治疗策略
14
作者 陶万茹 吕磊 +1 位作者 王紫珺(综述) 鲍蕾蕾(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09-313,共5页
IDH野生型胶质瘤是一类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脑肿瘤,预后不良并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复发过程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共同驱动。尽管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在有效遏制肿瘤复发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该肿瘤的复发机制错综复杂,涵... IDH野生型胶质瘤是一类具有高度侵袭性的脑肿瘤,预后不良并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复发过程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共同驱动。尽管现行的标准治疗方案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症状,但在有效遏制肿瘤复发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该肿瘤的复发机制错综复杂,涵盖了基因组稳定性丧失、干细胞特性维持与间充质转化,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变化等多个层面。本文旨在全面总结胶质母细胞瘤的复发机制,并深入探讨针对这些机制的潜在应对策略,以期为复发性肿瘤的治疗开辟新的视角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柠檬酸脱氢酶 胶质母细胞 复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影像组学的胶质母细胞瘤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无创鉴别模型构建及验证
15
作者 宋婷婷 洪士强 +3 位作者 祝贺 郑蕾 吴昌顺 冯虹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9,72,共10页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 目的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影像学鉴别难题,探讨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对两者术前无创性鉴别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173例经病理或诊断性放疗确诊的颅内占位患者病例(GBM 118例,PCNSL 55例),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21)与验证集(n=52)。收集术前临床数据(血清学指标、影像学表现)及多模态MRI序列[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ontrast-enhanced T1-weighted imaging,CE-T1WI)、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T2-FLAIR)序列、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b=1000 s/mm^(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勾画肿瘤核心区(排除瘤周水肿)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通过Z-score标准化后,联合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算法筛选关键特征,采用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分类器及10折交叉验证法建模并验证。建立临床模型、4个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比较以上各个模型预测效能,选出最佳模型。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评估模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AUC差异,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拟合能力,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临床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3(95%CI:0.76~0.90)和0.74(95%CI:0.61~0.87)。影像组学模型中,多模态的T1+ADC+T2+DWI Model表现最佳,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93(95%CI:0.88~0.98)和0.84(95%CI:0.72~0.96)。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训练集AUC 0.94(95%CI:0.90~0.98)(准确度90.2%,敏感度96.7%),验证集AUC 0.85(95%CI:0.74~0.96)(准确度88.6%,敏感度83.3%),其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净获益均显著优于单一模型。结论临床-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精准区分GBM与PCNSL,其无创性诊断效能为术前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望减少活检需求并优化诊疗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 临床特征 影像组学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尿嘧啶修饰酶3激活AKT通路对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影响
16
作者 张畅 刘春汕 +2 位作者 廖华英 吴宇超 田允鸿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25-1834,共10页
目的体外探讨假尿嘧啶修饰酶3(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恶性行为(增殖、凋亡、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GBM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GEPIA2在线数据库分析PUS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PUS3... 目的体外探讨假尿嘧啶修饰酶3(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细胞恶性行为(增殖、凋亡、侵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以期为GBM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GEPIA2在线数据库分析PUS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PUS3高表达患者与低表达患者的生存差异。通过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PUS3在正常脑胶质细胞HEB细胞系及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LN229、U251、T98G)中表达水平;构建PUS3稳定过表达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采用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术评估PUS3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证明过表达PUS3促进GBM细胞的侵袭;免疫组化检测GBM患者的PUS3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PUS3后GBM细胞中肿瘤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结果PUS3在GBM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是水平升高,在GBM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HEB细胞(P<0.01)。过表达PUS3后,GBM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凋亡率下降(P<0.01),且侵袭细胞数增加(P<0.001)。机制上,PUS3过表达显著激活AKT通路,在PUS3过表达细胞中使用AKT抑制剂可以逆转促癌效应。结论PUS3在GBM中高表达,通过激活AKT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并抑制凋亡,提示其可作为GBM治疗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尿嘧啶修饰酶3 胶质母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PINE1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7
作者 郭肖肖 曹雨露 +1 位作者 徐淑欣 张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SERPINE1)被认为是与GB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SERPINE1主要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SERPINE1)被认为是与GB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SERPINE1主要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糖酵解和免疫逃逸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已成为癌症较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指标之一。SERPINE1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自身促进GBM发生发展,也可介导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中非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加速GBM恶性进展。了解SERPINE1如何调控GBM恶性进展对认识GBM的发生发展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SERPINE1促GBM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SERPINE1在GBM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 发生发展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作用靶点研究进展与挑战
18
作者 刘凯 董玉超 +4 位作者 刘玥 张航 苗嵩 马程远 王子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5-951,共7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原发于颅脑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致死率高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热点,其结合了抗体特异的靶向性与细胞毒素的强大杀伤力。近年来,多个针对GBM的ADC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一种原发于颅脑的高度恶性肿瘤,其致死率高且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热点,其结合了抗体特异的靶向性与细胞毒素的强大杀伤力。近年来,多个针对GBM的ADC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本文综述了GBM治疗相关的ADC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白细胞分化抗原、甘露糖受体家族、整合素家族和半乳糖凝聚素家族)、ADC药物研究现状及其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药物偶联物 胶质母细胞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转谷氨酰胺酶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U25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19
作者 蓝瑞隆 伍兵 王锃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7-545,共9页
为探讨2型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 2,TG2)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生信分析TG2表达与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在GBM放射抵抗细胞株U251中的水平;瞬时转染得到TG2过表达细胞(U251-TG2)或... 为探讨2型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 2,TG2)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通过生信分析TG2表达与胶质瘤病人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了其在GBM放射抵抗细胞株U251中的水平;瞬时转染得到TG2过表达细胞(U251-TG2)或空载细胞(U251-EV);CCK8法绘制生长曲线;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ROS水平;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γ-H2AX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关键分子Beclin-1、LC3及mTOR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TG2高表达胶质瘤患者具有更差的无进展间隔期及总生存期,TG2在放射抵抗型U251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U251;U251-TG2细胞增殖能力高于U251-EV,且前者迁移能力高于后者;经X射线照射后,U251-TG2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U251-EV,前者ROS水平及γ-H2AX荧光焦点数均低于后者;自噬关键蛋白Beclin-1及自噬活性指标LC3-Ⅱ/Ⅰ比值在U251-TG2的水平均高于U251-EV,且前者mTOR磷酸化水平低于后者。实验结果证明,X射线照射后,TG2可能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的方式促进自噬,进而降低GBM细胞U251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2型转谷氨酰胺酶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靶向P53调控DNA损伤修复和FOXO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20
作者 罗智琼 汪卓逸 +6 位作者 汪永平 陈小忠 余佳 程莎 昝宁宁 孙宝飞 骆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3-763,共11页
淫羊藿素(icaritin,ICT)为8-异戊烯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素具有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生长的活性,本文旨在研究淫羊藿素的体内抗GBM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MTT... 淫羊藿素(icaritin,ICT)为8-异戊烯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素具有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生长的活性,本文旨在研究淫羊藿素的体内抗GBM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彗星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ICT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4种GBM细胞U87、U251、U118、A172增殖,诱导U87细胞早期凋亡(P<0.001)和晚期凋亡(P<0.05),诱导U87细胞DNA损伤,并将U87细胞阻滞在G 0/G 1期(P<0.0001)。体内皮下瘤移植瘤实验证明,喂服200 mg/kg(P<0.01)、400 mg/kg(P<0.001)ICT对GBM皮下肿瘤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心、肝、脾、肺、肾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分子对接及细胞热力学结果表明,ICT与GBM存在26个可能的靶蛋白质,其中P53蛋白在GBM组织中的表达显著(P<0.001)高于正常组织,且ICT与P53的结合能较低;细胞热力学实验验证ICT可显著的富集GBM活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这说明ICT可靶向P53蛋白。检测了ICT对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关联的FOXO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表明ATR(P<0.01)、P53(P<0.001)、P21(P<0.05)和γ-H2AX(P<0.05)的表达上调,而CyclinE1(P<0.01)、E2F1(P<0.05)、CDK2(P<0.01)、Rb(P<0.001)、P-Rb(P<0.0001)和WRN(P<0.0001)的表达下调;对FOXO通路中的FOXO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其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本研究证明,ICT在体内可有效抑制GBM细胞的生长,靶向P53调控DNA损伤修复途径和FOXO信号通路诱导GBM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淫羊藿素 P53 DNA损伤应答 叉头框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