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城市示范区域人均碳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白一飞 张伟荣 +1 位作者 刘加平 于洋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2,84,共9页
为了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国家大力推进了生态、低碳示范区域的建设,然而这类示范区域的碳排放量数据几乎没有得到统计,这对进一步分析示范区域的低碳措施、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论文提出了一种预测城市示范区域人均... 为了实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国家大力推进了生态、低碳示范区域的建设,然而这类示范区域的碳排放量数据几乎没有得到统计,这对进一步分析示范区域的低碳措施、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论文提出了一种预测城市示范区域人均碳排放量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示范区域低碳综合发展情况超前于所在城市发展的事实以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科学理念,在此之上,利用城市的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预测城市示范区域的人均碳排放量。以18个国家级新区为例进行统计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预测出大多数新区的碳排放量数据,东部新区人均碳排放量分布于5~14吨CO_(2)/人的范围内,中部新区人均碳排放量大致范围为3~8吨CO_(2)/人,西部新区人均碳排放量在2~14吨CO_(2)/人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范区域 排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人均碳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数字经济碳减排及其条件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伟平 刘雨宁 +2 位作者 苏乐言 张俊狮 刘帅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29-5245,共17页
数字经济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动碳排放双控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深度探讨。为精准识别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与条件... 数字经济如何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动碳排放双控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深度探讨。为精准识别数字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性地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系统探究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与条件依赖性。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了碳排放总量减排且速率随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而增强;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分别表现为负偏态倒“U”型趋势、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S”型态势,且对二者的减排效应直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达到较高门槛值时才显著。(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相比较传统计量估计更具适用性和精准度,在拟合数字经济对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的净效应时,精准度相比较传统计量估计分别提升了65.58%、67.86%、56.57%。(3)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表现出城市规模、城市行政等级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异质性。超大和特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总量减排效应最显著,但在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方面仍需优化;行政等级较高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但在总量减排上未体现优势;数字经济试验区充分展现了绿色发展和碳减排的制度优势,尤其是在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减排方面。(4)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净效应因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关注度等条件变化而变化,意味着推进数字经济的碳排放双控可以从上述四个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排放总量 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量 条件效应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差距扩大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省际碳排放的证据 被引量:21
3
作者 占华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39,共14页
本文利用中国23个省(市、区)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来衡量污染,分别从全国及地区角度考察了收入增长及分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诸如人均能源消费量等相关变量后,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人均碳排... 本文利用中国23个省(市、区)1997—2010年的面板数据,以人均碳排放量与碳排放强度来衡量污染,分别从全国及地区角度考察了收入增长及分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控制了诸如人均能源消费量等相关变量后,在全国范围内存在人均碳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但拐点处的人均收入遥不可及,而碳排放强度则不然。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环境质量改善不利。按地理标准分区域估计结果显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与否与所选区域以及污染物指标息息相关,且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地区性差异。进一步按人均收入高低及资源禀赋标准进行分类的估计结果支持了以上结论,且对于人均收入高或资本丰裕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其他地区更大。同时,本文也发现了环境污染同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环境污染 人均碳排放量 排放强度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饶群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9-192,共4页
采用IPCC碳排放技术指南提供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模式,估算了长三角区域1995-2007年间的人均碳排放量,并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对该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为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的主... 采用IPCC碳排放技术指南提供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模式,估算了长三角区域1995-2007年间的人均碳排放量,并采用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发展对该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为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强度的下降和能源结构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量 LMD因素分解模型 能源强度 能源结构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DL模型的吉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吴翔 夏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4-48,共5页
利用吉林省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人均国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ARDL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 利用吉林省1978-2016年的样本数据,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对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强度、人均国民收入、工业化水平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ARDL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均碳排放量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反向调整机制。能源消费强度和人均国民收入对碳排放解释力度最大,其次是工业化水平。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量 能源消费强度 人均国民收入:ARD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市场政策能否减少区域碳排放?——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管志贵 田学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基于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对试点碳市场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各种可能影响区域层面人均碳排放量的变量因素后,中国的试点碳市场政策对人均碳排量的减少产生了... 基于中国试点碳市场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对试点碳市场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各种可能影响区域层面人均碳排放量的变量因素后,中国的试点碳市场政策对人均碳排量的减少产生了显著的政策效应,在加入时间趋势项后,倍差项系数依然显著,这表明就碳减排效果而言,试点碳市场政策整体上是有效的。实证结果同时显示,GDP增速的增长会减少人均碳排放量,城市化率、工业产值占比、化石能源消耗占比、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比的提升和环保支出增速的增长则会增加人均碳排放量。鉴于此,为保障碳市场交易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可采用基准线方法适度从紧地进行碳配额分配并不断扩大有偿获得比例,开放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碳交易,完善和出台全国性碳交易法律法规,加强碳市场参与主体能力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点市场 倍差法 人均碳排放量 市场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低碳发展评估及中国低碳发展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7-101,共5页
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通过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尤为迫切。在全球大背景下正确判断中国的低碳发展水平,汲取各国有益的低碳发展经验,寻求适合中国的低碳发展路径尤为重要。从... 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当中,通过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尤为迫切。在全球大背景下正确判断中国的低碳发展水平,汲取各国有益的低碳发展经验,寻求适合中国的低碳发展路径尤为重要。从低碳发展特征指标变动出发,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全球低碳发展历史和现状水平,以及中国所处的位置。研究表明,近20年来全球碳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国的碳生产力水平飞速提升,但是中国的碳生产力仍然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离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不足法国的1/10,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速位居世界前列,减排压力巨大。因此,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总结了中国低碳发展的5个实现路径,分别是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倡导低碳消费、建设低碳城市和加强碳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生产力 人均碳排放量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