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战后日本的国内人口迁移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恺悌
-
机构
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7年第1期48-53,共6页
-
文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全国的经济活动几乎陷于完全停滞。国内百业凋敝,食物匮缺,失业众多。在经济面临着重重困难之际,战后的人口补偿性增长以及600多万从海外被遣返回来的战俘和平民又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新的压力。在这种条件下,自五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日本的国内人口迁移也随之出现了新的变化趋势。 一、战后国内人口迁移变化趋势 在五十年代初,日本开始进入了经济恢复时期。到1955年左右,即战争结束后的第十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已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工业的复苏使城市就业机会也随之增多。城市地区的吸引力变成了促进人口迁移的动力。日本国内的人口迁移活动因此而变得更加活跃。人们源源不断地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虽然迁移的数量时多时少。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从出生率高的农村地区向出生率低的城市地区的人口转移。它是解决农村地区人口过剩的减压阀,并为工业化地区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
-
关键词
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增长
迁移活动
大都市地区
战后日本
行政区域
日本国
移民
五十年代
东京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差别人口迁移的差别人口效应
- 2
-
-
作者
朱宝树
-
机构
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
-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3-7,共5页
-
文摘
人口迁移对迁移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生育和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在同类事物中具有某种特征的那些量的多少。迁移人口的许多特征量往往与迁出地和迁入地的非迁移人口有着明显的差别;同时,迁移又会促使迁移者的某些特征量沿着所选择的方向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迁移必然会对迁出地、迁入地人口以及包括迁出和迁入地在内的总人口带来种种不同的差别效应。深入研究人口迁移问题,必须充分注意差别人口迁移的差别人口效应。
-
关键词
人口迁移增长
人口效应
文化程度
人口性别比
迁移人口
农村人口
生育率
人口普查
生育水平
文化素质
-
分类号
C9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对渡口市和三明市人口及经济结构的分析
- 3
-
-
作者
沈冰于
-
机构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4年第1期14-19,共6页
-
文摘
不同性质的城市,其人口结构不尽相同。重型工业城市和轻工业城市,新建城市和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均有其特有的人口结构,从而带来不同的社会问题和需求。 解放后我国在不同地区兴建了一批中小工业城市,经过一、二十年的建设,这些城市有什么变化?在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新建重型工业城市的人口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从中了解产生社会经济问题的原因。这里主要以渡口和三明两个同类型的新兴重工业城市作一比较分析,从中探讨这类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粗浅看法。
-
关键词
渡口
三明市
经济结构
性别比率
重型工业
城乡人口结构
非农业人口
人口迁移增长
市界
男女比率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北京市第三次人口理论科学讨论会综述
- 4
-
-
作者
刘学忠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3年第6期57-59,共3页
-
文摘
1983年10月4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市第三次人口理论科学讨论会。来自各方面的代表共121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北京市副市长白介夫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合我国近三年来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北京市农村人口问题、北京市城市规划与人口问题,关于人口再生产和人口结构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以及人口质量和老年人间题分组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
关键词
人口理论
科学讨论会
北京市
卫星城
总和生育率
老年人
题组
人口质量
人口迁移增长
人口再生产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试析大城市人口的控制问题
- 5
-
-
作者
张庆五
-
机构
公安部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5年第4期38-42,共5页
-
文摘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中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在当前城市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看待大城市人口的发展问题,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大城市人口是否要继续加以控制等等,都是当前我国大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对此,本文将谈些个人的初步认识.
-
关键词
大城市人
城市人口增长
特大城市
控制问题
试析
人口迁移增长
城市功能
城市经济发展
人口自然增长
中小城市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新疆人口发展历史一瞥
- 6
-
-
作者
董永茂
-
出处
《西北人口》
1984年第4期6-10,共5页
-
文摘
一新疆古属西域,是我国很早开发地区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细石器文化遗址遍布新疆各地,说明新疆各族人民的祖先从遥远的古代起就居住在这块土地上。当时,天山南北的土著居民主要从事游牧业和原始农业,生产力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劳动以简陋的手工工具与体力劳动为主,生产的发展主要靠劳动者人数的增多,因而客观上要求人口数量的增加,并形成事实上的人口高出生率,但由于饥饿、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的侵袭,人口死亡水平与出生水平相差不多,有时还超过出生水平,人口的平均寿命很低,致使人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
关键词
新疆各族人民
发展历史
新疆人口
人口增长
人口数量
出生率
自然灾害
新石器时代
人口迁移增长
死亡水平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中国城市发展决策的几点思考
- 7
-
-
作者
周复多
-
机构
杭州大学
-
出处
《现代城市研究》
1995年第1期18-21,6,共5页
-
文摘
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尺度,城市发展决策应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居有重要的地位。 四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许多经验,也有不少教训。总结过去,了解现状,将有助于展望未来。本文选择具有跨世纪意义的有关城市发展决策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期望得到专家们的指正。 一、关于城市发展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这里说的“方针”只涉及城市规模,而城市规模却不能直接影响(或反映)生产力和人口布局是否合理。况且,以城市人口规模为准,划出一条“严格控制”和“合理发展”的界线,亦过于简单。
-
关键词
城市规划与建设
城市发展水平
发展决策
中国城市
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发展方针
城市规模
人口迁移增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行政区划
-
分类号
TU984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
-
题名首都城市规模控制与计划生育
- 8
-
-
作者
李正恩
-
机构
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宣教处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7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北京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建国以后,北京城市规模扩展很快,按现行区划,全市常住人口从1949年413万增加到1986年末的971.2万多人,增长了1.4倍。如果加上数十万的暂住人口和每天的近百万流动人口,北京的实际人口早已超过千万。人口的不断增加,反映了首都的巨大发展,同时也给首都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和困难,严重障碍首都城市规模的有效控制。根据预测,北京人门还要持续增长34年,1989年上半年常住人口就将突破1000万,高峰期将达到1151万,再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预计高峰期全市实际人口将达350万以上。这种人口过快增长的现实和持续增长的趋势,将给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压力。
-
关键词
首都城市
实行计划生育
规模控制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迁移增长
城市人口规模
北京人口
实际人口
计划生育工作
常住人口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