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族群记忆、身份建构与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的神话书写
1
作者 李长中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且至今仍存留诗性思维的人口较少民族,神话可以作为其"百科全书"。随着文化冲突的日益加剧,神话作为族群记忆与身份建构的基本资源参与了"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审美表达... 作为有语言、无文字且至今仍存留诗性思维的人口较少民族,神话可以作为其"百科全书"。随着文化冲突的日益加剧,神话作为族群记忆与身份建构的基本资源参与了"想象的共同体"的塑造。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的审美表达,当代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一再致力于民间神话的话语建构,使之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蕴含着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神话 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当下启示
2
作者 吴刚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9-165,共7页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概念的产生与国家颁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有关。新中国成立前,有些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已经发生,但整体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民文学》、新民歌运动、新创文字、文艺研...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概念的产生与国家颁布“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有关。新中国成立前,有些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已经发生,但整体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民文学》、新民歌运动、新创文字、文艺研究班等是促进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在《民族文学》、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笔会、“骏马奖”、培训班等因素的共同促动下,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新世纪以来,中国作协、《民族文学》重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作家等因素,推动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发生发展,对当下中国文学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 书面文学 当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写作与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身份叙事 被引量:7
3
作者 李长中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多元文化间的冲突或竞争渐趋激烈,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及身份意识远较其他民族更为凸显。出于一种身份重建的需要,当代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往往通过民族志书写方式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这一书写行为的潜在逻辑是:通过彰显... 多元文化间的冲突或竞争渐趋激烈,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及身份意识远较其他民族更为凸显。出于一种身份重建的需要,当代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往往通过民族志书写方式来建构"想象的共同体"。这一书写行为的潜在逻辑是:通过彰显民族文化的在场来唤醒自我民族的族群记忆,强调自我民族存在的合法性。正因为背负这种沉重的话语规约,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民族志书写遭遇到诸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人口较民族书面文学 身份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化意蕴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锐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91,共5页
以"文化的文学"观念解读人口较少民族书面文学的文化意蕴:浓烈的家园情结与民族意识;普遍的生态关怀与忧患意识;深切的文化寻根与反思意识;诗意的民俗风情与健康人性;质朴的思想信仰与民间意识;鲜明的时代精神与现代意识。
关键词 人口较民族书面文学 文化意蕴 民族意识 忧患意识 现代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