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浅谈西藏藏族人口性比例的特点
被引量:1
- 1
-
-
作者
赵学董
王克
-
机构
四川大学人口研究所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4年第1期47-49,共3页
-
文摘
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果,除台湾和港澳外,在大陆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西藏和上海人口的性比例是女多男少,其他皆为男多于女。西藏人口的性比例为97.8,上海人口的性比例是99.3。 一般说来,某一地区人口的性比例与该地区人口的出生,死亡、年龄结构,以及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上海人口性比例的状况,就是该地区上述诸因素相互影响演变的结果。三十多年来,上海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经历了“高生、高死”,“高生、低死”,现在已演变为“低生、低死”。上海人口的年龄结构,已从年轻人口型,经过成年人口型,自八十年代起,开始向年老人口型发展。上海人口的男女平均预期寿命,从1951年的男性42.7岁和女性46.7岁,提高到1980年的男性72.8岁,女性75.3岁。
-
关键词
性比例
藏族人口
西藏人口
人口性比例
乃东县
汉族人口
人口科学
人口再生产
地区人口
初婚年龄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农村停止生育准则对家庭子女数和人口性别比影响初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陈再华
-
机构
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9-45,共7页
-
文摘
在我国农村,由于对劳动力和老有所养的要求,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中每对夫妇对生育子女数的要求有一定的特点。一般来说最低要求是生育一个男孩后停止生育,在目前提倡控制人口的情况下,人们较理想的要求是生育一男一女后停止生育,就贫困落后的地区而言,人们最理想的要求是生育二男一女后停止生育。 1990年,笔者参加了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P04项目中的“中国贫困地区人口问题研究”课题,曾到陕西延安地区的宜川农村实地调查。在对一千户家庭的实际调查中发现,99%的家庭希望儿女双全,其中希望生育两男一女的占86.6%。几乎所有的农村家庭都要求必须有一个男孩。由于生育政策的约束,人们较理想的要求是生育一男一女。
-
关键词
夫妇生育
子女数
人口性比例
男孩
概率分布
家庭
人口性别比
女孩
生男生女
农村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昆明市1985年迁移人口性别状况分析
- 3
-
-
作者
陈旭光
李光灿
吕昭河
罗淳
-
机构
云南大学人口研究室
-
出处
《人口与经济》
1988年第1期14-19,共6页
-
文摘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入的进行,大城市迁移增长人口的迅速膨胀所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已为人们所关注。怎样认识和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特别是迁移人口性别状况对城市人口再生产带来的影响,对于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控制和预测都极为重要。为此,我们对昆明市1985年的人口迁移变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基本上掌握了昆明市迁移人口的性别状况,为分析和研究迁移人口性别状况对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依据,也为制订和实施昆明市人口发展的规划预测和人口政策提供了分析数据。 性别状况是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作为影响人口再生产的人口学因素的性别状况是我们分析迁移人口对昆明市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影响的主要着眼点之一。而且,作为特定条件下的迁移变动人口,其性别状况又有特异性,其影响亦具有特殊的性质。
-
关键词
迁移人口
昆明市
人口再生产
性别
人口迁移变动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迁移增长
城市人口规模
人口性比例
人口发展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试析郫县建国以来性比例趋于正常的原因
- 4
-
-
作者
王宗禧
-
出处
《西北人口》
1988年第1期38-40,49,共4页
-
文摘
人口性比例关系到婚姻、人口再生产趋势、社会风气、社会安定、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本文根据清朝、民国和建国后的人口统计资料,对郫县在解放前人口性比例严重失调和建国以来性比例趋于正常的原因作一试析。郫县在解放前漫长的封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广大妇女不仅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还受神权、夫权、族权、子权的束缚,她们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经济上不能独立,这就限制了她们的出生和成长。加之,当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
关键词
人口性比例
建国以来
半封建半殖民地
试析
经济的
农村妇女
政治地位
婴幼儿
计划生育工作
建国后
-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
-
题名当前农村婚姻流动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6
- 5
-
-
作者
郭虹
-
机构
四川省社科院社会学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6-60,27,共6页
-
文摘
婚姻流动是指社会人口因通婚而在社会阶层和社会空间中移动的现象。婚姻流动是社会流动的形式之一,在我国农村,婚姻流动还是一种主要的人口流动方式,其影响远远超过了移民等其它人口流动方式。农民以通婚为途径迁居他乡形成了农村中持续不断的人口流动,这种流动客观上对农村各地社区间的成年人口性比例起着自发的调节作用;
-
关键词
传统婚姻
经济状况
当事人
现实婚姻
流动范围
农村社会
人口性比例
社会影响
社会流动
劳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清代“溺女之风”述论
被引量:12
- 6
-
-
作者
赵建群
-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96-101,共6页
-
文摘
近年来史学界越来越关注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力图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探索,为认识相类似的现实社会问题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本文所拟述论的清代“溺女之风”,就属于上述类型的课题。“溺女之风”一清代的一个社会问题溺女系指对新生女婴施以淹杀,其以清代最为盛行。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仅仅把清代社会中所盛行的溺女现象,简单地看作为一种陋俗。
-
关键词
人口性比例
述论
史学界
中国封建社会
清代人口
嘉兴
清世祖
同治
乾隆
道光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