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形态的三重转变及其协同发展 被引量:6
1
作者 罗淳 朱要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123,共13页
完整的城镇化过程,应是一个包括非农化和市民化在内的“三化”联动过程,这其中,“人口”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显性指标和主体要素,而且皆可在“三化”演进中观察到人口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转变特征。回望中国城镇化的研究,至... 完整的城镇化过程,应是一个包括非农化和市民化在内的“三化”联动过程,这其中,“人口”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显性指标和主体要素,而且皆可在“三化”演进中观察到人口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转变特征。回望中国城镇化的研究,至今依然存在“非农化缺位”、“城镇化越位”和“人口学内隐”三个不足。当代中国亿万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即便取得了城镇“常住”资格,但仍然难以获得“市民”权益,普遍处在有“市民”身份、无“同城”待遇的窘境中。鉴于此,跳出对城镇化的孤立认识,秉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张,从人口主体视角把城镇化、非农化和市民化的所谓“三化”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中,探讨人口形态在“三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及身份异同,并将三种人口形态的转变对应于“三化”进程与“三农”问题,探寻人口形态在“三化”之间的协同共进与顺畅接续。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实现并不在于人口聚居形态的空间变化,即乡—城转变,而取决于人口从业属性的非农转变,即农—工转型;继而阐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需要以从业方式的非农化为引领,以“市民”身份及其权益的平等获得为标志,而不是以聚居形态的城镇化为终结。一个健康有序、持续深入的城镇化,应是既得益于非农化的支撑,又有助于市民化的实现,是一个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有序联动与协同共进的过程。最后从制度建构层面探寻“三化”协同中“人口”归一的政策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非农化 市民化 人口形态 “三化”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意志帝国时期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邢来顺 周小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9,共7页
德意志帝国时期是德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人口形态方面,出现了非传统模式的高速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在生活状况方面,教育取得明显进步,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在社会联系程度和福利状况方面,现代信息社会初露... 德意志帝国时期是德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人口形态方面,出现了非传统模式的高速人口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在生活状况方面,教育取得明显进步,收入增长,消费水平提高;在社会联系程度和福利状况方面,现代信息社会初露雏形,覆盖广泛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初步确立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帝国 社会现代化 人口形态 生活质量 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