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西部人口再生产与人口转变差距的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罗淳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5期59-66,共8页
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地区差异;自然地理条件的殊异;以及民族文化的反差,是影响东西部人口再生产及其转变的重要致因,四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东西部人口再生产状况及其转变差距。
关键词 东西部 人口冉生产与人口转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经济良性循环的实证研究——《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荣成市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研究》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荣侃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2-63,共2页
王秀银、孙树琛二同志所著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荣成市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研究》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对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的发源地——荣成市的计划生育工作的途径、成就与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作了系统的总结... 王秀银、孙树琛二同志所著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荣成市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研究》一书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对计划生育三为主方针的发源地——荣成市的计划生育工作的途径、成就与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作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引起读者注意的是,此书并非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从一个新的角度,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了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雄辩地说明了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取以诱导性措施为主、约束性措施为辅的计划生育机制,实现人口转变,达到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实证研究 荣成市 经济发展 人口与经济 人口生产 计划生育工作 现代型 良性循环 中国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3
作者 《学术前沿》编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16,共1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实践。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既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图景,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在这一恢宏征程中,人口发展绝非简单的数量增减,而...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实践。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这既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图景,也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在这一恢宏征程中,人口发展绝非简单的数量增减,而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成色的核心变量和基础支撑。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人口经历了由高速增长到平稳发展的过程,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一方面,教育普及与科技进步驱动我国劳动力整体素质持续攀升,“人才红利”加速释放,新型城镇化向纵深推进为人口发展开辟广阔天地。另一方面,总人口增速趋缓,老龄化进程加快、程度加深,少子化与老龄化交织叠加,区域间人口增减分化趋势加剧,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系统性挑战。这些结构性变化,深刻重塑发展基础与逻辑,要求我们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深层次谋划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口生产类型转变 人才红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经济转型中的人口转变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亚南 张桂文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6,共13页
一个经济体城乡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伴随着人口的转变。当前我国进入到二元经济转型中后期,人口转变影响着劳动力配置、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元经济转型三大阶段人口转变历程的基... 一个经济体城乡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伴随着人口的转变。当前我国进入到二元经济转型中后期,人口转变影响着劳动力配置、资本形成与技术创新,进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元经济转型三大阶段人口转变历程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各阶段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年龄结构与城乡人口分布特征。我国二元经济转型的特殊性对人口转变产生了深入影响:转型滞后于工业化导致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受阻,转型特殊路径致使“人口红利”“结构红利”利用受限,非永久性迁移导致老龄人口城乡分布倒置差异加剧。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国人口转变面临着农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深度融入较难、生育率持续偏低等挑战,从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全方位增强农民工社会融入能力、健全完善多阶段生育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转型 人口转变 人口生产类型 城镇化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人口转变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洪英芳 《人口与经济》 1985年第6期53-57,共5页
现代世界人口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从所谓“多生多死”类型向“少生少死”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这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转变.但是,这个转变过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并且它的转变形态也颇不同.这... 现代世界人口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从所谓“多生多死”类型向“少生少死”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这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巨大转变.但是,这个转变过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又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并且它的转变形态也颇不同.这不仅对人口发展本身,而且对各国整个经济、社会生活,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现代世界人口转变的规律及其历史史经验,以便更自觉地加速实现本国的人口转变并促进它向着更有利于社会经济进步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口转变 基本形态 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现代世界 人口生产类型 类型转变 人口年龄结构 体标志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中国现代人口转变
6
作者 邱红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3-37,共5页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人口发展给予了极度重视,学者们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有关人口发展的各种理论,但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的特殊人口状况,总有些不当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传统理论的分析评价,采用新的观点来讨论中国现代人口发展状... 当前世界各国都对人口发展给予了极度重视,学者们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有关人口发展的各种理论,但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的特殊人口状况,总有些不当之处。本文力图通过对传统理论的分析评价,采用新的观点来讨论中国现代人口发展状况,提出中国的现代人口转变理论,分析促使这种转变发生的诸因素,并探讨我国今后人口发展所应该走的道路,以期对我国人口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口转变 人口发展状况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出生率 人口生产类型 人口政策 人口状况 人口素质 人口 计划生育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转变的意义和模式
7
作者 张善余 《地理教学》 2001年第8期1-3,共3页
自产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和人类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由出生和死亡两大因素制约的人口再生产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其基本态势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结构调整和医疗科学技术进步的大力推动下,干百年来一直... 自产业革命以来,伴随着生产力的大发展和人类社会经济结构的显著变化,由出生和死亡两大因素制约的人口再生产形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动。其基本态势是: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结构调整和医疗科学技术进步的大力推动下,干百年来一直居高难下的人口死亡率率先出现连续的大幅度下降,由此导致人口增长显著加速,人口结构走向年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革命 变动 模式 经济结构 科学技术进步 基本态势 人口生产 人口转变 人口死亡率 百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人口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小花 《人口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增长方式转变 劳动生产 劳动者 控制人口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转变过度论——人口负增长下对传统人口转变理论的再思考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文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9,共15页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转变过度理论,并认为当前人类人口转变远未完成。随着各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类人口发展表现出“较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正逐渐由发达国家向... 根据世界人口发展新趋势,在传统人口转变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人口转变过度理论,并认为当前人类人口转变远未完成。随着各国生育率持续下降,人类人口发展表现出“较低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负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并正逐渐由发达国家向其他国家蔓延,我们将这一人口发展模式称为“人口转变过度”。首先,人口转变过度这一人口发展特征的存在意味着传统人口转变中出现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并不是人类人口发展的最终形态,但人类社会又不可能永远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下,人类自身再生产水平终将会回升到更替水平左右,因而人口转变过度又可以分为“人口转变恶化”和“人口转变回归”两个子阶段。其次,虽然人口转变过度是在传统人口转变基础上形成的,但与传统人口转变存在明显差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口发展阶段,最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持续负增长。再次,人口转变过度形成的原因在于维持高生育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基础发生了改变,是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人类走出人口转变过度的关键是人口再生产水平回升并长期稳定在世代更替水平左右,这依然要有赖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最后,世界各国人口转变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即使未来部分国家在某一时期实现人口再生产水平回升至更替水平,率先走出人口转变过度,但整个世界要完全走出人口转变过度也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上述认识为理解过去及未来人类人口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人口转变过度 人口生产 人口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口转变的条件与中国人口的转变特点
10
作者 宋杰 刘秀莲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3-29,2,共8页
一、人口转变理论概述及推进 人口转变又称人口革命,是指历史上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变化而先后出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我们将描述人口转变过程的观点和模式称为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法国... 一、人口转变理论概述及推进 人口转变又称人口革命,是指历史上由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不同变化而先后出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演变。我们将描述人口转变过程的观点和模式称为人口转变理论。人口转变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是法国现代人口学家兰德里,他在1934年出版的《人口革命》一书中最先系统地阐述了这一理论,把历史上的人口发展过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后来,这一理论的先驱者对它进行了发展,出现了布莱克的“五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人口革命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生产类型 人口发展过程 出生率 人口 先驱者 20世纪30年代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容性生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后人口转变时期生育政策的时代内涵和导向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昭河 谢玉球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人口理论为支撑。“两种生产”理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总结和提炼,为我国计划生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当前,基于我国后人口转变期老龄化、少子化现实,生育包容性将“人口系统”... 人口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以人口理论为支撑。“两种生产”理论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总结和提炼,为我国计划生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当前,基于我国后人口转变期老龄化、少子化现实,生育包容性将“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内在关联起来,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又激发了更为持久的人口红利,在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体现人的主体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回应了“新时代”的历史任务和老龄化的社会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两种生产”理论 包容性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转变理论新论——兼论人口量质发展理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文忠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7,共7页
关键词 人口 生产力发展水平 计划生育政策 人口政策 扩张阶段 人口转变理论 人口生产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转变的含义、判别标准及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葛小寒 《西北人口》 1999年第2期15-17,共3页
人口转变论从40年代开开始,就已经引起许多争论。本文就这一转变的含义、判别标准及模式联系我国的实际谈了点看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一、关于人口转变的含义及判别标准当代西方人口... 人口转变论从40年代开开始,就已经引起许多争论。本文就这一转变的含义、判别标准及模式联系我国的实际谈了点看法,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一、关于人口转变的含义及判别标准当代西方人口转变论在讨论人口转变的含义及判别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判别标准 转变模式 适应性转变 类型转变 人口生产 控制性 人口数量 生产 出生性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转变的环境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卫 杨春雁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7-41,共5页
一、人口转变的环境意义 人口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人口再生产适应于环境再生产的结果。与一定阶段的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具有一定类型,而人口转变则是人口再生产与环境再生产从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的转变。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 一、人口转变的环境意义 人口转变在某种意义上是人口再生产适应于环境再生产的结果。与一定阶段的生态环境发展相适应,人口再生产具有一定类型,而人口转变则是人口再生产与环境再生产从旧的平衡向新的平衡的转变。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口转变的最终决定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环境承载能力提高,从而带来较大幅度的人口增长。然而过快过多的人口增长往往导致人口生产力超过环境生产力,出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改善环境和控制人口创造出人口生产与环境生产的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我国人口 人口增长 环境影响 人口生产 环境再生产 第二阶段 环境恶化 人口与环境 人口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人口转变及其特点
15
作者 刘秀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3-35,56,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人口转变 出生率回升 第二次人口转变 自然增长率 人口转变理论 现代型 人口生产 第一次人口转变 人口死亡率 人口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人口转变的苏南模式
16
作者 张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5期26-30,共5页
苏南地区主要是指苏州、无锡、常州3市及其所辖的12个县(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一地区经济腾飞,成效显著,并于80年代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镇工业为支柱、以小城镇为纽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等为... 苏南地区主要是指苏州、无锡、常州3市及其所辖的12个县(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这一地区经济腾飞,成效显著,并于80年代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乡镇工业为支柱、以小城镇为纽带、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等为主要特征的苏南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苏南地区的人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使人口与经济走上了良性循环与协调发展的轨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口发展与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人口转变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人口与经济 人口发展 育龄妇女 人口生产类型 人口管理 苏南人口 管理机制 自然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人口发展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17
作者 冯志异 《人文杂志》 1987年第5期58-61,共4页
十多年来陕西人口发展处于转变时期,少生人口290多万,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了控制,走上了有计划增长的轨道。对人口发展的这种转变,我们可称之为“人口革命”。认真研究这种转变无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陕西人口 转变 发生历史 成年型 生育观 现代型 人口生产类型 计划生育 低增长 低能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起飞与人口转变
18
作者 李荣时 《西北人口》 1985年第2期24-25,共2页
经济起飞与人口转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比较流行的两种理论,前者概括了近代社会物质再生产的发展,后者则总结了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有些学者正在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两种再生产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提出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三十年代中... 经济起飞与人口转变,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比较流行的两种理论,前者概括了近代社会物质再生产的发展,后者则总结了人口再生产的转变。有些学者正在把二者结合起来,研究两种再生产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提出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三十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用“起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人口生产 物质再生产 低生育率 人口增长 低出生率 经济起飞 人口增加 劳动力质量 现代西方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生育观的五大转变
19
作者 王镇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8-39,共2页
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其中,人口生育观有五大转变:1、生育目的观由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向为社会尽义务转变.人口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自然属性来说,人类生育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延续和繁殖,即维持个体生存和传宗接代... 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可喜的新局面.其中,人口生育观有五大转变:1、生育目的观由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向为社会尽义务转变.人口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就自然属性来说,人类生育的目的,当然是为了延续和繁殖,即维持个体生存和传宗接代。就社会属性来说,人又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生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生育 五大转变 人类生育 生育间隔 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计划生育工作 养儿防老 新局面 社会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人口素质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
作者 辛洪亭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54-55,共2页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一、人口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因素经济增长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人的因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人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劳动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素质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劳动者素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主导因素 粗放型增长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发展 多种因素 集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