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
1
1
作者
柴艳敏
陈宁
+2 位作者
张紫微
周婉梅
郑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以人参皂苷Rg_(1)为原料、羟丙基-β-环糊精为载体、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质量分析、体外缓释...
以人参皂苷Rg_(1)为原料、羟丙基-β-环糊精为载体、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质量分析、体外缓释试验,对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m(人参皂苷Rg_(1))∶V(水)为1 g∶20 mL、m(羟丙基-β-环糊精)∶m(人参皂苷Rg_(1))为4 g∶1 g、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5 min;制备的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05±2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体外释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皂
苷
rg
_(1)
羟丙基-Β-环糊精
人参
皂
苷
rg
_(1)
水溶性
纳米
颗粒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参皂苷Rg1纳米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沈俊逸
王东轶
+3 位作者
蔡辉
杨帆
壮雨雯
商玮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2-905,共4页
目的人参皂苷Rg1纳米颗粒(Rg1-NPs)已被证实能够主动靶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文章进一步观察Rg1-NP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耦联单克隆抗体OX26的纳米颗粒并用其包裹人参皂苷Rg1。在培养的BMECs细胞中分别加...
目的人参皂苷Rg1纳米颗粒(Rg1-NPs)已被证实能够主动靶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文章进一步观察Rg1-NP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耦联单克隆抗体OX26的纳米颗粒并用其包裹人参皂苷Rg1。在培养的BMECs细胞中分别加入PBS(对照组)、Rg1(Rg1组)和Rg1-NPs(Rg1-NPs组),采用MTT法、嵌套小室方法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Rg1-NPs对BM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4℃储藏条件下人参皂苷Rg1泄露率为(5.98±0.58)%,在常温储藏条件下人参皂苷Rg1泄露率为(13.64±1.84)%。MTT实验结果显示,Rg1-NPs组(0.56±0.03)和Rg1组(0.49±0.02)BMECs细胞的增殖皆高于对照组(0.44±0.01),其中Rg1-NPs组BMECs细胞的增殖高于Rg1组(P<0.05)。嵌套小室方法检测的结果显示,Rg1-NPs组(55.33±5.03)和Rg1组(43.67±2.08)迁移的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35.00±3.00),其中Rg1-NPs组迁移的细胞数量高于Rg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Rg1-NPs组和Rg1组管腔形成的网眼、点和管腔长度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其中Rg1-NPs组管腔形成的网眼、点和管腔长度高于Rg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1-NPs能显著促进BMECs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管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皂
苷
rg
1
缺血性脑卒中
纳米
颗粒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
1
1
作者
柴艳敏
陈宁
张紫微
周婉梅
郑威
机构
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0-134,共5页
基金
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19CX09)
黑龙江省博士后启动基金(LBH-Q20103)。
文摘
以人参皂苷Rg_(1)为原料、羟丙基-β-环糊精为载体、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制备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应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热质量分析、体外缓释试验,对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最优制备工艺——m(人参皂苷Rg_(1))∶V(水)为1 g∶20 mL、m(羟丙基-β-环糊精)∶m(人参皂苷Rg_(1))为4 g∶1 g、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45 min;制备的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405±20)n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体外释放效果。
关键词
人参
皂
苷
rg
_(1)
羟丙基-Β-环糊精
人参
皂
苷
rg
_(1)
水溶性
纳米
颗粒
制备工艺
Keywords
Ginsenoside
rg
_(
1
)
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
Water-soluble Nanoparticles of Ginsenoside
rg
_(
1
)
Preparation process
分类号
R94 [医药卫生—药剂学]
R97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参皂苷Rg1纳米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沈俊逸
王东轶
蔡辉
杨帆
壮雨雯
商玮
机构
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
出处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02-90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03943)。
文摘
目的人参皂苷Rg1纳米颗粒(Rg1-NPs)已被证实能够主动靶向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文章进一步观察Rg1-NPs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耦联单克隆抗体OX26的纳米颗粒并用其包裹人参皂苷Rg1。在培养的BMECs细胞中分别加入PBS(对照组)、Rg1(Rg1组)和Rg1-NPs(Rg1-NPs组),采用MTT法、嵌套小室方法和小管形成实验分别检测Rg1-NPs对BMECs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的影响。结果4℃储藏条件下人参皂苷Rg1泄露率为(5.98±0.58)%,在常温储藏条件下人参皂苷Rg1泄露率为(13.64±1.84)%。MTT实验结果显示,Rg1-NPs组(0.56±0.03)和Rg1组(0.49±0.02)BMECs细胞的增殖皆高于对照组(0.44±0.01),其中Rg1-NPs组BMECs细胞的增殖高于Rg1组(P<0.05)。嵌套小室方法检测的结果显示,Rg1-NPs组(55.33±5.03)和Rg1组(43.67±2.08)迁移的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35.00±3.00),其中Rg1-NPs组迁移的细胞数量高于Rg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管形成实验结果显示,Rg1-NPs组和Rg1组管腔形成的网眼、点和管腔长度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其中Rg1-NPs组管腔形成的网眼、点和管腔长度高于Rg1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1-NPs能显著促进BMECs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能力,从而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的血管新生。
关键词
人参
皂
苷
rg
1
缺血性脑卒中
纳米
颗粒
血管新生
Keywords
Ginsenoside
rg
1
ischemic stroke
nanoparticles
angiogenesis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人参皂苷Rg_(1)水溶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
柴艳敏
陈宁
张紫微
周婉梅
郑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人参皂苷Rg1纳米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干预作用
沈俊逸
王东轶
蔡辉
杨帆
壮雨雯
商玮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