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分泌型白细胞介素-16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1
作者 司传平 李淑玲 +3 位作者 付嘉 李春霞 李志华 宋志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37-1241,共5页
目的:克隆人分泌型IL-6 cDNA,构建IL-16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总cDNA文库中扩增人分泌型IL-16 DNA片段;PCR产物分离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UC18-T载体中,经PCR、酶... 目的:克隆人分泌型IL-6 cDNA,构建IL-16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PCR技术从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总cDNA文库中扩增人分泌型IL-16 DNA片段;PCR产物分离纯化后,将其克隆至pUC18-T载体中,经PCR、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确证后,将该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MAL-C2,获得重组质粒pMAL-IL-16,然后将其转化至E.coli DH5α,经IPTG诱导表达,采用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鉴定表达产物。结果:获得了编码人分泌型IL-16的cDNA,经测序证明其长度为393 bp,编码130个氨基酸;构建了IL-16原核表达载体,并应用E.coli DH5α表达,得到1个相对分子质量(Mr)约56 000的IL-16重组融合蛋白,与理论大小相符,且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验证。表明人分泌型IL-1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并表达成功。结论:本实验成功克隆了人分泌型IL-16 cDNA,构建了IL-16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为IL-16的纯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分泌型白细胞介素-16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基因多态性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燕 王琦 +4 位作者 郑路 冯李慧 马丽 魏健 刘良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5-701,共7页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 目的 研究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组和T2DM组受试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资料,提取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高温连接酶反应对IL-17基因4个位点(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和rs8193036)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两组IL-17基因4个SNP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校正年龄、BMI、WC和血脂异常等因素后,两组研究对象在不同遗传模型下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分析显示,T2DM组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FPG和HOMA-IR显著低于AG和GG基因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三组间BMI、FINS、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T2DM组rs3819024位点AA基因型WC、HOMA-IR显著高于GG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基因rs2275913、rs3819024、rs4711998、rs8193036多态性与山西省东南地区汉族人群T2DM可能无关,IL-17 rs2275913位点AA基因型、rs3819024位点GG基因型分别与山西东南地区汉族T2DM患者FPG和HOMA-IR、WC和HOMA-IR相关,可能是IL-17影响糖代谢的潜在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17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小燕 刘欣欣 +1 位作者 卞亚伟 李钦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8-660,共3页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儿童银屑病中少见且难治类型,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GP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证实与IL-36RN、CARD14、AP1S3、MPO及SERPINA3基因突变有关[1]。本文报告白细胞介素(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成功治疗AP1S3基因突变的幼儿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 泛发性 幼儿 基因 白细胞介素-17A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调控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4
作者 赵向阳 江博文 +1 位作者 陶滔 谈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表达情况。将GBC细胞株NOZ和GBC-SD分组为Control组(无血清培养基)、M2-CM组(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2-CM+anti-IL-10组(含IL-10中和抗体的M2-CM)和M2-CM+IgG组(含IL-10同型对照抗体的M2-CM)。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变化状况,再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结果:M2型巨噬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功;与诱导前的THP-1相比,IL-10在M2型巨噬细胞内和上清液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可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能抑制E-cadherin表达和促进Vimentin表达,阻断IL-10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这一影响(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L-10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M2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白细胞介素-8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铭 杨大春 +1 位作者 余敏 曾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3-103,共1页
关键词 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损伤 白细胞介素-8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放线放线杆菌对2型糖尿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和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郑义 马宁 +1 位作者 胡小燕 张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88,293,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PMN)分泌功能和凋亡情况以及伴放线放线杆菌(A.actinomycetem)对其的影响。方法 Percoll不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非糖尿病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PMN,实验组的PMN加入A.actinomycetem的超声滤液刺...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PMN)分泌功能和凋亡情况以及伴放线放线杆菌(A.actinomycetem)对其的影响。方法 Percoll不连续梯度离心法分离非糖尿病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PMN,实验组的PMN加入A.actinomycetem的超声滤液刺激,对照组为PMN的PBS悬浮液。培养20、40、60 min后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白细胞介素-6(IL-6)的分泌水平;另外在培养6、12 h后使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PMN的凋亡率。结果糖尿病患者的PMN无论是否受到A.actinomycetem超声滤液刺激,在实验各个时段的IL-6分泌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者,且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PMN具有过度炎症反应特征,在受到牙周致病菌刺激后,凋亡推迟,分泌炎症介质,从而造成严重的牙周组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多形核白细胞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玮 郑亚虹 +3 位作者 沈颖 许慕蓉 万丽娟 陈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患者外周血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NLEAD组,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患者外周血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白细胞介素-17(IL-17)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踝肱指数(ABI)分为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NLEAD组,n=90)和糖尿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LEAD组,n=39)。另选择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外周血AFABP、IL-17浓度,比较各组间A-FABP、IL-17水平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影响血清A-FABP、IL-17浓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A-FABP、IL-17是否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NLEAD组、LEAD组的A-FABP、IL-17水平较NC组显著升高,LEAD组A-FABP、IL-17水平较NLEAD组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FABP与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胰岛素抵抗(HOMA-IR)、血肌酐(SCr)、白细胞介素-17(IL-17)均呈正相关性(r=0.224、0.164、0.147、0.183、0.173、0.203,P<0.05);IL-17与LDL-c、HbA1c、SBP均呈正相关性(r=0.162、0.255、0.152,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FABP、IL-17为LE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LEAD患者外周血A-FABP、IL-17水平明显增加,与LEAD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 白细胞介素-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固齿丸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姜茵 董伟 +2 位作者 吴亚菲 张静仪 刘豫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白细胞介素-6 细胞分泌 人牙周膜 固齿丸 补肾 宿主免疫反应 细胞因子 IL-6 合成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8在不同糖耐量人群的变化及其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裴晓艳 金国玺 +3 位作者 毕娅欣 王丽 于磊 张士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4-688,共5页
目的:比较血清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不同糖耐量人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糖尿病前期组30例,2型糖尿病组60例,2... 目的:比较血清骨钙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不同糖耐量人群的变化,并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40例研究对象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50例,糖尿病前期组30例,2型糖尿病组60例,2型糖尿病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正常亚组26例、IMT增厚亚组34例。各组均测IMT、血清骨钙素、IL-18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OGTT 2h血糖(2hPG)、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并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IR)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应用Pearson相关性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从正常对照组到糖尿病前期组,再到2型糖尿病组,骨钙素逐渐降低(P均<0.05),IL-18则逐渐上升(P均<0.05)。骨钙素与HbA1c、空腹血糖、2hPG、HOMA-IR、总胆固醇、颈动脉IMT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6、-0.582、-0.489、-0.456、-0.451、-0.559,P均<0.05),与HOMA-β呈正相关(r=0.439,P<0.05)。IL-18与体重指数、HbA1c、空腹血糖、2hPG、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95、0.693、0.880、0.715、0.667、0.734、0.326、0.471、0.857,P均<0.05),与HOMA-β呈负相关(r=-0.678,P<0.05)。2型糖尿病组中颈动脉IMT与IL-18、空腹血糖、HOMA-IR、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7、0.415、0.356、0.396、0.362,P均<0.05),与骨钙素呈负相关(r=-0.588,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L-18、骨钙素、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影响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0.013、-0.011、0.044、0.044,P均<0.05)。结论:血清骨钙素、IL-18参与糖脂代谢的过程,其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骨钙素 白细胞介素-18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唾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洋 金建秋 +4 位作者 袁振芳 刘晓松 曹婕 郭晓蕙 刘宏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59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的唾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受试者分为4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患者的唾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受试者分为4组:T2DM/OLP组29例,T2DM组39例,OLP组21例,健康对照组4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的方法检测4组受试者唾液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1)T2DM/OLP组的唾液IL-6水平[(12.30±16.03)ng/L]显著高于T2DM组[(6.29±5.91)ng/L]和OLP组[(3.64±4.47)ng/L],P<0.05;OLP组的唾液IL-6水平(3.64±4.47 n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91±4.05ng/L),P<0.001;T2DM组的唾液TNF-α水平(8.80±8.41 ng/L)显著低于OLP组(14.02±9.65 ng/L)和健康对照组(15.02±6.13 ng/L),P<0.05。(2)T2DM/OLP组唾液TNF-α水平与唾液pH值呈显著性负相关,r=-0.593,P<0.01;在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腰围与唾液IL-6水平(r=0.318,P<0.05)和TNF-α水平(r=0.312,P=0.05)分别呈显著性正相关。(3)OLP患者唾液IL-6、TNF-α水平与OLP临床分型亦显著正相关,P<0.05。(4)当T2DM和OLP协同作用时,减弱了T2DM对唾液TNF-α水平的影响,而增强了T2DM对唾液IL-6水平的影响(P<0.05)。结论:当T2DM并发OLP时,两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使唾液IL-6水平显著升高;唾液TNF-α水平和口腔局部酸碱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扁平苔藓 口腔 唾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改变与白细胞介素-6和一氧化氮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艳军 李莉 +1 位作者 刘英敏 沈静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IL 6和NO变化及其IL 6和NO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 2型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骨密度、IL 6和NO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分析 2型糖尿病组中IL 6和NO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低于对...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IL 6和NO变化及其IL 6和NO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观察 2型糖尿病组、正常对照组骨密度、IL 6和NO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分析 2型糖尿病组中IL 6和NO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 ,IL 6、NO水平高于对照组 ;2型糖尿病患者IL 6、NO水平与骨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降低 ,IL 6和NO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骨密度 白细胞介素-6 一氧化氮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中白细胞介素-10的测定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洁 赵守琴 +1 位作者 刘华 王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OM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6例(45耳)成人OME患...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在成人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OME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6例(45耳)成人OME患者中耳积液、外周血浆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浆中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IL-10在中耳积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同组患者外周血浆中含量(P<0.01),而后者与正常人血浆中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OME患者中耳积液及外周血浆中IL-10含量显著高于急性OME组(P<0.01,P<0.05);慢性OME患者中耳积液中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同组患者血浆中含量(P<0.01),而后者与正常人血浆中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2次及以上鼓膜穿刺/置管OME患者中耳积液中IL-10含量高于首次鼓膜穿刺/置管OME患者(P<0.05),同组患者血浆中IL-10的含量在以上2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黏液性中耳积液中IL-10的含量高于浆液性中耳积液(P<0.05)。结论 IL-10作为重要的免疫介质可能与成人OME的慢性持续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中耳积液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对大鼠胃酸分泌的中枢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怡 刘秀云 +1 位作者 张学庸 师长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8-580,共3页
为探讨IL 6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形成的中枢作用以及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采用侧脑室给药 ,观察溃疡形成情况 ,同时进行胃酸分泌检测。结果显示 ,侧脑室注射IL 6有加重应激性溃疡形成的作用 (P <0 0 1) ,而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IL 6... 为探讨IL 6对大鼠应激性胃粘膜损伤形成的中枢作用以及对胃酸分泌的影响 ,采用侧脑室给药 ,观察溃疡形成情况 ,同时进行胃酸分泌检测。结果显示 ,侧脑室注射IL 6有加重应激性溃疡形成的作用 (P <0 0 1) ,而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IL 6并无此效应 ;中枢IL 6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激活HPA轴产生皮质激素 ,促进胃酸的分泌 (P <0 0 1)。表明IL 6的促溃疡机制主要在中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应激性溃疡 胃酸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感染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谷宇新 张金廷 +4 位作者 李庆星 由彦玲 刘广顺 李亚威 王大维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重度慢性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以年龄(±3)、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配比单纯糖尿病对照32例。用酶联... 目的:探讨牙周感染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伴重度慢性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以年龄(±3)、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配比单纯糖尿病对照32例。用酶联免疫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伴重度慢性牙周炎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测定的阳性百分率明显高于不伴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P=0.017)。结论:牙周感染可能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L-6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慢性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6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松明 朱兴全 袁子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3-166,共4页
白细胞介素-16是一种前炎症因子,由CD8+T淋巴细胞分泌,属分泌型蛋白,过去称之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attractant factor,LCF),1995正式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6(IL-16)。自从被克隆获得之后,其结构和功能得到广泛的研究,其生... 白细胞介素-16是一种前炎症因子,由CD8+T淋巴细胞分泌,属分泌型蛋白,过去称之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attractant factor,LCF),1995正式命名为白细胞介素-16(IL-16)。自从被克隆获得之后,其结构和功能得到广泛的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IL-16是多种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还与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其他疾病有关。最近关于IL-16生物活性与临床疾病关系的研究成果比较多,文章对其结构、生物学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及应用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6 生物学功能 疾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永华 吴亚菲 +3 位作者 刘天佳 张静宜 肖晓蓉 赵蕾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2-655,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 目的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24h,以未受刺激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3、6、24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RT-PCR检测KB细胞IL-8m RNA的动态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动态变化。结果2种fimA基因型菌株刺激1h,KB细胞IL-8mRNA的表达上调至峰值,高于对照组,3~24hIL-8m RNA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P.gingivalis感染细胞后3~24h,上清液中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Ⅳ型菌株低于Ⅰ型菌株;IL-8mRNA及其蛋白表达不完全一致,提示IL-8的表达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结论fimA基因型与口腔上皮细胞IL-8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FIMA基因 口腔上皮细胞 白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鼠白细胞介素-12基因腺病毒载体(AdCMVIL-12)抗B16黑色素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航 王建伟 +4 位作者 车广华 张海英 苑晓军 陈立 陈远耀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腺病毒载体 AdCMVIL-12 B16细胞 黑色素瘤 实验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8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免疫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英剑 王萍 王湖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5-326,共2页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慢性乙病毒性肝炎 免疫作用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对大鼠离体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涂会引 许继田 +2 位作者 陈屏 姚运纬 伍忍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IL 1)对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IL 1对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的影响 ;通过分子杂交检测c fosmRNA并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IL 1作用后胰岛素分泌和...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 1(IL 1)对大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胰岛细胞培养的方法 ,观察IL 1对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的影响 ;通过分子杂交检测c fosmRNA并分析蛋白质合成的变化。结果 :IL 1作用后胰岛素分泌和MTT还原量明显减少 ,且有时间依赖性 ;IL 1诱导c fosmRNA ,从而使细胞蛋白质表达发生变化。结论 :IL 1可能通过改变胰岛细胞内基因表达 ,抑制细胞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胰岛素分泌 B细胞 糖尿病 IDDM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内白细胞介素-1Ⅰ型受体在致痫活动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于珊 李正莉 +3 位作者 朱长庚 刘庆莹 魏瑛 李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9-422,共4页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I型受体 ( 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 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可导致动物痫样发... 为了探讨白细胞介素 -1I型受体 ( IL-1RI)在癫痫发病中的作用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致痫大鼠行为改变与脑内 IL-1RI表达变化。结果发现 ,侧脑室注射白细胞介素 -1β( IL-1β)后再注射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可导致动物痫样发作 ,其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 -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 ,免疫反应增强 ;如先注射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 IL-1ra)、再注射 IL-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 ,则动物无痫样发作 ,且大脑皮质及海马锥体细胞层 IL-1RI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较注射 IL -1β和阈下剂量谷氨酸钠组减少 ,免疫反应着色减弱。结果提示 ,IL -1β有明显促进谷氨酸钠致痫的作用 ,IL-1RI可能参与致痫过程 ,IL-1ra具有抗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白细胞介素-1I受体 致痫活动 表达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