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慢病毒介导人凝血Ⅸ因子基因感染HUCMSCs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李文 陈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726-1730,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人凝血Ⅸ因子(human clotting factorⅨ,hFⅨ)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后hFⅨ的表达情况。方法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GV240-hFⅨ-EGFP。以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293...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人凝血Ⅸ因子(human clotting factorⅨ,hFⅨ)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后hFⅨ的表达情况。方法重组构建慢病毒载体GV240-hFⅨ-EGFP。以脂质体介导法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e of infection,MOI)感染hUCMSCs,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感染效率,流式细胞仪检测验证。以最适MOI感染hUCMSCs,RT-PCR检测hFⅨmRNA水平,ELISA检测FⅨ蛋白含量(FⅨ∶Ag)及一期法检测FIX凝血活性(FⅨ∶C)。结果制备出了滴度为2×108TU/mL的重组慢病毒。MOI=10时能高效感染hUCMSCs,感染效率为(92.92±6.32)%。RT-PCR结果示只有转染组有hFⅨmRNA转录。感染后1 d,hUCMSCs即可有效分泌hFⅨ,在5 d时达到最高峰,FⅨ∶Ag为(87.18±0.86)ng/(106.24 h),FⅨ∶C为(44.3±3.2)%,高水平分泌可至少持续29 d。结论重组GV240-hFⅨ-EGFP慢病毒感染hUCMSCs后能持续高水平分泌具有凝血功能活性的hFⅨ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人凝血ⅸ因子 重组慢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人凝血因子Ⅸ在转基因小鼠染色体上的整合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艳萍 奚鹰 +1 位作者 黄文英 黄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236,共5页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两个转基因小鼠家系从F1到F4 代的整合情况。阳性转基因小鼠 98%~ 10 0 %的中期分裂相 ,85 %~ 94%的间期核出现杂交信号 ;阴性对照小鼠 10 0 %的中期分裂相、95 %~ 96 %的间期核未出现杂交信号。结...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技术检测两个转基因小鼠家系从F1到F4 代的整合情况。阳性转基因小鼠 98%~ 10 0 %的中期分裂相 ,85 %~ 94%的间期核出现杂交信号 ;阴性对照小鼠 10 0 %的中期分裂相、95 %~ 96 %的间期核未出现杂交信号。结果表明 ,该FISH实验条件能对转基因整合位点进行高效特异检测。本文分析的两家系转基因小鼠均为单位点整合 ,但整合位点不同。各家系内F1到F4 代的转基因小鼠均可检出整合染色体 ,且整合位点相同 ,表明外源基因稳定整合并遗传给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检测 人凝因子 转基因小鼠 染色体 整合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的人凝血因子Ⅸ基因在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晓梨 董春兰 +8 位作者 冯小明 陈振萍 周泽平 许显辉 赵钦军 邱志勇 任倩 张蕾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84-187,共4页
为了研究逆转录病毒(pLEGFP-N1)转染的人凝血因子Ⅸ(hFⅨ)基因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应用DNA重组技术将hFⅨcDNA构建入pLEGFP-N1载体,转导入包装细胞系Pheonix细胞,应用病毒上清感染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hUCT-MSCs),经G41... 为了研究逆转录病毒(pLEGFP-N1)转染的人凝血因子Ⅸ(hFⅨ)基因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应用DNA重组技术将hFⅨcDNA构建入pLEGFP-N1载体,转导入包装细胞系Pheonix细胞,应用病毒上清感染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hUCT-MSCs),经G418筛选10天后获得全部的转染阳性细胞,从蛋白质水平和其功能活性上检测hFⅨ的表达。结果显示:配养上清液中可检测到hFⅨ的表达,每24小时分泌量达2.68±0.36μg/106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转导hFⅨ的hUCT-MSCs能分泌预期分子大小的hFⅨ入上清。功能性凝集测定实验表明了转导FⅨ的hUCT-MSCs2天培养上清中hFⅨ的活性为100%-130%。结论:pLEGFP-N1-hFⅨ能有效地转导hUCT-MSCs,并在其子代细胞中表达具有凝血活性的hFⅨ,这为hUCT-MSCs成为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细胞载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病毒 人凝因子 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治疗 友病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Ⅸ基因直接注射入小鼠骨骼肌内表达的进一步研究
4
作者 郭华阳 刘昕 +7 位作者 王传松 王燕 纪贤文 许平庆 吕银慧 王仁鹏 谭骏 汪江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观察人凝血因子ⅨcDNA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后的存在和表达部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人Ⅸ因子cDNA注入小鼠肌肉后的存在和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和斑点杂交显示肌注4周时有Ⅸ因子的蛋白质和mRNA... 目的:观察人凝血因子ⅨcDNA直接注入小鼠骨骼肌后的存在和表达部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核酸杂交技术检测人Ⅸ因子cDNA注入小鼠肌肉后的存在和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和斑点杂交显示肌注4周时有Ⅸ因子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原位杂交显示肌注4周时局部肌细胞内仍有Ⅸ因子cDNA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人凝因子 骨骼肌 直接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凝血因子IX突变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5
5
作者 颜景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3-838,共6页
血友病B是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人凝血因子IX(hFIX)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血浆中hFIX含量或活性大幅下降,从而使得内源性凝血途径受到阻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凝血。文章综述了hFIX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 血友病B是一种性连锁隐性遗传病,其发病机制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人凝血因子IX(hFIX)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血浆中hFIX含量或活性大幅下降,从而使得内源性凝血途径受到阻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凝血。文章综述了hFIX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并分类详细论述了血友病B中发现的几种主要突变类型。其中包括奠基者效应造成的突变、调控区的突变、编码区的突变、内含子剪切位点的突变及另外两种较为特殊的突变,同时介绍了这些突变所造成的生物学效应。最后还简要介绍了一种能提高hFIX蛋白凝血活性的突变类型(第338位Arg→Ala),并对其应用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友病B 人凝因子 突变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山羊BLG基因调控成分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的研究
6
作者 张恩平 石玉强 +1 位作者 潘庆杰 刘林丽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68-170,182,共4页
为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 ,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山羊BLG基因 5′调控成分 (2 .9Kb) ,包含 5′侧翼序列 (2 .1Kb) ,第一外显子及第一内含子 (80 0bp)。经序列分析后 ,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验证此调控成分的活性 ,将人凝血因子ⅨcDN... 为构建乳腺特异性表达载体 ,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克隆了山羊BLG基因 5′调控成分 (2 .9Kb) ,包含 5′侧翼序列 (2 .1Kb) ,第一外显子及第一内含子 (80 0bp)。经序列分析后 ,用于构建表达载体。为验证此调控成分的活性 ,将人凝血因子ⅨcDNA克隆在其下游构建表达载体 ,转化原代培养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 ,提取细胞培养液经ELISA免疫法测定人凝血因子Ⅸ蛋白的含量高达 15ng/ml。基于此 ,可以初步断定此调控序列可以调节外源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调控成分 山羊 BLG基因 人凝因子cDNA 乳腺上皮细胞 表达载体 外源活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