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的转染及其在ECV304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厚早 卜丽佳 +4 位作者 张素梅 吴强 周青 桂淑玉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构建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ESM 1)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 4 ,并在ECV30 4中获得表达。方法 将ESM 1cDNA插入真核载体pIRES的多克隆位点中 ,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检测ESM 1基因的表... 目的 构建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ESM 1)真核表达载体 ,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 4 ,并在ECV30 4中获得表达。方法 将ESM 1cDNA插入真核载体pIRES的多克隆位点中 ,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检测ESM 1基因的表达。结果 构建的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分析证实 ,转染后发现ESM 1的表达在转录和蛋白水平都明显的增加。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ESM 1真核表达载体和转染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 4 ,并获得高水平的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作好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转染 ECV304 表达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K转染的内皮细胞表达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素梅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73-73,共1页
目的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Humanendocellular specificmolecule 1,ESM 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 ,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重组MEK基因的真核转染 ,转染的内皮细胞中ESM 1的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 目的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Humanendocellular specificmolecule 1,ESM 1)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体外表达 ,表达产物的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重组MEK基因的真核转染 ,转染的内皮细胞中ESM 1的表达。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ESM 1的基因片段 ,扩增产物与T Vector连接 ,构建克隆载体 pGEM T ESM 1。在宿主菌中扩增重组质粒 ,提取质粒并进行酶切纯化 ,将目的基因插入pET 2 8b中构建成表达载体 ,再次转化入大肠杆菌XL1 blue ,蓝白选择、耐药性标记粗筛并挑取阳性克隆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谱分析、DNA序列分析两种方法鉴定。然后提取质粒 ,转化入大肠杆菌BL 2 1,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行SDS PAGE ,割下所需条带 ,用电洗脱方法纯化得到所需目的蛋白。免疫新西兰纯种大白兔 ,制备多抗 ,并用免疫双扩散法测定抗体效价 ;免疫BALB/C小鼠 ,制备抗人ESM 1的单克隆抗体。用重组MEK()基因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 4 ,加以鉴定 ,并检测转染细胞中ESM 1表达的改变。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所构建质粒为 pET - 2 8b -ESM - 1重组质粒 ,SDS -PAGE证实获得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 2 4ku ,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2 4 %。所得多抗效价为 1:16 (免疫双扩散 ) ,单抗效价为 1:6 0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K 基因转染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表达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及初步纯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素梅 王雪 +5 位作者 胡若磊 朱华庆 熊江霞 周青 桂淑玉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hESM 1)表达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纯化。方法 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反转录 PCR扩增出hESM 1的cDNA。插入质粒 pET 2 8b中构建成表达载体 ,转化入大肠杆菌BL 2 1,经IPT... 目的 探讨人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hESM 1)表达载体的构建、体外表达及表达产物的初步纯化。方法 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 ,用反转录 PCR扩增出hESM 1的cDNA。插入质粒 pET 2 8b中构建成表达载体 ,转化入大肠杆菌BL 2 1,经IPTG诱导表达 ,表达产物用电洗脱的方法初步纯化。结果 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所构建质粒为含hESM 1的重组质粒 ,经SDS PAGE分析证实获得产物为分子量 2 3 80 8u的融合蛋白 ,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2 4%。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hESM 1表达载体 ,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 体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在评估中-重度颅脑创伤患者伤情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茹德文 严雯娜 +3 位作者 刘猛 汪玉棋 王尔松 颜玉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512,共7页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浓度变化及其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浓度变化及其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接受脑室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中-重度TBI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TBI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分为中度TBI组(9~12分,n=48)和重度TBI组(3~8分,n=36);根据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分为预后不良组(1~3分)和预后良好组(4~5分);根据ICP监测值分为ICP正常组(ICP≤15 mmHg)、ICP升高组(15 mmHg<ICP<25 mmHg)和ICP难治性升高组(ICP≥25 mmHg)。采集医院同期因患痔疮或泌尿系结石行腰麻手术患者的脑脊液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蛋白悬浮芯片法检测脑脊液中ESM-1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259.42±37.07)pg/mL]相比,中-重度TBI组脑脊液ESM-1浓度[(305.08±53.3)pg/mL、(345.79±69.11)pg/mL]均显著升高(P<0.01);重度TBI组脑脊液ESM-1浓度显著高于中度TBI组(P<0.01)。脑脊液ESM-1浓度与TBI患者NICU住院天数及总住院天数呈正相关,与入院GCS评分呈负相关。同ICP正常组(n=16)相比,ICP升高组(n=43)和ICP难治性升高组(n=25)的脑脊液ES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ICP难治性升高组的脑脊液ESM-1水平显著高于ICP升高组。预后不良组(n=21)患者脑脊液ESM-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n=63,P<0.01)。脑脊液ESM-1浓度对TBI患者预后不良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7(95%CI:0.713~0.922),截断值为339.25 pg/mL,敏感度为80.95%,特异度为76.19%。结论中-重度TBI患者伤后急性期脑脊液ESM-1水平明显升高,且可能与TBI严重程度、ICP控制难度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脑脊液ESM-1水平有望作为判断TBI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TBI) 脑脊液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ESM-1) 颅内压(ICP)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水平与肝硬化心肌病的相关性
5
作者 马丽霞 韦新焕 +1 位作者 曹振环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肝硬化性心肌病(CCM)是肝硬化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与肝硬化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标,是否参与CC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CCM患者血清endocan的表达量及其... 目的肝硬化性心肌病(CCM)是肝硬化引起的心脏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与肝硬化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作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指标,是否参与CCM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拟检测CCM患者血清endocan的表达量及其与CCM的关系,推测在CCM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组2019年1月—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有无CCM,分为CCM组(n=19)和无CCM组(n=106)。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组血清endocan水平以及与肝功能、心脏功能的相关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CCM预测模型。结果CCM组患者血清endocan的表达量为[(2.69±0.43)ng/mL]明显高于无CCM组[(2.23±0.52)ng/mL](t=2.247,P=0.034)。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endocan表达量[(2.41±0.37)ng/mL]显著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组[(2.72±0.49)ng/mL](t=3.214,P=0.02)。CCM组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与肝功能Child-Pugh评分(r=0.509,P=0.026)、MELD-Na评分(r=0.484,P=0.036)呈正相关,与平均动脉压(r=−0.591,P=0.013)、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早峰值E波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A波(E/A)比值(r=−0.515,P=0.042)呈负相关。血清endocan预测CC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0.522~0.781),当截断值为2.61 ng/mL时,敏感度为67.1%,特异度为73.7%。结论血清endocan与CCM的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可能参与了CCM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心肌疾病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配体蛋白聚糖-1、血管内皮-钙粘蛋白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对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伍松柏 戴瑶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预测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血管内皮-钙粘蛋白(VE-cadherin)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在预测老年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4年8月长沙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检测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入ICU第1、3天的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水平。分析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预测SAE的最佳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96例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SAE组40例,非SAE组56例,SAE组序贯脏器衰竭估计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非SAE组(P<0.05)。SAE组第1天、第3天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AE组(P<0.05)。第3天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高水平是SAE独立危险因素。第3天血清syndecan-1(AUC 0.798,95%CI:0.709~0.886,最佳截断值160.80 ng/mL,敏感度71.43%,特异度72.50%)、VE-cadherin(AUC 0.847,95%CI:0.768~0.927,最佳截断值2429.00 ng/mL,敏感度78.87%,特异度82.50%)及NSE(AUC 0.765,95%CI:0.670~0.861,最佳截断值14.24 ng/mL,敏感度53.57%,特异度92.50%)水平均是SAE有效的预测指标,其中syndecan-1、VE-cadherin与NSE三者联合(AUC0.877,95%CI:0.806~0.949,敏感度85.71%,特异度80.00%)更有利于预测SAE。结论脓毒性休克老年患者继发SAE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及脑损伤相关。第3天血清syndecan-1、VE-cadherin及NSE水平能够有效预测SAE,syndecan-1、VE-cadherin与NSE三者联合更有利于预测S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配体蛋白聚糖-1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 脓毒性休克 老年患者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光疗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及nesfatin-1水平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马小娜 王爽 +3 位作者 张辉 解艳 张艳 张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及nesfatin-1水平。方法:共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组选取银屑病患者52例,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48例。患者组... 目的 :探究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及nesfatin-1水平。方法:共选取100例研究对象,其中患者组选取银屑病患者52例,对照组选取健康志愿者48例。患者组NB-UVB光疗3个月后,计算患者组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测定患者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NLR、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及nesfatin-1水平。结果 :光疗3个月后,患者组临床有效率为92.3%。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组治疗后皮损PASI评分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患者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显著增高(P<0.05)。同时,治疗前患者组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患者组患者NB-UVB光疗前、后,NLR、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及nesfatin-1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NLR和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显著降低,nesfatin-1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NB-UVB光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上述3个指标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三者能够反映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光疗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光疗 NESFATIN-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熊江霞 吴强 +3 位作者 周青 吴正升 桂淑玉 汪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ESM 1)mRNA及其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4 0例肾癌、2 9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ESM 1mRNA及其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ESM 1mRNA及...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 1(ESM 1)mRNA及其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地高辛标记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4 0例肾癌、2 9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ESM 1mRNA及其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ESM 1mRNA及其蛋白在正常肾组织和肾癌中均有表达 ,肾癌间质血管内皮中表达明显。肾癌组织中 ,肿瘤血管内皮的ESM 1mRNA和蛋白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血管内皮 ;而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与肾癌细胞中差异无显著性 ,ESM 1mRNA和蛋白表达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ESM 1分子可能参与了肾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MRNA表达 检测 肿瘤转移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水平对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0
9
作者 刘秋梅 张爱文 +3 位作者 金凤表 李博 张英 侯瑞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ndocan)、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水平对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该研...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特异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ndocan)、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Vaspin)水平对微血管性心绞痛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该研究共纳入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40例(MVA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3例(UA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正常人35例(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Endocan、Vaspin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A组和MVA组血清Endocan水平升高,血清Vaspin水平降低(P均<0.01);与UA组相比,MVA组血清Endocan水平低,Vaspin水平高(P均<0.01)。(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UA组血清Endoca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16,P<0.001),Vaspin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563,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Endocan、Vaspin诊断MV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16、0.796。结论 :血清Endocan、Vaspin水平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MVA诊断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分子-1 脂肪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微血管性心绞痛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疾病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雅 张蓓 +1 位作者 刘洁琳 温绍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55-657,共3页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又称为Endocan,是一种硫酸皮肤素黏蛋白,1996年由法国科学家Lassalle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ESM,主要在人肺和肾脏以及血管网中表达。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 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又称为Endocan,是一种硫酸皮肤素黏蛋白,1996年由法国科学家Lassalle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ESM,主要在人肺和肾脏以及血管网中表达。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与炎症过程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被认为是内皮细胞激活的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心血管疾病 肿瘤 炎症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患者伤后早期血浆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浓度变化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茹德文 颜玉峰 +2 位作者 沈晓 刘猛 王尔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8-652,659,共6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伤后早期血浆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伤后早期血浆中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thelial cell specific molecule-1,ESM-1)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TBI患者94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分为轻度TBI组(n=36)、中度TBI组(n=32)和重度TBI组(n=26);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将所有TBI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 4~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 1~3分)。48例放置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探头的患者,根据ICP情况分为ICP控制组(ICP≤15 mmHg)、ICP升高组(15 mmHg<ICP<30 mmHg)以及ICP顽固性升高组(ICP≥30 mmHg)。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液相蛋白芯片法检测血浆ESM-1浓度。结果与轻度TBI组[(235.71±45.12)pg/mL]和健康对照组[(227.08±55.49)pg/mL]相比,中、重度TBI组血浆ESM-1浓度[(304.95±81.57)pg/mL、(397.57±53.16)pg/mL]均显著升高(P<0.01);重度TBI组血浆ESM-1浓度显著高于中度TBI组(P<0.01)。血浆ESM-1浓度与TBI患者入住NICU天数及总住院天数呈正相关;而与入院时GCS呈负相关。同ICP控制组(n=20)相比,ICP升高组(n=18)和ICP顽固性升高组(n=10)的血浆ESM-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ICP顽固性升高组的血浆ESM-1水平显著高于ICP升高组。预后不良组(n=18)患者血浆ESM-1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n=76,P<0.01)。血浆ESM-1浓度对TBI患者预后不良预测的AUC为0.884,截断值为357.50 pg/mL,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8.95%。结论TBI患者伤后早期血浆ESM-1浓度升高,并与创伤严重程度相关。血浆ESM-1浓度越高,TBI患者ICP控制难度越大、预后越差。血浆ESM-1水平可作为判断TBI伤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潜在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TBI)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ESM-1) 颅内压(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与降钙素原联合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细菌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小燕 徐镶怀 +3 位作者 郑晓 夏训和 嵇华夏 郑金旭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9-993,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AECOPD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痰培养报告分为两组:细菌性感染组113例、非细菌性感染组87例。以同期在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采集AECOP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ESM-1和PCT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价ESM-1、PCT单独或两者联合检测对AECOPD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抗感染治疗前,AECOPD细菌性感染组患者的血清ESM-1和PCT水平均高于AECOPD非细菌性感染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5);经抗生素治疗后,AECOPD细菌性感染的患者血清ESM-1和PCT表达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血清ESM-1、PCT单独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AUC为0.902、0.828;ESM-1最佳临界值为1.326μg/L,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0.836,特异度为0.842;PCT最佳临界值为0.246μg/L,诊断AECOPD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0.542,特异度为0.982。两者联合诊断时的性能最优,AUC为0.953、灵敏度为0.886、特异度为0.952。结论 AECOPD患者细菌性感染时血清ESM-1及PCT的水平均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在提高细菌性感染的诊断率方面有潜在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内皮细胞异性分子1 降钙素原 细菌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特异性分子-1、纤维蛋白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彭贵鑫 管淑红 周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98-2202,共5页
目的分析内皮特异性分子-1(Endocan)、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苏大附三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 目的分析内皮特异性分子-1(Endocan)、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苏大附三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进行救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9例为AECOPD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选同期门诊复诊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SCOPD)患者为SCOPD组,另选取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Endocan、Fib水平,分析上述因子在AECOPD诊断中的预测价值。结果AECOPD组和SCOPD组的Endocan、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上述因子水平以AECOPD组最高。在AECOPD各亚组间的比较,发现Endocan、Fi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随AECOPD级别增高而增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ndocan、Fib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2、0.729,二者联合检测的AUC更高,为0.855。结论血清Endocan、Fib的表达水平与AECO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且Endocan的诊断效能优于Fi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内皮异性分子-1 纤维蛋白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靶向PD-1分子并快速扩增NK/T细胞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阿香 李铁鹏 +3 位作者 张放 王瑶 杜雪相 高全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9-395,共7页
目的:探讨anti-PD-1(scFv)/IL-15/IL-15Rα-sushi(简称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及其对NK/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人anti-PD-1(scFv)基因和人IL-15/IL-15Rα-sushi融合基因,经过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UC... 目的:探讨anti-PD-1(scFv)/IL-15/IL-15Rα-sushi(简称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及其对NK/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人anti-PD-1(scFv)基因和人IL-15/IL-15Rα-sushi融合基因,经过酶切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UC57-PD-S15,用Lipofectamine^(TM)2000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收获细胞培养液上清,用Wb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PDS15融合蛋白的表达;用不同配比的PD-S15/X-VIVO^(TM)15培养液对PBMC和TIL分别诱导培养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D-S15融合蛋白体外特异性结合PD-1的能力和对PBMC增殖及CD3^+CD8^+、CD3^+CD4^+、CD3^-CD56^+各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用细胞计数法检测PD-S15融合蛋白对TIL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pUC57-PD-S15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构建成功并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目标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55 000,符合预期。PD-S15融合蛋白体外具有PD-1特异性结合能力(P<0.05)及NK/T细胞活化增殖能力(P<0.05);与经典TIL培养方案相比,PD-S15培养方案体外活化扩增T细胞的能力更强(P<0.01)。结论:PD-S15融合蛋白体外能够特异性靶向PD-1分子并快速扩增NK/T细胞,为后续从肿瘤组织内或外周血中选择性扩增CD8^+PD-1^+抗原特异性T细胞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5受体 PD-S15融合蛋白 过继细胞治疗 抗原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玉平 王爱学 +3 位作者 四荣联 张贵贞 靳贵品 郝玉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 目的:探索玫瑰糠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皮损组均高于正常皮肤组及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而且玫瑰糠疹皮损周围皮肤组高于正常皮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5/8标本中可见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连接处间隙扩大,紧密连接消失或破坏。结论:ICAM-1在玫瑰糠疹皮损血管内皮细胞的高表达及玫瑰糠疹真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可能与玫瑰糠疹部分皮损内可见数量不等的血管外红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糠疹 内皮细胞 血管 细胞间黏附分子-1 透射电镜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对肾小球内皮细胞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启河 陈香美 +2 位作者 傅博 叶一舟 于力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5-167,共3页
观察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对GEC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85%~93%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的GEC表达ICAM-1阳性。纤维蛋白显著促进... 观察体外培养的肾小球内皮细胞(GEC)表面原位形成纤维蛋白凝胶对GEC表达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影响。结果:85%~93%在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的GEC表达ICAM-1阳性。纤维蛋白显著促进GEC表达ICAM-1(P<0.01),呈现明显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放线菌酮和放线菌素D均可阻断纤维蛋白诱导的ICAM-1表达增强,Northern杂交显示,纤维蛋白刺激GEC4h可诱导ICAM-1mRNA的表达增强。立止血催化形成的des-AA-纤维蛋白与凝血酶催化形成的des-AABB-纤维蛋白对GEC表达ICAM-1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且肝素对纤维蛋白介导的ICAM-1表达增强没有阻抑作用。说明纤维蛋白促进GEC表达I-CAM-1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并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 纤维蛋白 胞间粘附分子-1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崎 刘玉琴 +1 位作者 赵家良 张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397,I0008,共5页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诱导的ELAM-1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经过血清饥饿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猪眼小梁细胞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1(ELAM-1)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应激诱导的ELAM-1的表达与白细胞介素1α(IL-1α)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经过血清饥饿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α)处理或直接用1mmol/L的H2O2刺激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小梁细胞E-LAM-1的表达。结果H2O2处理的原代培养的猪眼小梁细胞中ELAM-1表达呈阳性,高浓度(180μg/ml和600μg/ml)拮抗剂IL-1rα预处理的猪眼小梁细胞ELAM-1表达呈阴性。结论氧化应激可诱导猪眼小梁细胞表达ELAM-1。在体外细胞培养体系,高浓度的IL-1rα可拮抗氧化应激对ELAM-1表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小梁细胞 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对冠脉无复流患者内皮微粒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陆永光 文宏 +2 位作者 曾书燚 钟继明 苏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40-1543,共4页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硝酸甘油组(n=26),以32...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行PCI治疗后发生无复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2例分为替罗非班组(n=26)和硝酸甘油组(n=26),以32例未发生无复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于PCI前、PCI后即刻和PCI后48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s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发生无复流患者循环血中EMPs和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治疗后48h,替罗非班组EMPs和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MPs和sICAM-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654,P=0.004)。结论: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PCI后无复流患者EMPs和sICAM-1水平,改善无复流。EMPs对反映PCI后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替罗非班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内皮微粒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媛 高建恩 孙启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 基因和蛋白结构 信号转导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ARDS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内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耿申 吴婷 +4 位作者 穆先敏 张晨 刘晨阳 尤强 苏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 目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介导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的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小鼠模型中,观察ICAM-1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MK2)和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在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PMVEC)内表达的变化。方法健康清洁型6~8周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5只。LPS组腹腔注射LPS 5 mg/kg(溶于100μL的PBS中),对照组腹腔注射PBS(5mg/kg),24 h处死全部小鼠。在LPS诱导的小鼠ARDS模型中,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分离得到的PMVEC内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ICAM-1的mRNA表达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总MK2、磷酸化MK2、HuR以及ICAM-1表达量的变化,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MVEC表面ICAM-1的表达量及肺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 LPS组小鼠肺组织W/D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6±0.40)vs(3.61±0.28),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LPS组中性粒细胞浸润率较对照组高[(13.92±3.23)%vs(3.24±1.24)%,P〈0.05]。LPS刺激后小鼠肺组织中ICAM-1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PMVEC表面ICAM-1表达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0.05)。MK2总量无明显变化,磷酸化MK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HuR mRNA及蛋白总量无明显变化,但存在核质转移。结论特异性阻断或减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HuR的表达可使ICAM-1表达减少,从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减轻ARDS病理生理改变,可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2 人抗原R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