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形性日光疹表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1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维云 李学斌 +3 位作者 乔树芳 纪华安 刘栋 毛舒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25-625,共1页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临床上可表现出多种相关的皮肤黏膜表现,我们在门诊诊治1例多形性日光疹表现的HIV感染患者,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阴茎、包皮反复发作小水疱半年,尿痛、尿道排稀薄分泌物3周,皮疹复发、伴轻度瘙痒...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临床上可表现出多种相关的皮肤黏膜表现,我们在门诊诊治1例多形性日光疹表现的HIV感染患者,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36岁.阴茎、包皮反复发作小水疱半年,尿痛、尿道排稀薄分泌物3周,皮疹复发、伴轻度瘙痒和疼痛1周,于2003年3月就诊于我科.患者2年前头面、颈部日晒后起红斑,伴瘙痒,时轻时重,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等.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略有缓解,但皮疹一直不消退,也不因季节变化呈进行性发展.患者长年在外地打工,有过多次非婚性生活史,否认吸毒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日光疹 多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生期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临床决策和治疗 被引量:1
2
作者 倪姗姗 周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46-648,共3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HIV为RNA逆转录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约95%为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HIV为RNA逆转录病毒,分为HIV-1型和HIV-2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约95%为HIV-1型。HIV-1型的母婴传播率较高,感染HIV-1型的妇女在怀孕、分娩或产后哺乳的过程中可将HIV垂直传染给胎儿或婴儿,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H1V-2型则极少发生母婴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临床决策 围生期 HIV-1 治疗 婴儿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腺作为潜在人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子扬 刘小伟 +2 位作者 叶俊杰 韩扬 霍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0-415,共6页
背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但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认为... 背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但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认为是病毒潜伏于HIV储存库所致。研究证实HAART治疗后患者血浆中HIV载量检测阴性的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了HIV,因此探索其眼部储存库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泪腺组织是否具有HIV储存库的分子基础以及HIV感染泪腺组织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泪腺良性疾病行泪腺手术获得的泪腺组织标本14例,其中13例来自于HIV阴性患者,1例来自于HIV阳性患者。13例HIV阴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泪腺脱垂者9例和泪腺炎者4例,病理诊断为正常泪腺组织者12例和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者1例。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为泪腺炎,病理诊断为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将12例HIV阴性和1例HIV阳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用石蜡固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泪腺标本中HIV受体CD4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分子的表达;1例HIV阴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制备成新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泪腺标本中CD4及CXCR4和CCR5分子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IV阴性患者泪腺组织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各例标本中多数泪腺上皮细胞可见CXCR4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XCR4;在各例标本中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中CCR5呈局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多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CR5。HIV阳性患者泪腺组织中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CXCR4及CCR5在泪腺上皮细胞中为阳性表达;间质组织中可见大量散在淋巴细胞,其CD4、CXCR4及CCR5均为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HIV阴性患者泪腺组织中CD4、CXCR4、CCR5均呈红色荧光,CD4呈线状及片状分布,主要定位于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膜,而CXCR4和CCR5则呈现散在点状分布,定位于泪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结论HIV相关分子受体CD4及其辅助受体CXCR4、CCR5在泪腺上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泪腺上皮细胞具有受到HIV感染和成为HIV储存库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免疫 艾滋病相关眼病/代谢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代谢 病毒潜伏 泪液/病毒 CD4^+T淋巴细胞受体/病毒 CXCR4受体/代谢 CCR5受体/代谢 泪腺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与HI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慧兰 谷进 +3 位作者 唐志红 叶兴东 林爱华 武明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生殖器溃疡性疾病(GUD)的HIV感染状况及其与HIV感染的关系。[方法]取GUD患者溃疡处分泌物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同时取上述患者和非溃疡性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尿道或宫颈或阴道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念珠菌、滴虫及加特纳菌等检测;检测所有STD患者血清的HIV抗体及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在8962例病人中,就诊时生殖器有溃疡的STD与生殖器无溃疡的STD病人中HIV感染率分别为1.75%(5/285)和1.53%(133/86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x^2=0.09,P>0.05; OR=1.15,95% CI=0.47~2.81);梅毒、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2.81%(22/784)、0.74%(6/814)和1.49%(110/7364),梅毒病人的HIV感染率明显高于生殖器疱疹和其他STD病人的HIV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2.81% vs 0.74%,x^2=9.92,P<0.05,OR=3.89,95% CI=1.67~9.05;2.81% vs 1.49%,x^2=7.66,P<0.001,OR=1.90,95% CI=1.21~3.00)。[结论]本研究提示本组GUD病人HIV感染率较国外低,梅毒与HIV感染有明显相关性;生殖器疱疹病人与HIV感染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溃疡性疾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梅毒 生殖器疱疹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永宏 陈新月 +3 位作者 吴昊 张彤 张可 徐莲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探讨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HIV/HCV重叠感染患者这一特定人群 ,按照疾病进展分成艾滋病组 (AIDS)和HIV感染组 (freeofAIDS) ,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免疫功能、HIV病毒载量、肝脏功能的差异 ,探讨可能... 探讨HIV/HCV重叠感染患者病情进展的原因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HIV/HCV重叠感染患者这一特定人群 ,按照疾病进展分成艾滋病组 (AIDS)和HIV感染组 (freeofAIDS) ,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免疫功能、HIV病毒载量、肝脏功能的差异 ,探讨可能影响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艾滋病组与HIV感染组比较 :艾滋病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CD+ 4 T、CD+ 8T)均低于HIV感染组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P =0 0 0 3) ;HIV病毒载量在艾滋病组明显高于HIV感染组 ,差异显著 (P =0 0 0 5 ) ;艾滋病组的肝脏功能 (ALT、AST)明显高于HIV感染组 (P值分别为 0 0 4 3、0 0 0 2 ) ;蛋白合成指标 (TP、ALB)艾滋病组较HIV感染组低下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以Logistic回归分析 ,CD+ 4 T、感染时间和ALB是预测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0 1)。回归方程预测准确率为 97 0 %。HIV/HCV重叠感染可加快病情进展 ,ALB与CD+ 4 T细胞数及感染时间是预测艾滋病病程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艾滋病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病情进展 预后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在SHIV感染后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邱趁丽 赵辉 杨贵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7-220,共4页
目的:对正常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及嵌合猿猴/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感染过的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CD4+IL-17A+和CD4-IL-17A+T淋巴细胞的分布频率进行初步观察。方法: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对10只中国恒河猴的外周血或PMA+... 目的:对正常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及嵌合猿猴/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感染过的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CD4+IL-17A+和CD4-IL-17A+T淋巴细胞的分布频率进行初步观察。方法:用荧光染料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Ab)对10只中国恒河猴的外周血或PMA+Ionomycin刺激后的PBMC细胞表面的CD3、CD4、CD8及细胞内IL-17A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FACScalibaur获取染色后的样品,所得数据用CellQuest进行分析。结果:在6只正常中国恒河猴个体中均能检测到IL-17A+淋巴细胞,未经刺激培养的样品中IL-17A+细胞频率很低,但在短期刺激培养后淋巴细胞中具有约1.4%的淋巴细胞为IL-17A+细胞,明显多于刺激前的IL-17A+淋巴细胞;在短期刺激培养后CD3+CD4+淋巴细胞中大约有2.7%的IL-17A+细胞或CD4+Th17细胞。对4只SHIV感染个体中Th17细胞的初步分析未发现它们与正常个体间的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人类相似,中国恒河猴的外周血中也存在一定比例的Th17细胞,为进一步利用恒河猴AIDS动物模型分析HIV/AIDS与Th17细胞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恒河猴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L-17A^+细胞 CD4^+Th17 猿猴/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