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地区成人体质量指数与全因死亡率关系的meta分析
1
作者 王悠清 叶丁 +1 位作者 李迎君 陈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6,共8页
目的:探讨亚洲地区成人不同水平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与全因死亡率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有关体质量指数和全因死亡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 目的:探讨亚洲地区成人不同水平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 , BMI)与全因死亡率关系。方法:全面检索相关文献,严格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有关体质量指数和全因死亡率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各研究进行数据合并与分析。通过分层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寻找研究异质性来源,利用漏斗图、Egger检验和Begg检验分析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累计研究对象1769369例,死亡104888例。 BMI<18.5 kg/m2、23.0~29.9 kg/m2、≥30.0 kg/m2三组的合并RR 分别为1.39(95%CI:1.31~1.47)、0.88(95%CI:0.85~0.92)、1.14(95%CI:1.05~1.23)。分层分析结果提示,人群性别、地域和患者身高体质量的获取方式、文献发表时间、文献质量是研究异质性的来源。 Egger和Begg检验均未发现发表偏倚(均P>0.05)。结论:BMI过低和BMI过高是亚洲人群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死亡率 前瞻性研究 亚洲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质量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和消退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余馨妍 赵奕 +1 位作者 宋筱筱 宋震亚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552,共7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基线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其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及消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成人健康体检的体检资料以及相同体检者2011年健康体检资料,主要包括饮酒史...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基线人体质量指数(BMI)及其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及消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成人健康体检的体检资料以及相同体检者2011年健康体检资料,主要包括饮酒史、既往史、身高、人体质量、血压、实验室检查和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以2008年体检时超声检测出有无脂肪肝及根据是否符合《NAFLD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诊断,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对两组NAFLD发病和消退情况进行跟踪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杲:共725例体检者纳入研究,其中非NAFLD者563例,NAFLD者162例。随访3年,563例非NAFLD者中132例(23.4%)进展为NAFLD,随访中NAFLD发病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升高(χ^2=82.86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基线BMI及BMI增幅和丙氨酸转氨酶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162例NAFLD患者随访3年后71例(43.8%)转归为非NAFLD,随访中NAFLD消退率随基线BMI增加而显著下降(χ^2=22.42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基线BMI和BMI增幅是NAFLD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是NAFLD消退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NAFLD发病率及消退率高,基线时高BMI以及随访中BMI增加是NAFLD发病及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病因学 人体质量指数 危险因素 发病率 LOGISTIC模型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体质量指数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晨昭 李娇娇 +2 位作者 张茗 李捷思 陈陵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患者648例,根据MCI诊断标准分为MCI组216例,对照组432例。收集既往病史资料,计算BMI,其中低体质量45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患者648例,根据MCI诊断标准分为MCI组216例,对照组432例。收集既往病史资料,计算BMI,其中低体质量45例,正常体质量279例,超重244例,肥胖80例,分析BMI与MCI的关系。结果 MCI组年龄、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病程、尿素、尿微量白蛋白/肌酐较对照组明显升高,BMI、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受教育年限、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正常体质量比较,低体质量患者MoCA评分明显降低,MCI患病率明显升高,超重和肥胖患者MoCA评分明显升高,MCI患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患者MCI患病率分别为62.2%、41.6%、24.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质量比较,超重患者发生MCI的风险降低(OR=0.413,95%CI:0.200~0.851,P=0.016)。结论在一定范围内BMI可能为老年人MCI发生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认知障碍 肾小球滤过率 糖尿病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格列净对不同体质量指数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吕文旭 陈瞳 +2 位作者 丁巍 李钊 张雪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38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格列净组170例,对照组168例...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对不同体质量指数(BMI)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338例,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格列净组170例,对照组168例。达格列净组又根据BMI分为正常体质量组34例,超重组83例,肥胖组53例。收集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一般临床资料,体质量、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E)/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峰值速度(e′)、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及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HbA1c、IVST、LVPWT、LVMI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达格列净组治疗后体质量、BMI、LAD、IVST、LVPWT、E/e′、LVMI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达格列净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log rank)=0.038)。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达格列净(HR=0.218,95%CI:0.076~0.626,P=0.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HR=0.364,95%CI:0.143~0.927,P=0.034)是总纳入人群主要不良事件的保护因素,女性(HR=3.881,95%CI:1.241~12.135,P=0.020)、高血压病程(HR=1.054,95%CI:1.000~1.110,P=0.049)、体质量(HR=1.055,95%CI:1.005~1.108,P=0.030)、年龄(HR=1.103,95%CI:1.022~1.190,P=0.012)、LVMI(HR=1.029,95%CI:1.001~1.058,P=0.039)是总纳入人群主要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超重组ΔIVST、ΔLVPWT、ΔE/e′、ΔLVMI显著改善,肥胖组ΔLAD、ΔIVST、ΔLVPWT、ΔE/e′、ΔLVMI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超重组比较,肥胖组ΔLAD、ΔIVST、ΔLVPWT、ΔE/e′、ΔLVMI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对不同BMI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脏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在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的同时可以改善心室重构,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高血压 人体质量指数 达格列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伟平 黄一宁 +3 位作者 刘冉 李凡 南丁 李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10-613,共4页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国脑卒中管理质量评估登记研究(China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roke Care and Treatment)数据库中TOAST分型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3410例,其中低体质量组(BMI<18.5k...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中国脑卒中管理质量评估登记研究(China Quality Evaluation of Stroke Care and Treatment)数据库中TOAST分型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3410例,其中低体质量组(BMI<18.5kg/m^2)182例、正常体质量组(BMI 18.5~23.9kg/m^2)1639例、超重组(BMI24.0~27.9kg/m^2)1212例和肥胖组(BMI≥28.0kg/m^2)377例。终点事件包括12个月时全因死亡、死亡或严重残疾、感染并发症和脑卒中复发。结果与正常体质量组比较,低体质量组12个月时累计全因死亡率升高(19.1%vs 6.7%,P<0.01),超重组和肥胖组变化无显著差异(6.0%和3.8%vs 6.7%,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正常体质量组为参照,低体质量组12个月累计全因死亡(HR=1.91,95%CI:1.22~2.98,P=0.004)、12个月时死亡或严重残疾(OR=1.50,95%CI:1.05~2.14,P=0.026)及感染并发症(OR=1.92,95%CI:1.21~3.06,P=0.006)的风险更高,脑卒中复发风险无显著差异;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发生上述终点事件的风险无显著差异。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低体质量伴随脑卒中预后不良风险升高,但脑卒中复发的风险无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人体质量指数 肥胖症 卒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身体质量指数及腰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黄志鹏 苏智军 +3 位作者 蒋建家 孙炳庆 林振忠 曾志雄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VAT)、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的相关性。方法 127例NAFLD病例,根据彩超脂肪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1例、中度45例、重度21例,选择21例同期就诊的非...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与腹腔内脂肪面积(VAT)、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WC)的相关性。方法 127例NAFLD病例,根据彩超脂肪变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其中轻度61例、中度45例、重度21例,选择21例同期就诊的非脂肪肝患者作为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由专人测量身高、体重、WC,接受肝脏超声波检查及肝功能等检测,并接受腹部CT扫描,测量VAT、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T)、腹部脂肪总面积(TA)。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者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方差不齐者以ANOVA(Welch法)比较,否则改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者再行两两比较。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等级变量资料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各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WC、VAT、TA、SAT、BMI、AST、ALT、GG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AFLD严重程度与BMI、WC、VAT、SAT、T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67(P=0.000)、0.503(P=0.000)、0.473(P=0.000)、0.280(P=0.001)、0.465(P=0.000)。结论控制体重,尤其是中心性肥胖者,是预防NAFLD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人体质量指数 体脂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体质量指数的^(68)Ga-DOTA-NOCPET/CT最佳采集条件 被引量:3
7
作者 徐磊 周蕾蕾 +4 位作者 孟庆乐 杨瑞 钱鑫宇 赵震宇 王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柰丙氨酸-奥曲肽(DOTA-NOC)PET/CT最佳采集条件。方法收集89例接受^(68)Ga-DOTA-NOC PET/CT全身扫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偏...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柰丙氨酸-奥曲肽(DOTA-NOC)PET/CT最佳采集条件。方法收集89例接受^(68)Ga-DOTA-NOC PET/CT全身扫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偏瘦组(n=13)、正常组(n=40)、超重组(n=31)和肥胖组(n=5)。以真符合计数率、随机符合计数率、等效噪声比(NECR)、随机分数和变异系数(CV)评估PET图像质量,分析其与BMI的关系,并比较4组间差异。结果 89例患者平均BMI为(22.99±3.77)kg/m^2,^(68)Ga-DOTA-NOC注射剂量为(1.04±0.27)MBq/kg体质量。真符合计数率、随机符合计数率和NECR均与显像剂注射剂量呈线性正相关(r=0.71、0.71、0.72,P均<0.01)。NECR在显像剂注射剂量约为1.65MBq/kg体质量时获得最大值。4组真符合计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P<0.01),且BMI正常组患者真符合计数率与偏瘦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比值分别为0.82、1.12和1.28。CV值随显像剂注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r=0.78,P<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8,P<0.01)。4组间随机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P=0.27)。结论基于患者BMI,^(68)Ga-DOTA-NOC PET/CT推荐方案如下:偏瘦患者显像剂注射剂量参考范围为1.05~1.15MBq/kg体质量,最大不超过1.30MBq/kg体质量;超重患者和肥胖患者的每床位采集时间分别延长1.2~1.3倍和1.3~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8 Ga-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1 4 7 10-四乙酸-1-柰丙氨酸-奥曲肽 人体质量指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环节质量的数学模型及其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苏略 石岫昆 +2 位作者 李波 石秀权 唐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364,共2页
目的 :设计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模型 ,并建立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各环节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方法 :采用 CT-图像分析仪测算法 ,对 5 0例中国女性样本人群进行体态参数测定、全身 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测算 ,并进行... 目的 :设计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模型 ,并建立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各环节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方法 :采用 CT-图像分析仪测算法 ,对 5 0例中国女性样本人群进行体态参数测定、全身 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测算 ,并进行逐步回归 ,筛选、确定重要的变量。结果 :由 1 5个环节组成的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数学模型 ,以身高、体重及环节长度、宽度、围度等为自变量的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 Y=B0 + B1X1+ B2 X2 + B3 X3 + B4X4。结论 :多元回归方程经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女性 数学模型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像素闪耀算法改善中低体重指数者腹部70kVp动脉期图像质量 被引量:1
9
作者 吕悦 刘爱连 +3 位作者 刘静红 刘义军 方鑫 潘聚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像素闪耀(PS)算法在提高中低体重指数(BMI)者70 k Vp腹部CT血管成像(CTA)动脉期实质器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因腹部肿瘤或血管性疾病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全腹CTA扫描...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像素闪耀(PS)算法在提高中低体重指数(BMI)者70 k Vp腹部CT血管成像(CTA)动脉期实质器官图像质量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因腹部肿瘤或血管性疾病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全腹CTA扫描、BMI<22 kg/m2的患者62例,包括低管电压组(70 k Vp,A组)42例、常规管电压组(120 k Vp,B组)20例,A组经PS处理后的图像为C组(42例)。测量各组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及标准差(SD),并计算肝脏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记录辐射剂量,并对各组图像右肾动脉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 A、B、C组间肝脏CT值、竖脊肌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竖脊肌SD值、肝CNR、肝S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较A组CNR提高了133.07%(1.69/1.27),SNR提高了137.74%(10.00/7.26)。3组右肾动脉的重建图像评分中位数均为5.00(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1,P>0.05)。A组和B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分别为(2.05±0.12)m Gy、(7.36±0.89)m Gy,有效剂量分别为(1.53±0.12)m Sv、(5.51±0.72)m Sv,A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和有效剂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BMI<22 kg/m^2患者,采用低管电压扫描并PS处理后图像,在不影响实质器官CT值并保证血管成像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实质器官的图像质量,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管造影术 肾动脉 辐射剂量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地区老年人腰围及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雅琪 刘娟 +1 位作者 陶晶晶 陈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老年人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2~10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地区5个城区及5个农村年龄60~89岁居民5417例进行调查研究。男性2672例,女性2745例;60~69岁2450例,70~79岁216...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老年人腰围及体质量指数(BMI)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2~10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地区5个城区及5个农村年龄60~89岁居民5417例进行调查研究。男性2672例,女性2745例;60~69岁2450例,70~79岁2167例,80~89岁800例。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的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情况、腰围、基础代谢等所需要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5417例入选者中,高血压2170例,患病率为40.1%。男性与女性在高血压发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8.2%%vs 41.8%,χ2=7.199,P〈0.05)。60~69、70~79、80~89岁高血压发病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2.5%vs 44.4%vs 51.4%,χ2=118.437,P=0.000)。性别(OR=7.511,P=0.000)、身体脂肪率(OR=1.035,P=0.000)、内脏脂肪指数(OR=1.925,P=0.000)均为BMI的危险因素,年龄为BMI的保护因素(OR=0.938,95%CI:0.926~0.950,P=0.000)。对于男性,身体脂肪率(OR=1.021,P=0.001)、内脏脂肪指数(OR=1.438,P=0.000)为腰围的危险因素;对于女性,身体脂肪率(OR=1.094,P=0.000)、内脏脂肪指数(OR=1.448,P=0.000)为腰围的危险因素,年龄为腰围的保护因素。结论湖北地区老年人超重及肥胖形势严峻,腰围及BMI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人体质量指数 肥胖症 超重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尿肽和肌酐及体质量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远期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厚良 程小兵 +2 位作者 戎李 赵胜 高彦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长期预后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根据3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40例,生存组80例。比较2组临... 目的探讨临床中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长期预后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根据36个月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40例,生存组80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慢性心衰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舒张压、体质量指数(BMI)更高,心率、肌酐、钠尿肽水平更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钠尿肽、BMI、肌酐是慢性心衰患者随访36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钠尿肽、BMI、肌酐对慢性心衰随访36个月全因死亡事件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4(95%CI:0.703~0.885,P<0.01)、0.674(95%CI:0.574~0.774,P<0.01)、0.792(95%CI:0.704~0.879,P<0.01),钠尿肽+BMI+肌酐三者联合的AUC为0.899(95%CI:0.845~0.953,P<0.01),预后价值优于单一指标(P<0.01)。结论钠尿肽、BMI、肌酐是慢性心衰长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钠尿肽、肌酐对慢性心衰远期病死率具有整体的不良影响,BMI有利于慢性心衰患者的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钠肽 人体质量指数 肾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体质指数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分析与预测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子悦 方珈文 林凯程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6-1133,1148,共9页
背景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随着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糖尿病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描述... 背景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位居全球首位。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威胁人们健康水平,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沉重负担。随着肥胖患病率不断上升,预计糖尿病疾病负担将持续上升,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及其变化趋势,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状况,旨在为中国2型糖尿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5月,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中提取1990—2019年中国2型糖尿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DALYs率、标化DALYs率、死亡人数、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等疾病负担指标的数据,采用联结点回归模型通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其变化趋势。基于1990—2016年数据(训练集),构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DALYs率和死亡率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利用2017—2019年数据(测试集)进行模型评价。用预测值与实际值得到的相对误差、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均方误差(MASE)及均方根误差(RMSE)判断模型预测效果,选择最佳模型预测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结果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标化DALYs率AAPC=2.85%,标化死亡率AAPC=2.32%,均P<0.05),标化DALYs率从80.21/10万增至181.54/10万,标化死亡率从1.25/10万增至2.39/10万;男性和女性的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与1990年相比,2019年男性标化DALYs率增长了173%,女性增长了89%,男性标化死亡率增长了146%,女性增长了58%;DALYs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明显增加,DALYs率在30岁后迅速增加,高峰基本维持在65~69岁(1990年337.47/10万,2019年711.09/10万)和70~74岁年龄组(1990年323.64/10万,2019年730.47/10万),人群死亡率在45岁后迅速增加,高峰维持在95岁以上(1990年12.78/10万,2019年33.29/10万);与全球相比,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整体增速均较高。在1990—2019年中均有4个时间拐点,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在2000—2004年和1996—2004年增速最快。经ARIMA模型预测得到2020—2024年中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标化DALYs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到2024年分别达到205.142/10万(95%CI=189.775/10万~220.508/10万)和2.621/10万(95%CI=2.343/10万~2.900/10万)。结论我国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与死亡人数升高,且增速高于全球。我国男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逐渐高于女性,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DALYs率和死亡率有年轻化趋势,ARIMA模型显示归因于高BMI的2型糖尿病的疾病负担预计将持续上升。为减轻2型糖尿病疾病负担,应该对重点人群(男性、中老年人群)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对糖尿病防治的知晓度,可以通过提倡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体质量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人体质量指数 超重 疾病负担 联结点回归模型 ARIMA模型 预测 伤残调整寿命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兴社区老年人体质指数、腰围、颈围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冬梅 郑庆虎 +1 位作者 王雍蓉 孙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182-2188,共7页
背景社区慢性病防治是一种综合管理,包括高尿酸血症(HUA)的防治。HUA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肥胖、代谢异常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然而,以往肥胖与HUA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的结果不同。目的探讨浦兴社区老年人体质指数(BMI)... 背景社区慢性病防治是一种综合管理,包括高尿酸血症(HUA)的防治。HUA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如肥胖、代谢异常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慢性肾脏病等。然而,以往肥胖与HUA的相关性研究显示的结果不同。目的探讨浦兴社区老年人体质指数(BMI)、腰围、颈围与HUA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6月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老年人免费体检的65~99岁的老年人4 364例,调查BMI、腰围、颈围以及HUA其他相关因素[吸烟、饮酒、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素、肌酐、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男性及绝经后女性血清尿酸>420μmol/L定义为HUA诊断标准。根据HUA检出情况分为高尿酸组(n=610)与尿酸正常组(n=3 754),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根据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与肥胖,根据腰围四分位数分为A1(男<82.2 cm,女<78.0 cm)、A2(男82.2~<88.5 cm,女78.0~<85.0 cm)、A3(男88.5~<94.0 cm,女85.0~<92.0 cm)、A4(男≥94.0 cm,女≥92.0 cm);根据颈围四分位数分为B1(男<35.0 cm,女<31.0 cm)、B2(男35.0~<37.0 cm,女31.0~<33.0 cm)、B3(男37.0~<38.0 cm,女33.0~<35.0 cm)、B4(男≥38.0 cm,女≥35.0 cm);分析不同性别HUA检出率与年龄、BMI、腰围、颈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腰围、颈围与HUA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组年龄、高血压史、BMI、腰围、颈围、收缩压、舒张压、尿酸、三酰甘油、尿素、肌酐、总胆红素、ALT、eGFR、超重和肥胖发生率、腹型肥胖发生率、颈围超标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eGFR下降发生率与尿酸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HUA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P<0.05);男、女性HUA检出率均随着BMI、腰围、颈围升高而升高(P值均<0.05)。BMI、腰围、颈围分别建模,调整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胆红素、ALT、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腰围、颈围与HUA均有相关性(P值均<0.05)。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3.4 kg/m^2),HUA检出风险升高42%;腰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9.5 cm),HUA检出风险升高38%;颈围每增加1个标准差(3.3 cm),HUA检出风险升高29%。进一步相互调整3项肥胖指标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与HUA有相关性(P<0.05)。此外,男性、三酰甘油、eGFR下降、高血压、糖尿病与HUA有相关性(P<0.05)。结论 BMI、腰围、颈围与HUA均有相关性,但调整相关因素后,仅BMI与HUA有相关性,因此与腰围或颈围相比,BMI可能与老年人HUA的关系更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人体质量指数 腰围 颈围 肥胖症 上海 浦东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与动态血压参数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婷婷 王晓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38-104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EH患者119例,...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4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EH患者119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1例,年龄60~80(68.18±5.88)岁。根据BMI不同水平,分为体质量正常组(正常组)31例:18.5kg/m^2≤BMI〈24.0kg/m^2;超重组52例:24.0kg/m2≤BMI〈28.0kg/m^2;肥胖组36例:BMI≥28.0kg/m^2。分析BMI对ABPM参数间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nSBP负荷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日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nSBPSD)和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nDBPSD)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nSBPSD[(12.01±4.24)mm Hg(1 mm Hg=0.133kPa)vs(10.99±4.02)mm Hg,P〈0.05]、nDBPSD[(9.07±3.49)mm Hg vs(8.09±3.21)mm Hg,P〈0.05]均明显高于超重组。BMI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nSBP负荷和nDBP负荷为老年EH患者B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EH患者BMI与ABPM参数之间有显著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人体质量指数 血压监测 便携式 肥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重指数青年男性的静息能量消耗特点及预测方程评价
15
作者 吴一凡 玉应香 +2 位作者 谢岚 张志达 常翠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青年男性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的特点,比较常见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预测方程与间接测热法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青年男性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的特点,比较常见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RMR)预测方程与间接测热法的差异。方法:以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进行静息代谢测试的30名青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测热法测定RMR,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体成分。分析研究对象REE的特点,并与11个常见预测方程的推算值进行比较,通过配对t检验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两者差异。结果:30名青年男性的平均年龄为(26.93±4.16)岁,整体RMR为(1960.17±463.11)kcal/d(1 kcal=4.1868 kJ),其中BMI正常者的RMR为(1744.33±249.62)kcal/d,显著低于超重或肥胖者[(2104.06±520.32)kcal/d](P<0.01),但体质量校正后,BMI正常者的RMR显著高于超重或肥胖者[(24.02±2.61)kcal/(kg·d)vs.(19.98±4.38)kcal/(kg·d),P<0.01];不同BMI受试者的RMR与体质量、脂肪量、去脂体重、体表面积、细胞外液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11个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均不佳(ICC均<0.75),其中,超重或肥胖青年男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使用的RMR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一致性相对较高(ICC=0.547,P<0.01)。结论:不同BMI青年男性的RMR存在显著差异,超重或肥胖者要考虑体质量矫正后的RMR情况。不同预测方程的预测值与RMR的实测值一致性较差,建议通过间接测热法准确测定RMR。对于超重和肥胖的青年男性可以考虑采用WHO推荐使用的预测方程计算RMR,但有必要建立适用于不同BMI人群的RMR预测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代谢率 人体质量指数 青年人 男性 超重或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不同运动阶段心肺功能的研究
16
作者 魏云鸿 杨莉 +3 位作者 王玉路 叶秋芳 代安妮 何燕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2972-2978,共7页
背景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危险因素,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更高,运动减重是这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目前该类患者在不同运动阶段的心肺功能、血压变化等情况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BMI下,肥胖相关性高... 背景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第一危险因素,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死亡率更高,运动减重是这类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目前该类患者在不同运动阶段的心肺功能、血压变化等情况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BMI下,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运动阶段心肺功能的特点,以及心肺运动功能与常规左心室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7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全科医学科/高血压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62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BMI分为对照组209例(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高血压组210例(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高血压组206例(BMI≥28.0 kg/m^(2))。统计分析心肺运动试验中不同运动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摄氧量(VO_(2))、摄氧量/预计值%(VO_(2)%)、公斤摄氧量(VO_(2)/kg)、氧脉搏(O_(2)pulse)、心率(HR)以及心脏彩超中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等指标。结果肥胖高血压组及超重高血压组运动高峰期SBP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高血压组运动高峰期的O_(2)pulse、VO_(2)及无氧阈VO_(2)高于超重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肥胖高血压组运动高峰期VO_(2)/kg、VO_(2)%及无氧阈VO_(2)/kg、VO_(2)%低于超重高血压组,超重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高峰期O_(2)pulse与LVMI、BMI呈正相关(r=0.098、0.283,P<0.05)。运动高峰期VO_(2)/kg、VO_(2)%与BMI呈负相关(r=-0.372、-0.291,P<0.05)。运动高峰期SBP与BMI、LVM、LVMI呈正相关(r=0.069、0.221、0.151,P<0.05)。结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运动心功能、运动耐量较体质量正常者更低;BMI越大,运动高峰SBP、O_(2)pulse越高、LVM、LVMI越大,这些特点提示该类型患者运动后心脏前后负荷异常增加,这些运动生理学的变化可能成为LVMI增加的重要原因。心肺运动试验指标与LVMI结合,可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心功能评估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超重 心肺运动试验 超声检查 人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晶 韩雅玲 +6 位作者 荆全民 王效增 李毅 鄢高亮 张磊 霍勇 张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326,共4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1年1月-2007年3月在全国20家医院住院的疑诊冠心病患者9847例,分析其中5294例测量了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1年1月-2007年3月在全国20家医院住院的疑诊冠心病患者9847例,分析其中5294例测量了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入院后行冠脉造影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针对冠心病及其易患因素,分别按BMI正常、超重、肥胖以及肥胖、非肥胖两种分类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分别探讨男性、女性不同BMI与冠心病易患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及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男性患者中,随着BMI增大,SBP、DBP、TC、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或P<0.05),年龄、HDL-C明显降低(P<0.001),而LDL-C、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间无明显改变(P>0.05)。在女性患者中,随着BMI增大,SBP、DBP、TC、TG、LDL-C及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或P<0.05),但年龄、HDL-C、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无明显改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个冠心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为超重、肥胖的最显著独立危险因素(OR=2.102,95%CI 1.762~2.509)。结论 BMI与血压、血糖、TC、TG、LDL-C、HDL-C有明显的相关性,但BMI不能作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冠状动脉疾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视屏行为和家庭相关因素与儿童体重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3
18
作者 韦冬梅 吴丽晶 +3 位作者 高爱钰 李钦 程兰 王海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视屏行为和家庭相关因素与儿童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以及家庭相关因素如何通过影响儿童视屏行为而作用于儿童BMI。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城区12所小学7~11岁共184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身高、... 目的:研究儿童视屏行为和家庭相关因素与儿童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以及家庭相关因素如何通过影响儿童视屏行为而作用于儿童BMI。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城区12所小学7~11岁共184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计算BMI。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视屏行为时间及其相关的家庭因素。儿童的视屏行为时间是学生回忆过去7 d平均每天看电视/视频的时间和使用电脑/游戏机/iPad的时间。调查可能与儿童视屏行为相关的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视屏行为时间、父母是否告诉儿童视屏行为的不良影响、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由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计算得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评分。结果:儿童视屏行为时间的中位数为1 h/d,四分位间距为1 h/d。父母限制视屏行为时间〈120 min/d者与父母限制视屏行为时间≥120 min/d者相比,男生BMI降低了1.63 kg/m2(P〈0.001),女生降低了0.85 kg/m2(P=0.004)。家庭经济地位评分、父母视屏行为时间、父母是否告诉儿童视屏行为的不良影响与儿童的BMI无关。男、女生视屏行为时间在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和男、女生 BMI 关系的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222 kg/m2(95%CI:-0.432,-0.095)、-0.187 kg/m2(95%CI:-0.507,-0.049),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13.67%、22.11%。结论:父母限制儿童视屏行为时间通过影响儿童视屏行为时间而作用于儿童BMI。家长对儿童的教育对儿童BMI的作用不如家长对儿童行为的监督。所以,在今后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家长参与监督儿童的行为是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久坐生活方式 电视 人体质量指数 儿童行为 家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体质指数对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曦 胡荣 +2 位作者 芦燕玲 于利群 周生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606-360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共243例,根据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体质指数<24.0 kg/m2)、超重组(24.0 kg/m...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水平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体检中心体检者共243例,根据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18.5 kg/m2≤体质指数<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体质指数<28.0 kg/m2)和肥胖组(体质指数≥28.0 kg/m2)。采用日立7600-12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其血糖、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ECA身高体质量检测仪测量身高和体质量,体质指数=体质量(kg)/身高2(m2);标准汞柱血压计测量白天静息15 min后的坐位血压;美林公司Accuwin 2.0血压监测仪监测24 h动态血压,记录仪自动记录并统计分析以下指标:24 h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天和夜间血压负荷、白天和夜间血压变化标准差。结果 3组体质指数、血糖、TG及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T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白天舒张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白天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质指数与24 h平均收缩压(r=0.128)和舒张压(r=0.188)、白天平均收缩压(r=0.154)和舒张压(r=0.186)、夜间平均舒张压(r=0.148)、白天收缩压负荷(r=0.126)和舒张压负荷(r=0.146)、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r=0.253)、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r=0.190)均呈正相关(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糖、Cr、TC、TG、HDL-C、LDL-C等因素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变化标准差、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独立相关。结论 24 h动态血压监测提示超重与肥胖可使高血压前期体检人群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及血压变异性明显增加,高血压前期人群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质量而防止进展为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高血压 血压监测 便携式 高血压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糖尿病患者孕前体质指数与血糖及孕期膳食营养的关系 被引量:52
20
作者 毕研霞 洪忠新 丁冰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24-1628,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水平及孕期增重的关系,探讨其对GDM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孕期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170例GDM患者为调查对...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孕前体质指数(BMI)与孕中期营养素摄入水平及孕期增重的关系,探讨其对GDM发病的影响,为进一步指导孕期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170例GDM患者为调查对象,根据孕前BMI分为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肥胖组,使用24 h膳食回顾调查法和食物频度法,分析GDM患者孕中期营养素摄入量,对孕前BMI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孕期增重与摄入总能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OGTT结果显示肥胖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超重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0.05);正常体质量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低体质量组(P<0.05),正常体质量组与低体质量组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组GDM患者摄入的总能量、总蛋白、总脂肪及总碳水化合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质量组活动时间较其他3组活动时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孕期增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患者孕前BMI与OGTT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387,P<0.05);与餐后1 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279,P<0.05);与餐后2h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164,P<0.05)。孕期增重与孕期摄入总能量呈正相关(r=0.242,P<0.05)。结论孕前超重或肥胖、孕期饮食结构不合理及孕期增重过多均与GDM相关;孕期应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同时应加强孕妇营养健康教育及围生期保健,控制体质量的合理增长,降低GDM的发病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糖尿病膳食 膳食调查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人体质量指数 体重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