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人体热舒适度的空调运行应用技术
1
作者 王雨薇 郑杨 +2 位作者 任禹丞 吴含青 王玉珏 《暖通空调》 2025年第4期75-81,48,共8页
受空调热冷需求属性的影响,人体热舒适度是规模化空调节能和调控运行的重要因素。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理论,分析了温湿度、风速等因素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梳理了人体热舒适度主流评估模型及其优缺点;重点讨论了人体热舒适度模型在空调节... 受空调热冷需求属性的影响,人体热舒适度是规模化空调节能和调控运行的重要因素。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理论,分析了温湿度、风速等因素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梳理了人体热舒适度主流评估模型及其优缺点;重点讨论了人体热舒适度模型在空调节能运行和调控运行方面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特别关注了空调参与电网运行维度,以快速评估和精准调控为原则,为计及人体热舒适度的规模化空调工程提供应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热舒适度 空调 节能 调控 温湿度 风速 预计平均感觉指数(P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冬季城市公园微气候对人体热舒适度影响研究——以合肥市杏花公园为例
2
作者 姚玉敏 郭亚丽 +2 位作者 关振 党名 喻淑琳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8-96,共9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气候环境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天气和低温寒潮事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微气候实地测量与问卷调查结合,研究城市公园夏冬2季对人体热舒适度影响。结果表明:(1)主观感受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数之间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气候环境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高温天气和低温寒潮事件直接影响人体健康。通过微气候实地测量与问卷调查结合,研究城市公园夏冬2季对人体热舒适度影响。结果表明:(1)主观感受与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指数之间有一定差异,游人心情、所处环境、运动状态等都影响人体热舒适度。(2)植物层次丰富的测点在夏冬2季可以有效地降温、增湿,植物在夏季调节微气候优势优于冬季,良好的绿色空间可以影响局地的微气候。(3)夏冬Pearson相关分析中,风速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最大,并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热舒适度 城市公园 微气候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对夏季微气候的影响及人体热舒适度研究--以江苏大学校园绿地为例
3
作者 徐铖 《艺术科技》 2022年第14期206-208,212,共4页
文章以江苏大学本部校区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夏季不同植物配置的绿地空间微气候进行实测。主要针对乔—草、乔—灌—草、乔—灌这三种植物群落类型的绿地空间,测定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比... 文章以江苏大学本部校区绿地空间为研究对象,对夏季不同植物配置的绿地空间微气候进行实测。主要针对乔—草、乔—灌—草、乔—灌这三种植物群落类型的绿地空间,测定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强度。通过分析实测数据,比较不同植物配置下绿地空间的微气候效应;采用问卷调查与生理等效温度(PET)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在夏季不同植物配置空间环境中的主观热感受与生理等效温度的相关性,总结夏季不同植物配置对微气候效应有较大影响、与人体热舒适度存在密切关联。通过风景园林景观要素,结合校园绿地空间特点,探讨校园绿地的适宜性设计以及植物配置在调节和改善校园绿地空间微气候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绿地 植物配置 微气候 人体热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历史建筑绿色改造后室内人体热舒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水 张昊 +1 位作者 彭晓烈 吕海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1-926,共6页
目的研究既有历史建筑在进行绿色改造之后室内人体的热舒适性,制定相应的检测和评定方案,得出既有历史建筑的改造方案。方法以沈阳市第124中学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5个典型房间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对建筑室内相关物理参数进行实测,通过迭... 目的研究既有历史建筑在进行绿色改造之后室内人体的热舒适性,制定相应的检测和评定方案,得出既有历史建筑的改造方案。方法以沈阳市第124中学为研究对象,对选取的5个典型房间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对建筑室内相关物理参数进行实测,通过迭代公式计算出房间内的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数(PMV)和预计不满意率(PPD),客观评测建筑室内的人体热舒适度。结果123办公室PMV值为0.16,PPD值为5.53%;礼堂PMV值为-0.23,PPD值为6.1%;206教室PMV值为0.43,PPD值为8.9%;208办公室PMV值为0.06,PPD值为5.1%;225电教室PMV值为0.31,PPD值为7.0%。5个典型房间的PMV值均在-1~+1,人体热感觉处在适中的范围。PPD均低于10%,室内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结论绿色改造后室内的热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室内人体热舒适性的各项指标均处在正常范围内,满足冬季供暖季室内人员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建筑 人体热舒适度 PMV P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石窑与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对比研究
5
作者 朱赛鸿 王一蕾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11期185-186,共2页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 文章选取河北太行山区井陉县大梁江的一处传统石窑民居和一处现代民居为研究对象进行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实地测量。通过对选取的四个测点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两项气候数据的实地测量和分析,并以测量数据为基础利用相关公式对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行定量计算比较,针对这两种乡村民居的室内热环境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空间热稳定性较好,但传统石窑民居的室内相对湿度较高。文章再以定量定性分析对比为依据,为既有的传统石窑民居和现代民居夏季室内热环境的提升提出被动式改造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石窑民居 现代民居 室内环境 人体热舒适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评价模型的乘员舱降温特性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清清 柳建华 +2 位作者 张良 张嘉文 姜林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126,共9页
本文对汽车乘员舱制冷工况下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空调模式:制冷、自动模式内循环、设定温度为26℃;行驶状态:怠速、路试。实验结果表明:乘员舱气温受空间位置和行驶状态的影响,路试状态下气温均匀程度高于... 本文对汽车乘员舱制冷工况下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空调模式:制冷、自动模式内循环、设定温度为26℃;行驶状态:怠速、路试。实验结果表明:乘员舱气温受空间位置和行驶状态的影响,路试状态下气温均匀程度高于怠速工况;乘员舱湿度分布也受空间位置和行驶状态的影响,路试状态下的前后舱内相对湿度差小于怠速工况;舱内座椅的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和乘员影响,升温阶段温度略高于气温,降温阶段降温速率远小于气温;PMV模型与等效温度模型在怠速和路试工况下与实际人体热舒适度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均基本一致,两模型在怠速状态的预测精度均高于相应路试状态,等效温度模型总体预测精度高于PMV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乘员舱 环境 人体热舒适度 PMV模型 等效温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环境温度对驾驶人认知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翟颖妮 王相霖 +1 位作者 牛浩波 王鑫塔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105,共10页
为探究车辆环境温度对驾驶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机制,本文搭建了车辆模拟驾驶平台,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20、23、26、30℃)下驾驶人的生理参数、心理感受及认知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驾驶人认知能力下降,心率显著上升,... 为探究车辆环境温度对驾驶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机制,本文搭建了车辆模拟驾驶平台,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20、23、26、30℃)下驾驶人的生理参数、心理感受及认知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环境温度的升高,驾驶人认知能力下降,心率显著上升,热感觉、热舒适与脑力负荷得分增加,环境接受度、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意愿得分降低。在20℃时,认知能力测试用时更短,错误次数更少,驾驶人能够保持较高的认知能力;在23℃时,驾驶人主观热舒适度达到最佳;在车辆环境温度超过26℃时,应注意手心、前额和背部的防汗保护。因此,为达到较高的认知能力和热舒适,车辆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3℃之间。研究成果可以为车辆驾驶舱环境温度标准设计和安全驾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乘员舱 环境 认知能力 人体热舒适度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制冷服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聂思萱 尹虎 聂亚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3-231,共9页
为提高半导体制冷服的制冷效率和穿着热舒适度,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半导体制冷服的制冷系统分为冷源模块(包括制冷部分和热端散热部分)和冷端传热模块进行讨论。针对冷源模块,提高冷源制冷效率的方法有改善电源输入和提... 为提高半导体制冷服的制冷效率和穿着热舒适度,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半导体制冷服的制冷系统分为冷源模块(包括制冷部分和热端散热部分)和冷端传热模块进行讨论。针对冷源模块,提高冷源制冷效率的方法有改善电源输入和提高热端散热性能。热端散热方式有强制风冷、液冷和热管散热,可通过改变不同散热方式下的各种参数来提高热端散热性能。针对冷端传热模块,传热方式有液冷传热、风冷传热和接触传热,可根据不同工况选择合适的传热方式。与传热部分的结构、介质相关的各项参数是影响传热效率和穿着者热舒适度的重要因素。热舒适度实验是评价和优化制冷服的重要方式,实验时需考虑装置、环境、人体等各项因素,建立人体-制冷服-环境的热舒适度模型是一种高效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综合各方面研究总结出影响半导体制冷服制冷效率和穿着热舒适度的因素,可为半导体制冷服各部分选型、设计优化和实验评估提供思路。最后提出:轻量便携、智能可控、高舒适性、适用于多场景的半导体制冷服以及利用半导体双制特性研发的空调服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制冷 制冷服 人体热舒适度 形式 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保温材料性能比较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中勇 霍海娥 徐嘉茂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62-66,70,共6页
随着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护结构保温对于改善室内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节能措施。本文基于EnergyPlus仿真技术,通过分析当前建材... 随着城市建筑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护结构保温对于改善室内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建筑节能设计中应用最广的一种节能措施。本文基于EnergyPlus仿真技术,通过分析当前建材市场上流行的几种围护结构保温材料对室内环境温度、人体热舒适度和空调能耗的影响,为用户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提出建议。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五种保温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依次是:Stp超薄绝热板>挤塑板(XPS)>聚苯板(EPS)>聚氨酯泡沫塑料>岩棉板,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越好,室内环境更适宜居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运营成本就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材料 室内环境温度 人体热舒适度 ENERGYPL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