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代苯酚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及定量结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肖乾芬 高树梅 +2 位作者 王晓栋 刘树深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82-587,共6页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 应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测定了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72h—lgMN20),并对此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大小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29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都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大小与取代官能团及官能团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参数溶剂连接性指数(X2SOL)、自由基信息参数(ICR)、零阶平均分子连接性指数(X0A)及修正指数(LOP)之间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0.816,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其它取代苯酚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遗传毒性 QSAR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肖乾芬 戴玄吏 +1 位作者 王晓栋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 通过微核实验,测定了 36 种取代苯类化合物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遗传毒性;并构建了遗传毒性与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 QSAR 模型.结果表明,有 34 种化合物显著地导致了微核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的大小与分子结构描述符辛醇-水分配系数(MlogP)、x 轴主惯性矩(Principalx)、γ 极化率[Polar(γ)]等存在良好的结构-活性相关关系,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 R2 =0.718,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用来预测取代苯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核实验 取代苯 遗传毒性 QSAR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环境医学
3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环境医学 有机成分 二恶英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沙尘暴 血管内皮细胞 五氯酚钠 中国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