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振动响应特性的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志飞 胡正权 +2 位作者 徐中明 贺岩松 黄深荣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9,共6页
为了能准确地模拟人体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减少模型的复杂程度,结合分析力学和人体各部位实际状况,建立了六自由度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列出了该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推导出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计算公式,以试验数据为依据,以动态等效质量... 为了能准确地模拟人体的振动响应特性,并减少模型的复杂程度,结合分析力学和人体各部位实际状况,建立了六自由度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列出了该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并推导出人体振动响应特性的计算公式,以试验数据为依据,以动态等效质量和座位处到头部传递函数为目标,运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获得了模型参数。结果显示,六自由度模型能准确的拟合人体振动响应特性曲线。将该模型与经典的集中参数模型(ISO 5982(2001)模型)和复杂生物力学模型(Tae-Hyeong Kim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该模型能更好地拟合试验数据,其结构简单却能相对完整、准确地反映人体动态特性,可用于人体振动响应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力模型 全身振动 动态等效质量 传递函数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体动力学模型钢楼梯振动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琼 陈凯 +1 位作者 杜永峰 刘路路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3-160,共8页
基于人体动力学模型研究钢楼梯人致振动舒适度问题,并利用TMD对其振动进行控制。采用移动质量-弹簧-阻尼的单自由度体系模拟人体动力学模型,将模型施加在钢楼梯有限元模型上,运用完全时程方法得到钢楼梯在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下的动力响... 基于人体动力学模型研究钢楼梯人致振动舒适度问题,并利用TMD对其振动进行控制。采用移动质量-弹簧-阻尼的单自由度体系模拟人体动力学模型,将模型施加在钢楼梯有限元模型上,运用完全时程方法得到钢楼梯在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对比分析不考虑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的动力响应,以峰值加速度为指标评估该楼梯的振动舒适度;对振动过大的钢楼梯,采用3种不同优化模型的TMD进行振动控制。结果表明:行人步频的倍频与结构自振频率相近时,考虑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结构加速度峰值多则会减小20%以上;3种不同优化模型的TMD都能够有效减小楼梯的振动响应,建议优先选用Warburton参数优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楼梯 人体动力模型 振动舒适度 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柔性车体-座椅-人体系统耦合振动特性
3
作者 高建敏 王谢堂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81,共15页
针对高速轻量化动车组与人体之间动力耦合振动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刚柔耦合理论,建立考虑动车组柔性车体与座椅及坐姿人体耦合振动响应的高速动车组柔性车体-座椅-人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高速铁路随机轨道不平... 针对高速轻量化动车组与人体之间动力耦合振动特性研究不充分的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刚柔耦合理论,建立考虑动车组柔性车体与座椅及坐姿人体耦合振动响应的高速动车组柔性车体-座椅-人体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高速铁路随机轨道不平顺激励下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对高速轻量化动车组振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车体柔性振动作用下不同座位处人体的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人体生物力学特性会增大车体某些柔性模态频率;满座工况下,基于人车耦合动力学模型得出的5 Hz频率以上的共振峰频率和横向共振峰幅值较传统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大,而垂向共振峰幅值则较传统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小;车体振动响应的1阶峰值频率明显降低,而幅值则略有增加;人体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尼吸振的作用,在300 km·h^(-1)行车速度和满座工况下,人体可明显抑制车体5 Hz频率以上的高频垂向振动,而弹性车体的振动则会激发人体垂向5.25 Hz和横向2.13 Hz频率左右的固有模态,使人体在该频域下的振动能量有所增加。因此,若以车体地板振动加速度代替人体响应评估高速动车组的振动舒适性,会与真实的人体振动程度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座椅-人体耦合动力模型 人体生物力学特性 耦合振动特性 轻量化车体 坐姿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激励人体模型的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谢伟平 冯金鹏 何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8-33,共6页
基于自激励人体模型,建立了考虑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下行人过桥运动方程,提出了考虑步频主谐和亚谐分量的单人步行力模型,并通过单人过桥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人-桥竖向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体步频亚谐... 基于自激励人体模型,建立了考虑人-结构竖向相互作用下行人过桥运动方程,提出了考虑步频主谐和亚谐分量的单人步行力模型,并通过单人过桥试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人-桥竖向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体步频亚谐可能与结构的基频相近,从而引起较大的结构响应;结构固有频率和人/结构质量比对人-结构相互作用影响较大,当结构频率与步频及其主谐波分量频率接近时,耦合效应最显著,其对人体足底力影响最大。随着人/结构质量比的增加,人-结构相互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致振动 竖向人体动力模型 人-结构相互作用 足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行激励下梁板结构与人体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何浩祥 闫维明 张爱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0-133,165,共5页
对于重要的梁板结构,应该考虑人行激励下的结构振动以及人体舒适度问题。根据单步落足曲线将人体等效为具有主体部分和耦合质量的时变动力模型,并建立了梁板结构与移动人体相耦合的动力平衡方程及其解析表达式。考虑行走速度和楼板长度... 对于重要的梁板结构,应该考虑人行激励下的结构振动以及人体舒适度问题。根据单步落足曲线将人体等效为具有主体部分和耦合质量的时变动力模型,并建立了梁板结构与移动人体相耦合的动力平衡方程及其解析表达式。考虑行走速度和楼板长度等因素,按耦合分析方法对人体与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人体的自振频率、行走步频和速度是影响结构动力响应和人体的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在梁板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从而有效降低结构振动强度。与等效静力法和不考虑人体耦合作用的动力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动力耦合分析方法更加全面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激励 梁板结构 人体动力模型 耦合运动方程 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群行走激励的数值模拟及动力耦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何浩祥 纪金豹 孔丹丹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大跨轻柔结构需要考虑人群行走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以及人体的舒适度。根据单步落足曲线,结合影响人群行走效应的因素如人群分布、行走频率及个体生理特征等,采用随机方法模拟人群行走激励。对不同的人群倍增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 大跨轻柔结构需要考虑人群行走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以及人体的舒适度。根据单步落足曲线,结合影响人群行走效应的因素如人群分布、行走频率及个体生理特征等,采用随机方法模拟人群行走激励。对不同的人群倍增因子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将人群等效为具有主体部分和耦合均布质量的时变动力模型,建立了梁板结构与移动人体相耦合的动力平衡方程及其解析表达式。按随机模拟法和耦合均布质量法确定人群荷载,采用逐步积分法对人群与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析方法准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行激励 梁板结构 人体动力模型 耦合运动方程 人群倍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应急着陆时的人体冲击响应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智春 颜璘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2,26,共4页
针对飞机着陆撞击时人体的冲击响应问题,采用11自由度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从座椅到人体关键部位的振动传递率,并计算分析了坐姿人体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冲击激励时的冲击响应。结果表明在飞机着陆撞击过程中,人体的腰椎响应较大,... 针对飞机着陆撞击时人体的冲击响应问题,采用11自由度坐姿人体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从座椅到人体关键部位的振动传递率,并计算分析了坐姿人体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冲击激励时的冲击响应。结果表明在飞机着陆撞击过程中,人体的腰椎响应较大,容易造成损伤,座椅对人体的支持刚度在冲击过程中对人体的冲击响应有较大影响,设计适当的座椅支持刚度可以减小人体的冲击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动力模型 传递率 冲击响应 应急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平激扰侧向作用于人体的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循泓 孔维赠 刘振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1997年第3期73-77,共5页
本文分析了人体在水平激扰下频率、振幅与传递率的关系,同时给出了年龄、性别、握力等因素对传递函数的影响特征.文章还提出了人体在侧向姿态下的力学模型并识别了其参数.
关键词 生物力学 动态响应 人体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群-桥梁耦合振动下人行悬索桥振动研究
9
作者 武文涛 《安徽建筑》 2024年第6期143-146,共4页
文章在人行荷载模型和人体动力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由动力特性不变的主体质量、主体刚度、主体阻尼和动力特性变化的耦合质量组成的人体竖向动力模型,同时以傅立叶级数模拟人行侧向荷载,分析行人与桥梁所受的荷载,建立动力平衡方程;... 文章在人行荷载模型和人体动力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由动力特性不变的主体质量、主体刚度、主体阻尼和动力特性变化的耦合质量组成的人体竖向动力模型,同时以傅立叶级数模拟人行侧向荷载,分析行人与桥梁所受的荷载,建立动力平衡方程;借鉴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兼顾分析的方便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基于行人与桥梁之间位移协调关系和力的协调关系,利用ANSYS求解桥梁动力平衡方程,采用Newmark法求解人体动力平衡方程,实现人桥耦合振动的分析;以某大跨度人行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分析步频、人群行走模式和人群密度对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对比各国规范对人体振动舒适度评价指标的规定,结合影响参数分析结果,确定合理的舒适度评价指标,进而估计该桥的容许上桥人数。研究表明:步频、人群行走模式和人群密度对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经常不是单一的,而多是两种或三种参数的综合;相比峰值加速度,均方根加速度更适合作为振动响应参数分析及舒适度评价指标;人群异步行走时的总乘坐值均低于舒适度评价指标;人群同步行走时,快走的容许上桥人数最少,正常行走时次之,慢走时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振动 参数分析 人体动力模型 人行悬索桥 舒适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员失重环境下运动策略与效能分析
10
作者 李志昌 黄倬然 +2 位作者 李剑飞 曹哲 魏承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共9页
航天员在空间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受到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影响,其运动的协调性以及平衡性均会与地面环境下的表现有所差异。以研究失重环境下航天员运动特点为目标,对航天员姿态调整策略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对运动过程人体效能进行评价。具... 航天员在空间执行任务过程中由于受到空间微重力环境的影响,其运动的协调性以及平衡性均会与地面环境下的表现有所差异。以研究失重环境下航天员运动特点为目标,对航天员姿态调整策略进行动力学分析,并对运动过程人体效能进行评价。具体而言,在无外力/力矩驱动下,人体必须依靠四肢按一定的协调运动策略才能实现对躯干姿态的主动控制。而运动策略的分析则需要对人体全身运动过程的动力学原理进行研究。首先基于Newton-Euler法建立人体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其次基于MBDyn软件以及计算力矩方法建立可对人体复杂运动过程进行仿真计算的闭环控制系统。最终,利用以上理论及系统,验证了人体依靠四肢按一定的运动策略进行姿态主动调节的可行性,所得各关节的动力学特性,为今后航天员执行任务过程动作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员 人体动力模型 姿态调整策略 效能分析 多体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