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可呈L1CAM弥漫阳性:潜在的诊断陷阱
1
作者 马进 虞海荣 +4 位作者 王玉环 申耀元 普文静 张晓军 宋新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 目的探讨脊髓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内L1CAM等抗体表达及ZFTA基因融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MP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L1CAM、p65、EMA、GFAP、S-100、Ki67的表达,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ZFTA基因融合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21~46岁,发病部位均位于脊髓。免疫表型:5例L1CAM均阳性,其中4例呈强阳性。5例GFAP和S-100均阳性,2例EMA阳性,5例p6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2%。3例行NGS检测均未检出ZFTA基因融合。结论MPE中L1CAM呈阳性,可能在工作中造成诊断陷阱,需要行NGS等检测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乳头型室管膜 脊髓 l1CAM 免疫组织化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MP1基因慢病毒干扰质粒构建及其对SH-SY5Y细胞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王松豪 秦坤 +3 位作者 韩雨 张微微 徐绍业 邵晓云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3-438,共6页
目的:构建靶向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CRMP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质粒,建立稳定敲减CRMP1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稳转细胞系,探讨其对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CRMP1 mRNA为靶序列设计合成shRNA双链,克隆至PLKO.1载体,构... 目的:构建靶向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CRMP1)基因的慢病毒干扰质粒,建立稳定敲减CRMP1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稳转细胞系,探讨其对NLRP3炎症小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CRMP1 mRNA为靶序列设计合成shRNA双链,克隆至PLKO.1载体,构建CRMP1重组干扰质粒。将重组正确的shCRMP1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的慢病毒上清浓缩后感染SH-SY5Y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H-SY5Y细胞内CRMP1的干扰效果及其对NLRP3炎症小体各组分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pLKO.1-shCRMP1慢病毒干扰质粒构建成功;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慢病毒后,细胞内CRMP1蛋白表达下降;慢病毒浓缩液感染SH-SY5Y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Western blot发现shCRMP1慢病毒能显著下调SH-SY5Y细胞中CRMP1蛋白表达。同时稳定敲减CRMP1的SH-SY5Y细胞系中发现,MPP^(+)诱导下,抑制CRMP1表达可有效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结论:成功构建pLKO.1-shCRMP1慢病毒干扰质粒,且干扰CRMP1可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为进一步研究CRMP1在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坍塌反应调节蛋白1 病毒干扰 人神经母细胞细胞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颜丽 周德平 杨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4-1068,共5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壳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病专科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结果异常...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壳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3月,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宫颈病专科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结果异常和/或高危型HPV-DNA检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ybrid captureⅡ,HC-2)]结果阳性,且阴道镜检查疑有宫颈病变的妇女共24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HPV L1壳蛋白检测及宫颈活检,并对患者进行跟踪研究。结果: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级、CINⅡ/Ⅲ级和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患者中,HPV L1壳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3.04%(3/23)、28.36%(19/67)、11.92%(18/151)、0%(0/7),其中CINⅠ组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8.898,P=0.003)。将患者以年龄30岁为界分为2组,在年龄〈30岁组(共76例)中,各组织学分组之间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30岁组(共172例)中,CINⅠ组(13/45,28.89%)与CINⅡ/Ⅲ组(12/104,11.54%)比较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2,P=0.009);HPV负荷量〉100 RLU/CO组HPV L1壳蛋白表达率(27/82,32.93%)高于HPV负荷量≤100 RLU/CO组(13/166,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553,P=0.000);83例CIN患者随访12~24个月,HPV L1壳蛋白表达阴性组病变进展率(23/62,37.10%)大于阳性表达组(2/2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2,P=0.035)。结论:HPV L1壳蛋白在CINⅡ/Ⅲ中阳性表达率较CINⅠ呈下降趋势,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组病变进展率低,可作为预测宫颈病变进展风险的临床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爱萍 蒋敏 +5 位作者 栗宁 张改平 祁艳华 刘燕凯 席宇 周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先从NCBI的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HPV-16 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再采用DNAStar中的Protean模块分析HPV-16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以及抗原性,然后结... 目的预测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方法先从NCBI的蛋白质数据库中获得HPV-16 L1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再采用DNAStar中的Protean模块分析HPV-16型L1蛋白的二级结构、柔韧性、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以及抗原性,然后结合吴玉章等建立的氨基酸抗原性指数方法计算其平均抗原指数(AI),综合分析上述多个参数,预测其可能的B细胞表位区域,并用在线BLAST进行同源性匹配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多个参数,预测得出HPV-16 L1蛋白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51~58、87~97、214~220、290~296、335~341、351~366、408~418、430~442和475~496肽段,进一步的同源性匹配分析显示肽段51~58、335~341、351~366、408~418、430~442以及475~496为其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其中肽段51(PIKKPNNN)58、351(SETTYKNTNFKEYLRH)366、408(PPPGGTLEDTY)418和430(KHTPPAPKEDPLK)442的氨基酸序列为HPV-16型L1蛋白所特有,而肽段475(KAKPKFTLGKRKATPTTSSTST)496与HPV-16 E1蛋白具有同源性、335(DTTRSTN)341的氨基酸序列与很多其他型别的HPV的L1蛋白具有同源性。结论综合多种方案预测得到HPV-16 L1的多个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l1蛋白 宫颈癌 B细胞表位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的半定量检测有助于宫颈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小艳 杨金花 +1 位作者 林妮 杨广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4-1197,共4页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L1(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3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HPV L1壳蛋白阳性单位(PU)进行半定量检测,并...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L1(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153例宫颈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对HPV L1壳蛋白阳性单位(PU)进行半定量检测,并以宫颈活检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 HPV L1壳蛋白PU在宫颈细胞学分类为正常/炎症、未知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别中定量结果依次为46.87±24.46、27.23±24.30、24.10±22.45、9.36±19.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PU在组织学正常/炎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组中分别为41.30±26.66、24.84±22.18、8.69±19.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壳蛋白PU与宫颈疾病的严重程度在细胞学分组和组织学分组中均呈负相关(r=-0.458,r=-0.441,P<0.01)。在高危型HPV感染的细胞中,HPV L1壳蛋白PU在HPV16、HPV18中的含量低于其他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 L1壳蛋白PU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半定量分析HPV L1壳蛋白在诊断宫颈癌前病变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HPV 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 HPV分型 半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状瘤病毒L1蛋白与宫颈病变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岚 玛依努尔·尼亚孜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1-574,共4页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因素,宫颈癌发展期间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变进程。HPV Ll蛋白具有与宿主细胞识别并黏附的抗原表位,在HPV感染及引发宫颈癌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l1蛋白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和L2晚期蛋白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7
作者 魏兰兰 谷鸿喜 +2 位作者 韩立群 田厚文 任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型 l1 l2 晚期蛋白 原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表达人乳头瘤病毒16型L_1蛋白在检测宫颈癌患者相应抗体的应用
8
作者 郝焕峰 刘惠喜 +2 位作者 司履生 曹缵孙 黄惠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563-565,571,共4页
用真核表达HPV16L1蛋白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64例宫颈癌患者血清和阴道分泌物的相应抗体,并用型特异性聚合酶键反应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L1基因。结果:宫颈癌组血清HPV16L1抗体阳性年64.1%,对照组20.8%;宫颈癌组阴道分泌物HP... 用真核表达HPV16L1蛋白为抗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64例宫颈癌患者血清和阴道分泌物的相应抗体,并用型特异性聚合酶键反应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L1基因。结果:宫颈癌组血清HPV16L1抗体阳性年64.1%,对照组20.8%;宫颈癌组阴道分泌物HPV16L1抗体阳性率64.1%,对照组25%;宫颈癌组HPV16L1基因检出率为42.2%,对照组10%。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癌患者有明显免疫反应,全身和局部无明显差异,真核表达HPV16L1蛋白可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抗体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HPV16l1蛋白 子宫颈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 L1壳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斌 苏学英 +1 位作者 左新华 谢福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74-1878,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细胞恶性转化及细胞免疫的影响,解析针对宫颈癌进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鹰潭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妇科门诊就诊妇女280例,对所有入组...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L1壳蛋白的表达对宫颈细胞恶性转化及细胞免疫的影响,解析针对宫颈癌进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鹰潭市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期间在妇科门诊就诊妇女280例,对所有入组人员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同时,应用赛泰细胞/组织HPV检测试剂盒对L1壳蛋白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检测脱落细胞中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采用Cervista HPV检测系统进行HPV检测,将宫颈活检病理学结果作为基线进行比较,按照病变不同程度分为上皮内病变阴性(NILM)、非典型性鳞状上皮细胞(ASC)、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鳞状上皮癌(SCC)5组,对比分析HPV L1壳蛋白表达在不同程度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情况。采用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细胞中免疫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HPV L1壳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活检确定的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而呈现下降趋势,在SCC中的表达为0。各组间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水平随着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而减少,TNF-α水平随着HPV L1壳蛋白表达阳性率升高而增加(P<0.05);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伴随着免疫激活性细胞亚群的减少,免疫抑制性免疫细胞群体的增加(P<0.05),且具有强相关性。结论:子宫颈细胞HPV L1壳蛋白表达的检测对于判断宫颈细胞恶性转化以及机体细胞免疫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加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宫颈癌 l1壳蛋白 细胞因子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状病毒16/18感染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毅 程斌 +2 位作者 潘华雄 吴爱军 张丽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849-852,共4页
背景与目的病毒和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且我国可能是HPV的高感染区,肺癌中是否存在HPV感染以及其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仍然未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感染状态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 背景与目的病毒和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且我国可能是HPV的高感染区,肺癌中是否存在HPV感染以及其是否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仍然未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感染状态和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DNA感染状态,应用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16/18型23例(52.27%)呈整合状态,9例(20.45%)呈大部分游离而少许为整合状态,12例(27.27%)阴性。15例非肿瘤肺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到HPV16/18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cl-2蛋白20例(45.5%)阳性,其表达与HPV16/18在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关(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部分肺鳞状细胞癌的致癌因素之一,在这部分癌中Bcl-2的表达显著高于HPV阴性和存在游离状态HPV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 人类乳头病毒 BCl-2蛋白 BAX蛋白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丽 陈育梅 张庆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17-141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患者治疗前人乳头瘤病毒L1(humanpapillomaviruslate1,HPV-L1)壳蛋白的表达能否成为预测治疗后疾病转归的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患者治疗前人乳头瘤病毒L1(humanpapillomaviruslate1,HPV-L1)壳蛋白的表达能否成为预测治疗后疾病转归的指标。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表达:通过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IN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ms,HR-HPV)DNA的表达。结果:(1)CIN患者3种治疗方法比较,HR.HPV持续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CINI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5.00%,CINⅡ-Ⅲ的涂片中HPV-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1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Pv-L1壳蛋白阳性的CIN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中HR-HPV持续感染率为5.97%:而治疗前HPV-L1壳蛋白阴性的CIN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中HR-HPV持续感染率为19.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4)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表达与治疗后12个月HR-HPV持续感染呈负相关。结论:CIN患者治疗前HPV-L1壳蛋白的检测有可能成为评估CIN患者治疗后预测疾病转归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 人乳头病毒l1壳蛋白 宫颈上皮内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L1壳蛋白在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小静 刘方方 +1 位作者 姜莉 李淑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53-1455,共3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L1壳蛋白在HPV阳性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9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因HPV...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L1壳蛋白在HPV阳性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9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因HPV阳性行子宫颈活检患者966例,以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为基础行HPV L1壳蛋白检测。结果966例中HPV L1壳蛋白的总阳性率为14.8%(143/966),其中慢性子宫颈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0.2%(1/513)、37.9%(121/319)、15.9%(21/132)和0(0/2)。LSIL中HPV L1壳蛋白率高于慢性子宫颈炎、HSIL和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结论HPV L1壳蛋白在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程度呈负相关性。HPV L1在帮助了解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程度,预测子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发展趋势、转归、预后及选择临床处理方案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疾病 鳞状上皮内病变 人乳头病毒 l1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E6、L1-E7嵌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昂 郑瑾 +4 位作者 来宝长 耿宜萍 王艳 王一理 司履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 目的 构建HPV 18L1 E6、L1 E7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 克隆HPV 18L1 E6和L1 E7基因 ,插入中介载体 pGEMT Easy中并测序鉴定。采用PCR定点突变法 ,突变L1 E6、L1 E7基因序列中与转化作用相关的位点 ,分别与L1基因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 pVAX1,构建真核表达质粒 pVAX1 L1E6Mxx、 L1E7Mxx。用磷酸钙沉淀法 ,转染CHO细胞 ,以抗HPV 18L1、抗E6和抗E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mAb)做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结果 ELISA检测显示 ,转染各种pVAX1 L1E6Mxx、 L1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的细胞提取物的P N值均 >2 .1;免疫细胞化学检测 ,在胞浆、胞核可见棕黄色颗粒。结论 所构建的 pVAX1 L1E6Mxx E7Mxx融合蛋白表达质粒 ,可在转染细胞内表达相应的L1 E6Mxx和L1 E7Mxx蛋白 ,为今后进行D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E6 l1-E7 人乳头病毒18型 表达载体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人乳头瘤病毒6、11型的检测及L1基因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明策 刘跃华 +5 位作者 刘世德 张宝祥 司静懿 许雪梅 陈莲凤 宋国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6型和 11型的感染率,分析 L1晚期基因序列及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PCR方法测定北京和锦州两地区 34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组织中 HPV6型及 11型...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患者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 (HPV)6型和 11型的感染率,分析 L1晚期基因序列及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PCR方法测定北京和锦州两地区 34例尖锐湿疣患者病损组织中 HPV6型及 11型的感染率 ,并扩增 L1晚期基因,构建重组测序质粒,双脱氧法测序观察其变异状况。结果 HPV11型感染率为 73.5% (25/34), 6型感染率为 44.1% (15/34),其中两型混合感染率为 17.6% (6/34)。 11型 L1基因 7~ 8个碱基变异,推导的蛋白质一级结构中可能有 1~ 3个氨基酸变异, 6型 L1基因仅有 3个碱基发生同义突变。结论 检测的 34例患者中以 HPV11型感染为主,兼有 6型和两型的混合感染。 11型 L1基因及蛋白有一定变异, 6型 L1基因仅发生少数碱基同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病毒 l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颖 张辉 +3 位作者 谢永红 赵敏 沈彦 尹端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p-gp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和p-gp在NSCLC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p-g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CLC新鲜标本60例作为NSCLC组,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肺良性病变组,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2组中HPV D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gp的表达。结果 NSCLC中HIF-1α阳性率为48.3%(29/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15.163,P<0.05);p-gp的阳性率为60.0%(36/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21.818,P<0.05);HIF-1α阳性者中p-g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IF-1α阴性者,两者呈正相关(r=0.313,P<0.05);NSCLC组中HIF-1α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gp表达与组织学分型相关,肺腺癌p-gp阳性表达率(83.3%)高于肺鳞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高分化型HPV DNA检出率(8.3%)低于中、低分化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者HPV DNA检出率(60.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p-gp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及MDR;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但NSCLC中HIF-1α、p-gp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缺氧诱导因子-1Α P-糖蛋白 人乳头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L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海 周碧君 +6 位作者 杨忠成 廖梅 王开功 文明 程振涛 王伟 冯旭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4-2843,共10页
为分析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BPV-GZ01株)L1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 为分析牛乳头状瘤病毒贵州株(BPV-GZ01株)L1基因的分子特征,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本试验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应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及方法对BPV-GZ01株L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二级结构、三级结构、B细胞表位、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预测。结果显示,L1基因序列全长为1 494bp,编码497个氨基酸;与BPV2、BPV2-SW01、BPV2-AKS01、BPV13、BPV1株相应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8%、99.4%、87.6%和82.8%,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6%、99.4%、98.4%、94.4%和91.3%;系统进化树显示,BPV-GZ01株与BPV2-SW01株亲缘关系最近;L1蛋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β-折叠和α-螺旋区域所占比例较大,预测此蛋白可能存在6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无跨膜区域,无信号肽区域;三级结构呈弯曲状螺旋结构。本研究结果将为贵州省BPV免疫诊断及核酸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l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蛋白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乳头瘤病毒18 E7原癌蛋白对宫颈癌细胞系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表达的下调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鹏 何凤田 +3 位作者 刘东擘 黄刚 龚薇 许志臻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9-141,共3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目的研究宫颈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1,HDAC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株宫颈癌细胞中HDAC1表达水平。经脂质体2000介导将含有HPV18 E7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宫颈癌C-33A细胞,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后C-33A细胞中HDAC1的RNA和蛋白水平改变。结果HDAC1在C-33A细胞中表达最高,CaSki细胞中次之,HeLa细胞中最少。C-33A细胞在转染HPV18 E7基因后HDAC1表达降低。结论HDAC1表达高低可能与HPV是否感染及感染亚型有关,HPV18 E7可能直接或间接下调细胞中HDAC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宫颈癌 蛋白去乙酰化酶 人类乳头病毒18 E7原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乳酸杆菌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波 段素群 +1 位作者 郑小莉 毛樱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基因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从培养的CasKi细胞中提取DNA为模板,经PCR得到HPV16L1衣壳蛋白基因,将其连接入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VE5523质粒中,并转化入Top10菌中保存。结果:构建的HPV16L1-... 目的:构建含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基因的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方法:从培养的CasKi细胞中提取DNA为模板,经PCR得到HPV16L1衣壳蛋白基因,将其连接入乳酸杆菌分泌表达载体pVE5523质粒中,并转化入Top10菌中保存。结果:构建的HPV16L1-pVE5523重组表达载体经PCR鉴定正确;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经测序与GenBank公布的HPV16L1基因序列符合。结论:成功构建了HPV16L1-pVE5523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型 l1基因 乳酸杆菌 pVE5523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及鉴定携带角蛋白启动子和人乳头瘤病毒16E6/E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被引量:3
19
作者 潘巍巍 赖国旗 +6 位作者 易发平 成海恩 张溢 左国伟 李成华 马永平 宋方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利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人角蛋白启动子的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E6/E7基因重组腺病毒,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E6/E7基因的表达。方法应用PCR方法从含有HPV-16全基因序列的质粒上扩增E6/E7基因,构建pCDNA3.1(-)-K14-E6/E7-polA载体,... 目的利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人角蛋白启动子的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E6/E7基因重组腺病毒,并通过RT-PCR方法检测E6/E7基因的表达。方法应用PCR方法从含有HPV-16全基因序列的质粒上扩增E6/E7基因,构建pCDNA3.1(-)-K14-E6/E7-polA载体,扩增、酶切获得K14-E6/E7-polA片段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质粒pAdTrack上,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K14-E6/E7-polA,线性化后与骨架载体AdEasy-1在细菌BJ5183内同源重组得到腺病毒质粒pAd-K14-E6/E7-polA,经人胚肾293细胞包装后得到重组腺病毒pAd-K14-E6/E7-polA。氢化铯(CsCl)梯度离心纯化病毒,提取病毒再感染后的293细胞总RNA,通过RT-PCR方法检测E6/E7基因的表达。结果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腺病毒pAd-K14-E6/E7-polA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该质粒构建成功。293细胞包装3d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CsCl梯度离心纯化最终获得7.2×1010pfu/mL滴度的重组病毒;用该滴度病毒重新感染293细胞3d后,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E6/E7有表达。结论利用新型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可在短期内制备同时表达GFP和E6/E7的重组腺病毒pAd-K14-E6/E7-polA。这将为进一步研究HPV-16E6/E7基因功能及利用基因治疗女性宫颈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病毒 蛋白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潘华雄 吴翠环 +4 位作者 周晟 徐毅 王秀红 黄邦杏 王智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型感染状态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 DNA,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形态学观察癌组织中的挖空细胞。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23例(52.27%)HPV 16/18型呈整合状态,9例(...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型感染状态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原位杂交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HPV 16/18 DNA,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形态学观察癌组织中的挖空细胞。结果44例肺鳞状细胞癌中,23例(52.27%)HPV 16/18型呈整合状态,9例(20.45%)呈大部分游离少许整合状态,12例(27.27%)阴性。15例非肿瘤肺组织标本中未检测到HPV 16/18型,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7例肺鳞状细胞癌(61.36%)P53蛋白阳性,其表达与HPV16/18在癌细胞中的存在状态有关(P<0.05);19例(43.18%)可见挖空细胞。HPV的感染、挖空细胞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均P<0.05)。结论HPV感染可能是一部分肺鳞状细胞癌的致癌因素之一,这部分癌中P53的表达显著低于HPV阴性和存在游离状态HPV的病例。挖空细胞某种程度上预示HPV的感染,但不是确定HPV感染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病毒 P53蛋白 原位杂交 挖空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