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优势亚型 被引量:9
1
作者 汤惠茹 魏丽惠 +1 位作者 吴瑞芳 周艳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1-773,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m papillomavirus,HPV)的优势亚型。方法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检查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CIN1 85例、CIN2 63例、CIN3 48例、子宫颈癌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m papillomavirus,HPV)的优势亚型。方法选取子宫颈病变患者270例,其中组织学检查示典型HPV感染改变者54例、CIN1 85例、CIN2 63例、CIN3 48例、子宫颈癌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包括HPV感染改变者和CIN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包括CIN2和CIN3。采用HPV基因芯片检测及分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子宫颈分泌物中的HPV亚型。结果270例子宫颈分泌物中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的前5位依次为HPV-16(49.7%)、HPV-58(16.8%)、HPV-18(12.6%)、HPV-33(9.0%)、HPV-31(6.0%),而其余亚型所占比例均小于4.0%。子宫颈病变分级不同,感染的HPV亚型亦有区别。HSIL组HPV感染型别前5位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58、18、33和31,感染率分别为62.6%、14.1%、11.1%、8.1%和6.1%,在HSIL中此5种亚型感染覆盖率为90.8%;而LSIL组HPV感染型别由高至低依次为:HPV-16、18、58、33和31,感染率分别为21.7%、19.6%、17.4%、8.7%和6.5%,其余亚型所占比例均小于5%,LSIL中此5种亚型感染覆盖率为69.6%。采用χ2检验发现,HSIL组HPV-16型感染率明显高于LSI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LSIL组HPV-18型感染率明显高于HSIL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程度子宫颈病变感染HPV的优势亚型不同。HPV-16、58、18、33和31型的致癌性较强,其中HPV-16型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病变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 基因芯片 子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微浸润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忠明 崔绪琴 +5 位作者 李娜 张冠军 赵延红 刘润润 谢琪 高宝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702,共6页
目的明确陕西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微浸润癌(MICC)病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 571例陕西地区宫颈病变患者,其中CIN 1、CIN 2、C... 目的明确陕西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微浸润癌(MICC)病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 571例陕西地区宫颈病变患者,其中CIN 1、CIN 2、CIN 3、原位癌(CIS)、MICC分别为252、505、539、143、132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样本中高危型HPV(HR-HPV)15种和低危型HPV(LR-HPV)6种(共21种)HPV基因亚型,分析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结果总体HPV感染率为90.64%。HR-HPV感染率89.37%,占HPV阳性标本的98.60%;总体HPV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在CIN 1、CIN 2、CIN 3、CIS、MICC中分别为76.98%和73.02%、89.70%和88.51%、95.73%和94.99%、95.80%和95.80%、93.94%和93.94%,各组间差异除CIN3+(即CIN3和CIS)与MICC组外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1~136.96,P〈0.001)。感染率最高者为HPV16(55.63%),其他常见亚型为HPV58(16.74%)、52(11.01%)、33(7.00%)、31(6.62%)、18(5.86%)。LR-HPV感染率6.68%。LR-HPV感染率在前述各组中分别为10.32%、8.32%、4.64%、3.50%、5.30%。常见LR-HPV为HPV81(2.93%)、11(1.78%)、6(1.21%)。高危/低危HPV混合感染率5.41%。CIN1组HP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病变组。结论陕西地区宫颈病变中HPV感染水平符合疾病本质规律且随着病变加重显著增加,其基因型分布基本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并具一定区域性差异。HP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在不同病变中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亚型在宫颈病变发生中作用的不同。本结果对理解宫颈病变的发生机制、宫颈癌防治和疫苗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 分布特征 宫颈上皮内 宫颈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有丝分裂抑制因子1对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基因介导的DNA重复复制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飞 沈彦军 +2 位作者 杨阳 晁岚 杨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5-490,共6页
目的探索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致癌基因(HPV-16 E7)引起的DNA重复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在稳定表达HPV-16 E7的RPE1 E7细胞及对照空载细胞RPE1 Vector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损伤前后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检... 目的探索DNA损伤后人乳头瘤病毒16亚型E7致癌基因(HPV-16 E7)引起的DNA重复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在稳定表达HPV-16 E7的RPE1 E7细胞及对照空载细胞RPE1 Vector中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NA损伤前后细胞周期改变情况;然后利用免疫印迹检测DNA损伤前后早期有丝分裂抑制物1(Emi1)在RPE1 E7及RPE1 Vector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最后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利用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多倍体的比例变化。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多倍体比例显著增高(t=6.397,P=0.0031);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Emi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t=8.241,P=0.0012);在DNA损伤后的RPE1 E7细胞中应用2条独立的小干扰RNA干扰Emi1的表达后,多倍体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t=2.916,P=0.0434;t=3.452,P=0.0260)。结论DNA损伤后HPV-16 E7可通过Emi1介导DNA重复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16亚型 E7 早期有丝分裂抑制因子1 DNA重复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及与CIN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项璐璐 洪祖蓓 狄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及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8640例行HPV检测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及与不同级别CIN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亚型HPV致病力的差异。结果:①HPV阳性1873例(21.7...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及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8640例行HPV检测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亚型HPV感染情况及与不同级别CIN患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亚型HPV致病力的差异。结果:①HPV阳性1873例(21.7%),多重感染453例(5.24%),单一亚型感染1420例(16.44%),HPV检出频次2417次,检出频次最高的6种高危亚型分别为:HPV16(25.90%),HPV58(11.92%),HPV52(10.22%),HPV33(6.99%),HPV53(6.54%)和HPV18(5.63%)。372例CIN患者中有273例HPV阳性,其中检出频次最高的几个亚型:HPV16(57.51%),HPV18(16.48%),HPV58(13.92%),HPV52(9.16%),HPV33(8.79%)和HPV31(4.40%)。②检出频次较高的6种HPV亚型中,HPV52亚型发病年龄最低。③HPV16、HPV18亚型发生高级别CIN的风险较其他亚型更高(OR=24.056,OR=27.474);单一感染时,HPV16亚型感染导致CIN的发生率比HPV18亚型的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3)。HPV58亚型感染导致CIN的发生率较HPV52亚型的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CIN患者中感染HPV的常见亚型依次为:HPV16、18、58、52、33、31。HPV52亚型发病年龄低,致病力弱。在单一感染中HPV16亚型的致病力较HPV18亚型强,HPV58亚型的致病力较HPV52亚型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 宫颈上皮内 感染率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V23 L1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5
作者 栗宁 陈玉梅 +5 位作者 周景明 陈玉阁 祁艳华 殷佳佳 李昱雅 王爱萍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4,共6页
为了制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23亚型的L1蛋白,结合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经密码子优化合成HPV23的L1蛋白编码区序列,并将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4种原核表达载体pET28a-23L1、pET30a-23L1、pET32a-23L1... 为了制备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23亚型的L1蛋白,结合大肠杆菌密码子偏好性,经密码子优化合成HPV23的L1蛋白编码区序列,并将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4种原核表达载体pET28a-23L1、pET30a-23L1、pET32a-23L1和pESUMO-23L1,随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SDS-PAGE鉴定发现,pESUMO-23L1和pET32a-23L1均能表达可溶性重组蛋白,且pESUMO-23L1的可溶性表达量较高。利用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SUMO-23L1蛋白,纯度约为90%。血凝实验结果表明,重组SUMO-23L1蛋白具有类似天然病毒的血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23亚型 L1蛋白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