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阴道镜联合新柏氏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测诊断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玲 陆丽华 薛月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新柏氏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EC)检查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1125例妇女行TCT筛查,744例TCT检测结果异常或可疑宫颈病变者行EC检查,并... 目的探讨新柏氏膜式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和电子阴道镜(EC)检查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SPI)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1125例妇女行TCT筛查,744例TCT检测结果异常或可疑宫颈病变者行EC检查,并对706例异常EC图像者或可疑病变者行镜下多点活检。结果TCT、EC和EC联合TCT检查诊断SPI、CIN和宫颈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8.74%、88.79%和90.63%;特异度分别为85.44%、80.38%和96.4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4.06%、68.90%和91.1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9%、93.61%和96.2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较单独采用一种检查明显增高(P<0.05)。结论TCT适合作为筛查宫颈病变的参考指标,联合EC对宫颈病变定位并镜下活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对宫颈SPI和CIN的早期诊断率,是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 宫颈上皮内 电子阴道镜 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性T细胞17相关细胞因子在育龄期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女性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洪祖蓓 季雯婷 +2 位作者 邱丽华 狄文 楼微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早期过程中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方法·收集120例高危型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25~46岁)的阴道灌洗液,并经活检病理诊断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早期过程中宫颈、阴道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方法·收集120例高危型HP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25~46岁)的阴道灌洗液,并经活检病理诊断排除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CIN以上病变;选择同时期妇科门诊HPV阴性、液基薄层细胞检测阴性者20人,作为对照组。应用液相微珠悬浮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IL-10、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V感染者阴道局部IL-17、IL-6、TGF-β、IL-4表达量较HPV阴性者明显升高;HPV16/18型感染者阴道局部IL-4、IL-10的表达量较HPV非16/18型感染者明显降低;HPV持续感染者阴道局部IL-17、IL-6、TGF-β的表达量,与HPV非持续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HPV阴性者显著升高。结论·HPV感染早期即可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引起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变化。Th17相关免疫因子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可为指导HPV高危型持续感染的处理及预防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高危型 持续感染 辅助性T细胞17 局部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中国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被引量:1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 +16 位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委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子宫颈癌防控研究专委会 中国癌症基金会全国子宫颈癌防治协作组 中国抗癌协会子宫颈癌专委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健康医学分会 孔北华 马丁 魏丽惠 李明珠 赵方辉 尹如铁 王新宇 丛青 李双 殷爱军 宋坤 隋龙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0-360,共11页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可降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是安全的,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优先推... 预防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的有效方法,可降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均表明,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是安全的,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保护效力和保护效果。优先推荐9~26岁女性接种HPV疫苗,重点是9~14岁女孩;同时,推荐27~45岁女性和9~26岁男性接种,倡导男女共防。对于HPV感染或细胞学异常人群、HPV相关病变治疗史人群、遗传易感人群、子宫颈癌发病高风险生活方式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均推荐预防性HPV疫苗接种。接种HPV疫苗后仍应定期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疫苗 临床应用 高风险 特殊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筛查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45万人群 被引量:6
4
作者 舒婷 兰志鹏 +2 位作者 巫霞 罗映娟 杨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9,共7页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背景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病因明确,通过规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是WHO推荐的首选宫颈癌筛查方法,了解成都市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状况,对优化成都市宫颈癌筛查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成都市35~64岁参加宫颈癌筛查人群的hrHPV感染现状和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探讨hrHPV阳性检出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成都市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数据库”收集2023年参加成都市免费宫颈癌筛查的459433例个案数据,分析不同hrHPV基因型感染总体分布情况以及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亚型感染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特征人群hrHPV感染情况,并构建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rHPV检出阳性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459433例中,hrHPV阳性检出率为11.65%(53509/459433),hrHPV感染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_(趋势)^(2)=1501.082,P<0.001)。82.39%(131/159)的宫颈癌患者感染HPV 16或18亚型,以单纯感染HPV 16亚型为主(52.20%,83/159)。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绝经状态、避孕方式、妊娠次数、分娩次数为hrHPV阳性检出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成都市女性hrHPV阳性检出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筛查过程中,要重视健康教育与随访工作,特别是对HPV 16或18亚型阳性者的后续随访工作。开展宫颈癌筛查宣传工作时应特别关注年长者、文化程度较低者、未婚或离异/丧偶者、已绝经者、未避孕或采用避孕套外的其他避孕方式者、妊娠或分娩2次以上者等重点人群,加强宫颈癌防治核心知识、生殖健康知识等的宣传,提高妇女健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乳头病毒感染 高危型人乳头病毒 筛查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其与TCT的关系
5
作者 杨雅婷 钟斐 +6 位作者 黄维 李婷婷 沙燕华 秦笙 黄川 郑锡簪 曹顺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5-386,共12页
目的:对广州地区14 794例样本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率、亚型感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广州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 目的:对广州地区14 794例样本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率、亚型感染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HPV感染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广州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评价,为HPV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探讨HPV和TCT联合检查在女性宫颈癌筛查和制定HPV疫苗接种策略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4 794例行37种HPV亚型基因分型检测的样本资料,同时对TCT筛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的HPV感染特征情况,以及HPV单一感染、多重感染与TCT之间的关系。结果:HPV总感染率为29.42%,最常见的HPV感染亚型依次为HPV52(21.55%)、HPV58(10.00%)、HPV16(9.17%)、HPV51(8.37%)、HPV39(7.56%)、HPV61(7.34%)及HPV53(7.01%);女性的总感染率为29.03%,男性的总感染率为43.25%;HPV感染率与年龄分布密切相关,各年龄分组间总感染率,以及各年龄分组的单一感染率、多重混合感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4.641,30.797;P<0.001)。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感染率分别为28.03%、28.58%、29.56%、32.26%。单基因感染中,高危亚型的感染率最高为夏季(43.53%);双重及以上感染中,以秋季感染率较高(35.02%)。TCT分组均以单一感染为主,各TCT分组的单一感染、多重感染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497,P<0.001)。各年龄分组的TCT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1,P<0.001)。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广州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其总感染率为29.42%,HPV52、HPV58和HPV16是最常见的型别,男性HPV总感染率高于女性,HPV感染率与年龄分布呈现密切相关性,且夏秋季节的感染率高于春冬季节。此外,还发现各TCT分组间的HPV感染率及各年龄分组间的TCT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HPV感染的早期筛查,制定针对性的HPV防控策略、提高宫颈癌的诊疗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尤其强调了男性HPV感染在HPV防控中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单一感染 双重感染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癌症风险感知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陈双妍 万盈璐 +1 位作者 万丞 杨珊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48,共5页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的癌症风险感知体验,为制订针对性早期筛查方案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1所三级综合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22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按照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数据,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17个亚主题,即癌症风险感知特征、癌症风险感知内容、健康行为益处感知、感知行为转变障碍及感知风险驱动力。结论 医护人员应协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女性树立正确的癌症风险感知,深化风险认知教育,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加强癌症预防,提高筛查及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人乳头病毒 HPV感染 宫颈癌 癌症风险感知 质性研究 妇产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人类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麦丽霞 杨广智 +4 位作者 袁素华 王冬纳 张婷 邓文成 黄培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50-752,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并探讨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HPV亚临床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遣方用药,水煎内服外洗;对照组34例,宫颈SPI患者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并探讨治疗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HPV亚临床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根据中医辨证遣方用药,水煎内服外洗;对照组34例,宫颈SPI患者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塞阴道治疗,其他部位SPI患者口服盐酸左旋咪唑片治疗。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71%,对照组为3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前后的CD3、CD4及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中药治疗HPV亚临床感染的临床疗效较好,中药治疗对HPV亚临床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疗法 人类乳头病毒 临床感染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王跃 高慧 +3 位作者 刘玉兰 郝艳红 扈有芹 李青波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第6位高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而子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主要因素。由于从病毒感染进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针对病因,及时阻断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有效阻止病情进展,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尤为重要。西医外用药物、消融及手术治疗存在易复发、出血、感染及术后影响生育功能等并发症,中医辨证论治,在病情不同阶段均可提供有效干预,且中药多靶点,与多个信号通路发生作用,与西医协同治疗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通过综述中西医治疗子宫颈高危型HPV的主要方法,为该病临床诊治提供思路,同时综述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实验模型及中医药抗高危型HPV感染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持续感染 宫颈上皮内样病变 宫颈癌 中医药 实验模型 作用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a9组感染女性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苏明芮 刘军 +5 位作者 王淑珍 詹宇新 王秋曦 李金凤 朱磊 张健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探讨通过改变阴道菌群,阻止宫颈癌变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阴道镜门诊就诊的单一亚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α9组感染的患者,按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或正常者(LSIL-组)207例和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及宫颈浸润癌者(HSIL+组)117例。应用16S r RNA V4区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并比较两组受试者阴道微生物群特征。应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曲线拟合、线性判别分析效应(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 Se)分析HPVα9组感染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微生物菌群特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HSIL+组与LSIL-组女性感染HPV亚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微生物群的物种数目、香农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女性,阴道菌群动态改变,其变化趋势与宫颈病变的结局有关。LEf Se分析发现HSIL+组葡萄球菌属显著高于LSIL-组,LSIL-组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HSIL+组(Z=2.59,P<0.05),普雷沃氏菌、假单胞菌与乳杆菌联合降低HSIL的发生。分层分析发现初次性生活年龄≤20岁、产次<3次、无恶性肿瘤家族史、教育程度≥本科、体质量指数<24 kg/m2时,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不同,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程度宫颈病变阴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不同,多个菌属间可能存在内在平衡。高度宫颈病变时葡萄球菌属丰度高,普雷沃氏菌属丰度增加与正常宫颈及低级别病变密切相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物群 宫颈病变 人乳头病毒感染 16S rRNA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及分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左安欣 钱影臣 +3 位作者 张晓妹 周丹 仝放 仇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8-1263,共6页
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某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检测的男性患者,并将全部受检患者分为5组:病毒性疣组、皮炎皮疹组... 目的分析皮肤科门诊男性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及基因亚型分布,为防治男性HP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2022年1月-2023年3月在某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并进行HPV检测的男性患者,并将全部受检患者分为5组:病毒性疣组、皮炎皮疹组、泌尿道感染组、包皮阴茎炎组、无症状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组成、临床诊断、症状类型与基因型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035例男性患者进行了HPV检测,567例检测阳性,阳性率54.78%。其中病毒性疣组286例,皮炎皮疹组164例,泌尿道感染组6例,包皮阴茎炎组109例,无症状组470例。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亚型依次是6型(17.97%)、11型(12.37%)、52型(8.70%)。单一型HPV感染阳性率为29.86%,占54.50%。不同年龄组的感染阳性率、低危感染阳性率和多重混合型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年龄组感染阳性率高于20~<30岁组、30~<40岁组和40~<5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患者中199例(35.10%)无临床症状,368例(64.90%)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40.74%,231例)。病毒性疣组中HPV阳性患者以低危型为主,占80.95%;包皮阴茎炎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为主,占84.78%;无症状组中HPV阳性患者以高危型感染为主,占86.43%。结论皮肤科门诊男性HPV感染以单一型感染为主,低危型感染临床诊断主要表现为病毒性疣,高危型感染主要表现为包皮阴茎炎,无症状组中阳性感染者以高危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男性 基因型 临床症状 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青玲从湿邪论治宫颈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经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秀 狄广慈 +3 位作者 戴任金铭 杨迎迎 徐雯雯 任青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9,共3页
我国宫颈癌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上升,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临床目前没有治疗人乳头瘤病毒的特效药。近年来,中药制剂对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癌前病变的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任青玲教... 我国宫颈癌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仍在上升,人乳头瘤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临床目前没有治疗人乳头瘤病毒的特效药。近年来,中药制剂对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癌前病变的治疗成为研究热点。任青玲教授以湿邪为切入点,阐述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多因脾虚失运,湿邪内停,久而酿毒所致,治法以健脾除湿为基础,兼以祛湿解毒,辅以雷火灸外治,因势利导,使邪祛则正安。现将任师临证经验总结如下,并附医案一则,为治疗持续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提供中医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持续性人乳头病毒感染 名医经验 加味二妙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彭萍 朱兰 +1 位作者 郎景和 沈铿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诊治以及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妊娠时机。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45例妊娠合并生殖道HP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58%)表现为下生殖道疣,18例(38%)为亚临床感染,1例(4%)为潜... 目的:探讨妊娠期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特点、诊治以及HPV持续感染患者的妊娠时机。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45例妊娠合并生殖道HPV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58%)表现为下生殖道疣,18例(38%)为亚临床感染,1例(4%)为潜伏感染。10例(22%)患者合并其他感染。16例(36%)患者接受药物、激光、冷冻或手术治疗。39例患者足月分娩,未发现呼吸道乳头瘤病新生儿。产后复查3例患者仍有下生殖道疣。13例患者复查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4例患者异常。5例患者复查HC2,2例阳性。结论:妊娠期下生殖道HPV感染发生新生儿呼吸道乳头瘤病率很低,但下生殖道HPV感染孕妇易合并其他下生殖道感染。持续HPV感染患者可在病毒负荷低时计划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感染 妊娠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亚型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蒋汉梁 张甦 +3 位作者 周林福 陈峰 朱海红 陈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研究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720例湖州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8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720例患者中HPV感染183例,占25.42%。单一感染... 目的:研究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悬浮芯片技术对720例湖州地区妇女宫颈分泌物或脱落细胞进行18种高危型HPV和8种低危型HPV检测。结果:720例患者中HPV感染183例,占25.42%。单一感染135例,占18.75%;双重感染33例,占4.58%;三重以上感染15例,占2.08%。183例阳性标本主要为高危型HPV 16、58型,低危型HPV 11、6型。结论:湖州地区妇女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率为25.42%,并明确了HPV 16、HPV 58为该地区宫颈病变组织中HPV主要的流行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病毒 人/分离和提纯 乳头病毒感染 基因型 宫颈疾病/病毒 悬浮芯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亚型在其感染相关疾病中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贾英 周敏 +1 位作者 吴瑾 唐良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87-2389,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的基因型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门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宫颈... 目的通过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不同亚型的分布特点,探讨不同的基因型与HPV感染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门诊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CINⅡ、CINⅢ、宫颈浸润癌、生殖道湿疣、宫颈HPV亚临床感染共353例患者的HPV亚型的分布情况。结果353例妇女中HPV阳性176例,阳性率为49.86%。浸润癌中HPV的检出率为100%,且均为高危性HPV感染;HPV感染率在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逐渐增高,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P<0.05)。共检测出15种HPV亚型,依次为16、58、52、33、53、11、31、6、18型等,前4种亚型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最常见,16、58型等高危型HPV感染在HPV感染相关的良性疾病中仍然最常见,低危型HPV在生殖道湿疣、亚临床感染中却相对少见。结论HPV检测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HPV感染的型别具有地域差异性;HPV16型的感染仍是女性健康的最大威胁;应重视生殖道湿疣和SPI等良性病变患者的治疗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基因型 宫颈肿 湿疣 临床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生殖道感染的流行病学与临床 被引量:35
15
作者 钟茜 赵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在女性生殖道肿瘤中高居首位。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 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在女性生殖道肿瘤中高居首位。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生殖道感染 流行病学 女性恶性肿 女性生殖道肿 宫颈上皮内 临床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6
作者 徐云 颜灵芝 +8 位作者 施晓兰 姚颖 王攀峰 颜霜 孟佳佳 季楠 马骁 傅琤琤 吴德沛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3,共8页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情况以及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通过查询病例资料和电话随访,回顾性调研了2022年8月—2023年1月就诊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的MM患者在国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流行高峰期间COVID-19的发生率,重点收集了27例MM合并COVID-19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信息,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共调研116例MM患者,中位年龄69(38,86)岁,87例(75.0%)患者在流行高峰期间感染了新冠病毒:轻型12例(13.8%)、中型49例(56.3%)、重型20例(23.0%)、危重型6例(6.9%),合并COVID-19患者的死亡率为4.6%(4/87)。住院的27例患者中,男性16例(59.3%)。MM合并COVID-19初发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6例(96.3%)、乏力20例(74.1%)、胸闷17例(63.1%)、咽痛17例(63.1%)、发热11例(40.7%)和头痛6例(22.2%)。27例患者合并的COVID-19均为中-危重型。感染新冠病毒后MM患者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而IL-6、CRP和D-二聚体则明显升高(P<0.05)。重/危重型较中型患者的淋巴细胞及血Na+水平下降更为明显;而D-二聚体、IL-6、LDH及CRP则升高(P<0.05)。MM合并COVID-19后患者的病毒抗体转阳中位天数为14(11,19)d,其中IgM抗体滴度中位数为3.25(2.06,4.69)S/CO,IgG抗体滴度中位数为6.41(2.06,9.50)S/CO。27例患者中新冠病毒抗原/核酸转阴的中位天数为22(16,30)d。25例(92.6%)好转出院,中位住院天数为20(11,33)d。结论MM合并COVID-19较2020年死亡率明显下降,但仍易进展为重型/危重型,病毒清除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局部干扰素应用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进程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陈晓静 叶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分析阴道局部应用干扰素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69例宫颈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137例)和对照组(132例),以6个月为间隔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毒清除率情况。结果:16个月时治疗... 目的:分析阴道局部应用干扰素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清除率的影响。方法:将269例宫颈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患者随机纳入治疗组(137例)和对照组(132例),以6个月为间隔随访1年,比较两组病毒清除率情况。结果:16个月时治疗组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0岁以下人群清除率均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上人群(P<0.05)。2对年龄及分组进行分层:治疗组6个月时30岁以下人群清除率与30岁及以上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30岁以下人群清除率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上人群(P<0.05);对照组30岁及以下人群清除率均显著高于30岁及以上人群(P<0.05)。结论:对于宫颈细胞学阴性高危型HPV阳性患者,如果精神症状严重或随访依从性差,阴道局部干扰素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 人乳头病毒 宫颈感染 清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检测及其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春雷 李兆基 +3 位作者 周水淼 廖建春 萧璧君 范静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35-1136,F003,共3页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1 6 ,1 8亚型 )感染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42例喉鳞癌组织中 HPV1 6 ,1 8亚型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42例喉鳞癌组织中 HPV1 6 ,1 8亚型感染阳性率 6 4.2 9% (2 7/ ...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1 6 ,1 8亚型 )感染情况及临床分析。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42例喉鳞癌组织中 HPV1 6 ,1 8亚型感染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42例喉鳞癌组织中 HPV1 6 ,1 8亚型感染阳性率 6 4.2 9% (2 7/ 42 ) ,但HPV1 6 ,1 8感染与临床分期、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无关。 结论 :HPV1 6 ,1 8感染可能是人喉癌形成的触发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人乳头病毒 HPV感染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高文捷 高冬梅 +1 位作者 余小琴 徐元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85-1788,1793,共5页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女性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别及感染模式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 535例妇科及相关科室就诊并接受HPV分型检测患者的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HPV感染率为29.0%(734/2 535),检出率最高的5种基因型依次为... 目的探讨合肥地区女性宫颈病变中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别及感染模式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 535例妇科及相关科室就诊并接受HPV分型检测患者的相关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HPV感染率为29.0%(734/2 535),检出率最高的5种基因型依次为HPV16(7.1%)、HPV52(5.2%)、HPV58(3.9%)、HPV53(1.7%)及HPV33(1.6%)。良性病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中HPV的感染率为50.4%,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组HPV感染率为87.6%,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47,P=0.000)。宫颈HSIL+病变中HPV16(37.5%)占比高于HPV58(11.6%)和HPV52(8.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57、6.917,P <0.05)。结论合肥地区女性HPV优势感染基因亚型分别为HPV16、HPV52、HPV58、HPV53及HPV33。宫颈HSIL+病变中最常见的HPV亚型是HPV16,其次为HPV58和HPV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病毒 多重感染模式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高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感染和p33^(ING1b)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玛依努尔.尼亚孜 刘芳 +4 位作者 朱开春 戴建霞 阿也提.司马义 王琳 昆多孜.乌赛那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和p33ING1b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和3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p33ING1b...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和p33ING1b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和34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p33ING1b和hTERT表达情况,PCR法检测HPV16感染情况,并与12例正常子宫颈进行对照。结果对照组、CIN1组、CIN2~3组和SCC组中HPV16感染率分别为0、22.2%、44.0%和74.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26.537,P=0.000);p33ING1b阳性率分别为91.7%、77.7%、68.0%和36.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38.943,P=0.000);hTERT阳性率分别为50.0%、66.6%、88.0%和94.0%,各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性(x2=48.199,P=0.000)。HPV16感染与p33ING1b表达呈负相关(r=-0.294,P=0.004),与hTERT表达呈正相关(r=0.286,P=0.005);p33ING1b表达与hTERT表达呈负相关(r=-0.361,P=0.000)。结论HPV16感染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SCC组织中p33ING1b表达下降及hTERT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P33^ING1B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单位 人乳头病毒16 维吾尔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