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为活动干扰对甘南高寒草甸喜马拉雅旱獭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彩军 王小燕 +4 位作者 刘倩倩 安康 蒲强胜 王志成 苏军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9-1226,共8页
人为活动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过程和功能产生极大影响。明确人为活动干扰对甘南高寒草甸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食性的影响,可为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比较了自然生境和两种人为活动干... 人为活动会对草地生态系统的组成、过程和功能产生极大影响。明确人为活动干扰对甘南高寒草甸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食性的影响,可为其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分析比较了自然生境和两种人为活动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夏季的食物组成、比例、多样性及其营养生态位的变化。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主要采食杂类草和禾本科植物,不同生境下其采食的植物种类变化不大,采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的比例最大(自然生境、干扰生境1和干扰生境2的相对密度分别为46.67%,24.59%和19.00%)。相较自然生境,干扰生境下喜马拉雅旱獭对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采食相对比例显著降低,而对杂类草的采食相对比例显著增加。人为活动干扰后,喜马拉雅旱獭食物的多样性指数增高,食物生态位宽度增加,拓宽自身食物生态位宽度是喜马拉雅旱獭应对人为活动干扰的重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活动干扰 高寒草甸 喜马拉雅旱獭 食性 营养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王朗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趋势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佑平 蒋仕伟 +1 位作者 赵联军 黄俊忠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通过 5年 (1997~ 2 0 0 1)对王朗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的监测 ,发现⑴人为干扰活动主要包括偷猎、挖药、放牧、旅游等种类 ;⑵干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7~ 9月 ;⑶干扰方式、程度和干扰人员来源随着年度、月份、沟系的不同而发... 通过 5年 (1997~ 2 0 0 1)对王朗自然保护区人为干扰活动的监测 ,发现⑴人为干扰活动主要包括偷猎、挖药、放牧、旅游等种类 ;⑵干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7~ 9月 ;⑶干扰方式、程度和干扰人员来源随着年度、月份、沟系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⑷由于监测巡护和打击力度增强 ,人为干扰数量和程度有了明显下降。针对实际情况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监测巡护力度、开展社区项目、与周边保护区联合监测巡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朗自然保护区 人为干扰活动 趋势 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季人为干扰活动对扎龙湿地 鸟类群落结构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敏 吴庆明 +1 位作者 齐锐 孔维尧 《野生动物》 2008年第3期118-120,共3页
根据扎龙湿地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3种人为干扰强度地区,并进行了鸟类群落结构调查。统计3种干扰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用Shannon-Winener指数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用Pielou指数式计算物种均匀度指数,并用数量数据的β多样性测度公式分析人为... 根据扎龙湿地实际情况,将其划分为3种人为干扰强度地区,并进行了鸟类群落结构调查。统计3种干扰地区的物种丰富度,用Shannon-Winener指数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用Pielou指数式计算物种均匀度指数,并用数量数据的β多样性测度公式分析人为干扰强度对扎龙湿地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扎龙湿地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与人为干扰强度成紧密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扰活动 湿地鸟类群落结构 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 物种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艳红 楚新正 赵树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04-1507,共4页
选择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受人类干扰较明显的区域,通过实验分析人为垦荒、放牧、旅游方式对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开垦的棉田耕地与基本无人开垦的梭梭灌木林地、盐化草甸土地、放牧区与无放牧区、人车践踏区与基本无人车践... 选择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受人类干扰较明显的区域,通过实验分析人为垦荒、放牧、旅游方式对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开垦的棉田耕地与基本无人开垦的梭梭灌木林地、盐化草甸土地、放牧区与无放牧区、人车践踏区与基本无人车践踏区进行对比,认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酶蔗糖酶活性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降低了脲酶活性,而土壤中蛋白酶的酶活性受到人为影响变化幅度小。与梭梭灌木林地、盐化草甸土相比,棉田耕地表层土(0~5cm)四种酶中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都较高,棉田耕地土壤酶活性垂直变化不明显。与无放牧区相比,放牧区对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比较显著,使得表层土壤酶活性明显降低,而土壤中蛋白酶的酶活性受到放牧的影响变化幅度小。与无人践踏区相比,践踏对土壤表层的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影响显著,特别脲酶活性降幅显著;在垂直方向上,人为践踏使得土壤的脲酶、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有较明显的增加。说明甘家湖湿地边缘带土壤酶活性受人为干扰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活动干扰 土壤酶活性 新疆甘家湖湿地边缘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研究概述 被引量:14
5
作者 蒋明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9-790,共2页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战略基地,尤其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并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对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56年...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战略基地,尤其在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建立并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对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56年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从无到有,经过近60 a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评估研究 战略基地 主要保护对象 植被类型 植物种数 人为活动干扰 边界范围 地质遗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日常巡护结果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俊娇 赵卫东 孙庆蕾 《农村实用技术》 2020年第4期167-170,共4页
文章通过选取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10条日常巡护路线,进行三年巡护数据汇总分析,统计研究路线记录植物20科34属5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记录野生动物11目28科48属54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记录人为干... 文章通过选取保护区具有代表性的10条日常巡护路线,进行三年巡护数据汇总分析,统计研究路线记录植物20科34属53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记录野生动物11目28科48属54种,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种。记录人为干扰类型主要为放牧、采集、采伐、旅游4种,其中记录放牧干扰175次,采集干扰30次,采伐干扰5次,旅游干扰50次。通过探讨不同路线动植物物种丰富度与路线区域生境相互关系,进一步掌握保护区动植物空间分布状态、人为活动规律,对今后保护区科学制定保护对策具有借鉴参考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雪山 日常巡护 动植物 人为活动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与生态产品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宏春 《绿色中国》 2017年第15期58-59,共2页
生态修复,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全球性的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 生态修复,主要是对受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的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全球性的森林大面积消失、土地沙漠化扩展、湿地不断退化、物种加速灭绝、水土严重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等生态危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拯救生态危机,世界各国的专家给出了共同的答案: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生态危机 人为活动干扰 土地沙漠化 人工设计 生态产品 生态恢复 全球气候 生态系统 现代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8
作者 李雪琴 《新疆林业》 2019年第4期19-20,共2页
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要求,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而建立的。保护区内严格依法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 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和《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要求,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为出发点而建立的。保护区内严格依法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活动干扰和生态环境破坏,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自然保护区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破坏 良性循环 人为活动干扰 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修复 湿地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