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及其影响路径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维 马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4-268,共5页
为了通过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模型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安全行为4个层面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关键人因及其影响路径。对90起高校实验室事故(2000—2022年)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卡方检验和让步比探讨了... 为了通过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模型从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安全行为4个层面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关键人因及其影响路径。对90起高校实验室事故(2000—2022年)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卡方检验和让步比探讨了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和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组织过程简单、监督不充分、个人因素、技能失误和习惯性违规是导致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模型中高低层级的人为因素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且主要的实验室事故致因路径共有16条。根据各层级事故致因形式,剖析了针对性的高校实验室事故的影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事故 人因分析分类系统(HFACS) 卡方检验 让步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在成人和儿童队列中诊断准确性研究的Meta分析
2
作者 鲁璇 沈田 +6 位作者 张育迪 李永珍 曹艳 帅兰军 李晓燕 王英 吴小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5,共9页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简称1997-ACR)、2012年SLE临床国际协作组(SLICC)标准(简称2012-SLICC)和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ACR)标准(简称2019-EULAR/ACR)被广泛用于成人和儿童SL...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简称1997-ACR)、2012年SLE临床国际协作组(SLICC)标准(简称2012-SLICC)和2019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美国风湿病学会(EULAR/ACR)标准(简称2019-EULAR/ACR)被广泛用于成人和儿童SLE诊断,但其最初的制定仅基于成人队列,在儿童SLE中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验证。目的评估3个标准在成人及儿童SLE中的诊断效能。设计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根据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比3个标准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分析异质性来源,采用GRADE证据等级评价。主要结局指标3个标准诊断儿童SLE的诊断效能。结果本文纳入36项研究中,成人SLE 22项、儿童SLE 13项、成人和儿童SLE 1项。1997-ACR应用在成人SLE和儿童SLE分别为23项和13项,2012-SLICC应用在成人SLE和儿童SLE分别为22项和13项,2019-EULAR/ACR应用在成人SLE和儿童SLE分别为17项和10项。除2012-SLICC成人SLE和儿童SLE特异度和AUC,在3个标准诊断准确性和AUC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儿童SLE:1997-ACR每10万人中,真阳SLE 5(4~5)人,假阳SLE 1(1~2)人;2012-SLICC及2019-EULAR/ACR每10万人中,真阳SLE 6(6~6)人,假阳SLE 0(0~0)人;成人SLE基于3个标准的Meta分析依据GRADE对证据体评价降2级,为低质量证据,儿童SLE基于3个标准的Meta分析依据GRADE对证据体评价局限性降1级,为中等质量证据。结论在儿童和成人SLE中,相较1997-ACR,2012-SLICC和2019-EULAR/ACR诊断效能更优且诊断效能相同;儿童人SLE中2012-SLICC和2019-EULAR/ACR误诊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分类标准 儿童 诊断价值 敏感性 特异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燃气泄漏事故人因失误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钟虹 韩梦萦 +2 位作者 李琼 吴敏 姬荣斌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17-2725,共9页
人因失误引起的燃气泄漏事故,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可减少燃气事故风险。针对城市燃气人因失误引起的泄漏事故,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识别20个影... 人因失误引起的燃气泄漏事故,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加强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可减少燃气事故风险。针对城市燃气人因失误引起的泄漏事故,采用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uman Factors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HFACS)识别20个影响因素,以问卷形式邀请专家评分,并通过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dversarial Interpretation Structural Modeling, AISM)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atrices Impacts Croises-Multiplication Appliance Classement, MICMAC)等方法,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程度、层次结构及风险传导逻辑。研究表明:安全意识、习惯性违规和安全监督监察等因素对城市燃气泄漏人因失误有显著影响,且有强敏感性;规章制度为影响城市燃气泄漏人因失误的根源因素;影响因素层级反馈系统呈多变性和不稳定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人因失误 燃气泄漏 人因分析分类系统 决策试验与评估实验法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研究 被引量:65
4
作者 叶贵 陈梦莉 汪红霞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1-137,共7页
为系统研究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及对策,首先,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行业特征提出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HFACS)框架中应增加社会环境层,在修正框架层次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C-... 为系统研究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人为因素及对策,首先,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建筑行业特征提出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HFACS)框架中应增加社会环境层,在修正框架层次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C-HFACS)框架;其次,对150起建筑安全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探讨C-HFACS框架中对事故影响显著的人为因素及其内在关联性,验证了构建C-HFACS框架的合理性;最后,得出政府监管等九个人为因素对事故和下层人为因素影响显著,并从政府、企业、现场和个体四个维度提出独立第三方"飞行式"巡检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建筑安全事故分析和管理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安全事故 人为因素 建筑安全事故人为因素分类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极地航行船舶驾驶员关键行为因素分析
5
作者 杨曌君 席永涛 +1 位作者 胡甚平 付姗姗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9,共8页
为系统性考虑人为因素对极地航行安全的影响,采用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和行为影响因子,结合船舶极地航行的实际情景特征,利用调研数据和云模型正向云发生器算法,构建了极地航行船员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模型。该模型包含49种驾驶员行为... 为系统性考虑人为因素对极地航行安全的影响,采用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和行为影响因子,结合船舶极地航行的实际情景特征,利用调研数据和云模型正向云发生器算法,构建了极地航行船员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模型。该模型包含49种驾驶员行为子因素,以识别极地航行船舶驾驶员人因失误的关键行为因子。结果显示:导致极地航行船员人因失误的关键行为因素来自不安全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层级的28个子因素。关键行为因素的识别有助于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为失误的发生以提高船舶极地航行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航行 极地水域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分析及分类系统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类模型及其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宫运华 张喆 范志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0,共7页
为提高油气管道事故预防策略的有效性,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模型及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建立油气管道事故预防控制结构,分析国内外35起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并依据扎根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编码,得出油... 为提高油气管道事故预防策略的有效性,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模型及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建立油气管道事故预防控制结构,分析国内外35起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并依据扎根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编码,得出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类模型;其次,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关系网络,通过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关联方向指数分析,识别油气管道事故原因中核心及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影响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类模型包含6个层次:政府及监管部门因素、第三方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可将其细分为22个最底层原因因素。其中,政府及监管部门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和第三方因素均为核心因素;制度缺陷、监督不充分、运行计划不当、第三方破坏行为、管材与焊缝缺陷、施工/维修/配件问题、技能失误均为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影响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模型 人为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模型 油气管道 事故原因 分类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ACS理论对患者安全中人为因素研究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滕苗 肖明朝 +1 位作者 徐玲 赵庆华 《中国医院》 2017年第9期50-53,共4页
人为因素在航空领域和医疗领域中都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影响患者安全的人为因素也多参考航空安全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源自航空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分析。该理论在患者安全领域通过研究医护人员不安全行为... 人为因素在航空领域和医疗领域中都是影响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影响患者安全的人为因素也多参考航空安全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人的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源自航空事故中人为因素的分析。该理论在患者安全领域通过研究医护人员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前提、不安全的监督和医疗机构的组织影响4方面将个人和组织协同分析,回溯原因,力求构建安全预防和风险管理体系。为减少人为因素对患者安全的影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使人为因素成为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因素 患者安全 分析分类系统 航空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株绿僵菌菌株分类地位的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萌 殷幼平 +2 位作者 王中康 刘娟娟 廖玉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21,共8页
为确定10株高效杀虫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克隆、测序10株绿僵菌菌株的ef1-α、rpb1、rpb2、β-tubulin部分序列进行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确定10株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多基因分子鉴定在绿僵菌菌种的划分上... 为确定10株高效杀虫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通过克隆、测序10株绿僵菌菌株的ef1-α、rpb1、rpb2、β-tubulin部分序列进行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并结合形态特征确定10株绿僵菌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多基因分子鉴定在绿僵菌菌种的划分上较单基因更为准确,结合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和形态学特征,将CQMa114、CQMa117、CQMa125、CQMa126、CQMa128归为大孢绿僵菌,CQMa102归为蝗绿僵菌,CQMa132、CQMa135归为贵州绿僵菌,菌株CQMa138、CQMa140与其他绿僵菌亲缘关系较远,有可能为绿僵菌属的新种或新的分类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僵菌 分类鉴定 多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0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WHO新分类统计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福林 汪寅 +5 位作者 陈宏 徐启武 陈衔城 周范民 黄峰平 周良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 探讨新的WHO分类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及统计学分析中的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7月~ 2 0 0 2年6月 3年间华山医院诊治的 5 10 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及 2 0余种抗体标记 ,依据WHO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作... 目的 探讨新的WHO分类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诊断及统计学分析中的意义。方法 对 1999年 7月~ 2 0 0 2年6月 3年间华山医院诊治的 5 10 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及 2 0余种抗体标记 ,依据WHO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作病理诊断 ,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在 5 10 9例肿瘤中 ,按WHO(2 0 0 0 )分类 ,属神经系统肿瘤有 3981例 ,其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14 98例 (占 37 6 4 % ) ,颅脊神经肿瘤 5 36例 (占 13 4 6 % ) ,脑膜肿瘤 1379例 (占 34 6 4 % ) ,其中脑膜上皮组织肿瘤1130例 (占 2 8 38% )和脑膜间叶组织肿瘤 2 4 9例 (占 6 2 5 % )。未定组织来源肿瘤 (血管母细胞瘤 ) 110例 (占 2 76 % )。淋巴瘤和造血组织肿瘤 72例 (占 1 80 % ) ,胚生殖细胞肿瘤 5 2例 (占 1 32 % ) ,鞍区颅咽管瘤 139例 (占 3 4 9% )和转移性肿瘤 195例 (占 4 90 % )。同期的非神经系统肿瘤 ,即垂体腺肿瘤 10 4 2例 (占 2 0 39% )和其他类肿瘤 86例 (占 1 6 8% )。结论 脑膜肿瘤和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中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比例均有升高 ,认识先进仪器和设备并应用于肿瘤诊断 ,并认识少突胶质肿瘤病理形态学本质及胶质母细胞瘤新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WHO分类 统计学分析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地下水系统水质分类判别的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江晓益 成春奇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0,共5页
以某矿区地下水系统为例,对该矿区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耦合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利用因子分析对存在相关关系的离子变量进行空间降维处理,找出能够反映众多离子信息的基础变量(正交因子),以其作为系统聚类变量;运用系... 以某矿区地下水系统为例,对该矿区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耦合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利用因子分析对存在相关关系的离子变量进行空间降维处理,找出能够反映众多离子信息的基础变量(正交因子),以其作为系统聚类变量;运用系统聚类法获取能代表各地下水子系统水化学特征的典型水样;使用贝叶斯逐步线性判别分析建立地下水各子系统水化学判别模型(判别函数),并对随机检验样品进行判别归属和判别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是一种稳定性较好且切实有效的、适用于矿区地下水系统水化学分类及水源水化学判别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系统 水化学分类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人和组织因素的船舶搁浅事故形成路径分析
11
作者 席永涛 张兰 +2 位作者 付姗姗 张欣欣 李亮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系统性分析船舶搁浅事故致因和形成路径,提出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与模糊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船舶搁浅事故人与组织因素分析方法。基于HFACS建立搁浅事故分析的系统框架,通过搁浅事故调查报告挖掘的方法对诱发船舶搁... 为系统性分析船舶搁浅事故致因和形成路径,提出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与模糊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船舶搁浅事故人与组织因素分析方法。基于HFACS建立搁浅事故分析的系统框架,通过搁浅事故调查报告挖掘的方法对诱发船舶搁浅事故的人与组织因素(HOF)进行识别研究;采用船舶事故调查报告与专家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基于BN的船舶事故致因模型,结合模糊逻辑对BN模型进行量化分析;对船舶搁浅事故致因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人与组织因素的船舶搁浅事故的形成路径为安全氛围差—监管不力—知识技能欠缺—瞭望不当—未及时识别危险—未及时采取定位并调整航向—船舶搁浅事故。模型和研究结果可为船舶搁浅事故预防和航运企业安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搁浅事故 人与组织因素 人为因素分析分类系统 三角模糊数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与分类布点决策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清珂 赵汝嘉 +1 位作者 段福兴 车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5,共5页
在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分类与布点的问题,系统聚类分析方法是分类布点决策的主要数学方法之一。文中讨论了系统聚类分析的原理与方法,开发了系统聚类分析软件包HCASP,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
关键词 系统聚类分析 分类 布点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题模型的Ubuntu操作系统缺陷报告的分类及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凯 任怡 +3 位作者 汪哲 管剑波 张芳 赵言亢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5-41,共7页
软件缺陷(Bug)是造成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发软件与修复软件失效,需要对缺陷的分布等特征有更好的理解。Ubuntu是一款得到广泛应用的开源软件,也是Linux操作系统当前在全球最成功的发行版之一。利用缺陷报告来发掘软件... 软件缺陷(Bug)是造成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发软件与修复软件失效,需要对缺陷的分布等特征有更好的理解。Ubuntu是一款得到广泛应用的开源软件,也是Linux操作系统当前在全球最成功的发行版之一。利用缺陷报告来发掘软件缺陷特征,对缺陷进行合理分类并分析操作系统常见缺陷的分布规律及特点,对于基于Ubuntu的国产混源操作系统开发、测试及维护过程中的代码质量分析及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首先,获取Launchpad上32805份Ubuntu操作系统的缺陷报告。然后,采用主题模型分析Ubuntu上常见的缺陷,并结合操作系统的组成特点将其分为内核相关异常、桌面环境异常、网络相关异常、硬件驱动相关异常以及上层应用及开发环境相关异常。进一步,利用F1值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缺陷分类具有较好的准确率。最后,通过分析缺陷报告统计结果得到Ubuntu操作系统的近期缺陷的一般分布规律和特点,同时通过缺陷报告的分类结果,得到了有助于进一步认知Ubuntu操作系统缺陷的相关发现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untu操作系统 LDA模型 缺陷分类 缺陷报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及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运华 张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15,共7页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 为避免因应急失效导致油气管道事故后果加重的问题,基于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分析国内外27起油气管道事故中的应急失效原因。依据扎根理论(GT)统计编码分析结果,得到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应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构建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关系网络,利用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关联方向指数分析识别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中的核心因素及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媒介作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管道事故应急失效原因分类模型包含政府及应急部门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5个层次。应急失效原因细分为16个最底层因素,其中,政府及应急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应急救援不力、制度漏洞、管道运营商监督不充分、技术环境、技能失误等9个因素属于核心因素;技能失误、制度漏洞、技术环境、运营商监督不充分为高关联度因素;管道运营商的制度漏洞、程序漏洞、技术环境、监督不充分、资源管理不当和决策失误为强媒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管道事故 应急失效原因 社会网络分析(SNA) 分类模型 人为因素分析分类系统(HFAC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文文本分类系统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成宝 王志玲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3-35,共3页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中文文本分类系统影响因素的评价问题。首先,提出了影响文本分类系统性能的指标体系,建立了文本分类系统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根据专家调查的结果,构建比较判断矩阵;最后,利用AHP专用软件Exp...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中文文本分类系统影响因素的评价问题。首先,提出了影响文本分类系统性能的指标体系,建立了文本分类系统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其次,根据专家调查的结果,构建比较判断矩阵;最后,利用AHP专用软件Expert Choice计算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系统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 EXPERT CHOI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分层分析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丽霞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3-227,共5页
建立了电能质量监测和分析系统,对改善电能质量、避免设备损坏和电力系统故障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分析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分析算法,来提高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的准确性及对噪声的适应性。采用多种信号处理算法方法,萃取能反... 建立了电能质量监测和分析系统,对改善电能质量、避免设备损坏和电力系统故障有重要的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分析系统的电能质量扰动分析算法,来提高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的准确性及对噪声的适应性。采用多种信号处理算法方法,萃取能反映信号扰动参数的特征并逐层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判定信号的扰动类型。在不同噪声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对6种常见的单一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和4种复合扰动信号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分层分析系统 扰动分类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份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分类、诊断方面的应用
17
作者 张伟东 梁知洁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7-68,共2页
将主成份分析应用于农业生态系统分类方面,可较好地解决多指标所造成的多重共线性等问题,通过主成份形成综合指标进行分类;主成份分析在农业生态系统诊断方面应用,可以综合考虑多因素关系。
关键词 主成份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 分类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晓虹 高莹 +2 位作者 杨建浩 蔡留意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咬合位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等不同[牙合]位的咬合时间、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接触点等相关数据,分析排齐整平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排齐整平后咬合接触时间、前伸咬合分离时间及左、右侧方咬合分离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小;排齐整平后的[牙合]力百分比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小,尖牙前磨牙区增加;排齐整平后的[牙合]接触点数目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少,磨牙区增加,前伸咬合位的切牙区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的工作侧增加(P<0.05)。结论: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能客观评估咬合功能;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存在早接触、[牙合]干扰等异常咬合,通过排齐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使咬合功能趋向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咬合功能 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系统聚类分析法对零件进行分类
19
作者 孙丽媛 《阜新矿业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本文提出了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零件分类并选择其最佳工艺设计的方法,介绍了应用模糊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零件分类和选定其工艺规程的基本过程,以及计算机程序框图。
关键词 零部件 机械元件 分类 模糊系统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据核糖体DNA ITS序列分析苜蓿属的系统分类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毅 梁爱华 +1 位作者 王景雪 D.Z.Skinner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对苜蓿属28个种和1个草木樨种的核糖体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子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核苷酸序列变异做了分析。黄香草木樨被用作外类群。系统分析产生的进化树与该属传统分类基本一致。本研究提示,黄花苜蓿应与紫花苜蓿列... 对苜蓿属28个种和1个草木樨种的核糖体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子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核苷酸序列变异做了分析。黄香草木樨被用作外类群。系统分析产生的进化树与该属传统分类基本一致。本研究提示,黄花苜蓿应与紫花苜蓿列入一种。M.hybrida,M.cancellata和M.prostrata是与栽培苜蓿亲缘关系较近的野生种。研究结果证实先前被称做胡卢巴属的植物种应被归于苜蓿属,而苜蓿属内的Heynianae、Platycarpae和Spiro-carpos等族的分类应予以重新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内转录间隔子 系统分类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