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第二个结合”的理论典范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培功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境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第二个结合”的提出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达到了新的境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体现了中华民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传统。通过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存共同体、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从而探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对生存共同体、情感共同体、道德共同体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二个结合”使得“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理论嬗变,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也向世界呈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基础探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陆雪飞 王伟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9,96,共9页
工业文明导致了严重生态危机的理论反思,引导着人们走向对作为文明之理论根基的"自然观"的重建。为了真正洞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根本性质与基本内涵,克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我... 工业文明导致了严重生态危机的理论反思,引导着人们走向对作为文明之理论根基的"自然观"的重建。为了真正洞悉"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根本性质与基本内涵,克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误区,我们有必要厘清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立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边界和理论高度。换言之,如果我们把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视之为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那么马克思在这场革命中为我们所建构出来的自然观必然是不同于一般唯物主义立场之上的自然观;同时,也只有立足于这一全新的自然观,才能呈现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立场和科学内涵,从而与一切旧唯物主义式的解释划清界限,为生态文明的合法性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生命共同体 马克思 实践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断的哲学意蕴 被引量:2
3
作者 汤荣光 赵秋月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1期5-13,共9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涵括了自然的价值,联结起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而且彰示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命意义,标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故此,如何考释生命共同体哲学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涵括了自然的价值,联结起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而且彰示自然对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命意义,标定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向。故此,如何考释生命共同体哲学意蕴融聚的论题尤为重要。一要考察生命共同体的内在构造,阐明生命共同体生发于人与自然的内在矛盾,解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归属;二要阐释生命哲学化的演进脉络,显扬生命的真实性以及自然中一切要素的生命价值,厘清人与自然的同构关系;三要聚焦共同体型构的缔结方式,释证生命共同体中展现的自然价值力量和人的主体力量,达成两者关系的统合;四要勘察生命共同体的联盟样态,阐明人与世界万物共同享有生命权利,推动形成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有机生命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生命共同体 哲学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理论基础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赵莹 陆雪飞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5,共3页
作为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的理念。为消解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需要扬弃、规避资本逻辑,实现从攫取资源型向再生资源循环型转变,从扩张型增长向... 作为马克思生态自然观的当代发展,"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的理念。为消解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需要扬弃、规避资本逻辑,实现从攫取资源型向再生资源循环型转变,从扩张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从过度消费向适度消费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生命共同体 资本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5
作者 廖福霖 《绿色中国》 2018年第8期46-47,共2页
生命共同体也是生态文明的经典理念。它是指互相依存、有机联系、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诸生命系统的整体。它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以及生命体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生命共同体的元素,如老子的... 生命共同体也是生态文明的经典理念。它是指互相依存、有机联系、休戚相关、生死与共的诸生命系统的整体。它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命体以及生命体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生命共同体的元素,如老子的天地为父母,万物皆为子的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等;18世纪初,英国的自然博物学家吉尔波·怀特倡导人类应当与其他有机体和平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系统 人与自然 共同体 天人合一思想 生态文明 生态环境 传统文化 生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玛丽·雪莱《末世一人》中的生态思想
6
作者 龙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15,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人类面临的时代新论题。玛丽·雪莱在《末世一人》中批判了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警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认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生、承担人类主体责...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全人类面临的时代新论题。玛丽·雪莱在《末世一人》中批判了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警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认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表达了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共生、承担人类主体责任的生态理想。玛丽·雪莱非常具有前瞻性地认识到,西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给人和自然带来了潜在威胁,其表达的生态思想与当今我们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倡议有吻合之处。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重读《末世一人》,这一视角的解读是中西文明互鉴的新尝试,希望能为“后人类”社会应对新挑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雪莱 《末世一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类中心主义 后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论创新的三个维度
7
作者 陈艳波 丁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理念,它强调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为当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观念前提和哲学基础。从人类生态文明思想发展的视野来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总结历史又立足当下的基础上实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主要包括3个维度: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的思想;二是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在对西方生态理论的反思与批判中,实现了对“人”与“自然”二者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的理论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
8
作者 沈甜玲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30,F0003,共2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根本关系。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反思,更是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根本关系。这一理念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深刻反思,更是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正威胁着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与思维方式来应对。因此,研究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实践路径,不仅能够为生态文明理论注入更为实用的内容,还可以为具体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态环境 实践路径 传统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 共同体理念 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发展——灾害区域的协调与应对
9
作者 段伟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人与自然间究竟应保持什么关系?从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追问这一问题。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做出了多种回答。有人提出人类中心论,也有人提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④这无疑是最... 人与自然间究竟应保持什么关系?从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在追问这一问题。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做出了多种回答。有人提出人类中心论,也有人提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等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④这无疑是最有生命张力的表述。他全面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中心论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生态中心论 人类中心论 生命共同体 多边主义 人与自然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哲学探微——基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
10
作者 沈广明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5,共7页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指导理论。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特定进程所必然出现的生态文明形态,是从货币共同体发展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然结果。自由是生命共同体的...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指导理论。生命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发展到特定进程所必然出现的生态文明形态,是从货币共同体发展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然结果。自由是生命共同体的核心价值,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由状态是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的伦理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承担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及环境建设的伦理责任。"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思想已贯彻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中,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自由 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建构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海若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共9页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主客体相对立、人与人相对立的主体建构逻辑,将主体建构纳入人与自然、人与人彼此联合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主体建构逻辑的创新与超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主客体相对立、人与人相对立的主体建构逻辑,将主体建构纳入人与自然、人与人彼此联合的共同体视域中,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主体建构逻辑的创新与超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建构包含“需要—实践—观念”的三重目标向度,分别是在主体需要层面,实现“尊重自然、代际平衡、国际协同”;在主体实践层面,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在主体观念层面,培育“共同体意识、生态价值观、参与意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进程中,要从生产基础决定、制度规范塑造和社会文化引领的不同环节出发,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嵌入主体的需要、实践和观念,建构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主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生态文明建设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韬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7-79,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传承与创新,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传承与创新,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推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我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生态文明 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第五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13
作者 王应宽 温靖 郭黎 《农业工程技术》 2024年第29期12-14,共3页
2024年10月19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生物... 2024年10月19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安徽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英国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联合主办、杭州市拱墅区区委人才办、杭州拱墅区中科空天数字研究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承办的第五届植被病虫害遥感大会(2024)在杭州盛大开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 英国曼彻斯特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责任角度探析生命共同体理论的内涵
14
作者 梁馨元 《绿色中国》 2025年第4期58-60,共3页
生命共同体理论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出了新的解决路径,强调了人与自然、人类代际间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该理论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综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理论的精髓,通过强调人类对... 生命共同体理论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出了新的解决路径,强调了人与自然、人类代际间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该理论深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综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及现代生态理论的精髓,通过强调人类对自然的生态责任、代际责任和全球责任,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责任驱动的视角,对推动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命共同体 全球生态危机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从外在共存到和谐共生 被引量:33
15
作者 韩志伟 陈治科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受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影响,人们往往从对抗性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造成自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人们外在的对象,进而导致了自然与历史的分离。而马克思自然观则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在这种一体性关系中,整... 受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影响,人们往往从对抗性的意义上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造成自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人们外在的对象,进而导致了自然与历史的分离。而马克思自然观则揭示了人与自然的一体性关系,在这种一体性关系中,整个自然界变成了人的无机身体,与人处于相互生成的过程中,从而历史就成为人的真正的自然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实现了对于生命的有机性和创造性的理解,超越了近代机械自然观,发展了马克思自然观,开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自然 马克思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活实践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西藏夏乌村案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九霞 王钰宁 庞兆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1-760,共10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var.coeleste)、耕牛互动时,借助物质、情感、空间以及身份转型等多重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联结,经由人的自然化实践,建构起表征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此时,青稞和耕牛作为工具化的自然,是村民的身体表征,在人类行动者缺场或受限时,扮演为日常生活叙事的角色。②藏族村民与虫草(Cordyceps)、猕猴(Macaca)互动时,借助意义、制度、空间协商等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建立联系,经由自然的人化实践,建构起链接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此时,虫草和猕猴作为对象化的自然,被社会所建构,并赋予社会生命,逐渐嵌入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关系 生活实践 藏族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视域下的环境法治困境与应对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干 林家鑫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0-87,共8页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所蕴含的原创性环境法理、环境正义理论及整体性生态法治观,是环境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观之,环境法治存在理念更新相对滞后、法律制度体系化不充分以...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所蕴含的原创性环境法理、环境正义理论及整体性生态法治观,是环境法治理念的应有之义。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观之,环境法治存在理念更新相对滞后、法律制度体系化不充分以及法治语言规范性不足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作用,需要坚持以体系化和系统性思维编撰生态环境法典,推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向绿色原则转化,完善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法治 绿色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布鲁诺·拉图尔的政治生态观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雪飞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72,共12页
晚近五十年来,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科学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等人秉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叉研究路径,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反思,主张追... 晚近五十年来,气候危机、环境问题、生态问题逐渐国际化、全球化,气候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巨大挑战。科学社会学的领军人物法国思想家布鲁诺·拉图尔等人秉持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交叉研究路径,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反思,主张追问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本质,打破人与自然、科学与政治、事实与价值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传统壁垒,进而创造出行动者网络理论,来重建所有这些二元因素之间的内在关联,探寻解决生态危机的良策。拉图尔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主线,反对现代主义的进化论、整体论、系统论,希望以非现代主义取代现代主义,倡导开启“万物议会”,进行“理想国”式的制度变革,发起“面对盖娅”的认知革命,反思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这为人们在自然与社会有机融合的东方生态观基础上,更好地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提供了一种颇具启发的政治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生命共同体 现代性 布鲁诺·拉图尔 人与自然 政治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
19
作者 程婧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0-231,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中国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论断,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理论与实践 生态文明建设 协同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 系统治理 整体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的逻辑结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郝雨浓 王丹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31,共3页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是由逻辑基点、本质核心、实践路径和价值目标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整体。逻辑基点是“两山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知,本质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路径是“山水... 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是由逻辑基点、本质核心、实践路径和价值目标所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整体。逻辑基点是“两山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知,本质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路径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协同治理,价值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世界。对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重要论述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从而推动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和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人与自然 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