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大学生水资源保护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评《大学生水文化教育》
1
作者 赵红霞 吕文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08-I0008,共1页
中水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水文化的文化根基和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吻合,是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载体之一。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水文化教育和水资源保护教育,不仅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厚植新一... 中水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水文化的文化根基和价值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吻合,是新时代水利精神的载体之一。对当代大学生开展水文化教育和水资源保护教育,不仅能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厚植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正确价值观,深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发展理念。可以说,加强大学生水资源保护教育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水资源保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文化根基 社会发展理念 水文化教育 正确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体现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子娟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I0010-I0011,共2页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关系国民经济,是其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生态保护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好现代农业科技的作...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关系国民经济,是其重要基础,随着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农业污染也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需要不断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生态保护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发挥好现代农业科技的作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将其应用于农业生态化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农业生态化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大国 农业污染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暨生态文明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召开
3
作者 赵玥 《理论视野》 CSSCI 2018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17年12月1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暨生态文明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企业、... 2017年12月1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论视野》杂志社主办的“学习十九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重要论述暨生态文明研究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企业、乡村的负责人任勇、黎祖交、刘湘溶、郇庆治、王荣斌、周昌恩、朱仁斌、李宏伟、卢凤、张孝德、常纪文、徐春、曹前发、熊哲、方世南、文传浩、罗常军、潘佳、孙要良等出席研讨会并发言。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理事陈江生,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秘书长薛伟江分别主持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学术研讨会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文明研究 现代化建设 大报 学习 马克思主义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
4
作者 崔方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7年第14期168-168,共1页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效果时,对应的在环境方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从而,建设节约型的园林也成...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效果时,对应的在环境方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重视。为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则。从而,建设节约型的园林也成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既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现代化的今天,随着我国各城市园林建设的大力推行,节约型园林的建设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人们越来越关注园林的"节约性"与"生态性"。并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的绿色构想,这是促进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型园林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5
作者 刘强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7X期98-98,共1页
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取得这一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摸索的过程,促进我国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口问题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环保型绿色矿山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6
《国土绿化》 2005年第12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绿色矿山 造林绿化 环保型 无烟煤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护“国宝”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
作者 张玉荣 《小康》 2023年第17期7-7,共1页
红树林是红色的吗?乍一听,还以为是红色树木。其实是因为很多红树植物都富含单宁酸,树皮一旦被割开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氧化成红色,因而得名“红树林”。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 红树林是红色的吗?乍一听,还以为是红色树木。其实是因为很多红树植物都富含单宁酸,树皮一旦被割开暴露在空气中,就会迅速氧化成红色,因而得名“红树林”。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是最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 单宁酸 生态系统 红树植物 粮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8
作者 兰洋洋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6期93-95,111,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蕴含丰富的内涵,其以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刻阐明了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两个“和解”,才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继承和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蕴含丰富的内涵,其以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为切入点,深刻阐明了只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两个“和解”,才能真正实现人和自然之间和谐共处。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全面把握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和价值启示,对于我们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局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共建清洁美丽的地球家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价值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研究报告
9
《新经济》 2013年第17期3-5,共3页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北部湾、厦门以及台湾的周边水域。其中,以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最多,种群最为稳定。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广东省...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被誉为"海上大熊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海域、北部湾、厦门以及台湾的周边水域。其中,以珠江口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最多,种群最为稳定。如何处理好保护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成为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以及珠海市政府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如何扩大广大市民对于中华白海豚的认知程度、探究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海洋保护的现状,对处理好保护当地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保护珠江口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生存以及发展作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是一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好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学发展 珠江口 海豚 中华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践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更小的成本获得更大的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应把握的几个要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庆修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0-13,共4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立足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增强开发创新能力,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唯有科技进步能够改变生产要素的传统组合方式,不断突破"增长极限",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关键词 落实科学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 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 绿色科技 成本 财政管理 知识经济 各科经济 新型工业化 资源消耗 经济增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人力资源会计
11
作者 钟顺东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78,共2页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但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大,每年至少需要新创造150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却只有1980... 一、科学发展观的含义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但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大,每年至少需要新创造1500万个就业岗位。现在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却只有1980年代的三分之一……,我国要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就得有自己的发展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它涵盖了三个基本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 人的全面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理念与领导战略思维能力:两者间相关因子的契合研究
12
作者 陈志龙 《领导科学论坛》 2009年第1期40-41,共2页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及其相关因子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及其相关因子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相关因子 思维能力 领导战略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挺松 李雨竹 李明娟 《领导科学论坛》 2012年第2期59-61,共3页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 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本质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根本上缓解日益尖锐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突出的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现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小康社会目标 资源消耗 生态学规律 科学发展 工业化道路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柱兵 《经济研究参考》 2008年第24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增长 统筹城乡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力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专题⑥ 龙川坚持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瑞秋 罗彬 鲁民 《广东经济》 2018年第1期26-29,共4页
近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发展,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产业,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人... 近年来,龙川县委、县政府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发展,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产业,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农业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龙川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龙川地处丘陵山区、山多地少,阳光、温度、水源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发展种植业的良好自然条件。依托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外源污染少、面源污染可控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绿色生产、绿色加工、绿色贮运,打造龙川绿色农业名片,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及“三证一标”农产品,以优质农产品占领市场,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建设 绿色发展 振兴战略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效生态农业 优质农产品 专题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召开“科学发展观与建筑业发展”高层论坛及申报第十八届全国建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发布会的通知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静权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9年第1期90-90,共1页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落实温家宝总理作出的“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重要批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落实温家宝总理作出的“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重要批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现代化 建筑业发展 科学发展 高层论坛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发布会 统筹城乡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设计”+“绿色金融”实现“绿色发展”
17
作者 邢雷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1期65-70,共6页
一、绿色发展背景(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 一、绿色发展背景(一)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 绿色设计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工业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 生产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建设美丽内蒙古
18
作者 付东梅 《北方经济》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关键词 产业建设 节能环保 内蒙古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 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 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和谐与整体和谐
19
作者 张利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25,共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人来说,人的和凿在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人和喈才能家和谐,家和谐才能国和谐,周和谐才能社会和谐。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就是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成细胞——人来说,人的和凿在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人和喈才能家和谐,家和谐才能国和谐,周和谐才能社会和谐。人的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和命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和谐 自我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和谐 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生物实验中诠释科学精神,发展生态思维
20
作者 周洪芳 孟宪堂 周婉 《四川教育》 2021年第3期15-16,共2页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 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以生态、环保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实验 生态思维 生物课程标准 主动参与 环境保护意识 珍爱生命 教学实践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