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绿色金融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沈坤荣 李敏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8,176,共12页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 绿色金融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历程既是顶层设计的完善过程,也是基层实践的探索过程,在二者的上下联动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就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机理而言,绿色金融以引导金融资源流向绿色发展领域为逻辑导向,兼顾绿色转型过程中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催生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质增效。然而,中国当前的绿色金融实践在激励约束、信息披露、标准统一等方面尚有完善空间。为打通现有堵点、优化实践路径,未来的绿色金融发展首先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参与主体积极性;其次要加强数字赋能,联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多重目标;最后要强化内外联动,推进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规则中国化与中国规则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配置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在逻辑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2
2
作者 杜立民 刘倬嫣 肖赵华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41,157,共12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国际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本文首先提炼了这一理念的五大核心特征,并从理论和现实两个维度深刻剖析其内在逻辑。随后,本文结合学术前沿和发展实际,探讨了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关的五大关键议题,包括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适应气候变化以及能源体系转型,并指出了这些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最后,本文总结全文,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对西方现代化的四重超越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传春 张敏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7-222,共6页
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因现代化产生,也应在现代化中解决。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生态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接续探索于新时代形成的“人与... 西方现代化进程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问题因现代化产生,也应在现代化中解决。基于对西方现代化的生态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民族生态智慧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接续探索于新时代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以辩证统一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为前提、以绿色发展为路径、以生态为民为价值取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目标的现代化,从人与自然关系、发展方式、价值取向、目标导向四个层面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生态超越,不仅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力量,也为世界各国走向生态现代化提供了道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法治体系与方略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震 袁周斌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8,共13页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法治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宏阔背景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建设人与自然和... 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法治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宏阔背景下,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基础性保障功能和战略性支撑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结合的生态良法善治,蕴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价值追求,创造了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法治文明珠联璧合效应的人类生态法治文明新形态。用法治来引领、规范和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其总目标和总抓手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下构建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备法治规范体系、高效法治实施体系、严密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法治保障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法治体系构建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目前虽已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生态环境立法的体系性、完备性不足,且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以及党内生态文明法规之间的协调性不够;生态环境执法体系尚未达到良性高效的建设目标,生态环境司法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理性系统的“绿色司法”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中央督察与省级督察两级工作衔接机制不畅、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整体生态法治监督合力不足;生态法治保障体系建设领域的政治和组织保障、队伍和人才保障、物质条件保障等亟待完善和优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遵循坚持和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有机结合的动力机制,以系统整体协同观的法治方法论为路径指引,按照“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要求从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立法短板、大力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效能、稳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切实加强生态环境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向度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继而以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之环境法治保障 被引量:22
5
作者 秦天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38,共11页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环境法治意蕴和深厚的环境法治期许,需要以生态环境法治理念、生态环境政党规范体系、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与生态环境法律实施体系的全面革新作为保障。为完善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在...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刻的环境法治意蕴和深厚的环境法治期许,需要以生态环境法治理念、生态环境政党规范体系、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与生态环境法律实施体系的全面革新作为保障。为完善生态环境法律规范体系,在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上,应在整合专门性生态环境法律规范的同时加强环境法与传统部门法的协同;在环境法内部,应确保作为基础的上位环境法律与作为补充的环境行政法规、环境地方性法规和环境规章有机统合。为健全生态环境法律实施体系,在执法上,应强化跨区域联动和跨领域联动,推动环境行政由行政区行政向区域行政、由基于部门的专业化行政向辐射全局的整体性行政迈进;在司法上,应着力建构预防与救济并行的环境司法能动体系,注重不同环境司法制度之间的顺畅衔接与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环境立法 环境执法 环境司法 环境法典编撰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基于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于舟 万立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实际强调了人与自...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始终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走生态优先、低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思想实际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要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从学理上基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目标等把握其内涵框架,着力从顶层制度设计、城乡融合发展、绿色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体系等方面探索其实践路径,破解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桎梏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成逻辑、时代意蕴与治理图景 被引量:23
7
作者 司林波 裴索亚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全球环境挑战的高度自觉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探索,是对“生态文明何去何从”这一时代之问作出的中国解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全球环境挑战的高度自觉和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探索,是对“生态文明何去何从”这一时代之问作出的中国解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从内在逻辑与外在逻辑的和谐统一、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融通互筑、一般逻辑与情境逻辑的双重交汇的三重维度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作出系统性解读和整体性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了由中国向度向世界视野的深入探索,是中国特色与世界意义的有机统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应当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从而勾勒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治理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现代化 绿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环境伦理 被引量:7
8
作者 彭璞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0,共14页
西方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低维表象,不是现代化的高维本质,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具备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拥有了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 西方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低维表象,不是现代化的高维本质,如果一个国家的制度具备推动国家不断向前、向上发展的能力,那么这个国家就拥有了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想化、技术上的进步化、发展上的绿色化、外交上的和平化。相较于西方以“资本至上”为逻辑的现代化指导下的割裂对立的人与自然关系,中国式“人民至上”逻辑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解决了发展和生态的冲突,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方案。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指导下,只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治理观,才能真正克服资本主义逻辑的缺陷,完成人与自然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民至上 环境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被引量:1
9
作者 胡鞍钢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创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绿色发展是对传统黑色发展模式的系统性超越,是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创新版。它强调通过提高绿色投资、实现绿色创新,促进生态资本的增加和绿色财富的积累,... 中国式现代化是创新绿色发展的现代化,深刻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命题。绿色发展是对传统黑色发展模式的系统性超越,是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创新版。它强调通过提高绿色投资、实现绿色创新,促进生态资本的增加和绿色财富的积累,实现从生态赤字向生态盈余的转变,彰显了长期主义战略思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与智慧。以绿色现代化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策略举措,应以国家绿色规划引导地方创新实践,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统筹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持续降碳减污,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科技革命,算好中国降碳责任与机遇账,助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现代化 生态盈余 长期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测度及区域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纪逗 白烨宏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现代化等五个维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各省2...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基于资源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现代化等五个维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各省2011—2022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并采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等测算方式,实证检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时空演化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全国及各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总体差异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的总体差异重点来自地区内差异,且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率呈逐步增长的态势。全国及各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水平均不具有σ收敛特征,但均支持β收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现代化 区域时空差异 收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郇庆治访谈 被引量:1
11
作者 郇庆治 李永恒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F0003,共7页
在访谈中,郇庆治教授围绕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意涵与实践意义以及它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等议题展开。他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已经发展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代表的... 在访谈中,郇庆治教授围绕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意涵与实践意义以及它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等议题展开。他认为,进入新时代以来,生态文明及其建设已经发展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代表的系统性理论话语体系,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则是它在现代化话语语境之下的另一种形式表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之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及其未来发展,同时向当今世界提供了一种不同于欧美西方国家主导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制度政策框架和行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依据、价值诉求、行动路向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金英 张明月 《重庆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8,共14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要求,是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在目标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统一,在价值理念上追求生态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在布局上主张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一致...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涵与本质要求,是理论性、历史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统一体,在目标上追求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统一,在价值理念上追求生态经济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在布局上主张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一致,在贡献上提倡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识,坚持走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治理的科学统筹,稳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落实,在宏观规划、战略方向、具体行动以及回应全球性议题等方面共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生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之“新”解
13
作者 曹家宁 刘吉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0,共10页
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文明自古秉持的生态智慧。在新一轮科学技术变革的宏观背景下,通过解析新质生产力引发的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新质变化,能够明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意涵、逻辑“新”理路和实践“新... 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文明自古秉持的生态智慧。在新一轮科学技术变革的宏观背景下,通过解析新质生产力引发的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新质变化,能够明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意涵、逻辑“新”理路和实践“新”进路。从时代意涵看,当前新质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高维和谐,既是先进生产力的显著标识,也是人类现代化的生态升维,彰显着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生态适宜性。从逻辑理路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会带来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交互方式、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建构范式和人类道德文化体系的表现形式上产生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有机和谐的积极变化。从实践进路看,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应当积极把握生产力发生新质变化的时代契机,集中解决当前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加快构建人与自然新型关系,克服传统现代化中生态自反性限制,渐进式地迈向高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开创人类生态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 生态现代化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生成、要义及特质
14
作者 肖唤元 朱婧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如何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现实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视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困境,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要求,遵循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对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观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新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基本遵循、战略主题、价值追求、实现途径、重要保证、责任担当,彰显出鲜明的战略意蕴、人民情怀、系统思维和实践品格。深刻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生成、要义及特质,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文明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价值追求
15
作者 陈翠芳 肖勇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6,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超越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西方现代化,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样态,塑造了幸福生活的新内涵和新特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包括绿色发展方式、生命共同体理念、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超越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西方现代化,开创了世界现代化的新样态,塑造了幸福生活的新内涵和新特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包括绿色发展方式、生命共同体理念、生态为民价值目标等核心内容,相应地对幸福生活呈现出三重价值:为幸福生活创造持久的物质基础,赋予幸福生活丰富的精神内涵,为幸福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既有助于全面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也可促进对当代富有生态意蕴的幸福生活的正确认识和实践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幸福生活 绿色发展 生命共同体 生态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独特价值观、生态观和文明观 被引量:7
16
作者 任铃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25,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创新性战略构想。以发展为核心,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提出蕴含独特价值观、生态观和文明观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具体来看,该理论体系在...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提出的创新性战略构想。以发展为核心,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提出蕴含独特价值观、生态观和文明观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具体来看,该理论体系在价值观层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人的现代化与现代化视为统一体;在生态观层面,认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将生态化与现代化视为统一体;在文明观层面,强调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统一,将现代化与全面现代化视为统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必将推动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观 生态观 文明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成逻辑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桂艳 王纯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受“利益至上”发展理念影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制度基础的西方现代化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扩张,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激化了生态矛盾。不同于服务少数精英阶层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冲破西方现代化藩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 受“利益至上”发展理念影响,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制度基础的西方现代化对内剥削、对外殖民扩张,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激化了生态矛盾。不同于服务少数精英阶层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冲破西方现代化藩篱,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指引,以中国共产党人百余年生态建设为实践,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并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对人民利益的维护、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的历程、必然性与路径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杨 沈娟 +3 位作者 谢婧 程鹏 杨洋 孙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8,共12页
自然资源能够调节生态平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经济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牢牢守住自然资源利用的底线,强化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的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法和... 自然资源能够调节生态平衡,为社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经济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牢牢守住自然资源利用的底线,强化落实自然资源资产权益的保护,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历史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分析了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历程的4个阶段,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性,提出了新时期自然资源开发保护的特征,构建了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实现路径,以期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研究表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对西方生态现代化的观念超越、方法超越和理论超越;新时期自然资源开发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法制化与规范化,强调系统性和综合管理,强调科技创新;自然资源开发保护要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系统治理思维,强化数字化信息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自然资源制度体系,提高监督监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开发保护 生态系统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低碳发展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模式探索——基于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1,共11页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蕴含着一个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从学术史上考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早有传统A模式和布朗B模式之说,前者注重从“经济”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浅绿”思潮的表征;后者注重从“环境”的角度看经济,是一种“深绿”思潮的表征。但无论是“浅绿”A模式还是“深绿”B模式,它们最终都走向了极端,无益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然而,一种超越于A模式和B模式的升级版C模式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性,它是一种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而凝练出的“一体三面四驱动”模式。“一体”即广义上的绿色发展,“三面”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而“四驱动”则主要指作为生态现代化推动、生态致富路开辟、生态经济带贯通和生态试验区引领的驱动路径。该模式各维度是相互联系和交叉渗透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A模式 B模式 C模式及其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三维解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维平 高玉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战略契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选择。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过程中生产力与自然界关系的互动性规律,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战略契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选择。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过程中生产力与自然界关系的互动性规律,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理论依据。新质生产力以其新发展理念、高科技形态、高效能产业、高质量目标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直接效应。未来应在加快绿色科技创新、构建绿色产业集群、引导绿色投资流向、扩大绿色制度供给等“绿色”层面着力,有效拓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绿色高质量发展 有效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