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冲突走向融合: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四种形态
1
作者 张志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且是中外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古典哲学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命题。通过上述理论视域对人类社会漫长发展历史进行审视观照,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由冲突对抗逐步走向协调和解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出现了四种对应的形态,即远古时期听命于自然的“自然中心主义”,农业时期依存于自然的“天地与我并生”,工业化时期征服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信息化时期尊重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天人合一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视野中的整体性文学绘图——读《大湖消息》
2
作者 马媛慧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4期4-7,共4页
“以地理空间熔铸美学境界,以身体力行测量生态人心。”《大湖消息》荣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并非偶然,其在写作意识、文本构成、作品风格等方面展示出文学绘图的整体性建构。《大湖消息》的写作立足深刻的地方意识和处所意识并... “以地理空间熔铸美学境界,以身体力行测量生态人心。”《大湖消息》荣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并非偶然,其在写作意识、文本构成、作品风格等方面展示出文学绘图的整体性建构。《大湖消息》的写作立足深刻的地方意识和处所意识并更突破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奖 美学境界 整体性建构 文本构成 写作意识 地理空间 人与自然关系 作品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3
作者 陈淑芹 《今古文创》 2024年第47期80-83,共4页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实践、历史与科学是贯穿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三重维度,马克思从社会实践层面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科学论证了人与自然的辩...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实践、历史与科学是贯穿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三重维度,马克思从社会实践层面阐明了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科学论证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说明了实践是对象性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在马克思科学视野下深化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掌握人与自然关系之间的平衡,这种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展现出马克思对现实世界社会建设的担忧以及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的设想。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加快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方向指南,满足了全世界对于美好生态文明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关系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现实意蕴
4
作者 李彤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马克思认为由于异化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实践则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桥梁,共产主义能够使人与自然达... 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从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视角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马克思认为由于异化的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立的关系,而实践则是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桥梁,共产主义能够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指导下,我国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建设美丽中国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宇 洪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1,共8页
"十七年"主流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并非单纯的生态伦理所能有效阐释的,而须对其如何获得表述及表述背后复杂的知识背景加以探究。一方面,人视自然为他者,将二元对立的战争文化心理引渡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在精神与技术两个层... "十七年"主流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并非单纯的生态伦理所能有效阐释的,而须对其如何获得表述及表述背后复杂的知识背景加以探究。一方面,人视自然为他者,将二元对立的战争文化心理引渡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在精神与技术两个层面上对抗和征服自然;另一方面,自然参与对"祖国"与"人民"两个现代集体主体的构建,自然风景隐喻民族国家的整体形象,并具有建立民族国家普遍认同的功能。总体而言,"十七年"文学缺乏对现代性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并未给自然独立价值留有的足够空间,也少有自在、非功利的自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人与自然关系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文军 吕军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9-200,共2页
阐述了以人为本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经过了天本、物本和人本3个阶段。要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矛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自然观。以人为本包含3个原则:合理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与自然关系 合理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差异的古代中西方人与自然关系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华 韩德信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4期64-68,共5页
基于文化的差异,围绕人与自然这一关系,古代中西方在思想观念上、生活方式上以及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与相同点。分析古代中西方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同,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生态批评这一热点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文化差异 古代中西方 人与自然关系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视野中的生态文化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朱凤琴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1期76-78,共3页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构建新型生态伦理关系,建设绿色发展的文化、坚持生态平等与公平,建设绿色消费的文化、提升公民的生态意识,进而构建当代的生态文化。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文化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自然关系:作为中西文学发展的重要线索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华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4期99-102,共4页
人与自然关系是文学表现的重要母题。透过文学的发展,可以窥视出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推动下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本文意在通过中西文学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过程,并在历史的视野中审视生态批判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中西文学发展史 生态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是乌托邦主义者吗——评析施密特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误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喜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4年第1期258-264,共7页
作为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施密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他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精辟论述。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施密特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 作为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施密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他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精辟论述。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施密特提出并阐明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性,从而为人们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的自然概念提供了新的视野。然而,在施密特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阐述中,也存在着一些错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施密特 乌托邦主义 自然概念 人与自然关系 意识形态 未来社会 自然本性 必然王国 误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美文学中的人与自然关系解析--评《生态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研究》
11
作者 汤树兰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I0007-I0007,共1页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文明与物质主义导致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和聚焦此类问题。毕晟著的《生态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研究》一书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旨在从生态角度来研究文学,重点对英美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文明与物质主义导致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大量的文学作品开始关注和聚焦此类问题。毕晟著的《生态视域下的英美文学研究》一书正是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旨在从生态角度来研究文学,重点对英美文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文学作品 物质主义 人与自然关系 生态视域 生态危机 现实背景 生态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突破——评马桂英教授《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
12
作者 盖志毅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150-151,共2页
内蒙古党校马桂英教授的《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采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大量史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做较为系统的考察。我认为在林林总总的人与自然... 内蒙古党校马桂英教授的《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线,采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大量史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对蒙古文化中的人与自然关系做较为系统的考察。我认为在林林总总的人与自然关系研究中,本书实现了四个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蒙古文化 教授 历史与逻辑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自然观的变化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
13
作者 童绍玉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即自然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以此观点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自然现的发展变化过程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是重建自然概念,恢复自然本性。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自然 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嬗变看自然在整体上的不可超越性
14
作者 胡贤鑫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4年第1期80-87,共8页
哲学家们有一种牢固的信念:人是超越性的理性存在物;因为有了这种超越性,人不仅可以超越自我,而且可以超越自然。然而,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来看,人的超越性是有限的;人可以超越某些具体的自然存在物,超越某种具体的自然状态,但永... 哲学家们有一种牢固的信念:人是超越性的理性存在物;因为有了这种超越性,人不仅可以超越自我,而且可以超越自然。然而,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来看,人的超越性是有限的;人可以超越某些具体的自然存在物,超越某种具体的自然状态,但永远不能从整体上超越自然。认识这一点,正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超越性 超越自然 自然 理性主义 科学主义 正确处理 改造自然 人类 哲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杜林论》中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5
作者 冯开甫 陈佳怡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压迫,也要利用自然界的规律为自身服务,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分离...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仅要受自然规律的压迫,也要利用自然界的规律为自身服务,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过程是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分离对立的原因,揭示出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思想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反杜林论》 新时代生态文明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对立·和谐——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历史逻辑
16
作者 梁修德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2-96,共5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人类初始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一体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也使人类在生态危机等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人...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关系。人类初始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一体的。人类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也使人类在生态危机等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与自然尖锐对立。当今人类正在寻求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一体 对立 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自然观的现代价值——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系统
17
作者 孙菲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1-2,共2页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早在先秦老子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的崇尚自然、尊重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有...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问题。早在先秦老子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他的崇尚自然、尊重天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无为"的思想,对于我们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关系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人类只有学会和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最终实现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其自然 现代价值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神学——当代基督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认识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8-82,共5页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而必须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并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而必须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并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成为西方文明对大自然掠夺的重要伦理依据。有鉴于此,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督教神学内部,不少神学家对基督教的传统自然观进行了检讨和反省,并根据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对基督教经典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作了重新解释,形成了在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神学流派——生态神学。考察和分析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当代的变化,对于现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或许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 人与自然关系 神学家 生态危机 根据 伦理依据 反省 基本观点 行为倾向 西方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调整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建斌 崔益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10845-10846,共2页
当代环境问题的深刻根源之一乃是我们的社会还未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样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律只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其调整对象的范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基于以上认... 当代环境问题的深刻根源之一乃是我们的社会还未像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样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律只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其调整对象的范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基于以上认识,从哲学、法理学及法律实践3个方面论证法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并初步构想了法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关系 法律调整 生态伦理 法律关系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当代意蕴 被引量:1
20
作者 钱和辉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可以凝练为人与自然有机统一、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人本性、科学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历经时代和实践发展变迁而真理性光辉依然,对于... 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可以凝练为人与自然有机统一、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人本性、科学性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历经时代和实践发展变迁而真理性光辉依然,对于解决中国当下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具有现实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与自然关系 当代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