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审美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春时 《求是学刊》 1983年第5期55-61,共7页
关键词 审美关系 现实关系 审美信息 审美意识 审美意象 现实美 审美理想 认识关系 人与世界的关系 审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视界: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层规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视界超越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绝对的实体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视界 ,科学地揭示了人以实践的生存方式而双重地存在着 ,即人是受动与能动、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存在 ,并以此合理地解答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揭...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视界超越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绝对的实体主义和相对主义思维视界 ,科学地揭示了人以实践的生存方式而双重地存在着 ,即人是受动与能动、自然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的双重存在 ,并以此合理地解答了人与世界的关系 ,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人与人关系的个体与类的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思维视界 人的双重存在 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非理性主义思维方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楹 董翔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6-60,共5页
本文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探讨了非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产生,认为它是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它确立了新的哲学主题,形成了在思维的目标与任务、思维秩序、思维模式、思维重点、思维方法和思维的文化归属等方... 本文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探讨了非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产生,认为它是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这种超越主要表现在它确立了新的哲学主题,形成了在思维的目标与任务、思维秩序、思维模式、思维重点、思维方法和思维的文化归属等方面与理性主义哲学不同的一套哲学理路,改变了哲学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理性主义 非理性 思维方式 哲学思维 思维模式 西方哲学 思维方法 西方古典哲学 人与世界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兼论哲学的根本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效民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5,F003,共7页
内容与形式不断变化的哲学的主题是人与人生存世界的关系。深入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必然导致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人似乎处于无可回避的逻辑"悖论"之中:一方面,人是有限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必须作为主体而有所作为。总... 内容与形式不断变化的哲学的主题是人与人生存世界的关系。深入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必然导致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人似乎处于无可回避的逻辑"悖论"之中:一方面,人是有限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人必须作为主体而有所作为。总之,就能力、时空而言,人是有限的;但是人必须像无限者一样去行动。人的有限与无限的矛盾贯穿于哲学一切领域之中,是哲学世界观最根本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哲学根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论转向与哲学解释学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朝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7,共5页
西方哲学在从语言论转向后现代释义哲学过程中把理解从本体论上规定为人的存在方式.理解既是人的归宿,又是人的使命.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存在就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与历史文本的视界融合.而理解就是生命创造性的展开.通过对理解... 西方哲学在从语言论转向后现代释义哲学过程中把理解从本体论上规定为人的存在方式.理解既是人的归宿,又是人的使命.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存在就是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与历史文本的视界融合.而理解就是生命创造性的展开.通过对理解的超越,人类不断重新书写自己的历史文本,获得新的自我理解,从而走向永恒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论转向 哲学解释学 海德格尔 本体论 视界融合 人的存在方式 伽达默尔 认识论 效果历史 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现象学的基本观念与方法——胡塞尔与芬克的教育思想概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倪梁康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0,共10页
建立一门现象学的教育学或教育现象学的任务主要是由芬克承担的。二战后他发表多部论著并开设多次讲座,专题讨论教育形而上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学的范畴学说。原则上可以说,芬克从胡塞尔那里接受了对人的自身关系的基本思考,即在科学观... 建立一门现象学的教育学或教育现象学的任务主要是由芬克承担的。二战后他发表多部论著并开设多次讲座,专题讨论教育形而上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学的范畴学说。原则上可以说,芬克从胡塞尔那里接受了对人的自身关系的基本思考,即在科学观念的发展、变化的向度上思考人的培养与教育问题;而从海德格尔那里,他接受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即在对技术座架的形成与变化问题的向度上思考人的培养与教育问题。芬克对教育的理解因而最终建立在对人的理解的基础上。除此之外,他还倡导一种作为生活思义的教育现象学的方法,强调它既是回忆性的,同时也是创造性的。但由于在那个时代人类精神和使命处于最不确定的状态,芬克本人并未提供一种成熟而系统的教育现象学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的教育学 生活思义 人与自身的关系 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自然存在”观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宝信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自然存在 马克思 人类中心主义 旧唯物主义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的实践活动 属人自然 “人化自然”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辩证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宝信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5-89,共5页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辩证法朱宝信当有论者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时,相对于原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种形态并存的局面。毋庸置疑,二者有着一定联系,但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二者又确有着重... 从实践唯物主义看辩证法朱宝信当有论者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时,相对于原有的辩证唯物主义,就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种形态并存的局面。毋庸置疑,二者有着一定联系,但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二者又确有着重大的差别。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身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唯物主义 自然辩证法 直观的唯物主义 实践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体系 马克思哲学 人的实践 客观辩证法 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讯
9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18,30,38,181,223,共5页
《认知符号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研究新路径》作者:马大康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5月本书分别阐述了行为、语言和其他各种类型符号不同的施行方式、性质及功能,它们关联世界的不同模式,并吸收中国古代思想精华,力图超越西方... 《认知符号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研究新路径》作者:马大康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5月本书分别阐述了行为、语言和其他各种类型符号不同的施行方式、性质及功能,它们关联世界的不同模式,并吸收中国古代思想精华,力图超越西方符号学中的二元论思想。本书最重要的观念是把符号首先视为人与世界的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思想 认知符号学 人与世界的关系 研究新路径 文学艺术 关联世界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作为人存在方式的“活动”
10
作者 李怀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7-12,共6页
人是在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自己的.但这世界不是自然界,不是跟人对立、抗悖着的世界,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活动并由这种活动构成着的世界,即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所谓的“生活世界”或马克思所谓的“人的世界”.生活世界首先是人活动的... 人是在世界中存在和发展自己的.但这世界不是自然界,不是跟人对立、抗悖着的世界,而是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活动并由这种活动构成着的世界,即现象学和存在哲学所谓的“生活世界”或马克思所谓的“人的世界”.生活世界首先是人活动的世界,因此首先不是人改造或认识的世界,而是作为人存在场所的世界.活动是人在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当代辩证法必须以人在世界中的“活动”这一人的存在方式作为自己的主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活动 “人” 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的世界 马克思 存在哲学 传统哲学 “生活世界 “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