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实践、社会、历史四位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晓臻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人、实践、社会和历史四位一体的本体论:“现实的个人”是核心概念,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和个性意识以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的统一体;实践... 目前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仍然存在着不同的阐释。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人、实践、社会和历史四位一体的本体论:“现实的个人”是核心概念,是个人能力、个人需要和个性意识以及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的统一体;实践是个人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彰显;社会和历史分别表现为其空间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人、实践、社会、历史四位一体 唯物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社会技术治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
2
作者 段祥伟 唐少清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29-136,共8页
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中嵌入信息技术元素,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于服务人民的根本目的之中。研究认为,基层社会技术治理在理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 基层社会治理在实践中嵌入信息技术元素,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其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于服务人民的根本目的之中。研究认为,基层社会技术治理在理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在历史发展中吸收中国共产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在实践中通过制度设计规范技术的发展方向,打造多元共治治理格局。基层社会技术治理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始终以服务人民为出发点,以实现人民幸福为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 技术治理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 作为一种观察历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运动规律的思维方法,大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具体应用和创新发展,具有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鲜明的实践品格三重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其置于深邃宽广的大历史观视域下,坚持守正性与创新性、整体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基本遵循,在具体实践中统筹好“两个大局”,以大历史观为科学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内涵 基本遵循 实践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在时空”到“社会历史时空”--马克思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刘 祝莉萍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22,159,共6页
传统时空观离开实践去直观、抽象地理解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对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作了同质性理解。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廓清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联系和本质差别,阐明了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征,具有十分... 传统时空观离开实践去直观、抽象地理解时空与物质的关系,对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作了同质性理解。马克思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实践论改造,廓清了自然时空与社会历史时空的联系和本质差别,阐明了社会历史时空的实践创造性特征,具有十分鲜明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自在时空 社会历史时空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地理学“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桂芬 滕兰花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5-166,共2页
中国历史地理学构建"课堂+社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在教法方面推行研究性学习争取实现从讲授法向研究性学习法转变,拓展课本外的资料,探索课外考察新模式,还可以制作课程学习网站,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双向互动。
关键词 中国历史地理学 课堂 社会 开放式实践教学 研究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实践的、社会历史的自然观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剑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7-41,共5页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谓之为"新世界观",谓之为哲学革命,在于它所实现的变革既是根本性的,也是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称它为根本性的,在于它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称它为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在于...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谓之为"新世界观",谓之为哲学革命,在于它所实现的变革既是根本性的,也是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称它为根本性的,在于它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称它为总体性的与全面性的,在于它将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辐射于人与世界全面性关系的每一个方面,而不仅止于社会历史领域或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方面。解读马克思新世界观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不应遗漏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相反还应将它视作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逻辑的重要结点,以及理解人与世界的全面与总体性关系的逻辑起点。当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诉诸一种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时,它内在的也是在诉诸一种社会性的历史性的理解。可以说马克思"新唯物主义"自然观,因而也是一种社会性的与历史性的自然观。实践的、社会的与历史的等概念在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逻辑运思中,是圆融与互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实践 社会历史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5,55,共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历经六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成绩和发展经验,对于我们立足新的历史阶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以来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理论依据、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士海 李自强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43,共7页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问题,这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革命”的逻辑规定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清晰呈现了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脉...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问题,这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域。马克思主义关于“两个革命”的逻辑规定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清晰呈现了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脉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扬彻底的革命精神,继续书写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 理论依据 历史演进 实践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起来”的历史实践及其思想意涵——以社会史视角理解新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被引量:4
9
作者 常利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 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题。就此而言,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称之为新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未尝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 历史实践 社会 组织 “三农问题” 1949年 历史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基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及其统一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成效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9,共4页
实践之作为和成为人与世界关系的现实基础,既有社会性又有历史性,是二者的现实统一。实践基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与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是后者的“社会延伸”和“历史延伸”。实践基础的社会历史本性,展示了实践基础... 实践之作为和成为人与世界关系的现实基础,既有社会性又有历史性,是二者的现实统一。实践基础的社会性和历史性,与实践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是后者的“社会延伸”和“历史延伸”。实践基础的社会历史本性,展示了实践基础之能动与受动内在统一的社会历史内涵,注定了实践基础的现实性的底蕴,必然地要求人们在社会历史活动中不断增强“审时度势”的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基础 社会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历史、实践与目标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达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5期64-73,共10页
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必须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制这一意义重大的表述,既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功能路径、场景路径和技术路径上进行讨论与解读。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社会... 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必须注重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围绕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制这一意义重大的表述,既有的研究成果主要在功能路径、场景路径和技术路径上进行讨论与解读。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变革的成就集中在社会治理环境、多元治理模式、治理参与体系、治理主要领域、政党政府协同治理等方面。基于以上逻辑,从中央到地方围绕社会治理体制变革创新,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由于体制抗力的深层影响,不断变化的形势使现有的社会治理体制面临显性与隐性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多元主体共治、创新手段方法等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体制 历史思维 治理实践 目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的历史经验与实践重点 被引量:4
12
作者 史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0-128,共9页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何以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传播的引领力,并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塑形的作用,需要对这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何以要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传播的引领力,并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更好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塑形的作用,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理论前提澄明、历史经验总结并提出实践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价值层面引领文化传播的基本方向,能够发挥凝聚群体共识的重要作用,也能够有效抵御意识形态风险并增强文化自信,使文化建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不断迈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实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需要继承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围绕这一工作形成的基本经验,即始终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始终在回应时代需求中进行整体谋划、始终将激发全民创造活力作为重要任务,更需要通过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工作的整体统筹、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的主流渠道、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的日常形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播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铸魂,为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思想和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传播 历史经验 实践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与社会实践历史观的开始——从出场路径看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成旺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84-88,共5页
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本性 ,让这一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深化和拓展 ,这是时代给马克思哲学提出的两大课题。完成上述课题必须做到方法论自觉 ,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非法”解读模式 ;理解... 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本性 ,让这一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深化和拓展 ,这是时代给马克思哲学提出的两大课题。完成上述课题必须做到方法论自觉 ,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非法”解读模式 ;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这一独特智慧 ,并非简单指认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传统本体论并彻底颠覆了近代形而上学 ,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搞清楚马克思哲学是如何从哲学内部、哲学范式以及哲学的使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革命 ,从而开启以非先验的、现实的社会历史线索为核心的新哲学 ;一些当代西方哲学流派把人类解放的路径转向内心体验和诗性之思 ,这根本不可能替代马克思哲学完成对当下社会批判和建设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方法论自觉 本体论 形而上学 社会实践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格局: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深层制约构架——一种关于哲学新视界的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一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1-76,共6页
1845年春,马克思通过社会实践范畴的确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逻辑起点。实践作为一种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客观物质过程,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生活辩证的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这个基本点也成为马克思透视整个世界的新视界。... 1845年春,马克思通过社会实践范畴的确证,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逻辑起点。实践作为一种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客观物质过程,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生活辩证的历史的本质和运动规律,这个基本点也成为马克思透视整个世界的新视界。可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马克思的这一辩证性和历史性集合于社会实践的实践唯物主义思路却被传统哲学解释框架误释了,因此,以马克思的哲学逻辑重新来深入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也就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对此,笔者已经有过一定的尝试。在这里,本文再就社会历史过程的深层制约构架——实践格局进行一些初步的研讨,以期讨论的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存在 社会生活 社会历史过程 哲学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 生产方式 社会生产 实践格局 基本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社会公正的历史实践及基本经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5-48,共4页
社会公正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符合中国共产党秉持的人民至上理念。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创新四... 社会公正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价值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符合中国共产党秉持的人民至上理念。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分为萌芽、探索、发展、创新四个历史阶段。在探索社会公正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出了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制度是维护社会公正的保障、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灵魂等基本经验。厘清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推进社会公正的历史实践及基本经验,对于开拓实现社会公正的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公正 历史实践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攻克国际资本主义旅顺口要塞”战略的历史语境——简述从马克思到列宁、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实践逻辑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大平 《求实》 1999年第10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马克思 国际资本主义 现实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实践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邓小平 历史语境 旅顺口 国家资本主义 历史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历史实践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旭红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4期4-9,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历史实践 分配制度 股份制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实践及其历史经验
18
作者 霍修勇 许顺富 《湖湘论坛》 2005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经验 和谐 重大理论 社会主义 实践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实践与世界意义
19
作者 靳诺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5期6-8,共3页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历经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功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是宏大历史叙事中的鲜活实践,也是近14亿中国人正在进行的共同奋... 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历经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功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是宏大历史叙事中的鲜活实践,也是近14亿中国人正在进行的共同奋斗,更是向着未来无限敞开的伟大创造。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实践,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奋斗与智慧,更以其自身的发展进步与探索努力为世界文明演进贡献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历史实践 世界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理探析
20
作者 徐国民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了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之首位,充分彰显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与重要地位。从...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放在了全面深化改革“七个聚焦”之首位,充分彰显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显著优势与重要地位。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又体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所有制关系的调整、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其核心问题是构建一套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将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融入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完善健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考察 学理基础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