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情到仁:孔子的“过程人情观”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云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9,共15页
从伦理学与社会学的过程视角看,孔子和儒家的人情观是一种“情本体”或“仁本体”的“过程人情观”,即从自然人情到仁爱之情的道德转化观。人情转化的方式、路径、过程与目标要放到“人—伦—礼—天”的儒家思想主体框架中才能被完整理... 从伦理学与社会学的过程视角看,孔子和儒家的人情观是一种“情本体”或“仁本体”的“过程人情观”,即从自然人情到仁爱之情的道德转化观。人情转化的方式、路径、过程与目标要放到“人—伦—礼—天”的儒家思想主体框架中才能被完整理解。它以自然人情/人性为起点,以天地万物为极致,以君子圣人为表率,通过角色、人伦和礼仪的日常实践,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和宇宙连成一体,并用“情为理/礼本”“情理和谐”的理想方式展现出来。以“亲子之爱”或“慈孝之情”为本源的人情/仁爱实践体系,集中表达了这种自然人情的道德实现逻辑及其内在的运行张力。从情到仁、释仁归情,透过人情与仁爱的互通和互释,人→仁情在“人—伦—礼—天”的运行框架中的枢纽位置与秩序意义得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情 仁爱 君子 成人 人—伦—礼—天 慈孝一体 情仁互释 过程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