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叶耀群 郑松柏 +1 位作者 龙健灵 董福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与子痫前期(P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PE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孕妇53例作为对照组。分... 目的探讨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与子痫前期(P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3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PE患者125例作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孕妇53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FI16水平和胎盘中IFI16蛋白的表达,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PE患者血清中IFI16水平及胎盘中IFI16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血清中IFI16水平及胎盘中IFI1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7.580、16.135,均P<0.01);与轻度PE患者相比,重度患者血清中IFI16水平及胎盘中IFI16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t=18.883、14.845,均P<0.01);早发型和晚发型PE患者血清中IFI16水平及胎盘中IFI16蛋白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0、0.840,均P>0.05);PE患者血清中IFI16水平及胎盘中IFI16蛋白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25,P<0.05)。结论 PE患者血清中IFI16和胎盘中IFI16蛋白表达水平异常升高,并且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指标,并且为治疗PE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γ干扰素诱导蛋白16 子痫前期 血清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1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p53、p21^(waf1/cip)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邹云莲 张进萍 +4 位作者 高建梅 撒亚莲 杨慧 李英 严新民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6期11-13,I0002,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表达与p53及p21waf1/cip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结直肠癌标本IFI16、p53、p21waf1/cip的蛋白表达,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及其表达间的相关性。结...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6(IFI16)表达与p53及p21waf1/cip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不同病理组织分化结直肠癌标本IFI16、p53、p21waf1/cip的蛋白表达,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及其表达间的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癌细胞中IFI16除呈现胞核表达外,尚存在胞质的异位表达。IFI16的表达与p21waf1/cip表达呈正相关(r=0.365,P<0.01),而异位的IFI16与p21waf1/cip表达呈负相关(r=-0.298,P<0.05);IFI16的表达与p53表达无显著相关性(r=0.056,P>0.05)。结论 IFI16可能通过细胞表达及定位调控p21waf1/cip及其下游路径激活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P53 p21waf1/c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AIM2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志勇 易坚 刘凤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96-700,共5页
目的人类干扰素诱导基因家族之一的人类干扰素诱导蛋白(absent in melanoma 2,AIM2)被视为抑癌基因,但目前其抑癌机制仍不清楚。文中研究AIM2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Tet-Off诱导模式系统来诱发AIM2大量表达,MCF-7 t TA-... 目的人类干扰素诱导基因家族之一的人类干扰素诱导蛋白(absent in melanoma 2,AIM2)被视为抑癌基因,但目前其抑癌机制仍不清楚。文中研究AIM2诱发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Tet-Off诱导模式系统来诱发AIM2大量表达,MCF-7 t TA-AIM2细胞为实验组,MCF-7 t TA-Luc细胞为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AIM2在乳腺癌细胞株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XTT assay分析AIM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应用膜联蛋白V-FITC和碘化丙啶染色行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的机制。结果文中建立的Tet-Off诱导系统可使t TA结合到TRE,从而促进AIM2基因转录,进而使AIM2蛋白大量表达。在诱导4 d后,可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中检测到AIM2的表达,随诱导天数的增加其表达量增加。AIM2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核中。由XTT assay可知,MCF-7 t TA-AIM2细胞株在诱导6 d后生长速率减慢。诱导AIM2大量表达后,其FITC荧光凋亡百分比显著增加(2.36%vs 14.45%,P<0.01)。AIM2大量表达后抑制抗凋亡蛋白-Bcl-x L表达,增加促凋亡蛋白-Bad、Bax,并且活化caspases进而造成DNA修复蛋白PARP裂解。结论在乳腺癌Tet-Off诱导系统中,AIM2影响细胞增殖,刺激线粒体促使细胞走向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蛋白2 乳腺癌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彪 王瑶 +1 位作者 赵晓光 王磊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59-462,共4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分析IP-10与疾病的关系,评价其在AS疾病活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S活动期患者34例、AS稳定期患者24例及体检健康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分析IP-10与疾病的关系,评价其在AS疾病活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S活动期患者34例、AS稳定期患者24例及体检健康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P-10、IL-17、IL-23和TNF-α水平,分析血清IP-10水平与AS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S活动期组及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P-10含量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P-10在AS活动期组含量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两组AS患者血清IL-17、IL-23及TNF-α含量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7和TNF-α在AS活动期组含量水平高于稳定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S患者中IP-10与IL-17、IL-23、TNF-α、PLT、ESR、CRP和BASDA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IP-10水平可能是AS发病过程中重要的免疫学标志,检测IP-10有助于对AS的诊断和病情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强直性脊柱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的真核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平 姜亭起 伦晓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干扰素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外周血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炎症小体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6
作者 王建英 张伟阳 +3 位作者 钟建平 许文芳 陈将南 金法祥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552-1553,1557,共3页
目的通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炎症小体及炎症效应分子的检测,探讨其在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AIH患者43例(其中活动期29例和缓解期14例)血清,并选择35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FI16... 目的通过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中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炎症小体及炎症效应分子的检测,探讨其在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AIH患者43例(其中活动期29例和缓解期14例)血清,并选择35例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FI16、炎症效应分子Caspase-1、IL-1β和IL-18以及IL-17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IH活动期组血清IFI16、IL-17A、Caspase-1、IL-18和IL-1β水平分别为(26.11±1292)ng/L、(334.47±124.16)ng/L、(211.06±73.42)ng/L、(203.00±83.04)ng/和(8.77±3.67)ng/L,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1FI16表达水平与IL-17A、Caspase-1、IL-18和IL-1β成正相关(r=0.534、0.692、0.521、0.596.P<0.01)。结论AIH患者血清中IFI16及炎症效应分子高表达,可能参与AIH炎症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 自身免疫性肝炎 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的克隆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7
作者 王慧 郑丹阳 +4 位作者 高洁 姜博 臧冉 徐飞飞 穆杨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9,共6页
为原核表达猪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swine 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SwIFITM3)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从干扰素刺激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到SwIFITM3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 为原核表达猪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swine 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3,SwIFITM3)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Ab),从干扰素刺激的猪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到SwIFITM3编码基因,然后采用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其pAb;并以制备的pAb为一抗用Western blot检测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porcine alveolar macrophages,PAMs)中SwIFITM3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获得了438 bp的SwIFITM3基因,将获得的目的基因插入pColdⅠ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入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0.2 mmol/L IPTG在16℃诱导24 h后获得了大小约19 ku可溶性表达的目的蛋白,以Anti-His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获得了与预期大小一致的印迹条带;用纯化的目的蛋白腹腔注射免疫小鼠3次,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SwIFITM3抗体效价最高达1∶1024000;以制备的pAb为一抗的Western blot检测显示PRRSV感染导致PAMs中SwIFITM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试验结果为猪IFITM3的生物学功能及相关研究积累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文雅 冯珺 +4 位作者 范佳琳 陈陆俊 吴昌平 蒋敬庭 王智刚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07-412,共6页
目的研究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2,IFIT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 目的研究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with tetratricopeptide repeats 2,IFIT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90例肺腺癌、78例肺鳞癌组织,以及相应癌旁组织中IFIT2的表达,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肺癌及癌旁组织中IFIT2表达水平的差异,χ^2检验分析肺癌组织中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IFIT2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IFIT2在肺腺癌、肺鳞癌组织中不表达和低表达为主,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IT2染色强度与肺腺癌、肺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性(P>0.05);Kaplan-Merier生存分析显示,在肺腺癌中,IFIT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较IFIT2高表达患者短(HR=2.392,95%CI:1.103~5.186,P=0.02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远处转移(HR=8.033,95%CI:3.664~17.614,P=0.000)可作为肺腺癌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风险因素;在肺鳞癌中,IFIT2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期(OS)较IFIT2高表达患者短(HR=2.907,95%CI:1.118~7.559,P=0.02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HR=3.390,95%CI:1.029~11.175,P=0.045)和IFIT2低表达(HR=3.762,95%CI:1.236~11.451,P=0.020)均可作为肺鳞癌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IFIT2在肺癌组织中下调表达,提示其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三角形四肽重复干扰素诱导蛋白2 组织芯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抑制基因3型鸭甲型肝炎病毒的增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一丹 陈弟诗 +2 位作者 向华 张焕容 任玉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2-833,共12页
旨在研究鸭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duck 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duIFITMs)和相关细胞因子在鸭甲型肝炎病毒3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 genotype 3,DHAV-3)感染早期的变化规律,以及duIFITMs对DHAV-3的抑制作用,本研... 旨在研究鸭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duck interferon-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duIFITMs)和相关细胞因子在鸭甲型肝炎病毒3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 genotype 3,DHAV-3)感染早期的变化规律,以及duIFITMs对DHAV-3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对DHAV-3感染早期雏鸭肝中m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通过Real-time PCR验证duIFITM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分别用pEGFP-duIFITM1和duIFITM1-siRNA构建duIFITM1过表达和敲减的鸭胚肝原代细胞(duck embryo liver cell,DELC)模型,通过该模型评价了duIFITM1对DHAV-3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验证结果均表明,DHAV-3感染雏鸭后24和36 h duIFITM1显著上调(P<0.01),IFITM5无明显变化。进一步用DHAV-3感染duIFITM1过表达和敲减的DELC细胞,与对照组和敲减组相比在过表达细胞中,在48、60 h DHAV-3拷贝数和病毒滴度均明显下降(P<0.01)。此外,经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出211个与抗DHAV-3免疫反应相关分子和74条显著富集的信号通路。经Real-time PCR检测,在攻毒后12和24 h肝中RIG-I和MDA5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在36 h上调到对照组的4.23倍(P<0.01)和3.61倍(P<0.05),这与IFN-α/IFN-β早期表达滞后的趋势也恰好一致。同时,感染早期IRF1和IRF3的表达水平也显著上调。本研究首次探明duIFITM1对DHAV-3具有抑制作用,为以此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奠定了基础。对抗病毒感染早期的多个关键免疫分子表达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分析,可为DHAV-3感染与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 鸭甲型肝炎病毒 转录组学 细胞因子 过表达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里拉京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Toll样受体3-干扰素诱导链接蛋白通路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有琴 黄飞 +6 位作者 张睿 樊丽君 吴利利 吴安鹏 宁泽洋 林尧 王小菊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通过柯里拉京(Cor)干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模型,阐明柯里拉京对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颅内注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每天定时灌胃1次等体积的柯里拉京或生理盐... 目的:通过柯里拉京(Cor)干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模型,阐明柯里拉京对Toll样受体3(TLR3)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颅内注射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模型,每天定时灌胃1次等体积的柯里拉京或生理盐水,在第5天断头处死小鼠,取出右侧颞叶病变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改变,通过定时定量PCR检测TLR3及其下游信号分子TLR结构域的干扰素诱导链接蛋白(TRIF)mRNA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3、TRIF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炎性组织细胞内干扰素α(IFN-α)的分泌情况。结果:HSE小鼠模型中TLR3及其下游分子TRIF的mRNA、蛋白表达及IFN-α的分泌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柯里拉京干预可有效缓解动物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且TLR3及其下游分子TRIF的mRNA、蛋白表达及IFN-α的分泌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柯里拉京能明显抑制小鼠小胶质细胞内TLR3通路达到缓解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的脑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里拉京 单纯疱疹病毒1型 脑炎 Toll样受体3-干扰素诱导链接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对猪源冠状病毒吸附宿主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颜可欣 邓治邦 +3 位作者 贺佳怡 袁琦超 王教顺 袁晓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0-1380,共11页
为探索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对猪源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高致病毒株及其宿主细胞PK15作为研究对象。正常... 为探索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 1,IFITM1)对猪源冠状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高致病毒株及其宿主细胞PK15作为研究对象。正常PK15细胞接种TGEV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点PK15细胞中一些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s)的mRNA表达水平;利用慢病毒表达系统构建稳定表达和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将一段靶向干扰猪源IFITM1的shRNA序列及猪源IFITM1全长,分别插入pLKO.1-EGFP-Puro载体及pLVML-Myc-MCS-IRES-Puro载体中,分别构建出pLKO.1-IFITM1shRNA-EGFP-Puro及pLVML-Myc-IFITM1-IRES-Puro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后获得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慢病毒侵染PK15细胞后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及稳定干扰IFITM1表达的PK15细胞系,分别命名为PK15-IFITM1及PK15-IFITM1-/-,并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FITM1干扰效率及表达情况;TGEV接种PK15-IFITM1-/-和PK15-IFITM1,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TGEV的拷贝数。结果显示,PK15细胞接种TGEV后的48 h内,一些ISGs的mRNA水平均有所上升;PK15-IFITM1-/-细胞系的干扰效率为70%,PK15-IFITM1细胞系表达成功;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IFITM1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促进了TGEV的复制。反之,在PK15-IFITM1细胞系中,TGEV的复制受到了抑制。但IFITM1的表达或缺失却不影响TGEV对PK15的吸附作用。总之,IFITM1对TGEV有显著的抗病毒作用,IFITM1不影响TGEV对PK15细胞的早期吸附,这为后续IFITM1抗冠状病毒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1(IFITM1) 冠状病毒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早期七氟醚全麻对仔鼠海马、顶叶皮质中干扰素诱导蛋白表达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12
作者 乌兰格日勒 包特博沁 +1 位作者 郭念玫 邢文彦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51-55,共5页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七氟醚全麻对仔鼠海马、顶叶皮质中干扰素诱导蛋白(AIM2)表达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4只胎龄为5~7 d的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醚全麻1组(S1组)和七氟醚全麻2组(S2组),每组8... 目的 探讨妊娠早期七氟醚全麻对仔鼠海马、顶叶皮质中干扰素诱导蛋白(AIM2)表达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4只胎龄为5~7 d的Sprague-Dawley(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醚全麻1组(S1组)和七氟醚全麻2组(S2组),每组8只。大鼠分娩后每组随机抽取8只仔鼠,维持生存30 d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仔鼠学习记忆能力。收集出生后30 d的仔鼠脑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和顶叶皮质神经元结构的形态变化和尼氏体。通过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仔鼠海马和顶叶皮质中AIM2、CD45、白细胞介素1β(IL-1β)、pro-caspase-1和caspase-1 p10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1组和S2组仔鼠长期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差,对海马和顶叶皮质的损伤程度不同。与对照组相比,S1组和S2组仔鼠中的AIM2、CD45、IL-1β、pro-caspase-1和caspase-1 p10表达升高(P均<0.05),且S2组高于S1组(P均<0.05)。结论 妊娠早期七氟醚全麻可促进仔鼠海马和顶叶皮质中AIM2表达及炎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早期 七氟醚 全身麻醉 海马 顶叶皮质 干扰素诱导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囊液干预的肝细胞Foxp3与IFITM3表达变化及其与干扰素刺激蛋白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杨雨阳 蒙克嘎勒 +3 位作者 阿不来提·阿合买提 屈晴 齐新伟 单骄宇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包虫囊液干预的肝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干扰素刺激蛋白IFITM1、IFITM2、IFIT3、ISG15的相关性。方法从包虫病羊肝脏包囊中抽取囊液,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 目的观察包虫囊液干预的肝细胞核转录因子Foxp3、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干扰素刺激蛋白IFITM1、IFITM2、IFIT3、ISG15的相关性。方法从包虫病羊肝脏包囊中抽取囊液,将人肝癌细胞HepG2分为高浓度组、中浓度组、低浓度组及对照组,分别加入1∶10、1∶100和1∶1000浓度比例的囊液及不加囊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干预后及低浓度组在干预后0、12、24、36、48、60、72 h细胞中的Foxp3、IFITM3及相关干扰素刺激蛋白IFITM1、IFITM2、IFIT3、ISG15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Spearman分析Foxp3、IFITM3与IFITM1、IFITM2、IFIT3、ISG15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囊液浓度干预下,IFITM1、IFITM2、IFITM3、Foxp3、ISG15蛋白及mRNA表达随着干预囊液浓度降低逐渐升高,IFIT3蛋白表达中浓度组>低浓度组、高浓度组(P均<0.05),IFIT3 mRNA高、中、低浓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囊液浓度干预下各时点IFITM1、IFITM2、IFIT3蛋白表达随囊液干预时间延长而降低,IFITM3、ISG15蛋白表达随囊液干预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Foxp3蛋白表达随囊液干预时间延长而升高;IFITM2、IFIT3、ISG15 mRNA表达随囊液干预时间延长而降低,IFITM3、IFITM1 mRNA表达随囊液干预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Foxp3 mRNA表达随囊液干预时间延长而升高。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囊液浓度干预下Foxp3表达与IFITM3表达呈正相关(P=0.004);Foxp3 mRNA、IFITM3蛋白及mRNA表达与IFITM1、IFITM2、ISG15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IFIT3 mRNA表达无相关性;Foxp3蛋白表达与IFITM1、ISG15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与IFITM2和IFIT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低囊液浓度干预下各时点Foxp3表达与IFITM3表达呈负相关(P均<0.05);Foxp3表达与IFITM1、IFITM2、IFIT3、ISG15表达呈负相关;IFITM3表达与IFITM1、IFITM2、IFIT3、ISG15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在低浓度包虫囊液干预下,HepG2细胞IFITM1、IFITM2、IFITM3、Foxp3及ISG15表达升高,且Foxp3表达与IFITM3表达呈正相关;随着囊液干预时间的延长,HepG2细胞IFITM1、IFITM2、IFITM3、IFIT3、ISG15表达降低、Foxp3的表达升高,且Foxp3表达与IFITM3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囊液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核转录因子Foxp3 细粒棘球蚴感染 干扰素刺激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I∶C不同途径诱导大菱鲆Mx蛋白基因的转录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印庚 毛明光 +4 位作者 刘宗柱 张家松 陈贵平 廖梅杰 曲江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共6页
以PolyI∶C(又称聚肌胞)为诱导剂,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浸泡和投喂3种途径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抗病毒蛋白Mx基因的转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干扰素下游基因-Mx基因的转录水平来确定该诱导剂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以上... 以PolyI∶C(又称聚肌胞)为诱导剂,分别通过腹腔注射、浸泡和投喂3种途径诱导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抗病毒蛋白Mx基因的转录,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干扰素下游基因-Mx基因的转录水平来确定该诱导剂的诱导效果。结果显示,以上3种途径都能高效诱导Mx蛋白mRNA的转录,均在48h之后达到高峰,其中以浸泡的方式更容易诱导Mx基因转录,且在120h时仍保持较高水平。Mx基因转录的时相变化证明了国产PolyI∶C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诱导抗病毒蛋白Mx的表达,为实际应用中确定用药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实验初步建立了半定量RT-PCR方法,为检测鱼体内干扰素的表达提供了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I∶C 大菱鲆 MX蛋白 干扰素诱导 基因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人血管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强 黄晶 +1 位作者 宋方 龙向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s)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脑VAFs,用终浓度为2000kU/L的IFN-α刺激24h(TFN-α组),用细胞划线法与T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用Real—timePCR法和蛋白免疫...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人脑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VAFs)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人脑VAFs,用终浓度为2000kU/L的IFN-α刺激24h(TFN-α组),用细胞划线法与T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用Real—time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6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空白组为对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FN-α组VAFs的干扰素诱导蛋白1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细胞迁移受限。结论IFN-α可抑制VAFs迁移,该效应可能与促进干扰素诱导蛋白16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成纤维细胞 迁移 干扰素诱导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对HEK293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姿亦 何盛盛 +3 位作者 闫晶男 吴怡蓉 张雨婷 高有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0-2843,共14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信号通路是机体重要的抗病毒作用途径。宽体金线蛭体内含有抗凝血的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等疾病,但对于该信号通路的影响尚无任何报道。本试验目的是采用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建立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激活模型,在此基础上揭示宽体金线蛭提取物(LE)对HEK293细胞RLRs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首先转染3个不同质量浓度(1、2、4μg·mL^(-1))的Poly I∶C至HEK293细胞,并分别处理12 h、24 h和48 h,以维甲酸诱导基因I(RIG-I)的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为RLRs通路激活的指标。RLRs信号通路激活之后,采用LE对HEK293细胞进行处理,共设置4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为:对照组、2μg·mL^(-1) Poly I∶C转染组、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15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2μg·mL^(-1) Poly I∶C转染且添加300μg·mL^(-1)的水蛭提取物。处理时长分别为24 h和48 h。试验结果表明,转染3个剂量的Poly I∶C在3个处理时长均引起细胞活力降低,2μg·mL^(-1)和4μg·mL^(-1) 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12 h、24 h和48 h均显著提高了RIG-I蛋白的表达量,4μg·mL^(-1)的Poly I∶C转染组RIG-I mRNA转录水平在24 h和48 h显著提高。选择Poly I∶C质量浓度2μg·mL^(-1),处理24 h和48 h作为后续试验激活RLRs的处理条件。质量浓度为150μg·mL^(-1) LE可以显著抑制Poly I∶C介导的细胞活力降低;300μg·mL^(-1)的LE显著降低了RIG-I的蛋白水平;150μg·mL^(-1)和300μg·mL^(-1) LE处理24 h和48 h后均显著抑制了β干扰素的mRNA转录和生成。据此得出如下结论:Poly I∶C转染HEK293细胞成功地激活了RLRs信号通路,宽体金线蛭提取物具有促进HEK293细胞活力和抑制β干扰素生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样受体(RLRs) 宽体金线蛭 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 I∶C) HEK293细胞 维甲酸诱导基因I β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秀峰 张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77-78,共2页
关键词 干扰素 肝炎治疗 抗病毒活性 纤维母细胞 淋巴样细胞 DNA重组 免疫物质 细胞感染 病毒诱导 基因工程 抑制病毒 蛋白激酶 病毒感染 病毒合成 IFN 种细胞 基因组 白细胞 细胞内 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FH、GP73及IFI16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黄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80-83,共4页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抗-FH)、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及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的水平变化,分析血清抗-FH、GP73、IFI16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56例为研究...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抗-FH)、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及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IFI16)的水平变化,分析血清抗-FH、GP73、IFI16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56例为研究组,因外伤入院的健康对照患者56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抗-FH、GP73及IFI16,外周血自身免疫相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自身免疫相关炎性趋化因子[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X-C趋化因子配体2(CXCL2)、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水平,分析血清抗-FH、GP73及IFI16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抗-FH阳性率51.79%、GP73(32.73±5.38)ng/ml、IFI16(17.51±2.84)ng/ml、IL-1(42.11±5.20)ng/ml、IL-6(37.63±5.34)ng/ml、IL-8(42.11±5.72)ng/ml、IL-10(52.51±5.78)ng/ml、CCL2(36.11±5.20)ng/ml、CXCL2(41.54±5.78)ng/ml、CXCL10(42.01±5.97)ng/ml比对照组的32.14%、(25.07±5.29)ng/ml、(12.58±2.56)ng/ml、(37.57±5.73)ng/ml、(26.17±5.85)ng/ml、(34.52±5.21)ng/ml、(25.17±5.94)ng/ml、(27.56±5.72)ng/ml、(25.17±5.93)ng/ml、(32.07±5.86)ng/ml高(P<0.05)。血清抗-FH与外周血自身免疫相关炎性因子IL-1、IL-6、IL-8、IL-10和炎性趋化因子CCL2、CXCL2、CXCL10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GP73与外周血自身免疫相关炎性因子IL-1、IL-6、IL-8、IL-10和炎性趋化因子CCL2、CXCL2、CXCL10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IFI16与外周血自身免疫相关炎性因子IL-1、IL-6、IL-8、IL-10和炎性趋化因子CCL2、CXCL2、CXCL10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抗-FH、GP73及IFI16水平较高,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呈正相关性,能预测肝组织炎症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炎 血清抗延胡索酸水合酶抗体 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6 肝组织炎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t-On 3G的IFITM3诱导表达MDCK细胞系的建立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婷婷 杜寿文 +11 位作者 许汪 邢彬 赵飞 王茂鹏 朱羿龙 白杰英 田宇飞 刘立明 赵翠青 周义发 李昌 金宁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0-777,共8页
利用Tet-On 3G系统构建了含人IFITM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TRE3G-IFITM3,并将其与调控质粒pLVX-Tet3G共转染犬肾细胞(MDCK),转染后48 h用G418和嘌呤霉素进行筛选,用多西环素(Dox)对获得的细胞系进行诱导表达鉴定,并进行Dox敏感性分析、IFI... 利用Tet-On 3G系统构建了含人IFITM3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TRE3G-IFITM3,并将其与调控质粒pLVX-Tet3G共转染犬肾细胞(MDCK),转染后48 h用G418和嘌呤霉素进行筛选,用多西环素(Dox)对获得的细胞系进行诱导表达鉴定,并进行Dox敏感性分析、IFITM3^+细胞百分数及定位分析.用含萤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禽流感病毒H5/H7蛋白或VSV G蛋白包裹的假型慢病毒颗粒进行感染实验,检测萤光素酶活性.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了携带人IFITM3的MDCK诱导表达细胞系,且IFITM3表达量与Dox剂量和诱导时间相关;确定Dox工作浓度为2.5μg/mL,诱导12 h时IFITM3^+细胞数达75%以上,且IFITM3在晚期内体/溶酶体存在分布;假型病毒感染及萤光素酶活性分析表明,IFITM3可显著抑制禽流感病毒H5,H7和VSV G蛋白介导的病毒进入,为深入探究其具体的抑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 干扰素刺激基因 诱导表达 病毒进入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PK、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凯华 葛丽丽 +2 位作者 熊爱为 陈姝 余敏敏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K(CENPK)、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同步放化疗的10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以同期40例因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着丝粒蛋白K(CENPK)、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同步放化疗的106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以同期40例因子宫脱垂或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组织中CENPK、IFI16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晚期宫颈癌患者CENPK、IFI16蛋白表达差异。Kaplan-Meier方法分析CENPK、IFI16表达与中晚期宫颈癌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ENPK、IFI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5%(75/106)、67.92%(72/106),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0.00%(4/40)、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CENPK、IFI16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NPK阳性者5年累积生存率低于CENPK阴性者(P<0.05),IFI16阳性者5年累积生存率亦低于CENPK阴性者(P<0.05)。FIGO分期Ⅲ~Ⅳ、淋巴结转移、CENPK阳性表达、IFI16阳性表达是影响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组织中CENPK、IFI16表达升高,二者表达与肿瘤最大径、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癌 着丝粒蛋白K 干扰素诱导蛋白16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