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元、绵阳和遂宁三市7-17岁学生身高与其父母身高的调查分析
1
作者 陈吉森 周葆光 唐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1991年第Z1期45-45,共1页
本文通过对广元、绵阳和遂宁三市的11206名7-17岁的在校青少年的身高及其亲生父母身高关系的调查。得出了父母身高与子代身高在一定年龄段有密切相关,尤其是父母身高的综合作用对子女身高的发育影响更符合实际。揭示其规律并建立预测公... 本文通过对广元、绵阳和遂宁三市的11206名7-17岁的在校青少年的身高及其亲生父母身高关系的调查。得出了父母身高与子代身高在一定年龄段有密切相关,尤其是父母身高的综合作用对子女身高的发育影响更符合实际。揭示其规律并建立预测公式有比较实用价值。当然除父母综合的影响(遗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市 调查分析 亲生父母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人父母者,不要“缺位”
2
作者 易利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第9期1-1,共1页
多年前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母亲的一个亲戚因为孩子太多,家庭条件艰苦,就把最小的一个送给了当地的一个有钱人家。但时运不济,孩子长到八九岁时,这个有钱人家家道衰落,把孩子送了回来,但让人不解的是:被送回来的孩子从来不喊亲生... 多年前的一件事情让我记忆犹新:母亲的一个亲戚因为孩子太多,家庭条件艰苦,就把最小的一个送给了当地的一个有钱人家。但时运不济,孩子长到八九岁时,这个有钱人家家道衰落,把孩子送了回来,但让人不解的是:被送回来的孩子从来不喊亲生父母爸爸妈妈,而是直呼其名,像叫一个陌生人一样。这令这位亲戚心痛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生父母 有钱人家 家庭条件 时运不济 直呼其名 我生 第一眼 情感联结 远非如此 客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莆仙戏《团圆之后》施佾生人物分析
3
作者 程琛 《福建艺术》 2024年第4期63-64,共2页
陈仁鉴在完成莆仙戏《团圆之后》初稿时,曾将剧本发给北京《剧本》月刊编辑部,编辑部对此给出了诸多见解,陈仁鉴坦言自己“不能彻底理解来信中指出的‘施佾生也是一个受害者’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反观历史上对主人公施佾生的评价,往往... 陈仁鉴在完成莆仙戏《团圆之后》初稿时,曾将剧本发给北京《剧本》月刊编辑部,编辑部对此给出了诸多见解,陈仁鉴坦言自己“不能彻底理解来信中指出的‘施佾生也是一个受害者’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反观历史上对主人公施佾生的评价,往往难逃“悲剧的罪魁祸首”论,这似乎与“受害者”论相冲突,那么他究竟在这出悲剧中该如何被定性?无论是施佾生在随后转变心意要替妻子柳懿儿赴死,还是在结尾处对“吃人狼”及其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控诉,似乎也都没有激起观众该有的同情,这又是为什么?更令人费解的是,他在此前为救妻而向知府杜国忠求情,结尾处却因得知亲生父母无法喜结连理的秘密而称杜国忠为“奸官”“吃人狼”,可杜国忠与他亲生父母无法结合一事并无直接干系,施佾生为何像失了心智一般疯狂控诉?若是不能理解在施佾生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就难以触及这出悲剧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莆仙戏 佾生 亲生父母 喜结连理 陈仁鉴 团圆 封建势力 深刻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一种爱叫善良
4
作者 邱宏伟 《中国农垦》 2016年第3期71-72,共2页
今年3月8日,在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召开的“和谐家庭”报告暨表彰大会上,第二居民委孙淑华和丈夫张焕中43年养育脑瘫弃婴的感人事迹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当两位老人胸戴大红花从农场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一部轮椅时,会场里响起了经久... 今年3月8日,在黑龙江农垦江川农场召开的“和谐家庭”报告暨表彰大会上,第二居民委孙淑华和丈夫张焕中43年养育脑瘫弃婴的感人事迹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当两位老人胸戴大红花从农场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一部轮椅时,会场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川农场 黑龙江农垦 农场职工 孙淑 荣誉证书 亲生父母 社区街道 念想 脸部表情 小妹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摇篮中的“平庸之恶”:《何以为家》底层叙事聚焦 被引量:2
5
作者 邹艳萍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9-32,共4页
《何以为家》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黎巴嫩电影,在触及陌生的东方影视受众之前,该片已在奥斯卡、戛纳两大电影节收获不俗成绩,“小国别”影片对于中国大市场而言,具有异域想象与影像重建的双重意义,遥远彼方,一个民族话语意识的觉醒与输出... 《何以为家》是我国引进的第一部黎巴嫩电影,在触及陌生的东方影视受众之前,该片已在奥斯卡、戛纳两大电影节收获不俗成绩,“小国别”影片对于中国大市场而言,具有异域想象与影像重建的双重意义,遥远彼方,一个民族话语意识的觉醒与输出,在当今全球视域下拥有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精神分量。一场孩子起诉亲生父母的法庭审判,一段辗转于他乡的成长历程,在互文叙事与场景闪回之间,表现群体在特定环境中的无意识罪恶。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立意先行,糅合了纪录片与剧情片的拍摄理念,在长达5年的筹备工作中,走访贫民窟、监狱、流浪棚,从流民群体无力的身份认同中,体味世情施加给每个“无差别”个人的异质驱逐。《何以为家》的故事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排异下,其时间纵深远远超出了主人公扎因的12年生命,渗透至父辈乃至祖辈的思想源流中。一个童稚未脱的个体挥动嫩拳,朝着成人普遍认同的家庭伦理与道德认知,将父慈子孝的社群想象击得粉碎,影片正是在重拾、拼凑、解构这一地碎屑的过程中,释义了原生家庭长久以来所施行的“平庸之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审判 父慈子孝 叙事聚焦 女导演 亲生父母 原生家庭 话语意识 平庸之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欢迎你,《李尔王》——演出这个悲剧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平 《上海戏剧》 1982年第5期20-21,共2页
悲剧《李尔王》(1604—1605),历来译家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一个戏剧,严峻悲壮,具有翻江倒海的气势,但不算是他最好的一个戏剧。相比之下,悲剧《奥瑟罗》并不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戏剧,而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来看,却是他最好的戏剧。正... 悲剧《李尔王》(1604—1605),历来译家认为,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一个戏剧,严峻悲壮,具有翻江倒海的气势,但不算是他最好的一个戏剧。相比之下,悲剧《奥瑟罗》并不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戏剧,而从戏剧结构的完整性来看,却是他最好的戏剧。正因为《李尔王》具有独特的宏伟风格,深刻的哲理意境,在上一个世纪,英国学者们认为这个悲剧是不能上演的。但是在现代欧美舞台上,“《李尔王》不适宜搬上舞台”的这个旧观念被打破了。英国著名导演彼得·布洛克在六十年代导演的《李尔王》取得很大成功,在七十年代初期,这个悲剧又在英国和苏联相继搬上了银幕,这就是布洛克导演的黑白宽银幕片《李尔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奥瑟罗 布洛克 莎剧 彼得 亲生父母 次见 识人 封建统治阶级 伊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带来人文关怀——专访《今日头条》公益寻人栏目负责人曾华 被引量:1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第6期35-36,共2页
《中国传媒科技》:2016年2月"头条寻人"正式启动,到今天已经帮助2147位走失者与家人团聚,那么《今日头条》最初是怎样有公益寻人这个想法的?曾华:我们很早就做过寻人方面的内容推送,大概在2015年我们和"宝贝回家"有一些合作,他... 《中国传媒科技》:2016年2月"头条寻人"正式启动,到今天已经帮助2147位走失者与家人团聚,那么《今日头条》最初是怎样有公益寻人这个想法的?曾华:我们很早就做过寻人方面的内容推送,大概在2015年我们和"宝贝回家"有一些合作,他们有一些寻人信息,我们帮助推送,但是当时没有系统性或者作为一个项目去推,只是当做新闻去推送。头条作为内容分发的平台,我们在做新闻推送的时候发现,这类新闻关注度非常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华 内容分发 人文关怀 传媒科技 亲生父母 救援队 阿尔茨海默病 公益组织 救助站 腾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盼那一刻的辉煌——读《香港1997》随想
8
作者 闻道 《产经评论》 1996年第Z1期66-66,共1页
书中写道:香港就像从小被富人掳去的孩子,现在她长大懂事了,该是她回到亲生父母家中的时候啦! 此一比喻形象倒很形象,贴切与否却实堪斟酌。掳去香港的与其说是富人,不如说是强盗。为富不仁者强盗也。而且“回归”的关键在于:孩子有没有... 书中写道:香港就像从小被富人掳去的孩子,现在她长大懂事了,该是她回到亲生父母家中的时候啦! 此一比喻形象倒很形象,贴切与否却实堪斟酌。掳去香港的与其说是富人,不如说是强盗。为富不仁者强盗也。而且“回归”的关键在于:孩子有没有与强盗分庭抗礼的信念和资本,亲生父母有没有与强盗一较雌雄的机会和实力。所谓“弱国无外交”,在国家、民族利益冲突中,“该不该”是一回事,“能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问题 亲生父母 利益冲突 弱国无外交 比喻形象 条约草案 殖民地 武装商船 末代港督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照鲜明的人物性格——三浦绫子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9
作者 龚伯禄 《云梦学刊》 1985年第2期46-51,共6页
三浦绫子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1922年生于北海道旭川。1964年,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冰点》在《朝日新闻》全国征文中得奖。她由此一举成名,此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本文仅想以她的中篇小说《逃亡》、《临死还害人》、《在污秽的浊流... 三浦绫子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1922年生于北海道旭川。1964年,她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冰点》在《朝日新闻》全国征文中得奖。她由此一举成名,此后一直从事专业创作。本文仅想以她的中篇小说《逃亡》、《临死还害人》、《在污秽的浊流中》和短篇小说《尾灯》、《壁音》为例,谈谈她用鲜明的对照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方法。有比较、有对照,才能有鉴别。比较、对照原则是人类生活本身存在的一种规律,又是人们认识和评价生活的一种方法。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总是相比较、相对照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雨果在谈到艺术的对照原则时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短篇小说 三浦绫子 艺术特色 对照原则 刻画人物 人物性格 专业创作 《朝日新闻》 心理描写 亲生父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总理与筱文艳
10
作者 高义龙 《上海戏剧》 1998年第3期46-47,共2页
上海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自幼从苏北逃难到上海,不知家乡在哪县哪村,不知亲生父母的姓名。在旧社会,尽管通过奋斗、拼搏成了名角,但整个剧种仍不登大雅之堂,只能在中心城区外的破旧棚子、小型剧场演出,演员没有社会地位。解放后,艺人... 上海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自幼从苏北逃难到上海,不知家乡在哪县哪村,不知亲生父母的姓名。在旧社会,尽管通过奋斗、拼搏成了名角,但整个剧种仍不登大雅之堂,只能在中心城区外的破旧棚子、小型剧场演出,演员没有社会地位。解放后,艺人翻身了,淮剧翻身了。筱文艳处处感受到这巨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总理 中年人 小型剧场 观摩演出 淮剧 表演艺术 亲生父母 社会地位 工厂区 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与人性的迷幻森林——日本影片《子宫记忆》
11
作者 贝西西 《南腔北调》 2008年第9期66-66,共4页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句话:造物主的粗心大意导致世界上每天有12个孩子被交给错误的父母。我想《子宫记忆》里的真人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吧。这是一部日本片子,片头和片尾都出现了美丽的冲绳海滩,一个女人和一个年轻的男孩站在水里相互看... 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句话:造物主的粗心大意导致世界上每天有12个孩子被交给错误的父母。我想《子宫记忆》里的真人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吧。这是一部日本片子,片头和片尾都出现了美丽的冲绳海滩,一个女人和一个年轻的男孩站在水里相互看着对方,水流的潺潺声,如同子宫里的环境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尾 一个女人 一本 茶餐厅 第一眼 不知道 子干 光里 亲生父母 生命本质
全文增补中
笔底墨韵独自流——朱振庚答问记
12
作者 朱振庚 《中国书画》 2017年第4期92-94,共3页
问:我在您的人生经历当中,读出了您的坎坷经历。您一出生就被养父母带大。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辗转在徐州、桂林、柳州和天津等城市,也做过许多职业。从民警、教师到现在的画家。我觉得您一生都在漂泊。都在流浪。而绘画艺术给您一种... 问:我在您的人生经历当中,读出了您的坎坷经历。您一出生就被养父母带大。不知自己的亲生父母。辗转在徐州、桂林、柳州和天津等城市,也做过许多职业。从民警、教师到现在的画家。我觉得您一生都在漂泊。都在流浪。而绘画艺术给您一种慰籍。您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定位的?是什么原因使您爱上绘画,最初怎样学画的?对您影响最大的画家作品有哪些?答:小时候家里既不富裕,也不很究,养父是位火车司机。养母是位非常善良宽厚的女人。有个姐姐也是收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生父母 朱振庚 火车司机 画家作品 千里之外 极则 中国画家 万卷书 一笔画 墨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的呼唤──《孝心无价》引读
13
作者 郝新颖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8年第2期8-8,共1页
关键词 孝心 边哭边说 基本道德 不孝之子 亲生父母 人间真情 光荣传统 毕淑敏 经济条件 女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ぃつまでたつても“日孤”のままだ(永远是“日孤”)
14
作者 叶子 《东北亚外语研究》 1997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日本妇女 日本孤儿 半个世纪前 亲生父母 九九歌 1945年 父母 1996年 女孩儿 走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版昆曲《白罗衫》和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人物对比研究
15
作者 孙如璋 《剧影月报》 2020年第1期39-41,共3页
2019年6月21日在江苏大剧院上演了新版昆曲《白罗衫》,看戏之时,突然萌动出将此剧与近期我观看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进行对比的想法。这个念头萦绕于心数月有余,思路逐渐明朗清晰起来。新版《白罗衫》改编自明末清初的昆曲《罗衫记》,... 2019年6月21日在江苏大剧院上演了新版昆曲《白罗衫》,看戏之时,突然萌动出将此剧与近期我观看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进行对比的想法。这个念头萦绕于心数月有余,思路逐渐明朗清晰起来。新版《白罗衫》改编自明末清初的昆曲《罗衫记》,由白先勇制作、张淑香编剧,于2016年3月首次亮相。剧中,贼人徐能谋害了知县苏云夫妇,拾得其子徐继祖抚养成人,弃恶从善。十八年后徐继祖上任为官,并接手了亲生父母的冤案,发现凶手正是自己养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悲惨世界》 白罗衫 人物对比 亲生父母 抚养成人 昆曲 白先勇 江苏大剧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青的一代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耘 《上海戏剧》 1963年第Z1期44-70,共27页
人物萧继业:男,二十七岁,地质学院毕业生,勘探队員。萧奶奶:七十岁左右,退休的老女工,革命媽媽,萧继业的祖母。林育生:男,二十四岁,地质学院毕业生。林坚:男,五十多岁,厂长,林育生的养父。夏淑娟:女,四十多岁,林坚的妻子,林育生的养母... 人物萧继业:男,二十七岁,地质学院毕业生,勘探队員。萧奶奶:七十岁左右,退休的老女工,革命媽媽,萧继业的祖母。林育生:男,二十四岁,地质学院毕业生。林坚:男,五十多岁,厂长,林育生的养父。夏淑娟:女,四十多岁,林坚的妻子,林育生的养母。林嵐:女,十八岁,高中应届毕业生,林坚、夏淑娟的亲生女儿。夏倩如:女,二十三岁,夏淑娟的侄女,地质学院应届毕业生。李荣生:男,十六岁,社会青年。姚向明:女,二十三岁,夏倩如同班同学。周婕:女,二十五岁,夏倩如同班同学。群众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岚 同班同学 李荣生 亲生女儿 亲生父母 七十岁 林坚 我自己 你怎么知道 毕业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出引人注目的新戏——簡論《年青的一代》主題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堃 《上海戏剧》 1963年第6期16-18,共3页
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师們正在上演陈耘同志的新作《年青的一代》,这出戏已引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兴趣:議論风生,同声贊好。許多观众致函作者,热情贊扬《年青的一代》給予他們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一位高中毕业生来信說:“看了你... 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师們正在上演陈耘同志的新作《年青的一代》,这出戏已引起了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兴趣:議論风生,同声贊好。許多观众致函作者,热情贊扬《年青的一代》給予他們思想上的启示和教育。一位高中毕业生来信說:“看了你們的演出,太使我感动了。我回家該乘1路电車,但我一路上浮想着肖继业、林伯父(均为剧中人——笔者注)他們的話,不知不觉的乘上了8路,当然,我走了許多回头路,可是我仍然非常激动高兴.……”什么东西使这位青年同学如此的激动呢?原来在他的思想里有着許多同剧中主人公林獄生十分相象的庆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生 上海戏剧学院 革命激情 亲生父母 热爱社会主义 正象 人物塑造 共产主义世界观 使人 林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青的一代》浅論
18
作者 欧阳文彬 《上海戏剧》 1963年第12期7-10,共4页
我們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革命先輩千辛万苦打下了江山,为青年一代創設了优越的条件,开辟了广闊的天地。我們的时代又是一个考驗人的时代。資产阶級思想还严重得很,帝国主义、反动派正梦想从青年一代身上找到他們复辟的希望。在这... 我們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革命先輩千辛万苦打下了江山,为青年一代創設了优越的条件,开辟了广闊的天地。我們的时代又是一个考驗人的时代。資产阶級思想还严重得很,帝国主义、反动派正梦想从青年一代身上找到他們复辟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每一个年輕人都能正确地选擇自己的道路,更不是每一个年輕人都有坚持走正路的决心和勇气。然而,我們有党的領导,有无产阶級思想的武装,在这场爭夺下一代的战斗中,必将取得光輝的胜利。《年青的一代》反映的就是这样一场思想領域里的激烈斗爭。它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传达了时代的脉搏,因而抓住了广大观众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一代 亲生父母 光輝 于林 林岚 革命事业 革命先辈 地质勘探队 李荣生 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