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对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黎明珠 唐敏敏 +4 位作者 王挥 张玉锋 杨金燕 赵文斌 宋菲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57-263,共7页
将单甘脂与蔗糖酯按一定比例复配成具有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乳化剂。研究不同HLB值(4.0~6.0)下初榨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产品搅打性能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稀奶油的搅打时间与搅... 将单甘脂与蔗糖酯按一定比例复配成具有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乳化剂。研究不同HLB值(4.0~6.0)下初榨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产品搅打性能及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HLB值的增加,稀奶油的搅打时间与搅打起泡率逐渐减小,脂肪球部分聚结率与乳液表观黏度逐渐增加。质构特性及裱花性能研究表明,在HLB值为4.0~4.5时,稀奶油硬度较小,打发后奶油较软,裱花后易塌陷,而当HLB值大于5.0时,稀奶油泡沫硬度显著增加,此时裱花粗糙且稀奶油搅打性能降低。相比较而言,复配乳化剂HLB值为5.0时,稀奶油搅打时间适中(28 s),搅打起泡率较高(84.68%),泡沫稳定性较好(81.52%),硬度适中且涂抹性较佳。因此,复配乳化剂HLB值为5.0时更适合初榨椰子油基搅打稀奶油体系。该研究结果为高品质零反式脂肪酸植脂搅打稀奶油的生产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打稀奶 复配乳化剂 亲水平衡 搅打性能 裱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增溶动力学及质量增溶比(WSR)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钟金魁 赵保卫 +3 位作者 朱琨 马锋锋 冉婧媛 Obemah David Nartey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37-1742,共6页
采用振荡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Tween80)和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对菲的最佳增溶振荡时间及其对菲的增溶能力,同时也比较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菲的质量增溶比(WSR)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关... 采用振荡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Tween80)和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对菲的最佳增溶振荡时间及其对菲的增溶能力,同时也比较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菲的质量增溶比(WSR)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关系.结果表明,Triton X-100、Tween 80、SDBS和SDS对菲的最佳增溶振荡时间分别为12、12、24和36 h.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上下,4种表面活性剂对菲均具有增溶能力,尤其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其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增溶效果更加明显.实验数据也表明4种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增溶能力存在差异,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菲的增溶能力大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的增溶能力,具体表现为Triton X-100>Tween80>SDS>SDBS.该顺序与表面活性剂的HL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多环芳烃 增溶 动力学 亲水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质定量关系方法用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中亲水亲油平衡值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群 宋新民 +2 位作者 朱友益 马德胜 王毅琳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167,共7页
利用结构-性质定量关系方法研究了多种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得到了相关性显著(R2=0.986 5,F=991.37,S2=2.499 1)的五参数线性模型。在构建的HLB值模型中,既有反映疏水烷烃链碳原子数目的局部结构描述符(l-NC)以及形状... 利用结构-性质定量关系方法研究了多种结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得到了相关性显著(R2=0.986 5,F=991.37,S2=2.499 1)的五参数线性模型。在构建的HLB值模型中,既有反映疏水烷烃链碳原子数目的局部结构描述符(l-NC)以及形状与尺寸的局部拓扑描述符(l-KSI3),还有反映亲水基团离子性质的静电描述符(MPCO)和分子极性本质的极化参数(PP),此外还引入了量子化学描述符(MVC),从本质上揭示了影响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的众多结构因素,提高了表面活性剂HLB值预测能力的准确性。结合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要求,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因素的调控出发,提出了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分子设计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结构-性质定量关系 亲水平衡 三次采 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宝财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1991年第1期30-33,共4页
本文研究了商品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与化学结构的关系,给出了HLB值关系曲线,可供快速查阅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亲水平衡 化学结构 关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亲水亲油值分析有机抑制剂抑制磁黄铁矿作用机理
5
作者 熊道陵 王兴卫 +1 位作者 彭建城 李金辉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96-100,共5页
用红外光谱测定合成黄原酸盐有机抑制剂的结构,结果表明,合成黄原酸盐有机抑制剂中引入了-CSS-,又存在多个亲水基.通过浮选实验考察了Cu2+对黄原酸盐抑制效果的影响以及黄原酸盐所携带亲水基团的个数和亲水亲油值对黄铁矿抑制效果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测定合成黄原酸盐有机抑制剂的结构,结果表明,合成黄原酸盐有机抑制剂中引入了-CSS-,又存在多个亲水基.通过浮选实验考察了Cu2+对黄原酸盐抑制效果的影响以及黄原酸盐所携带亲水基团的个数和亲水亲油值对黄铁矿抑制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有机抑制剂的抑制机理.实验结果说明:Cu2+存在下多羟基黄原酸盐对黄铁矿的抑制效果依然良好,并在pH>6范围内抑制作用趋于平稳.随着多羟基黄原酸盐带所带亲水基团的逐渐增多和HLB值的增大,抑制效果都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平衡 有机抑制剂 抑制 磁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的HLB值对搅打稀奶油的搅打性能的影响(英文)
6
作者 赵强忠 赵谋明 +1 位作者 王才华 王金水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6,共6页
研究了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对搅打稀奶油的搅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HLB值对均质后的乳状液粒度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脂肪部分的附聚作用明显,乳化剂的HLB值越高,其促进脂肪部分附聚的能力也越强。当HLB值... 研究了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对搅打稀奶油的搅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HLB值对均质后的乳状液粒度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脂肪部分的附聚作用明显,乳化剂的HLB值越高,其促进脂肪部分附聚的能力也越强。当HLB值低于6,脂肪部分的附聚率低于50%,不足以形成稳定的泡沫结构。HLB值在6~8范围内,恰好能够形成理想的泡沫结构。如果HLB值大于9,脂肪部分附聚太快,所形成的泡沫结构粗糙且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剂 亲水平衡 搅打稀奶 粒度分布 部分附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乳化剂HLB值对稀奶油脂肪聚结及结晶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吉栋 郑远荣 +2 位作者 刘振民 王清刚 徐杏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7-113,共7页
将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蔗糖酯按一定比例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乳化剂,研究复配乳化剂HLB值对稀奶油脂肪聚结及结晶影响,并对其乳液性质及打发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复配乳化剂HLB值的增... 将单,双甘油脂肪酸酯与蔗糖酯按一定比例复配成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乳化剂,研究复配乳化剂HLB值对稀奶油脂肪聚结及结晶影响,并对其乳液性质及打发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复配乳化剂HLB值的增大,乳液粒径增大且表观黏度升高进而使搅打时间延长;热力学及Avrami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HLB值为10时,高熔点乳脂熔融温度改善显著,并且结晶速率最快;HLB值为8~10时打发性较好,乳清泄漏率较低,涂抹性较佳。因此,复配乳化剂HLB值应控制在8~10,此时更适用于高品质裱花稀奶油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奶 复配乳化剂 亲水平衡 脂肪聚结 结晶 搅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亲油平衡
8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7-337,共1页
表面活性剂都是两亲分子,由于亲水和亲油基团的不同,很难用相同的单位来衡量,所以Griffin提出了用一个相对的值即HLB值来表示表面活性物质的亲水性。对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HLB的计算公式为:
关键词 亲水平衡 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物质 hlb 分子 非离子型 亲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芳基磺酸盐结构与性能关系——分子结构变化对c_(CMC)和HLB值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栾和鑫 吴运强 +7 位作者 王宁 陈权生 张海玲 赵文强 孙记夫 吴文祥 曲广淼 丁伟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1-544,553,共5页
为揭示烷基芳基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了系列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分子结构对最小烷烃碳数(nmin)、临界胶束浓度(c_(CMC))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芳基取代位置相同时,随着长链烷基碳数增加,烷基芳基磺酸... 为揭示烷基芳基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了系列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分子结构对最小烷烃碳数(nmin)、临界胶束浓度(c_(CMC))和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芳基取代位置相同时,随着长链烷基碳数增加,烷基芳基磺酸盐的c_(CMC)先减小后增大,c_(CMC)越小其界面活性越高,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界面上排列越趋近于油/水兼溶型;相同链长的同系物,随着芳基向烷基碳链中间位置移动,其c_(CMC)和nmin呈现增大趋势,芳环取代基对支化程度的影响相当于4.05个亚甲基对c_(CMC)的影响。通过对HLB值的经验公式对比可知,戴维斯公式适合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间HLB值的比较,而临界胶束浓度法适于同系物间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芳基磺酸盐 结构 界面性能 临界胶束浓度 亲水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HLB值蔗糖酯对牛奶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桂仕林 邢慧敏 +1 位作者 魏婧文 生庆海 《农产品加工》 2012年第9期69-71,共3页
将HLB值为3、9和15的蔗糖酯分别混入牛奶中,分析其经均质后的粒径和黏度,以及其经均质和UHT后的粒径和黏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蔗糖酯HLB值的增加,均质后牛奶的粒径逐渐降低,黏度差异不显著;当蔗糖酯的HLB值为9时,均质和UHT后牛奶的粒... 将HLB值为3、9和15的蔗糖酯分别混入牛奶中,分析其经均质后的粒径和黏度,以及其经均质和UHT后的粒径和黏度。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蔗糖酯HLB值的增加,均质后牛奶的粒径逐渐降低,黏度差异不显著;当蔗糖酯的HLB值为9时,均质和UHT后牛奶的粒径最小,而其黏度差异不显著。随着乳化剂HLB值的增加,均质后牛奶的脂肪上浮趋势逐渐降低;当乳化剂HLB值为9时,均质和UHT后牛奶的脂肪上浮趋势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酯 亲水平衡 牛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乳化剂对黄油基淡奶油品质的影响
11
作者 朱亚成 徐菲菲 +3 位作者 刘飞 夏熠珣 陈茂深 钟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6,共9页
搅打淡奶油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口感,在冰淇淋、面包、蛋糕等食品制作中应用广泛。淡奶油原料中的鲜稀奶油存在运输成本高和储藏时间短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以黄油为脂肪来源制备黄油基淡奶油,考察了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 搅打淡奶油具有良好的起泡性和口感,在冰淇淋、面包、蛋糕等食品制作中应用广泛。淡奶油原料中的鲜稀奶油存在运输成本高和储藏时间短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以黄油为脂肪来源制备黄油基淡奶油,考察了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复配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对黄油基淡奶油搅打前粒径、表观黏度、微观结构和搅打后搅打时间、搅打起泡率、硬度、乳清泄漏率、黏弹性能等指标的影响,并从界面性质和结晶性质对研究结果予以解释。结果发现,当复配乳化剂HLB值为10时,乳液粒径为(7.80±0.87)μm,界面蛋白吸附量为(20.44±0.44)mg/m^(2),稳定性良好,搅打时间居中,搅打起泡率为(167±2)%,乳清泄漏率为(15±2)%,黄油基淡奶油具有良好的搅打性能和储藏性能,为工业生产黄油基淡奶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打淡奶 亲水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油树脂乳化体系的选择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雅雪 陈秀兰 +1 位作者 陈杰 黄雪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2-84,共3页
以超临界CO2获得的姜油树脂为原料,选用常用乳化剂,司盘60(span60)、吐温80(tween80)、蔗糖脂肪酸酯(SE-15)、单甘酯探索姜油树脂的乳化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以乳状液的沉淀生成率为指标,确定了姜油树脂5%,HLB值11.0,乳化剂用量3%的... 以超临界CO2获得的姜油树脂为原料,选用常用乳化剂,司盘60(span60)、吐温80(tween80)、蔗糖脂肪酸酯(SE-15)、单甘酯探索姜油树脂的乳化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以乳状液的沉淀生成率为指标,确定了姜油树脂5%,HLB值11.0,乳化剂用量3%的最佳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 亲水平衡(hlb) 乳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和温度对相变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张圣美 李明 +3 位作者 张莹 易茜 杨依婷 刘雅莉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44-452,F0002,共10页
为解决由于冰过冷度大导致的系统蓄/释冷效率低、换热器的过冷度和过热度均增大的问题,制备过冷度较低的相变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将十四烷封装在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聚苯乙烯壳材中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式。基于前期研究中筛选的交联剂种... 为解决由于冰过冷度大导致的系统蓄/释冷效率低、换热器的过冷度和过热度均增大的问题,制备过冷度较低的相变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将十四烷封装在具有较好稳定性的聚苯乙烯壳材中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式。基于前期研究中筛选的交联剂种类及浓度,研究了复合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和反应温度对相变微胶囊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时,随着亲水亲油平衡值由16.50增加到40.00,胶囊粒径由2.735μm增大至24.690μm;亲水亲油平衡值为26.50时,随着反应温度由60℃升高至80℃时,胶囊粒径由2.735μm增加至23.491μm。上述所有制备的相变微胶囊(m-PCMs)均具有光滑的形貌。所有的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交联剂浓度为1.0%,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26.50,反应温度为60℃时,微胶囊具备最大潜热值(148.12 J/g)和最小粒径(2.73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乳化剂 亲水平衡 相变潜热 自由基反应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油微乳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金小涵 何吉来 +4 位作者 卫林 马雪梅 朱海林 冯丽 胡志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7-152,共6页
以高含氢硅油(MS)、羟基硅油(HS)及氨基硅油(AS)为疏水原料、水为连续相,制备了3种水包油微乳液(HSAS、MSAS、MSHS)。通过测定3种硅油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确定乳化剂和助剂的选择。分析乳化剂选择、助剂选择、助剂与乳... 以高含氢硅油(MS)、羟基硅油(HS)及氨基硅油(AS)为疏水原料、水为连续相,制备了3种水包油微乳液(HSAS、MSAS、MSHS)。通过测定3种硅油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确定乳化剂和助剂的选择。分析乳化剂选择、助剂选择、助剂与乳化剂比例、pH等因素对3种体系微乳化的影响,并通过对体系加水过程中相行为的研究,绘制了3种体系的微乳区和O/W型硅油微乳液区域在内的局部拟三元相图。确定制备微乳液的工艺条件。其中,最佳工艺条件如下,MSHS体系以司班80∶吐温80=4∶6为乳化剂、甲醇∶异丙醇=7∶3为助剂;MSAS体系以AEO-3∶AEO-9=3.2∶6.8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HSAS体系以AEO-3∶AEO-9=2.8∶7.2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对三者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3种硅油微乳液中,粒径大小为:HSAS<MSAS<MSHS,稳定性关系反之。且温度、离心力、pH及静置时间对MSHS的影响较大;HSAS受pH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平衡 相图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甘油脂肪酸酯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家永 《中国油脂》 CAS 1988年第1期11-14,共4页
40年代初,欧美国家就利用聚甘油脂肪酸酯作为人造黄油等的乳化剂.由于当时产品色泽差、异味重,在食品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60年代初,美国德鲁(Drew)化学公司的Babayan等人对聚甘油的精制工艺进行了改进,使产品的质量大为改善,并对其在... 40年代初,欧美国家就利用聚甘油脂肪酸酯作为人造黄油等的乳化剂.由于当时产品色泽差、异味重,在食品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60年代初,美国德鲁(Drew)化学公司的Babayan等人对聚甘油的精制工艺进行了改进,使产品的质量大为改善,并对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作了大量研究.在此期间,日本等国对此也开始研究,此后聚甘油脂肪酸酯在食品、化妆品、药品、塑料制品及照相药剂的应用逐年扩大.70年代末,这些国家对聚甘油脂肪酸酯产品的质量加以进一步的改进.最近几年,美国每年的消耗量大约为 2,000吨,日本大约为250吨,预计今后将有5~10%的增加.在国内,聚甘油脂肪酸酯的研究还处在实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甘脂肪酸酯 精制工艺 乳化剂 乳化性能 酸酯 蔗糖酯 塑料制品 亲水平衡 产品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胺星形聚醚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性能
1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3-393,共1页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以1.0G,2.0G,3.0G乙二胺为核制备了星形大分子聚酰胺-胺,并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分支结构的二嵌段聚醚类破乳剂。采用浊点... 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作,以1.0G,2.0G,3.0G乙二胺为核制备了星形大分子聚酰胺-胺,并与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进行烷氧基化反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多分支结构的二嵌段聚醚类破乳剂。采用浊点法测定了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采用单滴法测量了降低油水界面膜强度的能力,针对油包水型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破乳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乳剂 聚酰胺-胺 破乳性能 聚醚类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星形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亲水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多聚甘油酯分子结构与性能相关性研究
17
作者 田静 莫蛮 +1 位作者 刘学民 曹秋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8-682,共5页
采用量子化学MM+和AM1方法计算聚甘油和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的分子结构参数,然后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脂肪酸多聚甘油酯HLB值的定量结构性质(QSPR)模型,所得的预测模型中包含四个参数(单位质量分子所含氧原子数Xo、生成热ΔfHm、电子能E... 采用量子化学MM+和AM1方法计算聚甘油和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的分子结构参数,然后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建立脂肪酸多聚甘油酯HLB值的定量结构性质(QSPR)模型,所得的预测模型中包含四个参数(单位质量分子所含氧原子数Xo、生成热ΔfHm、电子能Ee和水合能Eh),预测值及外部检验的复相关系数(R2)和标准偏差(SD)分别为0.9553、0.73722和0.9678、6.34426。结果表明,量子化学方法计算简单,对脂肪酸多聚甘油酯结构的表征能力较强,所建QSPR模型具有能较好的预测能力和较强的稳健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脂肪酸多聚甘油酯分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多聚甘 量子化学参数 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 亲水平衡(hl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酯与淀粉酶改善海绵蛋糕品质特性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诚 张宾乐 +5 位作者 王家宝 王凤 金卫泽 陈军民 黄卫宁 小川晃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6,共6页
采用两种不同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α-淀粉酶)和两种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蔗糖酯(S-1670、S-570)进行蛋糕品质改良研究,通过面糊表面张力与密度分析、质构分析、低场核磁分析和热分析法等多种手... 采用两种不同淀粉酶(麦芽糖淀粉酶、α-淀粉酶)和两种不同亲水亲油平衡(hydrophilic lipophilic balance,HLB)值的蔗糖酯(S-1670、S-570)进行蛋糕品质改良研究,通过面糊表面张力与密度分析、质构分析、低场核磁分析和热分析法等多种手段对海绵蛋糕面糊界面特性、烘焙与贮藏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LB值为16的蔗糖酯可以减小面糊体系密度,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增强起泡性能和持水能力。低场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同时引入两种不同淀粉酶比使用单一淀粉酶与HLB值为16的蔗糖酯的协同作用效果更佳,其中横向弛豫时间T_(22)从8.521 ms缩短至4.501ms,蛋糕老化速率k值从0.041d^(-1)降低至0.035d^(-1),这表明它们能增加蛋糕体系持水能力,减缓老化速率,从而提高了在4℃条件下贮藏35 d后的海绵蛋糕品质。HLB值为16的蔗糖酯作用效果在0~21d表现较好,而淀粉酶的作用效果则在贮藏后期的21~35 d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酯 淀粉酶 亲水平衡(hlb) 海绵蛋糕 老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度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理化性质的研究(Ⅱ)——颗粒形貌和乳化性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强 杨连生 +1 位作者 罗发兴 熊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0-63,共4页
原玉米淀粉经十二烯基琥珀酸酐 (DDSA)酯化后 ,颗粒形貌发生变化 .经研究认为 :化学反应首先发生在淀粉颗粒表面的无定形区 ;酯化后淀粉的乳化能力明显增强 ,不同取代度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 (HLB)值均大于 10 。
关键词 酯化淀粉 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钠 颗粒形态 乳化性质 变性淀粉 亲水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与应用(Ⅷ)——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崴 周雅文 +1 位作者 赵莉 徐宝财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0,16,共5页
介绍了乳化作用的概念和乳状液的形成条件,简述了乳状液的基本性质、分类、鉴定方法及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概述了如何选择乳化剂及HLB值的计算,介绍了乳化剂在农药、沥青、化妆品、食品和香料香精行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乳化剂 乳化作用 亲水平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