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方言“右扩式”亲属称谓词的构词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玉卿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汉语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非常丰富。文章列举了"右扩式"亲属称谓词的表现形式,总结分析了其构词特点。指出"右扩式"称谓词除了"中心语素+词缀"这样的构词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构词方式,如:"中心称谓语... 汉语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非常丰富。文章列举了"右扩式"亲属称谓词的表现形式,总结分析了其构词特点。指出"右扩式"称谓词除了"中心语素+词缀"这样的构词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构词方式,如:"中心称谓语素+与之称谓含义相同的语素"等,并指出"右扩式"亲属称谓词中表示姻亲关系的居多,在语音表现上不受双音节基本音步规律的限制,多为三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右扩式 亲属称谓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民族聚居区母辈亲属称谓词释源 被引量:2
2
作者 向亮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96-200,共5页
湘西地区的苗语、土家语与汉语长期以来处于共存与相互影响之中。文章以它们的母辈亲属称谓词为研究对象,结合训诂学的研究手段,通过语音、语义的比较,在湘西民族聚居区这个特殊地域中来讨论这三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借用关系和... 湘西地区的苗语、土家语与汉语长期以来处于共存与相互影响之中。文章以它们的母辈亲属称谓词为研究对象,结合训诂学的研究手段,通过语音、语义的比较,在湘西民族聚居区这个特殊地域中来讨论这三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借用关系和"区域共性"现象。研究发现湘西苗语及土家语的母辈亲属称谓词源自于汉语词"母"及其方言变体,并且这三种语言都以"母亲"称谓词为基础衍生出其他的母辈亲属称谓词,只是各自进行的方式不一,这些都体现了民族聚居区语言间相互影响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聚居区 湘西苗语 湘西土家语 汉语 亲属称谓词 语言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亲属称谓词国俗差异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黎昌抱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3-96,共4页
英汉亲属称谓词在区分宗族与非宗族、血亲与姻亲、父系与母系以及长幼辈分、面称、泛化、派生词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国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英汉两民族宗法发展水平不同 ,生育观和生育数量不同 ,以及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等不同。
关键词 亲属称谓词 英汉对比 国俗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中戏谑拟亲属称谓词的语用分析
4
作者 廖广莉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79,共2页
自2010年以来,传媒频频出现以“XX哥”“XX姐”命名的人物,一时间“犀利哥”“短裤哥”“三轮哥”“马夫哥”“风姐”“微笑姐”“失控姐”等称谓词争相出现在网络、报刊、杂志上,有的报刊将此称为“哥姐风潮”或“哥姐文化”。文章... 自2010年以来,传媒频频出现以“XX哥”“XX姐”命名的人物,一时间“犀利哥”“短裤哥”“三轮哥”“马夫哥”“风姐”“微笑姐”“失控姐”等称谓词争相出现在网络、报刊、杂志上,有的报刊将此称为“哥姐风潮”或“哥姐文化”。文章就此称谓进行界定,并分析其生成特征和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词 语用分析 传媒 戏谑 2010年 语用价值 特征和 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方言亲属称谓词系统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启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1期165-173,共9页
中国的亲属称谓词分得很细密,在对广州方言亲属称谓系统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对这众多的亲属称谓词的形成作一番历史的回顾.一中国亲属称谓词的发达,和我国的氏族宗法血亲传统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传宗接代被视为头等大事.... 中国的亲属称谓词分得很细密,在对广州方言亲属称谓系统进行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追本溯源,对这众多的亲属称谓词的形成作一番历史的回顾.一中国亲属称谓词的发达,和我国的氏族宗法血亲传统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传宗接代被视为头等大事.孟子就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当时的土地和财产都是私有化的,加之社会生产力很不发达,人口的多寡、血亲的延续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和宗族的兴亡.因此多子多福一直是中国人牢不可破的观念.在宗法制度的支配下,不少封建家庭同胞兄弟、直系亲属同居一家之中,有的甚至连续几代同居共财,形成一个庞大的家庭.比如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在父母去世后,“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词 广州方言 广州话 三老 系统分析 外祖母 兄弟 丈夫 婆婆 姑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 被引量:36
6
作者 潘文 刘丹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潘文,刘丹青汉语有非常严密的亲属称谓系统,它既反映了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也表明了汉人对这些关系的极端重视。即使在非亲属交际中,亲属称谓也被大量地借用、仿用,虽然其中不乏逢场作戏式的“称兄道... 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潘文,刘丹青汉语有非常严密的亲属称谓系统,它既反映了亲属之间的亲疏关系,也表明了汉人对这些关系的极端重视。即使在非亲属交际中,亲属称谓也被大量地借用、仿用,虽然其中不乏逢场作戏式的“称兄道弟”,但也不可否认“远亲不如近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 亲属关系 “大” 亲属谓系统 现代汉语 亲属称谓词 语文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 女性 宗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属称谓的特殊现象 被引量:6
7
作者 素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9-40,共2页
称谓是人们用来表示亲属或非亲属之间相互关系的称呼,分亲属称谓与社交称谓两种。人们之间的亲属称谓一般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亲属关系是注定不变的,而人们的社交称谓在一定范围内是随时可以改变的。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亲属称谓的特殊现... 称谓是人们用来表示亲属或非亲属之间相互关系的称呼,分亲属称谓与社交称谓两种。人们之间的亲属称谓一般是无法改变的,因为亲属关系是注定不变的,而人们的社交称谓在一定范围内是随时可以改变的。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亲属称谓的特殊现象。 1.用亲属称谓词去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这种现象目前有越来越扩大之势。我国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习惯以亲属称谓词互相称呼,表示彼此关系密切。可以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排行+亲属称谓词”。如“大爷、大伯,大妈、三婶、大嫂、大哥、四姨父”。二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称谓词 特殊现象 社交 亲属关系 直系亲属 岳母 继母 继父 大农村 “阿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亲属称谓和称呼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9
8
作者 李晋荃 《高校教育管理》 1997年第3期38-44,共7页
关键词 呼语 汉语亲属称谓词 亲属关系 文化考察 言语交际 语用价值 家庭观念 兄弟姐妹 伦理道德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语方位词“外”、“内”再探俄汉亲属称谓 被引量:5
9
作者 牟萍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8-49,共2页
从汉语方位词“外”、“内”再探俄汉亲属称谓牟萍在繁复的汉语亲属称谓词中,方位词“外”“内”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汉语非宗族称呼中常用语素“外”。“外”的本义,《说文解字》云:“远也”,引申出“疏远”之义,母家、妻家、已... 从汉语方位词“外”、“内”再探俄汉亲属称谓牟萍在繁复的汉语亲属称谓词中,方位词“外”“内”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汉语非宗族称呼中常用语素“外”。“外”的本义,《说文解字》云:“远也”,引申出“疏远”之义,母家、妻家、已出嫁的女儿及姐妹家的有些亲属称谓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 方位词 汉语亲属称谓词 现代汉语口语 《汉语大字典》 俄汉 辞书出版 再探 汉俄词典 婚姻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汉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山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37,共3页
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是把原来的亲属称谓词转用到社会上,增加新的义项,对不同年龄不同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称呼的方法。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称谓”和“称呼”这两个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注释,“称谓”是“人们... 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是把原来的亲属称谓词转用到社会上,增加新的义项,对不同年龄不同关系的人使用不同称呼的方法。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区分“称谓”和“称呼”这两个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注释,“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分、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一般地说,称谓的概念比称呼的概念其范围大一些,因此,有的称谓不一定当作称呼来使用。比如“高祖”、“玄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亲属称谓词 汉语 朝鲜语 改形 转用 同辈亲 姓氏 玄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 被引量:82
11
作者 陈建民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0-24,共5页
称谓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确实值得研究。 社会的变动引起社会和语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名与实之间的不协调,反映在现在的称谓上便是有实无名和名实... 称谓强烈地反映出人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念,与整个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密切相关,确实值得研究。 社会的变动引起社会和语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名与实之间的不协调,反映在现在的称谓上便是有实无名和名实不符的变异现象比较突出。因而出现缺环与泛化的混乱。今天,几乎每个人都有在某种场合下找不到合适的称谓陷入尴尬局面的经验。这里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原因。语言学工作者对称谓的不断涌现不能充当“交通警察”,指手划脚,强求一致。由于交际上的需要,最终总会有合适的称谓出现的。语言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当称谓发生局部混乱,暂时失去平衡时,它能主动调节,从局部的无序走向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化问题 缺环 师傅 信封 社交谓词 “爱人” 现代汉语 亲属称谓词 邮递员 姓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中部方言“兄”和“姊”同音冲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艳 岩田礼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33,共8页
同音冲突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语言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通过山西中部地区79个方言点的语料,对亲属称谓词"兄"和"姊"的类型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发现"兄"和"姊"的称谓在... 同音冲突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语言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通过山西中部地区79个方言点的语料,对亲属称谓词"兄"和"姊"的类型和地理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发现"兄"和"姊"的称谓在部分调查点同音,称"大大",造成了称谓上的混乱。研究证明,"大大"是后来产生的,当来源于"大哥"或"大姐"。文章进一步以此为基础,对汉语方言回避同音冲突的几种方法做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中部方言 亲属称谓词 同音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92-98,共7页
论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王建华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在语言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从宏观的视野来认识,词汇同人类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①为此,国际语言学界六十年代兴起... 论语言词汇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王建华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在语言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从宏观的视野来认识,词汇同人类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①为此,国际语言学界六十年代兴起的社会语言学提出了“语言的词汇同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词 社会文化 语言词汇 基本词汇 古代文化 现代汉语 外来文化 色彩词 汉语亲属称谓词 文化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方言中的语素“爷”──从方言透视地球文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树人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9-52,共4页
北京方言中的语素“爷”──从方言透视地球文化董树人"爷"的称呼在文献上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用来指称"父亲"。南朝顾野王所作的《玉篇》有:"俗呼为父爷"。北朝乐府《木兰诗》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其中的"爷"就是... 北京方言中的语素“爷”──从方言透视地球文化董树人"爷"的称呼在文献上始见于南北朝时期,用来指称"父亲"。南朝顾野王所作的《玉篇》有:"俗呼为父爷"。北朝乐府《木兰诗》有:"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其中的"爷"就是指"父亲"。唐代诗人杜甫《兵车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方言 语素 北京地区 亲属称谓词 北京话 新词语 《秋胡戏妻》 阎王爷 现代汉语 姑老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汉语前缀“阿”的来源——兼与杨天戈先生商榷 被引量:11
15
作者 竟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88-94,共7页
《中国语文》91年第3期发表了杨天戈先生的一篇文章《名词前缀“阿”探源》。对杨先生讨论的这个问题,我们颇有些不同看法,故写成此文,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1 杨文并未找到“阿”之源 1.1 杨文中有3点至关重要:(1)先秦时,“阿”不作前缀;... 《中国语文》91年第3期发表了杨天戈先生的一篇文章《名词前缀“阿”探源》。对杨先生讨论的这个问题,我们颇有些不同看法,故写成此文,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1 杨文并未找到“阿”之源 1.1 杨文中有3点至关重要:(1)先秦时,“阿”不作前缀;(2)名词前缀“阿”始见于东汉末年蔡琰《悲愤诗》的“阿母”;(3)前缀“阿”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快的速度推广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 亲属称谓词 《诗经》 双音化 藏缅语 阿尔泰诸语言 汉语词汇 形容词 “伊” 名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方言词汇透视闽台文化内涵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寒生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从方言词汇透视闽台文化内涵林寒生语言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总是把其具体的内容深刻地烙印在语言之中,“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语言的词汇平面上。”①闽台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最为重要的一支。作为汉民族文化体... 从方言词汇透视闽台文化内涵林寒生语言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某种特定的民族文化总是把其具体的内容深刻地烙印在语言之中,“最明显的是表现在语言的词汇平面上。”①闽台方言是汉语方言中最为重要的一支。作为汉民族文化体系中具备诸多地域文化典型特征的闽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内涵 闽台 方言词汇 《方言》 《尔雅》 汉语方言 古语词 亲属称谓词 闽南方言 外语借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