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时期所得税法的亲属伦理取舍与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元成 胡荣明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4,共7页
民国政府在移植推行所得税法之初,为求便于施行而没有考虑纳税人家庭之情事而予以适当减免。社会各界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往复论证,并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在1946年修正《所得税法》时制定了详细的家庭扶养之减免规定。这些规定探明了在中... 民国政府在移植推行所得税法之初,为求便于施行而没有考虑纳税人家庭之情事而予以适当减免。社会各界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往复论证,并促使南京国民政府在1946年修正《所得税法》时制定了详细的家庭扶养之减免规定。这些规定探明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讲求家庭伦常之情的国度里,亲属伦理在所得税法中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梳理当时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看法及相关的立法实践,探寻其中所体现的亲属伦理取舍之道与利弊得失,可为反省当下中国个人所得税法亲伦缺失之弊及搜求治弊之方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所得税法 纳税人家庭情事 亲属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亲属相奸罪存废所体现的亲属法伦理变迁
2
作者 张亚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刑法中亲属相奸罪之变迁,乃亲属法伦理在家族主义与个人主义博弈的结果。清末修律时期"礼法之争"中对"亲属相奸"罪的存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被保留下来。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时期继续延续此...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刑法中亲属相奸罪之变迁,乃亲属法伦理在家族主义与个人主义博弈的结果。清末修律时期"礼法之争"中对"亲属相奸"罪的存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被保留下来。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时期继续延续此罪,但经常出现反复,在进与退之间寻找平衡。司法实践中,各个时期最高审判机关不断弥补与立法之间的断裂,试图实现传统伦理纲常与近代西方法学思潮的融合。纵观当前中国刑法典缺失亲属伦理条款,如尊老爱幼、亲属间互助等,更有甚者当前社会中"亲属相奸"现象没有明文规定,故"亲属相奸"条款应入刑法典,且加重处罚,实现亲属伦理与刑法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属相奸 礼法之争 亲属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晚清民国和奸罪的存废看亲属法伦理变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亚飞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和奸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罚极为严。自秦汉律到大清律都保持了和奸罪。清末修律时期,礼、法两派针对"无夫奸"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无夫奸"进入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刑法典——《钦定大清刑律》,一直延续到民... 和奸罪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处罚极为严。自秦汉律到大清律都保持了和奸罪。清末修律时期,礼、法两派针对"无夫奸"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无夫奸"进入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刑法典——《钦定大清刑律》,一直延续到民国刑法典。当前中国刑法典单方面抛弃中国传统律学或完全继受西方刑法,均不可取,即不能单方面坚持个人本位或家族本位,只有贯通中西,充分融合,方能实现二者有效地结合,为当前中国刑事立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奸罪 亲属伦理 无夫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司法对量刑规范化的启示——以刑事被告与被害人的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2
4
作者 孙启福 李维睿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0-28,共9页
当前,量刑规范化的试点工作已在全国推开。科学确定各种常见量刑情节及其对基准刑的调节幅度,为最高法院补充、完善各种量刑情节的适用提供参考,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要责任。本文以刑事被告与被害人的关系为视角,从中国传统... 当前,量刑规范化的试点工作已在全国推开。科学确定各种常见量刑情节及其对基准刑的调节幅度,为最高法院补充、完善各种量刑情节的适用提供参考,是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要责任。本文以刑事被告与被害人的关系为视角,从中国传统司法的成功经验中,梳理出三大原则,即亲属伦理原则、责任分配原则、补偿原则,发现其对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各类刑事案件,实现量刑公正,树立司法公信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和智慧。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于当代司法的进一步完善,必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 亲属伦理 责任分配 补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