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性基督的典型——也谈高老头的父爱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国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1-65,共5页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谈论《高老头》,回避不了高里奥的父爱问题。国内不少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深深地烙上了阶级的印记。虽然在属于“资产阶级”还是“封建地主阶级”问题上,争论了几十年,但在高老头... 《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谈论《高老头》,回避不了高里奥的父爱问题。国内不少学者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深深地烙上了阶级的印记。虽然在属于“资产阶级”还是“封建地主阶级”问题上,争论了几十年,但在高老头的父爱具有阶级性这一点上,看法惊人地一致。对这种成见,本人想提出一点异议。其实,高老头的父爱,乃是出于为父者的本性:“父母之心,爱子孙一也”。高里奥的父爱表现了人类正常的亲子之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老头》 父性基督 巴尔扎克 拉斯蒂涅 资本主义 《人间喜剧》 阶级性 资产阶级 亲子之爱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礼乐美学对传统制度文明创构的核心驱力、运行机理与发展脉络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彦顺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6-143,197,共8页
中国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创构的核心及驱力奠基于亲子之爱的"慈"与"孝"之礼,并衍化成宗法专制社会进行社会治理、国家管控、民族融合、乡村自治的基本制度,由此形成"家—国美学"的统一与冲突。从其运行机... 中国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创构的核心及驱力奠基于亲子之爱的"慈"与"孝"之礼,并衍化成宗法专制社会进行社会治理、国家管控、民族融合、乡村自治的基本制度,由此形成"家—国美学"的统一与冲突。从其运行机理看,体现在礼—乐之间的完善融合及以乐助礼、以乐强化礼之践行的兴发性与敏捷性,并分化为三个具体维度,即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的设计、制度文明自身所反映出的礼乐美学观念、制度化与经典化的礼乐美学对审美文化现象的广泛影响。自礼乐美学对制度文明创构的脉络看,根据核心驱力与运行机理的演化、变化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为先秦至汉代的初创奠基期、魏晋南北朝的剧烈变化期、唐宋的成熟期、元明清的继续发展变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礼乐美学 制度文明 亲子之爱 礼乐融合 礼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