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组织块免疫细胞化学ABC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致身 Marshak DW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55-58,共4页
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是1981年由Hsu等首先介绍的一种高灵敏的免疫过氧化物酶程序。此后,国内外陆续有应用此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其程序是,组织块先行切片,随后切片依次入未被标记的第1抗体、生物素标记的桥抗体以及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 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是1981年由Hsu等首先介绍的一种高灵敏的免疫过氧化物酶程序。此后,国内外陆续有应用此法进行研究的报告,其程序是,组织块先行切片,随后切片依次入未被标记的第1抗体、生物素标记的桥抗体以及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中孵育,经酶反应显示抗原存在的位置和数量,从而观察抗原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a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LSAB和ABC法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惠茜 林汉良 宗永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17-119,T002,共4页
继免疫组化ABC法之后近年又出现了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作者用不同稀释度的第一抗体作LSAB及ABC染色,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对比,结果表明:LSAB法比ABC法更为敏感。用LSAB法时,第一抗体稀... 继免疫组化ABC法之后近年又出现了LSAB法(labe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作者用不同稀释度的第一抗体作LSAB及ABC染色,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敏感性对比,结果表明:LSAB法比ABC法更为敏感。用LSAB法时,第一抗体稀释度可比ABC法高2~3倍以上,孵育时间比ABC法大大缩短,且背景清晰,是理想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免疫酶标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AB 抗体 敏感性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abc 免疫酶标 孵育 性比 稀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微波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大烈 詹镕洲 +1 位作者 黄玲 谢企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73-575,共3页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学的进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得到显著提高。然而,目前常用的方法既费时又增加了非特异背景染色和脱片机会。近年来,有资料表明,微波辐社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染色效果... 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学的进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得到显著提高。然而,目前常用的方法既费时又增加了非特异背景染色和脱片机会。近年来,有资料表明,微波辐社在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上述缺点,而且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染色效果。作者将微波与ABC(Avidinbiotin complex)法相结合,应用多种单克隆及多克隆机体对不同类型的良恶性肿瘤进行了免疫组化标记,并与常规ABC法进行比较,以探讨该法的特异性、稳定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免疫组织化学 a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肾上腺切除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4
作者 马丽云 A.E.Zimmerman M.Peterson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22-122,共1页
双侧肾上腺切除狗4只,存活四周。正常对照狗5只。经灌流、固定、取脑,震动切片机切片厚60μm。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双侧肾上腺切除狗与正常对照狗的下丘脑室旁核内测部均可见有聚集的CR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纤维、双测肾... 双侧肾上腺切除狗4只,存活四周。正常对照狗5只。经灌流、固定、取脑,震动切片机切片厚60μm。免疫组化ABC法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双侧肾上腺切除狗与正常对照狗的下丘脑室旁核内测部均可见有聚集的CR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及纤维、双测肾上腺切除者,细胞数目比对照者明显增多,为对照组的4.3倍(平均值分别为5061及1175个)。统计学处理后P<0.05,有显著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肾上腺切除 显著性差别 免疫组化abc 下丘脑室旁核 细胞数目 免疫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正常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法、ABC法和Ultra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晨 丛琳 +1 位作者 潘丽娜 李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4-1485,共2页
UltraVision Quanto(简称UltraVision法)是近年新兴的聚合物标记技术[1],聚合物检测法现已被证明能够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灵敏度并简化检测步骤。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扁桃体炎组织细胞膜分子CD8的表达和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胞... UltraVision Quanto(简称UltraVision法)是近年新兴的聚合物标记技术[1],聚合物检测法现已被证明能够增加免疫组化染色灵敏度并简化检测步骤。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扁桃体炎组织细胞膜分子CD8的表达和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胞内抗原GAPDH的表达,分别采用间接法、ABC法、UltraVision法进行敏感度和背景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 abc Ultra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的免疫细胞化学信号放大技术
6
作者 余建华 顾桂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修改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程序之后,灭活过氧化物酶活性,再结合生物素化酪胺,然后再进一步结合ABC复合物或FITC标记的Streptoavidin,谓之免疫细胞化学生物素放大技术(BiotinAmplifcationProcedure,BAP)。本文比较了BAP技术与... 在修改的ABC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程序之后,灭活过氧化物酶活性,再结合生物素化酪胺,然后再进一步结合ABC复合物或FITC标记的Streptoavidin,谓之免疫细胞化学生物素放大技术(BiotinAmplifcationProcedure,BAP)。本文比较了BAP技术与ABC双桥法,结果显示,BAP技术可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杂色的信噪比,同时,可大大减少一抗的工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化学 信号放大 abc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免疫组化方法的建立
7
作者 张静 《家禽科学》 2009年第9期11-14,共4页
目的: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人工发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的ABC(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来检测。结果:在试验鸡组织切片中可见阳性染色,背景较清晰。结论:成功建立人工病例,在试验鸡组织中有NDV... 目的:以SPF雏鸡为研究对象,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人工发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中的ABC(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来检测。结果:在试验鸡组织切片中可见阳性染色,背景较清晰。结论:成功建立人工病例,在试验鸡组织中有NDV抗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abc ND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神经元抗体对小细胞肺癌早期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刚 陈齐鸣 +2 位作者 祝延 柯道平 钱伟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特异性神经元抗体 (SNA)对小细胞肺癌(SCL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ABC法对 90例高度怀疑为SCLC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再用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上述病例进行分类 ,并分析二者间相互关系及其临床... 目的 探讨特异性神经元抗体 (SNA)对小细胞肺癌(SCLC)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ABC法对 90例高度怀疑为SCLC的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再用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对上述病例进行分类 ,并分析二者间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 90例可疑患者中 ,34例患者血清与正常人大脑冰冻切片中所有神经元细胞核形成均匀染色 ,血清SNA阳性 ;5 6例患者血清与神经元细胞核无染色 ,血清SNA阴性。 72例患者为SCLC ,且全部为局限期 ,其中 31例 (43% )患者血清SNA阳性 ;18例患者为非SCLC ,其中 3例 (17% )患者血清SNA阳性 ;SCLC组SNA阳性率同非SCLC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2 7,P <0 0 5 )。正常对照组血清无染色 ,全部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神经元抗体 细胞肺癌 早期诊断 亲合免疫细胞组织化学abc法 SC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_(10)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国平 乐飞 +3 位作者 金惠铭 沈皓 森昌夫 王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研究辅酶Q10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bEnd .3 )中不同浓度CoQ10 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Fas蛋白及... 目的 :研究辅酶Q10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增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体外培养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bEnd .3 )中不同浓度CoQ10 对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观察Fas蛋白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 (加不含药血清 ) ,在bEnd .3细胞培养中加入 50 μL、2 5μL、12 5μL含CoQ10 的血清组细胞凋亡明显抑制 (P <0 0 5)。免疫细胞化学检验结果证明 ,此时Fas蛋白表达明显减弱 ,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但CoQ10 对细胞增殖影响不显著。结论 :一定浓度的CoQ10 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Fas蛋白表达抑制小鼠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醌 细胞凋亡 小鼠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Bcl-2 FAS 辅酶Q10 免疫细胞化学a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谷胱甘肽-S-转移酶π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英文> 被引量:8
10
作者 温宏升 夏薇 +3 位作者 盛瑞兰 郑肇巽 吴雨洁 朱广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56-158,共3页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恶性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之一,细胞代谢解毒酶系的主要成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高表达也参与MDR的形成。GSTπ是含量最丰富的GST同功酶,它在许多实体瘤中高表达,并与其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有...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临床恶性肿瘤化疗的主要障碍之一,细胞代谢解毒酶系的主要成员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高表达也参与MDR的形成。GSTπ是含量最丰富的GST同功酶,它在许多实体瘤中高表达,并与其对化疗药物的抵抗有关。本实验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3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GSTπ的表达进行了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免疫细胞化学abc测定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豚鼠胆囊CGRP和SP免疫反应特点及电镜观察
11
作者 苏红星 韩仲明 +1 位作者 滨崎正雄 猪口哲夫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4-34,共1页
关键词 胆囊 CGRP 豚鼠 免疫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abc 突触小泡 神经纤维 SP 机制 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HCY-2在大鼠体内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英 吕丹瑜 +2 位作者 毕振伍 陈光慧 刘斌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homocysteineinducedgene,HCY 2 )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及分布 ,为进一步探讨该新基因的功能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 ,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肝、脾、肺、肾、大脑、小脑及脊髓等器... 目的 :研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homocysteineinducedgene,HCY 2 )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及分布 ,为进一步探讨该新基因的功能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染色 ,对成年Wistar大鼠心、肝、脾、肺、肾、大脑、小脑及脊髓等器官中HCY 2基因的表达与分布状况进行形态学观察与半定量分析。结果 :发现心脏中HCY 2阳性反应物质主要在心肌纤维、Pukinje纤维、大动脉中膜平滑肌和外膜营养血管平滑肌中 ;肾中HCY 2表达强烈 ,分布较广泛 ;脊髓前脚运动神经元和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肺内小支气管至肺泡管上皮及肺泡Ⅱ型细胞HCY 2均高表达 ;肝、大脑、小脑中表达很弱 ;胰腺和脾几乎没有表达。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但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强弱不甚相同 ,同一器官内H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基因HCY-2 大鼠 体内分析 心血管疾病 免疫组织化学a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TGF-β1和calponin h1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慧 蒋涛 +3 位作者 杨静 赵仲华 张秀荣 张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i001,共5页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 h1)在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 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制备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肾炎模型,提取其肾组织的总蛋白和总RNA。应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Western blot、RT-PCR等方法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检测TGF-β1和calponin h1在肾 炎模型1、3、5、7、14、21、28 d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其相互关系。结果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中TGF-β1 的蛋白表达从7天组起明显随时间延长增强,至21 d组达高峰后回落,核酸表达差异不明显;calponin h1的少量 表达见于正常对照组,1、3、5 d组起表达明显增强,7 d组达到最高峰后开始回落,核酸表达的变化趋势则与 TGF-β1的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 大鼠抗Thy-1系膜增生性肾炎组织中calponin h1表达增强,并在肾 炎病变早期呈增强趋势,后者与TGF-β1在肾炎早期的增强表达趋势相似。calponin h1可能在肾炎早期发挥抗 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增生性肾炎 蛋白表达 TGF-β1 大鼠 早期 核酸 免疫组织化学abc 调宁蛋白 增强表达 总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伤后脊髓神经元NGF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明 王廷华 +2 位作者 李兴国 路华 朱兴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探讨脊髓挤压伤后 NG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结果显示 :NG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 ;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 2 1d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 ,而... 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和灰度值测定探讨脊髓挤压伤后 NGF在脊髓腹角和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早期变化。结果显示 :NGF主要分布于脊髓灰质神经元的胞核及胞浆 ;腹角阳性神经元数量在损伤后 2 1d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 ,而背角的阳性神经元在损伤后 2 4h、7d及 2 1d组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 (P<0 .0 1)。腹角和背角神经元的阳性灰度值在挤压伤后各组均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0 .0 1)。提示 ,内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伤 脊髓 神经元 NGF 表达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abc 灰度值测定 脊髓灰质神经元 损伤修复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志凌 张怡 周建华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研究凋亡调节蛋白bcl 2及bax在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4份子宫平滑肌肉瘤标本(Ⅰ期18例,Ⅱ期1例,Ⅲ期8例,Ⅳ期7例)和34份子宫平滑肌瘤以及34份正常子宫肌层标本中的bcl 2及bax蛋白的表... 目的:研究凋亡调节蛋白bcl 2及bax在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4份子宫平滑肌肉瘤标本(Ⅰ期18例,Ⅱ期1例,Ⅲ期8例,Ⅳ期7例)和34份子宫平滑肌瘤以及34份正常子宫肌层标本中的bcl 2及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肌瘤中bcl 2表达强于子宫肉瘤和正常子宫肌层(P<0. 01),肉瘤中的表达强于正常子宫肌层(P<0. 05 )。正常子宫肌层中bax的表达强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P<0. 01),但bax在肌瘤和肉瘤之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 05)。Ⅰ,Ⅱ期子宫肉瘤中bcl 2和bax蛋白表达均高于Ⅲ,Ⅳ期者(P<0. 01)。bcl 2表达阳性的子宫肉瘤的预后好于bcl 2表达阴性者。结论:bcl 2和bax的表达失调在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bcl 2和bax主要在子宫肉瘤发生的早期起作用,bcl 2与肉瘤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子宫肌瘤 表达及 bcl-2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abc 蛋白BCL-2 子宫平滑肌肉瘤 BAX蛋白表达 子宫肌层 子宫平滑肌瘤 显著性差异 凋亡调节 发病机制 表达失调 预后相关 标本 Ⅱ期 Ⅳ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c-fos蛋白表达变化研究
16
作者 王蕾 郭洪志 +2 位作者 相守武 齐新 孙海荣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25-329,共5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 目的研究脑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模型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延髓内脏带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作用。方法(1)于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脑出血组(根据出血时间的不同又分为4、8、12、24、36、48h和72h等7个亚组)。(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脑出血后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各时限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延髓内脏带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的c-fos蛋白阳性表达极少;脑出血组大鼠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呈密集表达,于脑出血后24~36h达高峰,其中孤束核在24h的表达密度为(49.58±12.61)μm2,36h为(64.32±15.14)μm2,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迷走神经背核在此两个时限的表达密度分别为(40.74±10.62)μm2,(50.62±12.31)μm2,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至72h仍有阳性表达(P<0.05)。结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提示,延髓内脏带是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激调节中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衰竭 延髓 孤束核 迷走神经 神经节 基因 fos疾病模型 动物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C-FOS蛋白表达 脑出血模型 延髓内脏带 表达变化 脑源性 Wistar大鼠 迷走神经背核 免疫组织化学a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