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大陆卫星红外亮温与海拔高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马晓静
邓志辉
+2 位作者
陈梅花
祖金华
王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2-572,共11页
海拔高度与卫星热红外亮温的关系是尚待深入研究的能反映地球表面热状态的重要信息,也是影响地震热红外异常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亮温降低的幅度称为亮温梯度,在系统筛选处理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基础上,把中国...
海拔高度与卫星热红外亮温的关系是尚待深入研究的能反映地球表面热状态的重要信息,也是影响地震热红外异常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亮温降低的幅度称为亮温梯度,在系统筛选处理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基础上,把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青藏、川滇、东北、华北和华南6个地区分别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1)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亮温梯度的总体趋势相似,但又存在细节上的差异;2)各个地区的亮温梯度都小于前人根据气温资料计算得到的气温直减率(0.64℃/(100m)),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0.4℃/(100m),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0.15~0.35℃/(100m)之间;3)除青藏地区以外,其它5个地区的亮温梯度总体上表现为夏大冬小的特点。分析认为冬季冷空气的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衰减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等是影响亮温梯度时空动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温梯度
卫星遥感
红外
亮
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致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的云型分类及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
23
2
作者
方翀
郑永光
+1 位作者
林隐静
朱文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5-915,共11页
利用2005—2011年的静止卫星、常规探空和重要天气报资料,文章选取了18次典型区域性雷暴大风过程,在分析500 hPa天气形势基础上对导致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云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对静止卫...
利用2005—2011年的静止卫星、常规探空和重要天气报资料,文章选取了18次典型区域性雷暴大风过程,在分析500 hPa天气形势基础上对导致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云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对静止卫星观测的定量特征分析表明,对流云团中IR1通道和水汽(WV)通道的亮温差基本为负值,其值的不断减小预示着强对流在持续发展;在监测和预报雷暴大风天气时,需要特别关注长椭圆形强对流云带的右侧和其右侧的孤立对流云团,尤其是TBB(红外亮度温度)低负值区、TBB高梯度区、IR1和WV通道亮温差值区及大梯度区均配合的区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静止卫星IR1与WV通道的亮温特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获得了雷暴大风出现站点附近的红外亮温、水汽亮温、IR1与WV通道亮温差和红外亮温梯度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站点的雷暴大风天气出现在以下时段:红外亮温由急剧下降到平缓下降之间的过渡期;IR1与WV通道亮温差由迅速下降转为缓慢下降或稳定少变的时间点前后,且多数处于IR1和WV通道亮温差由正转负临近的时间段内;红外亮温梯度达到最大的时间点附近或开始下降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云型
红外
亮
温
通道
亮
温
差
亮温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分析日喀则地区活动断裂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秀杰
张凌
+5 位作者
王振杰
陈国浒
刘岸明
屈春燕
闫相相
单新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9,共13页
选取多时相、多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
选取多时相、多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多江断裂。同时,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断层解译
亮温梯度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兰山东麓一次局地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晓茹
陈豫英
+2 位作者
姚姗姗
苏洋
杨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1-812,共12页
利用Himawari-8卫星、银川C波段多普勒雷达、ERA5逐1 h再分析、自动气象站、常规气象探测等多源气象资料,对2019年8月贺兰山东麓夜间突发的一次局地短历时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偏南急流于暴雨前6 h建立并...
利用Himawari-8卫星、银川C波段多普勒雷达、ERA5逐1 h再分析、自动气象站、常规气象探测等多源气象资料,对2019年8月贺兰山东麓夜间突发的一次局地短历时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偏南急流于暴雨前6 h建立并在夜间增强北抬,促进了低层高温高湿、大气不稳定和动力、热力抬升机制的发展加强,有利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在东麓山前触发β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使其增强为α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此次强对流暴雨的发生发展;暴雨区位于700 hPa急流轴左前方及700 hPa水汽通量≥6 g·cm^(-1)·s^(-1)·hPa^(-1)和850 hPa比湿≥12 g·kg^(-1)的高湿区,对流有效位能≥1500 J·kg^(-1)和850 hPa假相当位温≥346 K的高温高能区,800 hPa中心强度≤-1.2 Pa·s^(-1)的上升运动区和冷云发展前端辐射亮温梯度大值区;最大小时降水量出现在急流轴离暴雨区最近时段,期间辐射亮温≤-66℃、辐射亮温梯度≥27℃·km^(-1)、回波强度≥65 dBz、回波顶高≥10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11 kg·m^(-2)、≤-52℃冷云面积约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1/5;辐射亮温越低、辐射亮温梯度越大、降温率越高,小时降水量越大;最低辐射亮温、最大辐射亮温梯度、回波强度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跃增、回波顶高增幅加大均较强降水提前10~20 min出现,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较降水提前30 min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辐射
亮温梯度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大陆卫星红外亮温与海拔高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9
1
作者
马晓静
邓志辉
陈梅花
祖金华
王煜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出处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2-572,共11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C01B03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72131)
文摘
海拔高度与卫星热红外亮温的关系是尚待深入研究的能反映地球表面热状态的重要信息,也是影响地震热红外异常分析的主要因素之一,文中把海拔高度每增加100m亮温降低的幅度称为亮温梯度,在系统筛选处理卫星热红外遥感数据的基础上,把中国大陆划分为西北、青藏、川滇、东北、华北和华南6个地区分别进行研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1)不同地区、不同月份亮温梯度的总体趋势相似,但又存在细节上的差异;2)各个地区的亮温梯度都小于前人根据气温资料计算得到的气温直减率(0.64℃/(100m)),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0.4℃/(100m),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0.15~0.35℃/(100m)之间;3)除青藏地区以外,其它5个地区的亮温梯度总体上表现为夏大冬小的特点。分析认为冬季冷空气的作用、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衰减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等是影响亮温梯度时空动态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亮温梯度
卫星遥感
红外
亮
温
Keywords
brightness temperature gradient,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分类号
P423.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导致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的云型分类及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
23
2
作者
方翀
郑永光
林隐静
朱文剑
机构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05-915,共11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301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5051)共同资助完成
文摘
利用2005—2011年的静止卫星、常规探空和重要天气报资料,文章选取了18次典型区域性雷暴大风过程,在分析500 hPa天气形势基础上对导致雷暴大风的强对流云型进行了分类分析,其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初始、发展、成熟和消亡四个阶段。对静止卫星观测的定量特征分析表明,对流云团中IR1通道和水汽(WV)通道的亮温差基本为负值,其值的不断减小预示着强对流在持续发展;在监测和预报雷暴大风天气时,需要特别关注长椭圆形强对流云带的右侧和其右侧的孤立对流云团,尤其是TBB(红外亮度温度)低负值区、TBB高梯度区、IR1和WV通道亮温差值区及大梯度区均配合的区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静止卫星IR1与WV通道的亮温特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获得了雷暴大风出现站点附近的红外亮温、水汽亮温、IR1与WV通道亮温差和红外亮温梯度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站点的雷暴大风天气出现在以下时段:红外亮温由急剧下降到平缓下降之间的过渡期;IR1与WV通道亮温差由迅速下降转为缓慢下降或稳定少变的时间点前后,且多数处于IR1和WV通道亮温差由正转负临近的时间段内;红外亮温梯度达到最大的时间点附近或开始下降的时候。
关键词
雷暴大风
云型
红外
亮
温
通道
亮
温
差
亮温梯度
Keywords
thunderstorm high winds
cloud pattern
infrared brightness temperatur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gradient
分类号
P426.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分析日喀则地区活动断裂的影像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徐秀杰
张凌
王振杰
陈国浒
刘岸明
屈春燕
闫相相
单新建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山东省地震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9,共13页
基金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LED2013A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项目(41411 01073)
+1 种基金
地震科学数据共享(DS-2014-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项目(14CX02110A)联合资助
文摘
选取多时相、多波段的MODIS红外影像以及MSS、ETM、资源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通过解译活动断裂的遥感影像标志,对西藏日喀则地区东西向的活动断裂位置及其活动性进行了重新解译和判定,识别出了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展布的三条活动断裂,即冈底斯断裂、昂仁-仁布断裂、拉孜-邛多江断裂。同时,利用多源遥感影像综合分析了断裂发育的宏观及微观地貌特征,研究了构造活动与水系冲沟地貌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一些初步认识:三条东西向活动断裂以挤压逆冲为主,且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控制,断裂的活动性存在差异;利用亮温梯度特征在红外影像上提取的线性迹象与光学影像提取的活动断裂位置吻合较好;红外亮温梯度的变化除了受季节、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外,可能还与断裂的活动性有关。在传统遥感解译活动断裂的基础上,辅以红外亮温梯度特征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活动断裂的提取及其活动性监测研究工作。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断层解译
亮温梯度
影像特征
Keywords
Active tectonic fault
Fault interpretation
Brightness temperature gradient
Image feature
分类号
P315.7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兰山东麓一次局地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被引量:
8
4
作者
张晓茹
陈豫英
姚姗姗
苏洋
杨银
机构
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宁夏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台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1-81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5001)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021GKLRLX05)
+1 种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批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NXKJTJGC2021089)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AAC03256)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Himawari-8卫星、银川C波段多普勒雷达、ERA5逐1 h再分析、自动气象站、常规气象探测等多源气象资料,对2019年8月贺兰山东麓夜间突发的一次局地短历时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偏南急流于暴雨前6 h建立并在夜间增强北抬,促进了低层高温高湿、大气不稳定和动力、热力抬升机制的发展加强,有利于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在东麓山前触发β中尺度对流系统,并使其增强为α中尺度对流系统,导致此次强对流暴雨的发生发展;暴雨区位于700 hPa急流轴左前方及700 hPa水汽通量≥6 g·cm^(-1)·s^(-1)·hPa^(-1)和850 hPa比湿≥12 g·kg^(-1)的高湿区,对流有效位能≥1500 J·kg^(-1)和850 hPa假相当位温≥346 K的高温高能区,800 hPa中心强度≤-1.2 Pa·s^(-1)的上升运动区和冷云发展前端辐射亮温梯度大值区;最大小时降水量出现在急流轴离暴雨区最近时段,期间辐射亮温≤-66℃、辐射亮温梯度≥27℃·km^(-1)、回波强度≥65 dBz、回波顶高≥10 km、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11 kg·m^(-2)、≤-52℃冷云面积约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1/5;辐射亮温越低、辐射亮温梯度越大、降温率越高,小时降水量越大;最低辐射亮温、最大辐射亮温梯度、回波强度和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跃增、回波顶高增幅加大均较强降水提前10~20 min出现,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较降水提前30 min出现。
关键词
对流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辐射
亮温梯度
低空急流
Keywords
convective rainstorm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radiation TBB gradient
low-level jet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大陆卫星红外亮温与海拔高度关系的研究
马晓静
邓志辉
陈梅花
祖金华
王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导致区域性雷暴大风天气的云型分类及统计特征分析
方翀
郑永光
林隐静
朱文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分析日喀则地区活动断裂的影像特征
徐秀杰
张凌
王振杰
陈国浒
刘岸明
屈春燕
闫相相
单新建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贺兰山东麓一次局地强对流暴雨的中尺度特征
张晓茹
陈豫英
姚姗姗
苏洋
杨银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