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扁桃酸脱氢酶和L-亮氨酸脱氢酶级联催化的L-苯甘氨酸对映选择性生物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史红玲 王文杰 +5 位作者 李祥 焦铸锦 刘钺 唐存多 阚云超 姚伦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度的辅酶即可实现生物催化D-扁桃酸合成L-苯甘氨酸。通过对加酶量、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NH+4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获得了一个最经济的反应条件:200 mmol/L的D-扁桃酸、6.5 kU/L的加酶量、0.1 mmol/L NAD^+、0.5 mol/L NH4^+的条件下、30℃,反应12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得率和对映体过量(e.e.)值分别可达98%和99%以上,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为实现L-苯甘氨酸规模化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甘 D-扁桃 L-亮氨酸脱氢酶 生物催化 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脲酶和亮氨酸脱氢酶偶联法动力学测定血清或尿液中尿素 被引量:3
2
作者 蒋兴亮 唐中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建立适合于自动化分析血清和尿液尿素的脲酶和亮氨酸脱氢酶偶联的连续监测法。方法 对pH、2 酮基异乙烯酸钠、亮氨酸脱氢酶和脲酶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实验研究 ,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用双试剂连续监测法 ,试剂Ⅰ :10 0... 目的 建立适合于自动化分析血清和尿液尿素的脲酶和亮氨酸脱氢酶偶联的连续监测法。方法 对pH、2 酮基异乙烯酸钠、亮氨酸脱氢酶和脲酶浓度等反应条件进行实验研究 ,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用双试剂连续监测法 ,试剂Ⅰ :10 0mmol/LN ,N 二乙醇胺基乙酸缓冲液 (pH 8.80 ) ,含 2 酮基异乙烯酸钠 3.0mmol/L、NADH 0 .3mmol/L、亮氨酸脱氢酶 2 .0kU/L。试剂Ⅱ :试剂Ⅰ中加入脲酶 70kU/L。本法线性范围血清 0 .5~ 15 0mmol/L ,尿液 8.0~ 6 5 0mmol/L。血清和尿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 2 .1%和 10 1.5 %。血清批内和批间平均CV分别为 1.0 2 %和 1.70 % ;尿液批内平均CV为 1.98%。本法 (Y)和脲酶偶联谷氨酸脱氢酶法 (X)对比相关良好 (血清Y =0 .992X +0 .0 4 0 ,r=0 .993;尿液Y =0 .990X +0 .6 1,r=0 .991)。胆红素 <32 5 μmol/L、血红蛋白 <5g/L、抗坏血酸 <80 0 μmol/L、三酰甘油 (TG) <7.5mmol/L和NH+ 4 <0 .5mmol/L对测定无明显干扰。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线性范围广 ,可用于常规自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脱氢酶 偶联法 动力学 测定 血清 尿液 尿素 连续监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脱氢酶催化底物偶联法合成α-酮异己酸
3
作者 丰险 穆晓清 +1 位作者 聂尧 徐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704,共7页
构建了亮氨酸脱氢酶(LeuDH)催化的底物偶联反应体系,打破氧化脱氨反应平衡,同时制得高附加值的α-酮异己酸(α-KIC)和L-2-氨基丁酸,并实现辅酶NAD^+的高效循环再生.基于LeuDH的底物专一性和催化动力学参数,考察了不同酮酸底物对于底物... 构建了亮氨酸脱氢酶(LeuDH)催化的底物偶联反应体系,打破氧化脱氨反应平衡,同时制得高附加值的α-酮异己酸(α-KIC)和L-2-氨基丁酸,并实现辅酶NAD^+的高效循环再生.基于LeuDH的底物专一性和催化动力学参数,考察了不同酮酸底物对于底物偶联反应效率的影响,选择转化率最高的2-丁酮酸作为偶联底物,使α-KIC产率由单步氧化反应的2. 75%提高至66. 82%.通过考察底物浓度、pH值、NH_4^+浓度和辅酶NAD^+浓度等反应条件对偶联反应效率的影响,使α-KIC产率进一步提高至83. 25%,同时辅酶NAD^+的总转化数(TTN)达到5. 88×105.通过改变底物L-亮氨酸和2-丁酮酸的摩尔比,能够将α-KIC的产率进一步提高至92. 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脱氢酶 底物偶联 再生 α-酮异己 L-2-基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氨酸脱氢酶与甲酸脱氢酶共表达菌株发酵产酶条件优化及其在L-2-氨基丁酸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建妙 陈策 +1 位作者 张博 柳志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35,共7页
亮氨酸脱氢酶催化2-酮丁酸生成L-2-氨基丁酸需要辅酶NADH参与,构建 Escherichia coli (LeuDH/FDH),通过共表达亮氨酸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实现了辅酶NADH胞内循环再生。通过产酶条件优化,提高该菌株催化制备L-2-氨基丁酸的效率。结果表明,... 亮氨酸脱氢酶催化2-酮丁酸生成L-2-氨基丁酸需要辅酶NADH参与,构建 Escherichia coli (LeuDH/FDH),通过共表达亮氨酸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实现了辅酶NADH胞内循环再生。通过产酶条件优化,提高该菌株催化制备L-2-氨基丁酸的效率。结果表明,在5L发酵罐上,在诱导温度为22 ℃、诱导剂乳糖质量浓度为 8.0 g/L 和诱导时间为17 h的条件下,亮氨酸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的酶活分别达到79.2 U/g和216.1 U/g,催化效果最佳。利用该菌株全细胞为催化剂,耦合苏氨酸脱氨酶,在1L反应体系中进行了催化反应, L -苏氨酸质量浓度为180 g/L时,无需额外添加辅酶,8 h反应后底物转化率达到99%,L-2-氨基丁酸 e.e.值99.5%以上,时空产率19.3 g/(L·h)。该研究为建立高效、低成本的L-2-氨基丁酸工业化生产方法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2-基丁 亮氨酸脱氢酶 共表达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ADA与LAP联合检测在诊断病毒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小书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2期177-178,共2页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与亮氨酸脱氢酶(LAP)联合检测在诊断病毒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陕西中医肝肾病医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与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腺苷脱氨酶(ADA)与亮氨酸脱氢酶(LAP)联合检测在诊断病毒性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陕西中医肝肾病医院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综合检查得到确诊)与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设为病毒性肝病组,将10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PA、ADA与LAP联合检测,然后比较其检测的结果。结果:病毒性肝病组患者P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其ADA和LAP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病毒性肝病组患者PA、ADA与LAP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病患者进行PA、ADA与LAP联合检测,可较为准确地诊断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白蛋白 腺苷 亮氨酸脱氢酶 病毒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