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虾发光病的病因学与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毕生 杨莺莺 +1 位作者 李国荣 陈福华 《热带海洋》 CSCD 1995年第4期72-76,共5页
对虾人工养殖中流行发光病,病因学研究证明为一种致病性亮弧菌IVibriosplendidusI所致。细菌杆状,稍弯,大小为0.4-0.6×1.5μm,单极鞭毛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G-),对葡萄糖发酵产酸,氧化酶... 对虾人工养殖中流行发光病,病因学研究证明为一种致病性亮弧菌IVibriosplendidusI所致。细菌杆状,稍弯,大小为0.4-0.6×1.5μm,单极鞭毛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G-),对葡萄糖发酵产酸,氧化酶、接触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淀粉酶均为阳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敏感,在弧菌选择性培养基(TCBS)上生长良好。DNA的G+C为44.7mol·L(-1)(tm值为72.2℃)。虾体被感染后,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血窦与组织间隙充塞细菌,血液淋巴细胞的吞噬和凝固等机能改变,体色灰白,游动缓慢,抗病力下降,衰竭而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亮弧菌 病理学 病因学 发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溃疡症病原菌的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志胜 吕军仪 +1 位作者 吴金英 曾华 《热带海洋》 CSCD 2000年第3期72-77,共6页
从患病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病灶上以TCBS及 2 2 1 6E平板划线各分离到两株致病性细菌 ,经人工感染实验可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并从感染鲍分离到同一菌株 ,证明该两株菌为杂色鲍溃疡症的病原菌。这两株菌的特征具明显一致... 从患病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病灶上以TCBS及 2 2 1 6E平板划线各分离到两株致病性细菌 ,经人工感染实验可出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 ,并从感染鲍分离到同一菌株 ,证明该两株菌为杂色鲍溃疡症的病原菌。这两株菌的特征具明显一致性 :革兰氏阴性 ,短杆状 ,极生单鞭毛。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淀粉酶、明胶酶阳性及脲酶阴性 ,可还原硝酸盐 ,不能利用柠檬酸 ,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 ,MR阳性、V .P实验阴性 ,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O/ 1 2 9敏感 ,0 %和 1 0 %胰胨水中不生长。经鉴定该病原菌为亮弧菌ⅡVib riosplendidus-Ⅱ。还对亮弧菌进行了药敏试验 ,该菌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非常敏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溃疡症 病原菌 亮弧菌 氯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