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基于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建 刘云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5,共5页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 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界较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为国内经济学家所关注。选取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作为研究样本,把银行业结构变量引入通常的经济增长模型,采用1987—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京津冀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长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将对经济增长更为有利,降低京津冀经济圈银行集中度将会给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最后,提出优化京津冀经济圈银行业结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结构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京津冀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京津冀经济圈要素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梁成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8-230,共3页
高速铁路兴建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旅途时间的缩短,劳动力要素在京津冀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使得资本要素呈现出流动性。便捷的交通促进了区域间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为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通畅流动奠定... 高速铁路兴建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以及旅途时间的缩短,劳动力要素在京津冀区域间的流动更加频繁,区域间产业的转移使得资本要素呈现出流动性。便捷的交通促进了区域间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合作,为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通畅流动奠定了物质基础。随着客、货运输的逐步分离,既有铁路货运能力的提升将加快区域间物流业的发展,加速区域物流系统的形成,促进京津冀经济圈的共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京津冀经济圈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经济圈可持续协同发展战略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宏宇 张梦洁 吴遐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1-131,34,共2页
京津冀经济圈合作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经济圈为破解经济圈发展难题,创新、整合和协调各方资源,促进该区域整体发展提供了可能并初见成效。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经验规律,结合京津冀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各自区域发展状... 京津冀经济圈合作是中国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经济圈为破解经济圈发展难题,创新、整合和协调各方资源,促进该区域整体发展提供了可能并初见成效。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经验规律,结合京津冀的特殊地理区位和各自区域发展状况,探讨建立"环境同治,区域合作,政策互利,信息共享"的可持续协同发展的京津冀经济圈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经济圈 区域可持续发展 协同发展 政府间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聚、市场集中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基于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的比较 被引量:31
4
作者 杜爽 冯晶 杜传忠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8-57,共10页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 产业集聚和市场集中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了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大经济圈制造业集聚与市场集中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两大区域体制机制条件、创新环境、产业组织形态等不同,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创新的程度、特征与路径也存在一定差别。两大经济圈应采取差异化集群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制造业集群升级,特别是应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机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市场集中 区域创新能力 京津冀经济圈 长三角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困境与选择——与“长三角”对比研究 被引量:33
5
作者 张亚明 张心怡 唐朝生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76,共7页
积极探索都市圈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区域整合实力,构筑我国经济再次腾飞所需的世界级都市圈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整体差距较大。通过与一体化... 积极探索都市圈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提升区域整合实力,构筑我国经济再次腾飞所需的世界级都市圈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缓慢,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整体差距较大。通过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在基础设施水平、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城市体系、产业布局等维度的比较分析,找出京津冀一体化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京津冀一体化走出困境的路径选择,以期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京津冀经济圈 行政壁垒 城市结构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20年经济增长互动关系分析
6
作者 顾六宝 赵春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7年第6期61-64,共4页
在京津冀经济发展中,天津、北京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差,两个地区的产业都是"大而全,"自成体系,相互没有形成区域间的产业链条;而河北省经济发展受天津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及北京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较大,自主性不足;同时对京津的... 在京津冀经济发展中,天津、北京经济发展的互动性差,两个地区的产业都是"大而全,"自成体系,相互没有形成区域间的产业链条;而河北省经济发展受天津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及北京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较大,自主性不足;同时对京津的经济发展未能显示出积极地支持和拉动作用;在京津冀经济圈中,河北省尚未形成具有独立地位的一极,这对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强省的宏伟战略目标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经济圈 经济增长 格兰杰检验 脉冲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城市群财政支出效率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孙群力 罗艳 陈平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9,共8页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了京津冀城市群10个城市2003—2013年的财政支出效率值,接着利用Malmquist指数对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动态研究,最后通过面板数据Tobit模型分析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财政支出效率整体较高,其中北京市财政支出效率要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技术进步衰退是阻碍京津冀地区财政支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支出产生并不显著的负向影响,引进外资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率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人均预算内财政收入、人口密度和受教育程度对财政支出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效率 超效率DEA 京津城市群 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经济 京津冀经济圈 区域经济 京津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构建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产业密集带的思考 被引量:3
8
作者 郑治伟 冉群超 《企业活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6-67,共2页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无论在地理区位,还是在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研究京津冀经济圈的旅游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发展集聚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意义... 京津冀都市圈旅游业无论在地理区位,还是在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良好条件。研究京津冀经济圈的旅游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发展集聚产业和优势产业调整旅游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于京津冀地区来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都市圈 产业密集带 旅游业 旅游产业集聚 京津冀经济圈 旅游产业集群 旅游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夏永祥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第2期33-35,共3页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以创新理念增强发展动力,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呈...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以创新理念增强发展动力,最根本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的背景下,"双创"面临哪些困境,怎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创新的要素如何集聚、如何形成区域创新体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本刊特邀国内四名著名专家学者就上述相关问题阐释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和更深层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著名专家学者 总体布局 地区生产 京津冀经济圈 富集度 科研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经济带协调发展研究——评《复兴黄河文明:黄河经济带国际大通道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作者 李万里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I0002-I0002,共1页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肉类产量在我国总产量中占比可达1/3。黄河流域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储量极其丰富,这使得黄河经济带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经济带中的京津冀经济圈、中原城...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粮食、肉类产量在我国总产量中占比可达1/3。黄河流域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储量极其丰富,这使得黄河经济带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黄河经济带中的京津冀经济圈、中原城市群起步较早,收获了显著的发展成效。黄河上中游沿线各经济区块起步虽然较晚,但在西部开发战略持续进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水平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经济圈 肉类产量 西部开发战略 黄河经济 粮食产区 能源基地 国际大通道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