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京剧表演艺术家刘赶三
1
作者 王政尧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3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清同治、光绪年间 ,新兴的京剧诞生了第一批行当齐全的杰出表演艺术家 ,名丑刘赶三便是其中之一。刘赶三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卓绝的演出才能。他一生最具影响的剧目几乎都与咸、同、光三朝的重大事件的重要人物密切相关。
关键词 晚清 京剧表演艺术家 刘赶三 丑角 爱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我们要当个“宝”——京剧表演艺术家沈小梅赴美归来一席谈
2
作者 赵晓义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一) 我们三人京剧小组,于去年8月15日抵达夏威夷大学。并从21日起,开设“中国京剧艺术课”。内容是:京剧的表演和发声。表演课主要教腰腿、台步、水袖、指法、扇子、组合、起霸等京剧程式;发声课主要教旦角、老生、小生、花脸等行当的... (一) 我们三人京剧小组,于去年8月15日抵达夏威夷大学。并从21日起,开设“中国京剧艺术课”。内容是:京剧的表演和发声。表演课主要教腰腿、台步、水袖、指法、扇子、组合、起霸等京剧程式;发声课主要教旦角、老生、小生、花脸等行当的发声方法和京剧的基本唱段。 我们谁都没有想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 京剧程式 发声方法 表演 中国京剧 艺术课 台步 夏威夷 行当 玉堂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改革 永不衰竭——由几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成功之路谈起
3
作者 刘静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60-62,共3页
京剧艺术,不仅以其浩如烟海的剧目和精湛的表演艺术著称于世,而且在清朝后期名家辈出,一大批风格多样的艺术大师在艺术生涯中,成为各自流派的创始人。确切地说,一部中国京剧史,实际上是一部京剧艺术不断进行完善更新的发展史。
关键词 京剧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 发展史 风格多样 艺术生涯 中国京剧 剧目 艺术大师 创始人 谭鑫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兴民族文化艺术是时代的使命──访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
4
作者 戴晓明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 文化艺术 袁世海 振兴民族 袁老 架子花脸 京剧艺术 郝寿臣 社会主义 样板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年缅怀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
5
作者 张卫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3,共2页
马连良先生是京剧马派创始人,因其50多年的艺术经验,加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民国时代就有"南麒北马"的美誉,这里的麒指的是久占上海的麒麟童(周信芳先生),而马便是北京的马连良先生。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家 马连良 艺术经验 艺术创作 民国时代 创始人 周信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剧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播路径 被引量:1
6
作者 姚志强 何依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9-1019,共1页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国粹艺术,对我国戏曲艺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特点鲜明、程式规范的表演形式也在国际戏曲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喜爱京剧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实现京... 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国粹艺术,对我国戏曲艺术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其特点鲜明、程式规范的表演形式也在国际戏曲舞台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和喜爱京剧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实现京剧艺术的弘扬与传承,开展京剧表演艺术教学至关重要,其中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京剧教学内容不失为实现京剧艺术传承的有效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 国粹艺术 艺术传承 传播路径 戏曲舞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京剧艺术 艺术瑰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君》的电影改编与戏曲的跨媒介表演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秋梅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8,共8页
由戏剧、小说、绘画等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是一种重塑和重构的过程,媒介在改编过程中会产生表演性的效果。由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蝴蝶君》是一部跨媒介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沿袭了戏剧中探讨的性别和族裔身份问题,也涉及了西方文... 由戏剧、小说、绘画等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是一种重塑和重构的过程,媒介在改编过程中会产生表演性的效果。由柯南伯格导演的电影《蝴蝶君》是一部跨媒介改编作品。这部电影在主题上沿袭了戏剧中探讨的性别和族裔身份问题,也涉及了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性表征,保留并展现了原戏剧中的中国戏剧元素。影片中以戏中戏形式呈现的京剧文化、舞台表演及男旦表演,成为电影中突出的跨媒介戏剧形式。从跨媒介表演性理论角度分析中国戏剧文化元素在跨媒介改编中的表演性作用,探讨中国文化元素在他者视域中的流变和延展,是跨媒介和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君》 跨媒介表演 电影改编 京剧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裘艺如龙——裘盛戎表演艺术探索(上)
8
作者 刘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07-114,共8页
裘盛戎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唱腔、身段,他的嗓音、扮相是可能出现近似的摹本的,然而在他的艺术创造中所凝聚着的那种独特而强大的艺术魅力恐怕是永远不可重复的。 1915年,那是一个发生激烈社会变革的年代。裘盛戎就生... 裘盛戎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唱腔、身段,他的嗓音、扮相是可能出现近似的摹本的,然而在他的艺术创造中所凝聚着的那种独特而强大的艺术魅力恐怕是永远不可重复的。 1915年,那是一个发生激烈社会变革的年代。裘盛戎就生在这一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盛戎 京剧表演艺术 艺术创造 艺术魅力 艺术探索 社会变革 唱腔 出生前 摹本 京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粹生香——京剧
9
《农村百事通》 2020年第1期18-19,共2页
京剧又称京戏、平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以北京为中心分布,遍及全国,已经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已经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 京剧又称京戏、平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京剧以北京为中心分布,遍及全国,已经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已经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京剧于2010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体系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京剧表演 布莱希特 中国戏曲 梅兰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名”“重要”小议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远汉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4-26,共3页
1“著名”作定语,修饰称人名词,如“著名歌星”“著名作家”。“重要”作定语,限定“讲话”,如“×××的重要讲话”“×××作了重要讲话”。“著名”和“重要”的这类用法,现在很时兴,有一些需要讨... 1“著名”作定语,修饰称人名词,如“著名歌星”“著名作家”。“重要”作定语,限定“讲话”,如“×××的重要讲话”“×××作了重要讲话”。“著名”和“重要”的这类用法,现在很时兴,有一些需要讨论或引起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著名”,用得有些滥。这里有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重要讲话 京剧表演艺术 影响力 影响面 毛泽东 “名字” 名词 作用和影响 中央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砚秋在京足迹
11
作者 党洁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5,共2页
程砚秋官名承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列“四大名旦”,其开创的“程派”艺术在我国京剧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家 “四大名旦” 程砚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中国戏曲电影教育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65-68,共4页
戏曲电影是中国戏曲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电影类型,在电影大家庭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璀璨的戏曲类型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题材补充,在中国电影 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戏曲与之关系密切.190... 戏曲电影是中国戏曲与电影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电影类型,在电影大家庭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璀璨的戏曲类型为中国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题材补充,在中国电影 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戏曲与之关系密切.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根据京剧名家谭 鑫培同名折子戏记录而成;1948年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也是著名导演费穆根据京剧表演艺 术家梅兰芳同名京剧整理改编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名家 《定军山》 电影类型 京剧表演 戏曲电影 费穆 彩色电影 中华民族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唱腔流派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岫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年第1期47-49,共3页
戏曲的艺术流派,一般以唱、做的特点和风格来区分,但又以唱为主。唱腔流派是体现一个剧种发展的标志,也可说是一个剧种音乐的精华。我国戏曲剧种甚多,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所载现仍有演出活动的剧种为317个。纵观我国戏曲史... 戏曲的艺术流派,一般以唱、做的特点和风格来区分,但又以唱为主。唱腔流派是体现一个剧种发展的标志,也可说是一个剧种音乐的精华。我国戏曲剧种甚多,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所载现仍有演出活动的剧种为317个。纵观我国戏曲史,从宋元杂剧,到明清传奇,从雅部到花部,不管是历史悠久的昆曲、高腔、梆子、皮黄四大腔系,还是近百年或几十年兴起的众多地方剧种,都产生过很多出类拔萃的演员,这些演员又往往以唱腔艺术流派称著。这些唱腔流派创始人,他(她)们无愧为各剧种的杰出代表,他(她)们以毕生的精力和智慧,对我国戏曲声腔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民群众永远崇敬和怀念他们。他(她)们的名字,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他(她)们的艺术成就,被列入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宝贵财富,而载入史册。 一个唱腔流派的形成,它总是由师承关系、嗓音条件、擅演剧目、脚色行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声腔 雅部 嗓音条件 师承关系 元杂剧 戏曲史 京剧表演艺术 润腔 花部 明清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曲广播新形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小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2期86-87,共2页
戏曲广播新形式王小朋戏曲是古老而精深的艺术,广播是戏曲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然而,受戏曲危机的影响,戏曲广播听众随之锐减。戏曲广播要在困境中崛起,再度发挥广播之长,必须尽快适应新的节目形成,以求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戏曲广播新形式王小朋戏曲是古老而精深的艺术,广播是戏曲艺术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然而,受戏曲危机的影响,戏曲广播听众随之锐减。戏曲广播要在困境中崛起,再度发挥广播之长,必须尽快适应新的节目形成,以求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式,强化编辑和主持人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节目 戏曲艺术 主持人节目 戏曲板块 新形式 剧种 审美心理 京剧表演艺术 常言说得好 加深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剧先驱吴我尊 被引量:1
15
作者 华瑛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吴我尊(1880—1941),常州人,又名吴楠,字伯乔,他从1907年在日本参加《黑奴吁天录》的演出起,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之奋斗终生。
关键词 新剧 黑奴吁天录 戏剧 日本 春柳社 伶工学社 常州 京剧表演艺术 通俗教育 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样板戏”成为历史 被引量:1
1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5-25,共1页
《上海青年报》(91年12月6日)发表柴俊为如题一文,说,当年那场所谓“京剧革命”对于维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毫无兴趣。它把眼光完全放在了西方的古典戏剧和音乐文化上面,“样板戏”的艺术理想是一个完全欧化的、古典的理想。它的... 《上海青年报》(91年12月6日)发表柴俊为如题一文,说,当年那场所谓“京剧革命”对于维护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毫无兴趣。它把眼光完全放在了西方的古典戏剧和音乐文化上面,“样板戏”的艺术理想是一个完全欧化的、古典的理想。它的美学风格可以说是欧洲古典主义戏剧的翻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戏 京剧革命 上海青 艺术理想 古典主义戏剧 美学风格 古典戏剧 戏剧文化 京剧表演艺术 艺术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根基”
17
作者 李克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6-106,共1页
跟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教授聊天,问他“您从艺半个多世纪,究竟演过多少戏,扮过多少角色呢?” 金璐琢磨了一下,说:“说不准。总有三、四百出戏,四、五百个角色吧。” 虽然是毛估估,我想大体是不差的。他自幼在北京中华戏曲学校学了近十... 跟京剧表演艺术家王金璐教授聊天,问他“您从艺半个多世纪,究竟演过多少戏,扮过多少角色呢?” 金璐琢磨了一下,说:“说不准。总有三、四百出戏,四、五百个角色吧。” 虽然是毛估估,我想大体是不差的。他自幼在北京中华戏曲学校学了近十年,生旦净丑末行行都演过或接触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 教授 根基 末行 行都 演员 武生 赵云 戏码 刘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莹的戏曲里程碑──纪念梅师百岁诞辰
18
作者 胡芝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13,共7页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 梅派艺术 中国戏曲 戏曲表演 穆桂英 唱腔 《霸王别姬》 润腔技巧 念白 京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谭派·流派·麒派──重读《周信芳文集》札记
19
作者 刘连群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40,共7页
关键词 周信芳 艺术家 京剧艺术 京剧表演艺术 戏曲表演 迎合潮流 自然形成 代表作品 文集 谭派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罗亮生谈谭鑫培
20
作者 江上行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5-69,共5页
听罗亮生谈谭鑫培江上行939年我在上海办了一个专谈京剧的刊物《戏剧画报》。为了收集资料、便于组稿、增加对京剧的学问。由我发起组织了一个每月聚餐会,邀请票界前辈参加,其中罗亮生先生(1889—1971)是上海研究谭鑫培... 听罗亮生谈谭鑫培江上行939年我在上海办了一个专谈京剧的刊物《戏剧画报》。为了收集资料、便于组稿、增加对京剧的学问。由我发起组织了一个每月聚餐会,邀请票界前辈参加,其中罗亮生先生(1889—1971)是上海研究谭鑫培艺术最有心得之一人,票界中人且直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鑫培 民国元年 剧中人 华云 《失街亭》 翠屏山 字正腔圆 京剧表演艺术 有吸引力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