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境美国高粱种子中产黄色镰孢菌的检测与鉴定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艺 周密密 +3 位作者 孙民琴 郭晓驹 李彬 吴翠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74-78,共5页
从进境的美国高粱种子中分离到一株疑似产黄色镰孢菌(Fusarium thapsinum)的菌株A009。该菌株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产黄色镰孢菌一致。基于双基因位点(ITS、EF-1α)进行最大似然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A009与Fusarium tha... 从进境的美国高粱种子中分离到一株疑似产黄色镰孢菌(Fusarium thapsinum)的菌株A009。该菌株菌落形态和显微特征均与产黄色镰孢菌一致。基于双基因位点(ITS、EF-1α)进行最大似然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菌株A009与Fusarium thapsinum(Gibberella thapsina)聚集在一个分支上,最大相似度为100%。致病性测试表明,菌株A009接种高粱幼苗叶片,4 d后在接种部位出现萎蔫症状。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进境美国高粱种子中的菌株A009鉴定为产黄色镰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fusarium thapsinum) 高粱病害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巢式PCR检测黄瓜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brum)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微 文景芝 李永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5-338,共4页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 文章应用BIK2/BIK3和BIK1/BIK4两对引物,采用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镰孢菌属26个菌株(代表了6个镰孢菌种)以及从黄瓜根际分离的20株真菌、6株细菌和7株放线菌共计59个菌株进行了扩增。结果显示,只有3个黄瓜尖镰孢菌的致病菌株能产生一条长度大约为800bp的片断。对接种黄瓜尖镰孢菌的黄瓜植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巢式PCR能从接种5d后的黄瓜病样中特异性地检测出病原菌,而症状的出现需要10~13d时间。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黄瓜枯萎病早期侵染检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PCR 分子检测 黄瓜尖(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brum) 黄瓜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分离鉴定及产毒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宝宝 毕四刚 +6 位作者 肖明纲 张冬英 闫强 张彦彦 杨树龙 朱振东 段灿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3-174,共12页
为全面阐明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真菌毒素对玉米籽粒的危害。2018年在黑龙江省21个玉米主产区县采集玉米穗腐病病样143份,采用种子健康检测法进行镰孢菌分离,根据形态学... 为全面阐明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的主要致病镰孢菌种类及其分布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真菌毒素对玉米籽粒的危害。2018年在黑龙江省21个玉米主产区县采集玉米穗腐病病样143份,采用种子健康检测法进行镰孢菌分离,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并对分离的镰孢菌进行产毒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共分离到200株镰孢菌分离物,鉴定出12种镰孢种,其中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的分离频率分别为30.00%和16.00%;亚粘团镰孢和层出镰孢的分离频率均为13.00%;布氏镰孢分离占比12.50%;温带镰孢分离占比7.50%;新知镰孢分离占比2.50%;变红镰孢分离占比2.00%;拟枝孢镰孢、梨孢镰孢和居群镰孢分离频率均为1.00%;亚洲镰孢占比0.50%。产毒素类型分析发现,亚洲镰孢菌为雪腐镰刀菌烯醇(NIV)产毒类型,禾谷镰孢与布氏镰孢含3种产毒类型,其中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DON)产毒类型最多,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DON)稍次之,NIV型最少;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亚粘团镰孢、新知镰孢、变红镰孢、拟枝孢镰孢和梨孢镰孢均含有产伏马毒素的关键基因fum1,具备产伏马毒素能力,温带镰孢和居群镰孢不含有fum1基因。黑龙江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种类较多,其中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为优势致病镰孢,亚粘团镰孢、层出镰孢和布氏镰孢亦分布较广,温带镰孢和新知镰孢呈现小范围分布,拟枝孢镰孢、变红镰孢、梨孢镰孢以及居群镰孢是首次在黑龙江省玉米穗腐病中分离得到,丰富了黑龙江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镰孢菌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腐病 毒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白僵菌素镰孢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霍秦秦 郝玉有 +2 位作者 储炬 高弘 张立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17-820,836,共5页
目的本文为找到镰孢菌(Fusarium concentricum)发酵产白僵菌素的适合发酵条件,在固液两种发酵方式下研究了影响白僵菌素合成的关键因素。方法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固态发酵培... 目的本文为找到镰孢菌(Fusarium concentricum)发酵产白僵菌素的适合发酵条件,在固液两种发酵方式下研究了影响白僵菌素合成的关键因素。方法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固态发酵培养基含水量为1mL水/g玉米渣时白僵菌素产量最高。经初步优化后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为(g/L):淀粉40;酪蛋白胨10;NaNO31.5;MgSO4·7H2O 0.05;KH2PO44;KCl 1,摇床转速为200r/min。结论液态发酵条件下较高溶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白僵菌素的合成,但是剪切力对菌体生长及白僵菌素合成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concentricum 白僵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分析产紫篮状菌Q2菌株抑制尖镰孢菌生长的潜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洋 田叶韩 +1 位作者 高克祥 付学松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4-101,共8页
为明确产紫篮状菌(Talaromycespurpureogenus)Q2菌株抑制苦瓜枯萎病病原菌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omordicae)SG-15菌株生长机制,利用共培养法测定菌株Q2对菌株SG-15菌丝形态和分生孢子活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转录组学... 为明确产紫篮状菌(Talaromycespurpureogenus)Q2菌株抑制苦瓜枯萎病病原菌尖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f.sp.momordicae)SG-15菌株生长机制,利用共培养法测定菌株Q2对菌株SG-15菌丝形态和分生孢子活性的影响,同时采用转录组学技术分析菌株SG-15诱导下产紫篮状菌Q2菌株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显示,在菌株Q2的胁迫下,SG-15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菌丝体细胞形态遭破坏,细胞内结构紊乱,细胞膜通透性受到严重破坏。在病原菌SG-15诱导下,菌株Q2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产生能力及其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同时,菌株Q2基因组中部分次级代谢产物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也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Q2对尖镰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是一个综合的作用机制,菌株Q2产生的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参与了菌株Q2对尖镰孢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篮状 作用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化钾可食海藻复合防霉剂对产毒镰孢菌的控制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骆俊迪 王雅玲 +5 位作者 徐德峰 李翩翩 孙力军 麦穗文 王瑶珠 苏和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5年第3期54-62,共9页
中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对饲料的需求量巨大,但化学性的饲料防霉剂仍存在一定的隐患。当今可食海藻资源丰富,本研究拟开发新型可食海藻防霉剂并探明其对产毒镰孢菌的控制效应。采用拮抗培养法,通过测定菌落弧长以及菌的生长抑制率,考察... 中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对饲料的需求量巨大,但化学性的饲料防霉剂仍存在一定的隐患。当今可食海藻资源丰富,本研究拟开发新型可食海藻防霉剂并探明其对产毒镰孢菌的控制效应。采用拮抗培养法,通过测定菌落弧长以及菌的生长抑制率,考察培养基中加入可食海藻防霉剂后,其抑菌浓度和抑菌圈弧长的关系。采用Box-Behnken试验考察海带添加量、碘添加量、p H因素对抑菌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海藻防霉剂抑菌浓度和抑菌圈弧长呈负相关,其中海带加碘化钾防霉剂(K+I)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可食海藻防霉剂。而且海带添加量对防霉剂的抑菌效应影响明显,因此可食海藻防霉剂的配方为海带粉∶碘化钾=4∶1(m/m)(p H=7)。其对5种产毒镰孢菌(IBE2、IBE8、JX-6、J189-6-1和JX-9)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3.95%、70.00%、58.00%、60.00%和69.44%,对产毒镰孢菌IBE2的抑菌效应显著,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37.67 mg/m L。本研究为农业生产各领域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可食海藻防霉剂的配方参考,能有效地解决凡纳滨对虾养殖饲料中镰孢菌污染问题,有助于对虾的商业化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食海藻 防霉剂 碘化钾 危害 拮抗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tri5-PCR鉴定鸡舍环境中产毒镰孢菌
7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0-70,共1页
辽宁师范大学欧阳毅等利用编码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合成酶的起始基因(tri5基因)对鸡舍空气和固体基质中139株镰孢菌分离株进行PCR检测,并对tri5阳性菌株进行产毒培养,通过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培养物中的T-2毒素和HT-2毒素含量,
关键词 鸡舍环境 PCR鉴定 利用 单端霉烯族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脂肪酶高产菌株Fusariumsp.N4-2的筛选与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瑞志 江晓路 牟海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1-34,共4页
从碱湖鱼内脏中分离筛选出1株碱性脂肪酶的高产菌株N4-2,初步鉴定为镰孢霉属(Fusarium)。摇瓶产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的组成为(g/L):橄榄油30,酵母膏5,(NH4)2SO43,MgSO40·75,CaCl20·2,K2HPO44。最适产酶温度30℃,... 从碱湖鱼内脏中分离筛选出1株碱性脂肪酶的高产菌株N4-2,初步鉴定为镰孢霉属(Fusarium)。摇瓶产酶实验表明,该菌株最适产酶培养基的组成为(g/L):橄榄油30,酵母膏5,(NH4)2SO43,MgSO40·75,CaCl20·2,K2HPO44。最适产酶温度30℃,最佳产酶pH为10·0,生长高峰出现在第43h,产酶高峰出现在第52h,碱性脂肪酶的活力高达605·15U/mL,此菌株生长周期短,产酶活力较高,在洗涤制剂、印染、制革等行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脂肪酶 酶条件 分离筛选 sp. (NH4)2SO4 生长周期 酶活力 酶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病镰孢菌对铁皮石斛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惠芳 张发 +2 位作者 刘娜 刘硕然 杨晓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6期1441-1444,共4页
研究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致病性。试验组通过穿刺接种将茄病镰孢菌菌悬液接种于铁皮石斛组培苗及成苗的根部和叶片,植物发病后从病变植株中分离致病菌,并结合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研究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的致病性。试验组通过穿刺接种将茄病镰孢菌菌悬液接种于铁皮石斛组培苗及成苗的根部和叶片,植物发病后从病变植株中分离致病菌,并结合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正常对照组接种无菌水。对照组的铁皮石斛正常生长,试验组的铁皮石斛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病原菌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显示为茄病镰孢菌。茄病镰孢菌对铁皮石斛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病(fusarium solani)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际土壤细菌对镰孢菌的影响
10
作者 刘佳 张匀华 +5 位作者 孟庆林 石凤梅 马立功 李易初 纪武鹏 王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3-826,共4页
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方法研究了大豆根际土壤细菌不同接菌量和接入时间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镰孢菌(Fu-sarium)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菌对镰孢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入细菌量越大,抑制率越高,当接入... 采用室内生物学测定方法研究了大豆根际土壤细菌不同接菌量和接入时间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镰孢菌(Fu-sarium)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细菌对镰孢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接入细菌量越大,抑制率越高,当接入细菌量为5×106cfu.mL-1时,细菌对其菌丝生长及产孢抑制率分别达98.9%和98.3%;培养条件下细菌接入时间越早对尖镰孢菌和茄镰孢菌菌丝生长及产孢的抑制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细 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中伏马毒素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毒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文博 沈源源 +3 位作者 杨俊花 范楷 赵志辉 韩铮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17年第6期78-84,共7页
从发霉的玉米中分离鉴定产生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和伏马毒素B2(Fumonisin B2,FB2)的真菌菌株并对其产毒条件(培养基、温度、时间、水分含量)进行考察,揭示伏马毒素的发生规律将发霉玉米的提取液接种至PDA培养基,利用平板划线... 从发霉的玉米中分离鉴定产生伏马毒素B1(Fumonisin B1,FB1)和伏马毒素B2(Fumonisin B2,FB2)的真菌菌株并对其产毒条件(培养基、温度、时间、水分含量)进行考察,揭示伏马毒素的发生规律将发霉玉米的提取液接种至PDA培养基,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获得产毒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分别进行真菌形态学和种属鉴定;将产毒菌株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并选择不同条件(温度、时间、水分含量)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对不同培养条件下各种培养基中FB1、FB2进行定量检测。BLAST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株DNA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登录号为KC709665.1、KR020684.1和KR052812.1的拟轮生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序列同源性均为100%,证明分离得到的产毒菌株为F.verticillioides。接种试验表明,F.verticillioides的最佳产毒条件为玉米培养基,40%水分含量,28℃黑暗条件下培养28 d,FB1、FB2产量分别达到821.08 mg/kg、339.50 mg/kg。本研究玉米中伏马毒素产毒菌株主要为F.verticillioides,且伏马毒素的产生与培养基、温度、时间和水分含量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马毒素 拟轮生 分离 毒条件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河庆 席亚东 +3 位作者 陈玲 向娟 韩帅 吴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本文对四川成都发生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为豇豆根腐病的药剂防治提供依据。采集了成都市豇豆种植区豇豆根腐病病株,经常规组织分离并纯化获得116株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对四川成都发生的豇豆根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为豇豆根腐病的药剂防治提供依据。采集了成都市豇豆种植区豇豆根腐病病株,经常规组织分离并纯化获得116株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镰孢菌中有10株为Fusarium commune,分离频率为8.62%。对该10株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均为致病菌株;其中MW4-11菌株致病性最强。该致病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菌丝致死温度为70℃。选用7种杀菌剂通过平皿培养法对MW4-11菌株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该致病菌株的毒性最强,EC50为0.03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根腐病 fusarium COMMU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usarium poae制备T-2毒素的培养条件和提取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代喆 王雅玲 +6 位作者 孙力军 施琦 徐德峰 王远征 胡红林 欧阳毅 吕国忠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40-44,共5页
比较2种不同优化方法对分离纯化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产生的T-2毒素的效果,并得到高纯度的T-2毒素,解决国内T-2毒素产业化问题。在优化Fusarium poae产毒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对Burmeister的提取方法和Gregory培养基进一步优化以最大... 比较2种不同优化方法对分离纯化梨孢镰孢菌(Fusarium poae)产生的T-2毒素的效果,并得到高纯度的T-2毒素,解决国内T-2毒素产业化问题。在优化Fusarium poae产毒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对Burmeister的提取方法和Gregory培养基进一步优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T-2毒素的产率,从而得到高纯度并且高产率的T-2毒素。目标菌株最适产毒培养基成分:NH4H2PO4 1 g,KCl 0.2 g,MgSO4.7H2O 0.2 g,葡萄糖10 g,酵母膏5g,CuSO4.5H2 O 0.005 g,ZnSO4.7H2 O 0.01 g,H2 O 1 000 mL。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8~25℃间隔12 h变温、前期光照后期黑暗、前期振荡后期静止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8 d。在这种条件下可提高T-2毒素的产率达5倍。用丙酮氯仿进行分离,免疫亲和柱进行纯化得到高纯的T-2毒素。优化后的Burmeister提取方法提高了T-2毒素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2毒素 毒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的鉴定与药剂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颜学明 刘小芳 +3 位作者 吴尧 吴承金 沈艳芬 李维群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2期5607-5609,5656,共4页
分离了一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经ITS序列分析证实其为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培养后喷雾接种感病品种AC0338,接种3 d后采用5种药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0%多菌灵... 分离了一株马铃薯干腐病病原菌,经ITS序列分析证实其为尖刀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培养后喷雾接种感病品种AC0338,接种3 d后采用5种药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干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处理防效最好,防治效果为72.49%,能有效地控制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扩展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干腐病 尖刀(fusarium oxysporum)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玉竹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丽 孙文松 +2 位作者 刘莹 李玲 张天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18期82-85,共4页
为鉴定辽宁省玉竹[PoLygonatum ordoratum(Mill.)Druce]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对玉竹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病菌形态学观察和延长因子(EF1-腐)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 为鉴定辽宁省玉竹[PoLygonatum ordoratum(Mill.)Druce]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对玉竹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病菌形态学观察和延长因子(EF1-腐)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碳源为甘露醇,氮源为硝酸钾,温度为25~30℃,pH为5~7,光照条件为完全黑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PoLygonatum ordoratum(Mill.)Druce] 根腐病 (fusarium oxysporum)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它病害
16
《麦类文摘》 1994年第6期27-27,共1页
W943762 利用抗核糖体血清免疫学方法测定小麦植株中的雷腐病菌[刊,英]/Takenaka,s.//Phy-topathology.-1992,82(8),-896~901[WBTA,1993,10(3),2346]W943763 芬兰对黄色镰孢(Fusarium culmorum)
关键词 黄色 小麦病害 抗核糖体 小麦植株 小麦种子 血清免疫学 氮素营养 Wheat 根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 贮藏 加工 利用
17
《麦类文摘》 1997年第1期76-76,共1页
W970552 制麦和酿酒期间自然出现的镰孢属真菌毒素的形成及命运[刊,英]/Schwarz,P.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Brewing Chemists.-1995,53(3).-121~127(WBTA,1996,13(3),2322]W970553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全国科学... W970552 制麦和酿酒期间自然出现的镰孢属真菌毒素的形成及命运[刊,英]/Schwarz,P.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Brewing Chemists.-1995,53(3).-121~127(WBTA,1996,13(3),2322]W970553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全国科学研究委员会(NRC)数据库[刊,英]/Berger,L.L.∥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5,53(2).-99~107[WBTA,1996,13(3),2307]W970554 酶制品Sp343对感染产气荚膜梭菌和饲喂高量大麦日料的小鸡生长与死亡率的影响[刊,英]/Alwan,D.…∥Annals of Warsaw Agricultural U-niversity,Animal Science.-1995,(31).-3~9[WB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荚膜梭 毒素 大麦品种 数据库 肉仔鸡 研究委员会 死亡率 贮藏 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