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抽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基因型差异 |
郑建初
张彬
陈留根
杜群
秦永生
宋健
张卫建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01
|
|
2
|
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和产量构成要素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
张桂莲
陈立云
张顺堂
黄明
唐文邦
雷东阳
李梅华
贺治洲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4
|
|
3
|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硅对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刘慧霞
郭正刚
郭兴华
周雪荣
惠文森
王康英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
4
|
蓖麻单株产量构成要素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
张锡顺
肖植文
刘旭云
胡学礼
郭丽芬
杨谨
胡尊红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9
|
|
5
|
不同施肥水平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要素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
谢振宇
沈建凯
贺治洲
尹明
林秋云
|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研究 |
程荣花
邓菊芬
吴维群
张英俊
张蕴薇
耿文成
|
《草业与畜牧》
|
2008 |
3
|
|
7
|
5个红豆草品种在江淮地区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 |
徐智明
李争艳
朱德建
李岩
王霞霞
李杨
|
《南方农机》
|
2018 |
1
|
|
8
|
4个燕麦品种在江淮地区冬闲田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研究 |
徐智明
李争艳
朱德建
李岩
王霞霞
李杨
|
《南方农机》
|
2018 |
1
|
|
9
|
黄土高原土壤贮水量对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邓国伦
万信
邓振镛
方德彪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0
|
郑州地区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回归模型 |
钱锦霞
郭建平
|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11
|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对甘薯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申嘉澍
杜欢
杨树深
冯宇佳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15 |
2
|
|
12
|
叶面喷施不同化控剂对小麦品种泛育麦17株高和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贺华杰
孙硕亮
张东亮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3 |
4
|
|
13
|
播期播量对菏麦21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刘凤洲
林坤
郭凤芝
任自超
葛振勇
黄兴蛟
陈成君
李思同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9 |
5
|
|
14
|
高温干旱气候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李家起
潘志文
高素权
蒋博文
张孟孟
代梦雪
周玉
沈家成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
2
|
|
15
|
黑龙江垦区2006年~2008年水稻区生试品种(系)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
倪进斌
刘华招
|
《北方水稻》
CAS
|
2010 |
0 |
|
16
|
基于40K SNP芯片的陆地棉产量构成因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单铃重位点挖掘 |
李宜谦
徐守振
刘萍
马麒
谢斌
陈红
|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7
|
播期和播量对晋中盆地冬小麦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
张立生
温辉芹
裴自友
王宏兵
程天灵
李雪
朱玫
车丽
郝雅萍
|
《江苏农业科学》
|
2018 |
10
|
|
18
|
有机栽培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陈帅君
边嘉宾
丁得亮
崔晶
|
《湖北农业科学》
|
2016 |
1
|
|
19
|
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体系下氮肥周年运筹对其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
孙志考
田北京
王月福
赵长星
林琪
杜金哲
王瑞英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8
|
|
20
|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对耗水过程的响应综述 |
汝晨
魏永霞
刘慧
杨军明
侯景翔
张奕
|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
2017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