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群体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娟 姚永定 +3 位作者 史华伟 史雨刚 王曙光 孙黛珍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501-503,587,共4页
以利用矮败小麦构建的45个小麦亚群为试材,分析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区产量的遗... 以利用矮败小麦构建的45个小麦亚群为试材,分析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材料的分蘖数、每穗小穗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与小区产量的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分蘖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具有较大的遗传力(23.1%~27.0%);通过对这5个性状的遗传力与遗传相关系数联合分析,发现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千粒质量对小麦产量的选择效率较高。因此,在山西省中部地区的小麦高产育种中应注重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构成因素相关性状 产量潜力 相关分析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戴祥来 赵继献 +2 位作者 向阳 胡权 周炜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6-1048,共13页
【目的】为建立甘蓝型油菜理想株型,系统分析了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2017—2019年度连续2年试验种植600份来源于主要生态区域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采集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分析各性状与实收产量间的... 【目的】为建立甘蓝型油菜理想株型,系统分析了油菜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2017—2019年度连续2年试验种植600份来源于主要生态区域的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材料,采集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分析各性状与实收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油菜一次分枝数、主序角果数、单株产量与实收产量间呈直线回归关系,其余性状与实收产量间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且各性状与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角粒数对单株产量和实收产量的贡献最大。【结论】依据各性状与实收产量间的回归关系求极值,得出其理想株型,理想单株产量约为24.21 g,理论产量可达314.73 kg/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理想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矮64s/E32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靳德明 王维金 +2 位作者 蓝盛银 徐珍秀 杨书化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6-521,共6页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 6 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 6 3为供试材料 ,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 ,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 6 2 .74 %和 4 8.16 % ,超亲...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 6 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 6 3为供试材料 ,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 ,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 6 2 .74 %和 4 8.16 % ,超亲优势分别为 30 .0 6 %和 32 .18%。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突出 ,单株穗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则为负值。用着粒密度指数对稻穗及其枝梗的着粒密度进行了分析 ,培矮 6 4s/E32的穗着粒密度指数为 7.4 0 ,枝梗着粒密度指数为 1.2 0~ 1.5 2 ,其稻穗基部二次枝梗的着粒密度偏高。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单穗谷重、穗长、穗着粒密度指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谷粒数和二次枝梗谷粒数这 6个性状相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r值为 0 .6 5 1785~ 0 .994 34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培矮64S/E32 穗部性状 杂种优势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吴同彦 谢令琴 +2 位作者 杨学举 张彩英 陈荣芬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2,18,共4页
对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 ,株高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基部三节长、倒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基部一节长与倒三叶长呈... 对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小麦株高构成因素与产量及其他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 ,株高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基部三节长、倒二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基部一节长与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 ,与倒三叶面积、公顷穗数呈不显著正向相关。基部二节长与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倒三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倒二叶长呈显著正相关。基部三节长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基部四节长与倒二叶宽、倒二叶面积、倒三叶宽、旗叶宽、旗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穗茎节长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千粒重、倒三叶面积呈不显著负相关 ,与其他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构成因素 产量 性状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32
5
作者 谭静 陈洪梅 +3 位作者 韩学莉 段智利 汪燕芬 番兴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55-158,共4页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对籼稻品种库容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董桂春 李进前 +6 位作者 董燕萍 周娟 田昊 于小凤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3-528,共6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份(2001年)和122份(2002年)常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它们的茎蘖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类,研究各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穗部性状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比最小的品种高426%(2001年)、817%(2002年),F类品种比A、B、C、D、E类品种分别高184.71%、88.93%、57.45%、34.32%、14.05%(2001年)和305.05%、153.54%、90.28%、51.24%、21.29%(2002年);2)随着库容量水平的提高,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3)大库容类型籼稻品种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4)大库容籼稻品种平均穗长、着粒密度、每穗一次枝梗数、每穗二次枝梗数较大;5)提高每穗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均可促进单位面积库容量的提高,两者对库容量作用的大小相仿,但均显著大于千粒重对库容量的影响。着粒密度、穗长对每穗粒数的影响显著大于每穗二次枝粳数,以及一、二次枝粳数比值对每穗粒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品种 库容量 产量构成因素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锦芳 周贤琼 +2 位作者 蒲晓斌 李浩杰 蒋梁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939-941,共3页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 对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个高产双低杂交油菜组合(代号为B02、D04)及双低对照种蜀杂6号进行了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比较,结果表明:在高产双低组合及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与每角粒数、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均为负相关;在高产双低组合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差异达1%显著水平;在双低对照品种蜀杂6号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的贡献大于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但差异不显著。笔者认为,鉴于每角粒数变幅较小,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可把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作为四川双低高产杂交油菜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杂交组合 产量构成因素 单株产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静 王仙萍 +6 位作者 田世刚 杨森 商志伟 温贺 郭平 沈奇 赵继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4-673,共10页
为建立紫苏理想株型,系统分析了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在贵阳和开阳2个试验点种植209份来源于主要生态区域的紫苏材料,采集主要农艺学性状指标,分析各性状值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确定单株穗数(X4)、主穗果数(X6)... 为建立紫苏理想株型,系统分析了紫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在贵阳和开阳2个试验点种植209份来源于主要生态区域的紫苏材料,采集主要农艺学性状指标,分析各性状值与单株产量间的相关性,确定单株穗数(X4)、主穗果数(X6)、千粒重(X7)为紫苏产量构成的3个主要因素,两个试验点的回归方程为:Y贵=-5.972 8+0.025 0X4+0.194 0X6+2.647 8X7,Y开=-11.453 1+0.019 4X4+0.212 9X6+4.557X7,回归方程均达极显著水平。依据各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回归关系求极值,得出其理想株型:贵阳点理想单株产量约为29.25~30.21g,理论产量约为2 475kg/hm2;开阳点理想单株产量约为24.81~25.17g,理论产量约为2 04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农艺学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理想株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不同玉米杂交组合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向龙 张晓东 +2 位作者 张中宝 张立全 吴忠义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3-717,共5页
利用4个新组配的玉米杂交组合,研究3种不同密度对其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在逐渐减少;出籽率变化有所不同,组合1和组合4表现为增加,组合2与其相反,组合1和组合3的变化不明显;秃... 利用4个新组配的玉米杂交组合,研究3种不同密度对其穗部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在逐渐减少;出籽率变化有所不同,组合1和组合4表现为增加,组合2与其相反,组合1和组合3的变化不明显;秃尖长、空秆率均呈增加的趋势,而穗粗、穗行数、粒深及品质等性状所受影响较小。方差分析显示,组合间、密度间及两者间的互作均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4个组合的产量受密度影响较大,除组合2外,增加密度对其余3个组合增产有利,且在密度超过75 000株·hm-2时,产量均高于对照,说明密度在其增产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穗部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下杂交籼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凌英华 赵芳明 +2 位作者 杨正林 桑贤春 何光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3-559,共7页
为明确水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以不同遗传背景下籼稻的10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亲本,按照NC II设计配制两套双列杂交组合,对水稻12个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性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片功能叶叶长与叶面积、剑... 为明确水稻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以不同遗传背景下籼稻的10个不育系和16个恢复系为亲本,按照NC II设计配制两套双列杂交组合,对水稻12个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性状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片功能叶叶长与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等性状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功能叶夹角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不同遗传背景对夹角性状与9个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则存在明显差异,在第1套组合中,其相关系数均为负值,且相关均不显著;而第2套组合则相反。8个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穗数与平均穗长、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平均穗长与穗着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遗传背景对产量组成上有较大影响,在第1套组合中单株产量主要由结实率、单株穗数以及穗实粒数等性状决定,而在第2套中则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等性状决定。在功能叶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中,叶长、叶面积、剑叶宽、倒2叶宽与着粒密度、穗实粒数以及穗着粒数等3个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12个水稻功能叶性状与8个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产量构成因素均主要受叶面积和叶夹角影响,两种不同遗传背景中其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9.8%和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功能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瓜产量构成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向长萍 陈洪明 张宏荣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南瓜 产量构成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旗叶性状与产量因素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敏 张从宇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18,21,共3页
以 5 9个小麦品种 (系 )为试材 ,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旗叶的长、宽、叶面积、与茎杆的夹角、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r=0 .... 以 5 9个小麦品种 (系 )为试材 ,对旗叶性状与产量及产量因素作了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小麦旗叶的长、宽、叶面积、与茎杆的夹角、叶绿素含量与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产量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r=0 .4 85 1~ 0 .74 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性状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与产量性状通径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存良 殷毓芬 +1 位作者 吴祥云 陈淑琴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80-85,共6页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农作物产量由产量构成因素决定,理论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决定度为100%。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产量的直接性状,而其他通过产量...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许多学者关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他性状对产量的通径分析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明确了农作物产量由产量构成因素决定,理论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决定度为100%。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产量的直接性状,而其他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产量的性状为间接性状。间接性状不存在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只能通过产量构成因素间接影响农作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径分析 农作物 产量构成因素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金华 陈爱大 +2 位作者 李东升 曲朝喜 温明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3-75,共3页
选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首个国家审定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240、300、360 kg/hm23个施氮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能显著影响镇麦168的籽粒... 选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首个国家审定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为试验材料,设置240、300、360 kg/hm23个施氮处理,研究施氮量对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影响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能显著影响镇麦168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镇麦16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中高施氮水平(300、360 kg/hm2)处理间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全部施氮处理下,穗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质量与籽粒产量呈负相关;穗数与穗粒数、千粒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全部施氮处理下产量构成三因素对产量均有正向作用,其中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肥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苜蓿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爱勤 朱进忠 +1 位作者 王建国 侯真珍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24,共6页
对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植株的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以及构成因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第1年的苜蓿单株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产量的12.61%,种子产量与其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强弱依次为:荚果数/株>分枝数/株>花序数/株>... 对不同生长年限苜蓿植株的实际种子产量、潜在种子产量以及构成因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生长第1年的苜蓿单株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产量的12.61%,种子产量与其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强弱依次为:荚果数/株>分枝数/株>花序数/株>茎粗>千粒重>株高。单株种子产量(y)与荚果数/株(x1)、茎粗(x2)、分枝数(x3)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11.028+0.018x1+1.979x2+0.403x3(R=0.901);生长第3年的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占潜在种子产量的9.05%,种子产量与其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强弱依次为:荚果数/枝>花序数/枝>荚内种子数>分枝数>单花数/序>结荚率/序>千粒重。单枝条种子产量(y′)与荚果数/枝(x1′)、荚内种子数(x2′)、单花数/序(x3′)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3.576+0.041x1′+0.374x2′+0.098x3′(R=0.941)。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强弱显著不同。种子产量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构成产量的各因素应该有一个最佳的生物量分配比例,任何一个因素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其他因素,最终影响到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生长年限 种子产量 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对大豆异黄酮含量和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菊艳 任继秋 姚文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6-338,335,共4页
通过对3个品种施用微量元素,测定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及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对产量构成性状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效果在3个品种... 通过对3个品种施用微量元素,测定其对大豆籽粒异黄酮含量及对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分析了对产量构成性状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效果在3个品种上均比对照好;在产量构成性状方面,绥农10、绥农14的株高普遍降低,而施用B、Zn、Mo及配施使合丰43增高大于5%;单株结荚数:绥农10和绥农14增加较明显;百粒重:绥农10增加较明显;单株重:三个品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绥农14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5%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三个品种,不同产量性状均与异黄酮含量无显著的正相关,且多数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异黄酮 产量构成性状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品种小花分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纪春 王延训 +1 位作者 赵亮 杜立明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1期14-18,共5页
以山东省超级小麦项目组近几年育成的8个不同类型的超级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小花分化历程的观察比较和在不同地力下产量及产量结构三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小花原基初始分化到四分体形成期所经历的天数为31~37天,大穗型... 以山东省超级小麦项目组近几年育成的8个不同类型的超级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小花分化历程的观察比较和在不同地力下产量及产量结构三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小花原基初始分化到四分体形成期所经历的天数为31~37天,大穗型品种历时较长。小花分化的开始时间主要与品种抽穗期早晚有关,与品种类型关系不大。超级小麦的产量水平随土壤肥力提高而增加,在高肥地力下,中间型和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较大;在中肥和低肥地力下,多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中间型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好,是超级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中最值得注意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小麦 品种类型 小花分化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谷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浩坤 杜伟建 +4 位作者 苗泽志 赵杰 石小倩 曾蓉 王宏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5个杂交谷子品种在太谷地区的产量表现,与生产上主推常规品种晋谷21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品种植株较矮,在产量上与晋谷21号有显著差异,增产幅度达32.08%~55.72%,而长...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5个杂交谷子品种在太谷地区的产量表现,与生产上主推常规品种晋谷21号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品种植株较矮,在产量上与晋谷21号有显著差异,增产幅度达32.08%~55.72%,而长杂2号表现晚熟,不适宜在该地种植。在推荐种植密度下,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株高呈负相关,穗长、穗粗、倒1叶面积和倒3叶面积与千粒重和穗粒数呈正相关,穗重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倒2叶面积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谷子 产量构成因素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PR107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春太 马征宇 +2 位作者 刘汉文 李维国 黄华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6-51,共6页
为给橡胶优良品种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2008年大丰农场不同割龄橡胶树良种PR107生产性试验的数据为材料,通过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橡胶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程度,和各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相对... 为给橡胶优良品种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2008年大丰农场不同割龄橡胶树良种PR107生产性试验的数据为材料,通过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研究橡胶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程度,和各构成因素对产量贡献的相对大小。研究表明,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偏回归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直接通径效应为较大正值,这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其中每公顷有效割株数的直接通径系数和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年割胶刀数较小。若要实现PR107单位面积干胶年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合品种特性和海南省生态条件及目前种植条件特点,通过增加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可显著提高橡胶产量;通过适当增加年割胶刀数和确保年均割次株产干胶量基本平稳,亦能在每公顷有效割株数偏少时获得较高的产量。上述3因素是此品种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利用回归方程(Y=-4 138.977 4+19.283 2X1+38.772 2X2+5.437 0X5)去定量描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间的关系并预测产量,理论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PR107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淑玲 徐正进 +5 位作者 周丹卉 周淑清 杨丽君 石春玲 张英 陈龙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5年第6期28-29,共2页
分析33个辽宁省主栽品种及区域试验品种(品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结果表明,与水稻产量关系密切的穗部性状依次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二次枝梗个数、穗长、着粒密度,其中每穗粒数、穗数促进产量的提高,而着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是... 分析33个辽宁省主栽品种及区域试验品种(品系)穗部性状与产量关系的结果表明,与水稻产量关系密切的穗部性状依次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二次枝梗个数、穗长、着粒密度,其中每穗粒数、穗数促进产量的提高,而着粒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是负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部性状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每穗粒数 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